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环境总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与环境总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口与环境总论人口迁移与环境 1.5人口迁移与环境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从吸引力和排斥力两方面来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重点是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 3.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实力目标 1.培育学生读图、析图实力,从课文中吸引力和排斥力图入手,进而分析人口迁移的缘由。 2.通过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的了解,初步学会用运动发展的观点分析人口迁移现象及深刻的缘由。 德育目标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相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人口迁移也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改变的缘由之一。 教学重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人口与环境复习提纲资料地理必修复习
2、提纲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1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增长率=诞生率死亡率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化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斗争、人口政策)、自然灾难等。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人口增长模式:“高凹凸”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为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口增长模式。它可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诞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原始社会时期,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
3、点是高诞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凹凸高”模式(过渡型):表现为高诞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此种人口增长模式。从20世纪50年头起,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峻的人口问题。“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表现为低诞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4、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凹凸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
4、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安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头以来人口诞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凹凸高”型向“三低”型过渡。1.2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人口指数增长是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这种人口增长现象被称为是“人口爆炸”,这种增长在起先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会急剧膨胀,所以不行能长时期持续下去。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发展须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3、环境承载力:肯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5、,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状况下,肯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相宜人口数量。人口容量:肯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它有三个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限制目标应当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限制的最终警戒线。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1.3人口迁移与人口流淌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淌行为。依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1)国际
6、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2)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其次、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产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难等等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缘由。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斗争(斗争难民)等4)社会文化因素:
7、文化教化、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根本缘由:人口的发展经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3、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图示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困落后国家到富有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有的国家。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缘由: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1.4地域文化与人口地域文化:是指在肯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文化=
8、物质财宝+精神财宝)外国文化与人口:文化的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婚俗(如初婚年龄、婚姻的稳定程度)和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中国文化与人口:生育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人口流淌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4.1人口与环境 3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一.人口再生产 人口再生产是指一个国际或地区老一代接连死亡、新一代不断诞生、世代更替的过程。由人口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确定。并由此可划分为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即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和现代型,整个世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验了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使是今日,
9、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存在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并不同步,各自具有一些特点。 例1.读我国人口再生产的发展改变图,回答以下问题。 (1)依据三条曲线间的相互关系,表示我国人口诞生率状况的是_曲线,表示死亡率的是_曲线,表示自然增长率的是_曲线。 (2)_年前后,三条曲线间出现了反常的现象,其主要缘由是_。 4.1人口与环境 2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一.本周教学内容: 人口与环境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 2.人口科学文化素养与环境的关系 3.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二)难点 分析、判读各种图表资料,说明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复习要点: (一)人口再生产 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1)定义: 人口内部的这种老一代接连死亡,新一代不断诞生,世代更替的过程。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影响因素: 人口诞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3)人口再生产类型 原始型:高凹凸 传统型:高凹凸 过渡型:凹凸高 现代型:低低高 完成现代型的转变应是诞生率的下降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