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灿烂的文学》备课教案.docx
《《辉煌灿烂的文学》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辉煌灿烂的文学》备课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辉煌灿烂的文学备课教案辉煌绚丽的文学 第9课辉煌绚丽的文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辉煌绚丽的文学是人教版中学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9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学习本课,可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中国古代辉煌绚丽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列表驾驭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文学体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等。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2)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2实力目标:(1)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
2、期的文学特点。(2)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1)辉煌绚丽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加民族骄傲感。(2)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肯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所以讲解时须要具体。但是,这一课内容在语文课中都有接触。所以,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同时期文学代表作品。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五、教学方法1问题探究: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索回答。2学案
3、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怀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打算1学生的学习打算:依据所学学问和课本内容,归纳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2老师的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长拓展学案。七、课时支配: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从诗经到唐诗学生回答预习学案问题:1:诗经的内容和地位?A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B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民间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
4、情。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C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被后世奉为儒家的经典。 2:学生观看教材第42页的屈原像和屈子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屈原的也许生平及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3:汉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是什么?A特点: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体物写志”。它干脆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系。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
5、度。B代表作品:西汉的赋以恢宏的气概、秀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辞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代表性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的赋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爽。代表作品有张衡的二京赋。 4:学生阅读教材第43页,了解唐诗的发展过程,并完成下列表格。代表人物诗歌类型主要内容特点及成因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高适边塞诗既描绘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也反映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的苦乐,为唐诗增加了簇新壮美的色调。特点:开朗奔放、刚健清爽。成因: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岑参孟浩然山水诗描写了悠然安
6、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充溢诗情画意。王维李白诗仙浪漫主义杜甫诗史现实主义中唐白居易讽喻诗特点: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晚唐李商隐 杜牧老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独立思索,小组合作,回答后,老师指导: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西汉由于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呈现一种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气派。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赋,大多篇幅较长,气概恢宏,手法夸张,词藻华美,充溢着豪迈昂扬的精神。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文人关注的热点也从宫廷苑囿转向更广袤的社会现实,赋的创作渐渐趋向短篇,以抒情为主,从前以铺张扬厉、汪洋肆恣为主调的风格和豪迈昂扬的气概,也渐渐被深邃冷峻、平正高雅的风
7、格所取代。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2的相关内容及阅读教材P43,分析唐诗旺盛的缘由。老师总结如下:A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打算了必要的物质条件;B南北、中外的文化沟通供应了深厚的文化基础;C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干脆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二)宋词和元曲学生依据教材回答预习学案问题:1.宋词的成因、特点和流派特点: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成因:A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旺盛,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B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消遣生活。C两宋社会冲突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8、。流派:宋词有两大流派即婉约派和豪放派。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南宋的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风格,取得很高成就。陆游不仅是大诗人,而留下了许多的词篇,其词作品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2.元曲的含义和成就元曲的含义,包括散曲和元杂剧。二、元杂剧的成就,关汉卿与别情,马致远与秋思。 老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独立思索,小组合作,回答后,老师指导: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本中学过的宋词,归纳出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不同点。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概宏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9、 (三)明清小说学生依据教材回答预习学案问题:1,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闻。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闻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很多神仙鬼怪小说。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建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以前扩大了,而且留意到结构的支配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社会的广袤生活领域。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宋代起先出现白话小说“话本”。白话文体的运用,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须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说话”日益活跃。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
10、人就采纳当时最流行的白话来讲解并描述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小说。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起先用白话创作小说,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元末明初,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明清时期小说进入旺盛。明清小说凝合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实地相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行多得的通俗读本。2,明清小说旺盛的缘由旺盛缘由:A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朽,为明清小说的创作供应了丰富的文学题材。B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
11、步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旺盛的物质和社会基础。C小说体例,在经验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特别成熟。D印刷术的的进步促进小说旺盛。(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老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学问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洁的反馈订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板书设计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概况:(2)内容:(3)地位2.楚辞:3汉赋4.唐诗:(1)初唐(2)中唐(3)晚唐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1)特点:(2)成就(3)成因2元曲三:明清小说:1.旺盛缘由2.代表: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纳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
12、内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终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长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本节课内容应当是比较简洁的,学生自学完全可以搞懂。所以,我们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学问的拓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培育。比如,在讲到宋词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辛弃疾的经验,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介绍我国的宏大文学成就,是学生相识到中华民族的宏大历史成就。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索,小组合作,展示提高等共3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老师指导下节课预习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
13、容。 临清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编写人吕兰起审稿人李玉梅 第9课辉煌绚丽的文学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二、预习内容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容时期文学体裁分期/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先秦战国汉西汉东汉唐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宋豪放派婉约派元明清元末明初明朝清朝三、提出怀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怀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怀疑点怀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问目标:(1)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2)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2实力目标:(1)归
14、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2)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1)辉煌绚丽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加民族骄傲感。(2)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肯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学习过程(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的内容和地位?A概况: B内容: C地位: 2:汉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是什么?A特点: B代表作品: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3:学生阅读教材第43页,了解唐诗的发展过程,并完成下列
15、表格。代表人物诗歌类型主要内容特点及成因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高适边塞诗既描绘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也反映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的苦乐,为唐诗增加了簇新壮美的色调。特点:开朗奔放、刚健清爽。成因: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岑参孟浩然山水诗描写了悠然安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充溢诗情画意。王维李白诗仙浪漫主义杜甫诗史现实主义中唐白居易讽喻诗特点: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晚唐李商隐 杜牧 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2的相关内容及阅读教材P43,分析唐诗旺盛的缘由。 (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的成因、特点和流派特点: 成因: 流派: 2.元曲的含义和成就 回忆语文课本中学过的宋词,归纳出婉约派、豪
16、放派的主要不同点。婉约派 豪放派 (三)明清小说2,小说的起源和发展: 3,明清小说旺盛的缘由旺盛缘由: (三)反思总结先秦至清代的主要文学成就及其演化趋势主要成就代表人物或代表作品演化趋势诗经渐渐成熟、完善;渐渐通俗化、大众化。楚辞屈原离骚汉赋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唐诗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唐:白居易宋词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元曲关汉卿、马致远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四)当堂检测体验高考1.(2022年高考广东卷)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
17、流文学表达形式的改变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渐渐平民化B渐渐贵族化C渐渐神奇化D渐渐宗教化答案:A辨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问题的驾驭。汉赋多为树碑立传的“宫廷文学”,隋唐科举制的实行使下层学问分子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宋词、明清小说的旺盛是市民阶层兴起的一大表现。故答案为A。2:(2022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渐渐旺盛C中心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答案:B辨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和理解实力。自然经济的缓慢解体起先于鸦片斗争后;西汉时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心
18、集权的不断加强在文化教化方面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的限定上。因此A、C、D均不正确。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的改变主要是为了适应市民生活的须要,而市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取决于城市经济的旺盛和商业的发展。故答案为B。3:(2022年高考上海B组19)当代历史学家起先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假如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合适的人物是()A邓世昌B林肯C拿破仑D屈原答案:D辨析:“忧愤之死”,从题中所列历史人物的生平来看,屈原最切合题意。故答案为D。4:(09安徽文综卷,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园6001800年中国绘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辉煌灿烂的文学 辉煌 灿烂 文学 备课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