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一本好书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读一本好书读后感.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读一本好书读后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而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便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认真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是他从教 50 多年的全面总结,这本书,语言平实,事例鲜活。读起来身心愉悦,也给了我一些深刻的感悟。虽然于永正老师已经离开我们,但当翻阅这本书时,仿佛这位老先生还活跃在语文课堂。于永正老师在书中总结自己为师之道时,有三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温和、包容、调和待生 于老师在开章第一篇就用自己和甘草三大特性一一做了比照。这一点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首先是像甘草一样温和
2、,一个学生曾在作文中这样形容于老师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语文课上画画,在课后闹矛盾。于老师不是像其他老师一样拉出来批评,而是一笑化之。用最温和语言化解学生的尴尬,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有让学生颜面尽失。其次是包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都是缺点了,会觉得周围的世界一片混沌,一片黑暗,感觉自己身边无良人、无美景。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镜子无处不在。对待学生,要包容,出于理解的那种包容,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那么那些“火”可能自然而然就熄灭了。最后,甘草的第三个特性是调和。
3、“中庸之道”是儒家观察世界,处世行事的基本思维方式。西方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类似的话,过度和不足乃是恶行的特征,而适中则是美德的特征。两位哲学家的见解惊人的相似。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至高的道德境界。于老师他就是甘愿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的,善待学生的人。带着思考教学,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少走弯路,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二、关注、赞赏、尊重学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很多的前辈都和我说过这句话。于老师在书中介绍到,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他的影响很大,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她,如果老师能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
4、疑会进入别样的境界。但是于老师认为,如果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难的。对于如何能够做到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于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讲课时,眼观六路,用亲切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要以专注期待,鼓励的目光,看着发言的学生;课外活动时,尽量加入到学生行列,增加日常相处的时间而光有这些还不够,还缺了最重要的,那就是微笑。微笑是老师的名片,脸上时常带着微笑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而不是一味的惧怕感。三、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着重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才是最大的。于永正
5、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比如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打扮得整齐得体,在穿戴上一点儿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在写作中感悟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他犯了错误一定会当着学生的面承认,不掩饰不支吾。他和孩子一起活动,相关的工作一视同仁,大家一起来做。行动上不敢落后,而不仅仅是一个指挥者,他备课认真仔细,一个字的书写,一段话的烂分都反复推敲,他每天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以便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于老师的理念将在他的书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从事语文教育的人。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从现在开始修炼。第 2 页 共 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