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二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绝句》二年级上册.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绝句二年级上册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绝句优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绝句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精确的读写古诗绝句,并也许的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同学们精确阅读须要相识的字,精确写出须要记住的字。 3、能背诵本课古诗词。 教学重难点: 1.驾驭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和开阔胸怀,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听歌曲春天在哪里,并说一说,自己所找到的春天。 2、揭示课题,板书作者和课题。 二、学生介绍诗人,一起解读诗题。 三、小组合作,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四、师范读古诗,学生读;多种形式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读出节奏感
2、。 1.师打节拍范读古诗,生学着打节拍读古诗。 2.生打节拍个人展示读古诗。 3.分小组打节拍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五、结合图片,读诗句;抓住字眼,说诗意;依据诗意,感悟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生说师画。 2.抓住字眼,理解诗意,重点理解“含”、“千里雪”和“万里船”。 3.带着理解,再次读古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拍起小手填诗句,背一背古诗。 六、提升拓展 1.如此漂亮多彩的古诗,让我们来一起演唱一番吧。师演唱古诗,生听并学唱。 2.大自然的景色是如此的多彩漂亮,让我们擅长发觉身边春天景色的漂亮,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关于春天的诗句读一读,去
3、写一写,画一画自己身边春天的漂亮景色。 感谢大家。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绝句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大家唱首歌给这么多的老师听听,请大家站起来,跟着音乐动一动。(小小手,放背后,小小脚,并并拢) 播放幻灯片,学生跟唱春天在哪里 老师提问: 1、观赏了这么多漂亮的照片,大家知道了这是什么季节吗? 2、春天来了,你发觉了什么? 引导学生试说句子:春天来了,我发觉. 3、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春天? 春天是一个()的季节 同学们形容得真棒,今日呢,老师想让大家一起感受大诗人杜甫是怎么来描绘春天这个多姿多彩的季节。 二、赏析诗歌 (一)幻灯
4、片出示绝句 1、老师介绍诗人在写绝句时的背景并介绍什么是绝句: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当时,安史之乱平定了,天下太平,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气勃勃的景色,不由自主地写下了这首诗。写之前和之后都没准备给诗拟题,所以干脆就以“绝句”为题。 绝句的意思是指: 2、大家再细致品读诗歌,说说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哪个字可以看出来?(翠)(二)幻灯片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提问: 1、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白鹭、翠柳、青天) 幻灯片出示黄鹂和白鹭的图片,进行简洁介绍 2、师生合作,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
5、脑海中想象诗人描写的场景 提问: 美不美? 美在哪里? (三)赏析前两句诗歌,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美 1、诗人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是动还是静?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幻灯片:动态美:鸣飞) 2、找出诗句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幻灯片:颜色美: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3、品读诗歌:在老师没有带读前学生自由朗读 提问:诗歌读起来是不是朗朗上口,很简单诵读呢?就像是一首旋律美丽的歌曲,旋律轻快、宛转好听,概括起来,我们把这种叫做什么美? (幻灯片:旋律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四)赏析后两句 (幻灯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谁知道什么是千秋?(千秋是指时间特别的长) 2
6、、简洁介绍西岭 (幻灯片:西岭:是指四川成都以西的岷山,又叫大雪山。山高,空气淡薄,积雪终年不化)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含:包含 问:杜甫草堂的窗户真的能把岷山的雪山给含住吗?所以诗人的什么写法?【引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草堂能不能望见雪?所以这是诗人的一种(想象,联想) 4、介绍东吴 (幻灯片:东吴:三国时指孙权统治的吴国,唐朝时指江苏、浙江一带。后人常指江南一代) 5、理解诗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停岸 问:看到这句,你知道杜甫草堂门前有什么?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 “万里”指的是什么?(距离长) (翻译诗句: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好像近在眼前
7、;门外江上停岸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船只。) 三、配乐朗读诗歌 1、听读绝句(幻灯片:绝句) 提问:你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快乐、开心) 所以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2、老师带读 3、配乐朗读 四、老师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和诗人杜甫一起观赏了美妙的春光,同时也感受了春日里开心的心情,最终让我们带着开心的心情把诗歌一起朗读一遍。 五、诗歌中的对偶 1、好的,诗歌的也许意思同学们都驾驭了,那老师提几个问题你们来猜猜上对黑对美对 (幻灯片出示黄鹂) 两个黄鹂鸣翠柳 2、鸣是表示动作的字,和它对应的是哪个字?上是表示动作吗?可以用哪个字来代替?(两个黄鹂鸣,一行白鹭飞
8、) 3、我们把上下对仗工整的词语叫做对偶 (幻灯片:对偶要求: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或基本相同) 4、回忆:在我们学过的诗句里,你可以找出哪些对偶的诗句? (幻灯片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5、驾驭了对偶词语的要求,老师要出题考考你们课本之外的内容,课余时间,开动你们的脑筋一起对一对吧! (幻灯片:云彩经不住风吹) 二年级上册秋游学案 二年级上册秋游学案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商一位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沟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主动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在试商、调商
9、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 教学重点驾驭“改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驾驭“改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爱去郊游吗?告知老师你们到哪里秋游.老师前几天也和同学们到郊游,并且拍了一些照片回来,大家想观赏吗?(出示风景幻灯片)这地方美吗?老师把这些图片都洗出来了想要吗?比一比哪一组表现最好,就嘉奖给哪一组.大家加油哦! 二、建立模型 1、你们想去吗?公交车站有两种车可供大家住租用大客车限乘客46人,小客车限乘客34人.(出示公交车幻灯片) 2、试验小学三年级师生共272人,四年级师生共230人,五年级共有师生368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依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
