电大【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doc
《电大【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大【政府经济学】作业答案政府经济学作业1 例子:转型时期我国劳工政策在劳工权益保障方面的缺失转型时期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体系在多大程度上保护了劳工权益?这可以从政策的覆盖范围和实施效果两个方面作出评估。 劳动合同制度是实施最久的标准劳动关系的制度,但覆盖范围主要在城镇,对乡镇企业和进城农民工还存在较大空白。截止到2000年末,全国城镇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达10700万人,占同口径职工总数的95以上;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有一半以上签订了劳动合同;乡村集体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有2300万人。事实劳动关系大量存在,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法律意识冷淡,劳动者处于弱者地位外,也与劳动法律政策的不协调
2、有关。例如,在劳动者处于弱者地位的条件下,强调双方协商一致,无异于赋予用人单位的单方自由。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用劳务合同代替劳动合同,以逃避承当相应的劳动法律责任。现行劳动法律政策对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和用工形式也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总的来看,劳动合同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存在一些先天缺乏和设计缺陷,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劳资集体协商工资制度的实施范围和力度非常有限。据全国总工会统计,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从2001年开始推行后,截至2003年底,全国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协议的企业仅有29.31万个,覆盖职工3579万人,且这项制度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一些不确定的外部条件,而不是谈判主体特别是劳工
3、或工会一方的力量。加之目前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大量存在,故这项制度还远未成为企业工资决定的主要形式。 集体谈判制度能否发挥维护劳工权益的作用,有待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集体谈判制度已覆盖城镇相当多的企业和职工,根据劳动保障部的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签订集体合同63.5万份,涉及职工8000多万人。但目前集体谈判主要在企业一级进行,区域和行业、产业层面的集体谈判还没有法律规定,虽然近年也有一些地方对此进行尝试,但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相当多的企业中存在着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严重流于形式的现象。这表现在:一些工会和企业重签订轻协商,集体合同局部照抄法律法规的规定且不符合企业实际。由于在多数非公有
4、制企业中工会的谈判能力有限,国家对一些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仍保持相对的控制权,因而在这些企业中工资谈判还难以真正开展。其根本原因在于谈判主体之一工会或劳工力量的薄弱,亟待通过工会内部组织体制的改革和谈判斗争手段的丰富来加以弥补。 劳动监察制度是最重要的劳动执法手段,但由于劳动执法人员的严重缺乏和素质低下,加上执法手段单一,且处分力度不够,违法本钱低,导致不能有效地威慑和遏制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使这项制度难以发挥应有作用。至2003年末,全国共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3223个,配备劳动保障监察员4.3万人,其中专职监察员1.9万人,兼职监察员2.4万人。但面对全国数以万计的各类企业和2.4亿城镇劳动者
5、,人少案多、执法不力等问题不会很快得到缓解。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许多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已不能适应劳动关系变化和劳动争议激增的现实,亟待变革。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受理范围较窄,使相当一局部争议无法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解决,加剧了劳动关系的不稳。争议处理程序复杂且衔接不畅,争议处理时间长,不利于及时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争议处理程序中的具体制度不完善,仲裁时效不仅时间短,时效的起算点不明确,导致劳动者常常超过仲裁时效,从而丧失通过仲裁和诉讼解决争议的权利。争议仲裁机构案多人少,不堪重负,致使裁决的质量难以提高。法院受理的争议案件由民事审判庭审理,往往以民事审判的思维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容易造成仲裁和审判
6、适用法律的不统一,不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弱化,一些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流失或缺位,使防范劳动争议的第一道防线形同虚设。 个人讨论:劳工政策是指针对劳动者或劳工阶层而设立的社会政策。转型时期我国劳工政策在劳工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缺失,诸如劳动合同制度对乡镇企业和进城农民工还存在较大空白;集体谈判制度的完善有待工会组织体制的改革和谈判斗争手段的丰富;劳动监察制度不能有效地威慑和遏制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许多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亟待变革,等等。劳工政策缺失的要害是附属和效劳于效率优先的经济增长政策,未能表达出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应在科学开展观指导下完善劳工政策。笔者认
7、为,我国劳工政策进一步改革的原那么是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促进市场效率与保持规那么公正以及保障企业自主用工和增进劳工权益等三者的关系,使它们都能得到均衡、协调的开展。在此根底上,提出以下政策改革的建议: 其一,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标准监察执法行为,增强执法力度。 其二,在现阶段,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模式宜以中央政府召集工会和雇主组织,从源头促进政劳资三方协商机制的建立完善,以出台劳动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三方会签文件和政策等形式,调整和解决劳动关系和劳工政策中的重大问题。其三,帮助工人组建工会,通过工会凝聚劳工的集体力量来争取自身的权益。在市场化的私营和外资企业里,劳资力量比照极为悬殊,劳工
8、惟有依靠自身集体的力量工会,才能争得自身权益。 其四,培育劳动关系两大主体工会和雇主的协商谈判能力,逐步形成劳资双方自主谈判,决定劳动关系事项的格局。其中,培育工会组织的自主协商谈判能力和作用至为重要。 其五,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坚持和拓展劳动仲裁工作的三方性原那么,完善办案机制。同时,贯彻?法律援助条例?,推进来自工会和民间的劳动法律援助活动,培养劳工律师,为工人提供收费低廉的法律效劳,让他们都能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小组提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公平,是各国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在经济领域,公平是和分配相联系的一个概念
9、。公平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照关系;一是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前者称之为经济公平,后者称之为社会公平。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为追求公平目标,应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为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即时机均等。2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那么,使劳动的收入与所提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相对应,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3运用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工具,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成员心理承受能力之内。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比照关系。在经济学理论中,资源配置效率理想的状态是“帕累托效应。在到达“帕累托效应之前,如果资源
10、配置能够在不降低其它人福利水平的条件下,使另一局部人的福利水平得到改善,称之为“帕累托改善。 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是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克服市场失灵,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两者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中呈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根底性作用,凡市场能够有效运作的领域,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由市场来实现,政府努力为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而在市场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通过政府财政收支等活动,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政府经济与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府经济学 电大 政府 经济学 形成 考核 作业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