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阶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体滑坡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阶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体滑坡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阶段)滑坡勘查报告 ( 可行性研究阶段) 第一章 前 言 第一节 任务由来 城关镇 滑坡位于霍河左岸斜坡地带,地理座标东经 11013′00″11013′45″,北纬3210′41″3212′11″ 村北距城关镇约 1.7Km,其南东约 1.5Km 为最大的水库-霍河水库,水库库容量1.025 亿立方米,设计装机容量 9100KW 村位于公路边,向南通往霍河电站,向西通往官渡四川 村行政面积约 2.8Km 2 自 1990 年以来,一到暴雨季节滑坡变形加剧,其变形特征是地
2、表裂缝扩展,民房墙体开裂倾斜,公路位移下沉,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威胁滑坡的危害已引起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了必要的防范监测措施,并将情况给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汇报 第二节 滑坡灾害的危害程度 滑坡位于霍河左岸斜坡地带,行政区划属城关镇 村,城至霍河水库公路从滑坡体前缘通过滑坡体一旦产生灾害,危害程度将非常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滑坡区上游约1.5km为最大的电站-霍河电站,总投资4亿元,建于 70 年代末,库容量 1.025 亿立方,设计装机容量 9100KW,水库大坝为土质坝,坝顶标高 346m,坝高 67m;滑坡区下游约 3Km 即为城,县城城南地势较低,已修建防
3、洪堤,堤面标高 260m 262m如果滑坡产生滑动,在泄洪期间堵塞霍河,形成堰塞湖,该段水位抬高,势必将危及上游霍河电站的正常泄洪,威胁土质大坝的安全,有可能给大坝造成毁灭性损害 2城至霍河水库公路从滑坡体前缘通过,该公路属山区二级防汛公路,滑坡体持续的变形,使该公路交通长期处于断断续续状态,特别在防汛期,交通完全没有保障 3 滑坡体上原有居民 62 户,共计 260 人,房屋 186 间,近几年滑坡体上居民已由当地政府陆续疏散安置 第四节 勘查工作 评述 本次滑坡勘查依据主要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_1)建筑边坡技术规范(GB50330-20_2)土的分类标准(GBJ145
4、-90)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滑坡工程地质勘察防治工程技术规程3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工程测量规范等 本次滑坡勘查滑坡体纵长 940m,横宽 500650m,面积约 517000m 2勘查人员于 20_6 年 9 月 23 日进场,10 月 10 日完成外业任务,并于 12月10日至21日进行了补充勘察,共完成勘查实物工作量见表1(勘查工作量统计表) 勘查工作量统计表 表 1 序 号 工作项目 单 位 工作量 1 地形测量 测量面积 Km 2 1.26 勘探点位测量 个 13 剖面测量 Km 4.9 2 工程地质测 绘 测绘面积 Km 2 0.87 观察点数 个 58 观察路线长度 Km 3.8 3
5、 钻 探 m/孔 191.1/8 4 探 井 m/井 52.4/8 5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m 2.6 6 土工试验 组 8 7 岩石抗压强度试验 组 2 8 岩石抗剪断试验 组 1 9 水质分析p 组 1 勘查工作实施过程中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探井采样原位测试岩土试验等均按国土资部及建设部颁发的有关规范执行,质量符合要求;钻探采用无水循环冲击钻探与泥浆循环钻探相结合的钻探工艺,第四系岩芯采取率≥75,基岩采取率≥85,破碎岩石采取率≥50;在勘查中采取岩石样,作抗剪断及抗压强度试验;勘查过程中进行了质量自检互检,总公司对原始资料进行了检查验收综上所述,本次滑坡勘查工作量及质量均达
6、到了设计要求 第二章 勘查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 第一节 自然地理及气象水文 位于鄂西北山区,地处大巴山与武当山之间,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行政区划属十堰市管辖,北西与陕西省白河县接壤,地理坐标东经10950′22″,北纬 3227′40″县内交通主要有 2 条公路,一条为自东向西的 306 国道,一条为自北向南的鲍峡-向坝公路,二条公路在竹山城区交汇,交通较为方便 滑坡区位于 村,北距城关镇约1.7Km,其南东约1.5Km为目前最大的水库-霍河水库,城关至霍河水库二级防汛公路从滑坡体前缘通过,交通较为方便(见 滑坡地理位置图) 图 1 滑坡地理位