10、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同桌探讨如何支配车辆. 4、解决问题 (1):三年级师生共272人都坐小客车,须要租几辆?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7234= 让学生猜得数, 探讨如何估计试商。 学生试着独立计算,(一名学生板演) 引导学生发觉问题:除数与商的积大了,说明什么?该怎么办?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全班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缘由。 (2):四年级师生共230人都坐大客车,须要租几辆?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3046= 让学生猜得数, 探讨如何试商。 学生试着独立计算,(一名学生板演) 引
11、导学生发觉问题:余数等于除数,说明什么?该怎么办?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全班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46”看作“50”来试商,初商“4”小了,改商“5”的缘由。 5、启发学生想一想,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试商?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相互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1)、由学生发觉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2)、接着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觉提出并解答:余数大余或等于除数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3)、小结,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在试商的过程中遇到商大了就调小,商小了就调大,这就叫做
12、“调商”(板书“调商”)也是我们今日学习的内容。四舍法,商偏大,要改小;五入法,商偏小,须调大.翻倍法,积要接近被除数. 三、应用拓展。 1、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计算下列各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状况。什么状况下商可能小了?什么状况下商可能大了?然后再计算:36154342432722644889 第2题:(机动)仔细视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师生假如都坐大客车,须要几辆车?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不用计算,在里填入“”、“”或“”. 263271060231204871830 第2题(提高题):先估算,再计算.23334=35158= 84035=63031= 3、帮帮老师。
13、(机动)(课后延申) 老师带来了128张精致的小图片, (1)假如嘉奖给第一组16位同学,平均每人能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2)假如嘉奖给其次组15位同学,平均每人能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3)假如嘉奖给四(3)的61位同学。平均每人能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四、学生质疑 对于本节课的学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小结 今日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完成“练一练”第3,4题。 秋天教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相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感受秋天的漂亮。 3、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课题 1、谈喜爱的季节,引出秋天的是个漂亮
14、的季节。 1、出示课题秋天,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落实两个词语的发音。 1、由朗读课文,把自己觉得课文中最难读的词划出来。 2、沟通,随机订正学生当中出现的读音错误,特殊是:黄澄澄、当做。当学生读音中出现错误时立刻订正。 (二):再读课文,感受秋天的漂亮。 1、请学生再读课文,把最喜爱的句子反复地多读几遍。(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巡回了解学生的学生的学习状况。 2、沟通、汇报 1)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指读-齐读) 请学生读出秋每天空的美。 2)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个别读,小组读,分男女生读) 读
15、懂稻子熟了,农夫伯伯丰收了。 黄澄澄:谁能在说出几个与“黄澄澄”相像的词如:金灿灿绿油油灰蒙蒙 3)上有棵梧桐树。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了下来。(个别读,半班半班读) 点拨:“一片一片”与“一片片”的区分。 先问学生有没有看到过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的样子,然后请一个小挚友演示一下。 3、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做运动场。(读出欢乐的语气) l先请一个小挚友读小鱼一句,老师引导小鱼撑着一把美丽的伞会怎样呢? l再请全班同学这句话。 l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蚂蚁这一句。 l分读:情愿当小鱼的读前半句,喜爱蚂蚁的读后半句。 l说话练习:想象一
16、下,树叶落在地上还会遇到谁呢?又会把它当做什么? 4、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望见树叶往下落,一边飞一边叫,似乎在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读出着急的语气,因为电报来催了) l读了这句话知道了什么? l请学生说说燕子的心情。 三、三读课文 秋天你喜爱吗?那我们就带着对秋天的宠爱的感情一起把这课课文再读一读。 教学反思:没有深化挖掘课文中的语言点,对课文的理解浮在表面,“黄澄澄、当做”两个词的读音没有落实,学生对秋天的美的感受不深,读的机会不多。 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学案 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相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
17、,初步理解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识8个生字,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辩,使学生理解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相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正确看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用白板聚光灯功出示“观天”,剩余部分遮盖起来,问:“观”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常常看到的天有多大?(生沟通) 2互动小推断:“老师白板上只有观天二字。”学生推断这个说法对不对,然后老师显示剩余部分,为后文如何看待事物做铺垫。 3有一只小青蛙坐在水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有多大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坐井观天。 (二)学习生字
18、出示生字,学生小组学习生字,沟通识字方法。生开火车读字,识词。 信沿抬际蛙错答还 井沿无穷无尽不信抬头青蛙弄错回答还用 (三)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四)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其次次对话。 (1)男女生分角色读其次次对话。 (2)说说读懂了什么。思索: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3)竞赛读读小鸟人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感悟第三次对话。 (1)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 探讨: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笑的含义是什么? (2)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五)戴头饰表演 (六)拓展活动
