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1)41888163870.docx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1)4188816387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1)41888163870.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Evaluation Warning: The document was created with Spire.Doc for .NET.现代企业制制度的内涵涵与国有企企业改革方方向在发达的市市场经济国国家所存在在的各种有有效的现代代企业制度度,是一个个一般性与与特殊性的的统一体。我我国国有企企业的改革革,只有从从这种一般般性和特殊殊性两个方方面出发,才才能成功地地选择正确确的方向。本本文拟从对对企业制度度的总体概概括和认识识开始,把把我国企业业改革置于于这种现代代企业制度度的一般性性和特殊性性之中进行行考察。一、国国有企业改改革方向的的选择党的十四四大确立了了中国经济济体制改革革的目标是是建
2、立社会会主义市场场经济体制制,特别是是十四届三三中全会通通过了中中共中央关关于建立社社会主义市市场经济体体制若干问问题的决定定以后,围围绕转换国国有企业经经营机制和和建立现代代企业制度度这一主题题展开的国国有企业改改革的讨论论更加深入入了,首先先是针对中中央提出建建立现代企企业制度以以及过去几几年股份制制试验的经经验教训所所作的阐述述。关于现现代企业制制度的内涵涵,大多数数观点认为为其与现代代公司制度度是含义相相同的。也也就是说,建建立现代企企业制度就就是要把现现有的企业业形式改造造成股份有有限公司和和有限责任任公司(吴吴敬琏等,11993,第第173页页)。其次,针针对前一时时期企业实实行承
3、包制制过程中暴暴露出来的的企业与国国家利益目目标不一致致,对国有有企业的委委托一代理理关系进行行了讨论。问问题常常被被归结为国国有企业产产权界定不不明确。一一般的解释释是,尽管管国家代表表全体人民民行使国有有资产产权权,但国家家却是不明明确的概念念,最终又又要依赖于于各级政府府,后者或或者说地方方和部门都都直接管企企业,同时时又处于企企业实际经经营过程之之外,结果果是既因信信息缺乏问问题管不好好,又无法法避免行政政干预,还还会使企业业资产流失失。所以,讨讨论中涉及及的所谓产产权不清晰晰问题,实实际上是对对政企不分分和委托代理关系系中经营权权背离所有有权等问题题的一种概概括,其中中核心是通通过何
4、种制制度安排使使企业资产产的所有者者和经营者者达到激励励相容,或或所有者通通过何种机机制对经营营者实施有有效的监督督。第第三,人们们普遍观察察到,对于于国有企业业特别是国国有大中型型企业来说说,无论是是企业承包包制还是股股份制的试试验,都使使国家在拥拥有企业经经营信息方方面处于不不利的地位位,而内部部信息的拥拥有者即企企业经营者者却与国家家利益取向向不尽一致致,因而所所有者与经经营者的激激励发生矛矛盾。由于于这种现象象在转轨过过程中俄罗罗斯和东欧欧的国有企企业中得到到最突出的的表现,青青木昌彦将将这种现象象表述为“内内部人控制制”(参见见青木昌彦彦、钱颖一一,19995)。这这种表述及及其相关
5、的的分析方法法引起了我我国经济学学家的共鸣鸣,不少人人从这个角角度探讨国国有企业改改革方向,并并设计公司司治理结构构的目标模模式,以及及从目前的的企业模式式向不同治治理模式的的企业制度度过渡的具具体途径,等等等。把最最近关于国国有企业改改革问题的的讨论加以以归纳,评评价各种改改革主张的的关键在于于回答如下下问题:(11)现代企企业制度的的核心是什什么;(22)国有企企业面临的的真正问题题是什么;(3)产产权或所有有制改革是是否能够解解决企业的的问题;(44)在企业业外部竞争争环境与内内部治理结结构两者之之间,哪一一种对于国国有企业是是最急需的的。二二、两权分分离与现代代企业制度度机器器大工业的
6、的出现和发发展,超越越了个人的的资金和风风险承担能能力,导致致所有与经经营相分离离的公司形形式的诞生生,因而产产生了委托托-代理的的问题。斯斯密最早观观察到股份份公司中存存在的委托托-代理矛矛盾,并描描述了股东东因对公司司业务所知知甚少而导导致的监督督困难,以以及代理人人与委托人人之间在利利益取向上上面的差异异。伯利和和米恩斯则则进一步揭揭示了在所所有权与控控制权分离离的情况下下,企业的的直接经营营者在激励励与责任方方面,与企企业的所有有者之间的的矛盾(SStigllerettal.,11983)。概概括起来,所所有权与控控制权在现现代公司中中被分离之之后,由于于所有者与与经营者不不是同一个个
7、主体,从从两者之间间的关系角角度出发,就就形成了所所有与经营营分离条件件下的三个个属性。第一,在在两权分离离的情况下下,企业所所有者与经经营者的利利益通常是是不一致的的。对于企企业的投资资人或所有有者来说,企企业的利润润最终以投投资收益的的形式为其其占有,投投资行为的的效用最大大化可以简简单化为利利润最大化化。而经理理人员只是是资产的经经营者,其其效用函数数中,经营营者的收入入不等于企企业盈利,企企业利润最最大化不意意味着经营营者效用的的最大化,因因此经理人人员追求利利润最大化化的动力不不足。如果果对经营者者的监督不不完整,他他可能会通通过扩大企企业规模来来扩大其权权力基础,提提高自己在在同行
8、中的的地位;或或通过增加加不必要的的非生产性性开支达到到个人享受受的目的;或者通过过增加或多多报成本的的方式侵蚀蚀企业利润润。正是由由于所有者者与企业经经理人员这这种不同的的利益取向向,因而理理论上存在在着经营者者利用手中中拥有的权权力侵犯所所有者利益益的可能性性。也就是是说由于委委托-代理理关系的形形成,天然然地会产生生所有者和和经营者激激励不相容容的问题。第二,在现实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经营者或企业经理人员拥有关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和费用的真实信息,而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由于不参与实际经营,除非付出很高的成本,无法获得相应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激励不相容