7、置图 竹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5.6,极端最高气温43.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 9.9,年平均无霜期 254 天,年平均降雨量927mm,降雨一般集中在五月-九月,占全年降雨量的 65.2,降雨日数95127 天,年大雨(日降雨量 25499mm)天数 46 天,年暴雨(日降雨量gt;50mm)天数 2 天,多年日最大降雨量 94.1mm 第二节 地形地貌 勘查区属于鄂西北构造侵蚀中低山区,滑坡区位于霍河下游,霍河在下游约 1.7Km 汇入堵河,该区地貌在河谷下部为霍河河漫滩及一二级河谷阶地,上部为山麓斜坡勘查区山顶高程 580919m,河床高程250m,相对高差 380600m
8、 滑坡区位于霍河左岸斜坡地带,坡面倾向东,坡脚为霍河,斜坡坡度角1528坡面呈陡缓相间折线坡,其间夹两级缓坡平台滑坡后缘呈高 1018m,坡角 60的陡坎滑坡区总体上呈两沟夹一梁的地貌景观,北侧洼沟较小,沟道宽缓,高程 450m 以上沟形已经不明显;南侧冲沟规模较大,高程 500m 以上呈近东西向,其下呈北 6070东向延伸;两沟相间地带为一北 4050东向的小山梁斜坡与河床相交处形成高 512m 较高陡坎 第三节 地层岩性 勘查区区域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冲洪积及残坡积层,分布于近代河床河谷阶地及斜坡地段,主要为粉质粘土碎石土及砂砾卵石层;下古生代志留系下统大贵组的一套变质岩,岩性主要为绢云石英
9、片岩,绿泥绢云片岩,硅质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夹白云质灰岩,下伏于第四系之下或出露地表(见表 2) 表 竹 山 城 区 地 层 岩 性 表 表 表 2 界 系 统 组 地层 代号 厚 度 (m) 岩 性 主要分布位置 第 四 系 全新统 Q 4 al+pl 4-7 砂砂砾石卵石 霍河河床河漫滩 Q 4 al+pl 7-11 上部粉质粘土,下部砂砾卵石杂色,粒径 2.0-40.0mm 的占50 霍河一级阶地 Q 4 el+dl 3-15 碎石土,杂色,主要成分为碎块石,含量约占 60 霍河两岸斜坡地带 下古生界 志 留 系 下 统 大贵组 S 1 d 6 20_ 上部灰色石英绢云片岩,下部绿泥绢云片
10、岩二云片岩 竹山城区南面霍家弯,马家坡一带 S 1 d 5 160-500 灰色含炭绢云石英片岩炭质板岩硅质板岩钙质板岩 竹山城区南部 S 1 d 4 300-1000 黄绿色绿泥石英绢云片岩灰色绢云石英片岩夹含炭绢云石英片岩 竹山城区地段,下伏于第四系之下 S 1 d 3 100-160 灰色含炭绢云石英片石英绢云片岩夹透镜状硅质板岩,白云质灰岩 竹山城区南面西爪坝一带 S 1 d 2 10-340 灰黑色硅质板岩 竹山城区南面西爪坝一带 S 1 d 1 炭质千枚岩条带状硅质板岩,透镜状白云岩 竹山城区南面走马岗青山崖一带 滑坡区上覆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土,下伏地层为志留系下统大贵组石英绢云片
11、岩岩土性质自上而下分别为: 碎石土(Q 4 el+dl ):杂色,松散,稍湿主要成份为碎块石,含量约占60,棱角状,一般粒径 515cm,最大达 50cm 以上,该层上部部分地段,块碎石含量低于 50,为碎石质砂粘土(混合土),分布于霍河两岸斜坡陡坡靠下地段层厚度一般 3.0012.10m -1 强风化石英绢云片岩(S1d):下伏于第四系地层之下,为志留系下统变质岩,黄褐色,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主要矿物成份为绢云母(55)石英(40左右),含少量炭质黑云母褐铁矿等主要分布于 2#滑坡体场区层厚度一般 3.304.30m 第四节 地质构造 新构造运动与
12、地震 (一) 地质构造 场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东,武当复背斜南缘,安康-竹山北西西构造带东端由于受区域构造的制约,构造线方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构造线呈北西-北西西本区较大的褶皱构造为干吉沟-文峰倒转向斜,向斜位于干吉沟-文峰一线,呈北西走向,轴面向南西倒转,向斜核部由 S 1 d 6 组成,两翼为 S 1 d 5 -S 1 d 1 及武当群化口组 Ptwdh 构成,场区位于向斜的核部,干吉沟与马家坡之间,见图 2(城区及外围区域地质图) 受区域北东-南西向压应力的作用及近东西向拖曳作用,本区北西北北西及近东西向的压性压扭性断裂构造相当发育 (二)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自喜马拉雅构造
13、运动以来,本区一直是持续上升隆起,使区内早期的断裂自新生代以来继续活动,如青峰断裂,白河-谷城断裂及陈家河断裂等新构造运动比较明显,有四五级夷平面和三四级沟谷阶地,以及新生代断陷盆地 第五节 水文地质条件 该区地下水类型有三类:一是赋存于砂砾卵石层中孔隙水,二是赋存于碎石土层中孔隙水,三是基岩风化裂隙水 一含水层 1砂砾卵石层孔隙水 主要埋藏于霍河河床及河漫滩的砂砾卵石层中,地下水与河水有水力联系,互相补给,含水层富水性强 2碎石土层孔隙水 分布于霍河两岸斜坡地段,为中等透水含水层,雨季含水,旱季疏干,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向邻近河谷排泄 3基岩风化裂隙水 赋存在志留系下统大贵组的片岩强风化带中
14、,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经短途迳流,以泉水的形式排泄于附近沟谷中 二相对隔水层 勘查区下伏中微风化岩石属相对隔水层 三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场地属类地质环境半湿润区,不直接临水,根据滑坡勘察采取的地下水水样分析p 结果(表 3),滑坡区地下水的水质类型为 HCO 3 - SO 4 2- -Ca 2+ Mg 2+ 型 水 ,PH 值 6.7, 总 硬 度 263.58mg/L, 总 矿 化 度325.50mg/L,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地下水水质分析p 成果表 表 表 3 样 号 SY1 采样位置 井水 日期 20_6.10.11 分析p 项目 镁离子 Mg 2+ 铵根离子 NH 4 + 氯