19、 1思索:假如青蛙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2全班沟通。指名续编第四次对话(戴头饰)。 (七)谈感悟 学习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二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一、教学要求: 1.相识秋天的特点。 2.学习9个生字,理解“那么、熟了、黄澄澄”等词语。了解“金子、运动场、伞、电报”所比方的事物。 3.学习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的视察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比方句;“稻”的字形分析。 三、教具打算: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是
20、什么季节?我们一年级学过秋天到了一课,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课文?(学生背诵)今日我们再学习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课文。板书秋天。 二、指导学生视察图画,初步了解图意,学习视察方法。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地视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天空、云朵、燕子、稻田、池塘、梧桐树、落叶、小鱼、蚂蚁)(梧桐树、落叶乔木) 2.细致视察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树是什么样的?(蓝蓝的天空,几朵淡淡的白云,金黄色的稻田,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一片一片飘落下来) 3.细致视察燕子、小鱼、蚂蚁都在干什么?(燕子边飞边叫,小鱼在水里游,小蚂蚁跪在地上) 三、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
21、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先拼读再直呼。保证中差生有时间读完课文。 2.再自由小声读课文,速度稍快一些,读准字音,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订正读不准的字音。(“一”的变调:yy3ny0dy0pi4n;前鼻音:云y*n金j9n;轻声字:么、着、了、的、子等) 4.指导读好长句,在须要停顿的地方画“/”。(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5.读好感叹句。(“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体会小燕子开心的心情) 6.听录音,在脑子里出现秋天图画。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二年级语
22、文上册回声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回声教案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溢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动身,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实力,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奇妙的爱好。 学 情 分 析 童话是孩子们最爱读的,本课采纳童话的形式介绍了回声的学问,使之变得生动好玩。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相识的层面上,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阅历。因此,在课前老师应激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他们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阅历,运用
23、图片或多媒体手段,揭开回声的奇妙。只要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遇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就行了,不要细讲科学学问。 教 学 目 标 1、随文相识6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缘由。激发探究科学的爱好。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多种方法识字,能分角色读好青蛙和回声以及和妈妈的对话。 难点:读懂青蛙妈妈的话,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缘由,激发探究科学的爱好。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声音激趣,导入新课。 1、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看谁的小耳朵最灵。指名说。 今日,我们
24、一起来相识另外一种声音回声。 2、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回,大口框里面套小口;声,上面是士,上面的横长,下面的横短。谁来读课题?指名读、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指名说。那么究竟什么是回声,它是怎样形成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一)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148页,摆好读书姿态。自己大声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要多读几遍。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会读吗?自己试一试 2.请小老师来领读。 3.学习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1)同位合作读一读。 (2)沟
25、通记字方法。(用字卡折一折) (3)再读生字。 三、精读课文,了解回声。 1、你们真聪慧,老师带你们到小河边去玩吧!(出示课文插图)瞧,小河上有座桥,这里的风景怎么样啊? 2、书上是怎么写的?谁情愿给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 3、什么似乎一个大月亮? 4、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吧! 就在这漂亮的桥洞里还发生了一件很好玩的事呢,请小挚友齐读2、3自然段。 5、小青蛙看到漂亮的景色怎么了? 指导读好语气 6、不知哪里来的小青蛙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当听见有人学他叫时,小青蛙心里会想什么? 指导读稀奇怪、怀疑的语气。 7、此时的小青蛙心里很惊奇,他把心中的困惑告知谁了? 妈妈是怎么做的呢?我
26、们也跟着妈妈去看看吧!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事? 8、你们看得真细致,你们不是想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吗?请看。 我们听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 指导读好青蛙妈妈说的话。 9、同学们,回声原委是怎么回事?你们明白了吗? 声音的水纹遇到桥洞的 遇到 (师相机板书:声波石壁) 返回来 10、这就形成了回声。你们真棒,自己弄清了回声的学问,兴奋吗? 把兴奋的样子表现给老师看。 (生个个做出兴奋的样子)小青蛙真是太兴奋了,他又游回桥洞地下重新体验回声带给他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兴奋地读读第6自然段。 四、拓展 1、说说生活中的回声。 2、现在又到了学问竞答的时间啦,我们听听老师给大家带来什么问题呢
27、? 小熊的妈妈和小熊来到山顶,小熊对着大山喊:“啊,好美丽啊!”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啊,好美丽啊!”小熊很惊奇,聪慧的孩子们,你们能告知小熊这是怎么回事吗? 3、谈收获。 时间过得真快啊,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下课! 1.细致听声音,举手回答。 2.书空课题。 3.课题质疑。 4.带疑问读课文。 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多种方式学习生字。 生读第一自然段。 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似乎一个大月亮。 齐读第一自然段。 齐读2、3自然段。 兴奋地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自己试着读读。 生:他很惊奇。 生自由练读。 生:明白了。 生:声音的水纹遇到桥洞的石壁又返回来。 生:
28、兴奋。 生:快乐。 生自由谈收获。 因题质疑,培育了学生思索、提问的实力。了解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如何解决。 形声字是汉字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发觉形声字的规律,也是培育学生识字爱好的重要方法。同时,激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尤其是在生活中识字,更是激发学生识字爱好的重要途径。 依据课标的要求学生可以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读完老师要有指导,应当重读哪个音?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学生读不好,老师可以范读,使朗读更有效果。 此处指出回声的特点:回声紧跟着叫声。回声的声音稍轻。还有一点,回声的内容和前一句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老师的范读对学生了解回