9、有可能成为经营者侵犯所有者权益的现实表现。第三,所有者与经营者对于企业经营结果所负的责任也是不对等的。对于现代大型企业来说,一个经营管理人员或一个代理集团,对于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恶劣后果,所能够承担的责任毕竟有限,最多不过是个人信誉、财产或自由的丧失,这与所有者或委托人的资产相比就十分不对称了。这种不对等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加大,使得经营者有可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采取风险过度的行为,如巴林银行的里森事件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此外,同样的原因也有可能使经营者采取掠夺性的资产转移行为,使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假如现代公司制度无法克服上述三个两权分离的基本属性,则意味着这个制度是没有生命力的,因而所谓的现代
10、企业制度也就不会是如今人们观察到的样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伯利和米恩斯的著作于30年代初出版以后,至少在统计意义上,人们没有发现清楚的证据,证明管理者占主导的公司,在诸如使用资产生产利润等企业行为方面与所有者占主导的公司有明显的不同(参见Stigleretal.,1983)。相反,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成为普遍的现象。尽管委托-代理问题在现代公司制度的演进中始终存在,但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各种在现实中得以生存的两权分离的公司形式,通常都创造出相应的比较有效的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制度安排。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公司制度发展的过程中,股份制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充分竞
11、争的市场作为运行基础的,市场评判是监督和约束经营者行为的主要依据,市场机制则为这种监督和约束的实现创造了前提条件。在竞争的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企业的生存规律。从微观经济学的道理来看,这里的优劣就表现为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利润。赢利的企业将生存并得到发展,亏损的企业将衰落并失败。在一种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形成一种平均利润或平均成本。而根据企业的实际利润水平或成本水平,与这种平均利润或平均成本进行比较,即可以使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得到充分反映。换句话说,在存在由充分竞争产生的平均利润率的情况下,每个企业的利润水平包容了关于企业经营好坏的充分信息。因此,在存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利润率可以作
12、为考核和监督企业经营的一种充分信息指标。这个充分信息虽然不能完全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它是一种简单的、成本低廉的手段,可以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的好坏。在存在市场竞争从而有了这种充分信息的前提下,进一步形成经理人员市场。这个市场的作用是,依据经理人员的经营绩效对其进行奖惩,因而使经营者与所有者的激励变成相容的。然而,市场竞争下产生的充分信息并不是完全信息,信息不对称只是在程度上被降低了,却没有被消除。同时,根据充分信息对经理人员的奖惩还只是事后的,在经理人员与所有者承担的企业经营责任不对等的情况下,前者仍然可能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如进行风险过高的投资和对所有者资产进行掠夺性转移。因此,相应
13、于每一种特定的条件,还需要建立一套事前监督经营行为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或治理结构,以最大限度地克服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责任不对等所可能带来的问题。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按照米勒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为了解决如下的委托-代理问题而产生的:“如何确知企业管理人员只取得为适当的、盈利的项目所需的资金,而不是比实际所需多?在经营管理中,经理人员应该遵循什么标准或准则?谁将裁决经理人员是否真正有成效地使用公司的资源?如果证明不是如此,谁负责以更好的经理人员替换他们?”(Miller,1995)关于公司治理,我们有必要强调两点。首先,公司治理
14、结构中最基本的成份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现的间接控制或外部治理,而人们通常所关注或所定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实际指的是公司的直接控制或内部治理结构。后者虽然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但与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相比,只是派生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借助于各种可供利用的制度安排和组织形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保护所有者利益。其次,在当代西方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外部治理结构存在的前提下,不仅具有多种所有制形式混合的特点,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更是五花八门、形式多样。从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以及具体的对于控制权的监督机制比较来看,任何一种现有的公司内部治理模式都不能无条件地应用于所有的公司经营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企业制度 内涵 国有企业 改革 方向 4188816387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