15、离子CL - 硫酸根SO 4 2- 重碳酸根HCO 3 - 钙离子Ca 2+ 侵蚀性CO 2 PH 值 含量 mg/L 17.92 lt;0.04 20.00 24.00 20_.25 63.58 0.00 6.7 mmol/L 1.47 - 0.56 2.50 3.28 3.17 第三章 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第一节 滑坡空间形态特征 滑坡区为构造侵蚀低山区,位于霍河左岸斜坡地带,滑坡主滑方向85,滑坡平面形态呈不规则马蹄状,基本上为两沟夹一梁的微地貌现象,剖面形态为台阶状滑坡东部前缘直抵霍河河床,受泄洪水流的冲蚀,前缘形成高 514m 较高陡坎,前缘高程 266m北侧边界为一岩质陡坡,地形坡
16、度急陡,约 7075,边坡走向近东西向,岩石倾向约 35,属逆向坡南侧边界为一岩质陡坡,地形坡度较陡,约2530,属顺向坡滑坡后缘高程 425m,形成 1015m 高的弧形滑壁,滑壁走向为北50西至北30东滑坡体中部高程300m及360m分布两级缓坡平台,台面宽 120m 及 160m 第二节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一 一 滑体特征 滑坡体物质成份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碎石成份为石英绢云片岩,碎石最大直径 760cm,碎石含量 50.372.6,部分地段为砾砂及含砾粉质粘土,碎石含量 25.040.0滑体后缘平均厚度 5.20m,中部平均厚度 9.10m,前缘平均厚度 7.40m,总平均
17、厚度 7.50m 二 二 滑床特征 滑床物质成份为强风化碎裂状石英绢云片岩,岩体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块状碎块状,部分碎块已泥化,手捏即成粉状石英绢云片岩,主要矿物成份为绢云母(55)石英(40)次要矿物成份为炭质黑云母及褐铁矿等,具单斜构造,岩层倾向 2555,倾角 3038 三 三 滑带特征 从滑体的物质成分及变形特征分析p ,滑坡体的滑面位于碎石土与强风化碎裂状绢云石英片岩(碎裂岩)的接触面滑带岩性以含角砾粉质粘土砂质粘土夹角砾和碎石土为主呈灰黄浅黄夹棕褐灰褐色,一般湿,可塑-软塑状态角砾及碎石含量约 5-40,成份以石英绢云片岩为主,呈次棱角状,角砾大小一般 0.5-2.0cm,碎石大
18、小一般2.0-5.0cm;界面附近角砾或碎石排列略具定向性TK7 探井中测得下伏基岩倾向为 42,倾伏角为 32该滑面倾角在 2-2 第三节 滑坡影响因素 一 一 地质条件 滑坡体物质主要为碎石土,结构松散碎石土与岩层接触面倾向东,倾角30左右,斜坡坡向近东向,属顺向坡,具备了形成滑坡的地质条件 二 二 水对滑坡土体的作用 大气降水对边坡岩土体也有显著影响,其作用有二点:一是水沿地表裂隙运移,入渗软化边坡岩土体,降低滑带土体的抗剪强度;二是裂隙充水,产生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及浮托力,水压力作用在滑坡体上,增加了下滑力,从而降低了坡体的稳定性补给水主要为大气降雨,20_5年降雨时间长,降雨有利于雨水
19、入渗边坡,加快了滑坡的变形速率,因此强降雨和连续降雨是 滑坡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三 三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地震基本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由于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加速度会增加边坡土体的下滑力近年来发生在区内的地震特别是 20_3 年 8 月 26 日发生在竹山南西方 3.9 级地震会加剧滑坡变形因此地震作用也是 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四 四 人类工程活动 滑坡前缘位于霍河河道转弯段,霍河上游约 1.5km 为最大的电站-霍河电站,在多雨季节水库泄洪,水流冲蚀坡脚抗滑段岩土体,破坏了原来边坡的力学平衡条件,使坡体下滑力大于抗滑力,导致斜坡稳定性降低,形成牵引式滑动这是 滑坡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第四节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本次勘查在钻孔中采取了岩石样 3 组 18 件,做了天然状态下的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及天然状态的抗剪断试验(试验结果见表 4) 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表 表 表 4 样 品 编 号 岩 石 名 称 试验 状态 受 力 方 向 抗剪强度 抗压强度(MPa) 块体 密度 (g/cm 3 ) 内聚力 c 内摩擦角φ 单 值 平均值 MPa 度 Y1 弱风化石英云母片岩 天然 平 行 岩芯轴 3.1 34.2 9.3 16.7 2.74 13.1 27.7 Y2 5.4 7.8 7.3 10.6 岩石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