29、声的特点是必不行少的,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须要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中,自悟自得。 板书设计 回声 遇到 声波石壁 返回来 二年级上册相识厘米教案 二年级上册相识厘米教案 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视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验的创建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0、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打算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详细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运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独创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视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一步
31、、一庹(tu)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许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沟通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老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老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须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相识长度单位。 (
32、二)整体感知,相识厘米。 1.视察尺子,相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打算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视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相识1厘米。 老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起先。从刻度0到刻度1的
33、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老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觉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的确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
34、句话吗? 学生主动发言。 3相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相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打算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沟通。 老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示学生留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假如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
35、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精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需用统一的长度单
36、位,还相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相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新课标第一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二年级语文上古诗诵读绝句教案作业题(鄂教版附答案) 古诗诵读 绝句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相识6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一般话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妙。 教学重点: 阅读古诗,明白古诗大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用字、用词的精妙。
37、教学过程: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画面,激发爱好。 1.课件展示。 2.看到画面,想起哪些相关诗句。 3.小结,揭示课题。 二、领悟诗意,想象作画 1.师激趣: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生动、形象的好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假如给这首诗配上画,大家想画些什么? 2.出示学习目标。 逐句朗读诗句,参照课后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 依据诗意,给诗配画,喜爱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为标题。 小组沟通展示画作。 3.生自主、合作学习。 4.展示评议学生的画。 重点理解“翠”“鸣”“上”“含”“千秋雪”“泊”等关键词语。 (板书:翠鸣上含千秋雪泊) 5.展示课件。 比较课件与学生画
38、作的不同之处。(色调、声音、动态美) 绽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画面。 三、体会意境,感情朗诵 1.假如你是诗人,此时此际会想些什么?心情又是如何? 2.指名生朗读,点评。 3.录音范读,生在课本上标出重音、停顿。 4.比照朗读示意图修改、练读。 5.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全班读) 6.了解对仗。 这首诗对仗工整,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找找诗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地方。 7.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8.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读擂台赛。 9.让生配上动作诵读这首诗。 10.小结。 四、体验生活,延长拓展 课后用几句话描写我们的漂亮家园,能写诗的更好! 【课堂
39、作业新设计】 1.课下把学到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课下搜集杜甫其他的的诗读一读。 3说一说“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大体意思。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是:窗口可以望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岸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绝句 翠鸣上含千秋雪泊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敏捷多样,学生学得爱好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诱发热忱 上课伊始,老师用充溢热忱的语言,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并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之中。迷人的自然景观伴着轻快流畅的乐曲,学生埋藏于心灵深处的情感被拨动,诗兴喷涌而出,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与画面相关的诗句,学习古诗的热忱空前高涨。 (二)白描画面,引入诗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需具有显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实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谓“诗画一家”。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引导学生依据诗句,绽开想象,作画配诗,以“画”为媒介,为学生“走”向古诗搭一座漂亮的引桥。“画”仅仅是手段,目的是把学生领到诗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在白描画面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