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第13-14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大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第13-14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大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第13-14章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确定:LS M LM 模型 1.怎样理解 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取决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淌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应。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
2、这就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联系与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 ISLM 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确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是围绕 ISLM 模型而绽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ISLM 模型被称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还在于 ISLM 模型在阐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思想方面有许多优点:一是 ISLM 模型可清晰直观地表示经济短期波动原委来自何
3、方,是来自投资支出变动、消费支出变动、政府支出或税收方面因素的变动,还是来自货币供应和需求方面因素的变动。假如属于前一方面因素引起的变动,则会在 IS 曲线移动中得到表现;假如属于后一方面因素引起的变动,则会在 LM 曲线移动中得到表现。二是 ISLM 模型可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政府干预经济运用的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假如是财政政策,必定表现在IS曲线的移动上,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紧缩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假如是货币政策,必定表现在LM曲线的移动上,增加货币的扩张政策引起 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削减货币的紧缩政策引起 LM 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三是 ISLM 模
4、型可清晰直观地表现构成总需求诸因素对总需求变动影响的强弱程度。例如,假如投资对利率变动很敏感,IS 曲线就会较平坦,即 IS 曲线的斜率肯定值较小;反之,若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IS 曲线就会较陡峭,即 IS 曲线的斜率肯定值较大。假如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很敏感,LM 曲线就会较平坦;反之,若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不敏感,LM曲线就会较陡峭。利率变动是影响投资从而影响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利率变动如何影响总需求可以在 IS 曲线和 LM 曲线形态上一目了然地看出来。四是 ISLM 模型可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政府干预经济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与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倾斜程度即斜率都有关
5、。其缘由在第十七章阐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时会有说明。五是 ISLM 模型可清晰直观地表现出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这两高校派为什么会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不同的看法。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当利率较低时,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愿购买债券,经济会陷入所谓流淌偏好陷阱状态,这时 LM 曲线呈水平状,假如政府支出增加使 IS 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不会使利率上升而产生挤出效应,因此财政政策会极有效。相反,这时政府若增加货币供应量,不行能使利率下降,因为人们不愿用多余货币去购买债券,从而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并增加国民收入,因此货币政策无效,从而该派注意财政政策。与之相对,货币学派则认为,人们通
6、常只有货币的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假如央行扩张货币,人们会将增加的货币都用来购买债券,于是债券价格会上升即利率会下降,进而使投资和收入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极其有效。相反,照实行增加支出的财政政策,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从而导致很大的挤出效应,这使财政政策效果很小。因此,该学派在两大政策选择中注意的是货币政策。六是 ISLM 模型可清晰地表现出总需求曲线的来历。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在 ISLM 模型中,当其他状况不变时,价格上升在货币名义供应不变时等于实际货币供应量(M/P)下降,因而 LM 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下降。这
7、样就可直观地勾画出国民收入与价格总水平之间反方向变动的总需求曲线。正因为 ISLM 模型有着表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上述诸多用处,因此传统上始终把 ISLM 模型当作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标准说明和核心理论。2.假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均衡或者说一般均衡,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3. (1)若投资函数为 i100(亿美元)5r,找出利率为 4%、5%、6%、7%时的投资量; (2)若储蓄为 S40(亿美元)0.25y,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3)求 IS 曲线并作出图形。解答:(1)若投资函数为 i100(亿美元)5r,则:当 r4 时
8、,i1005×480(亿美元); 当 r5 时,i1005×575(亿美元); 当 r6 时,i1005×670(亿美元); 当 r7 时,i1005×765(亿美元)。(2)若储蓄为 S40(亿美元)0.25y,依据均衡条件 is,即 1005r400.25y,解得y56020r,依据(1)的已知条件计算 y, 当 r4 时,y480(亿美元); 当 r5 时,y460(亿美元); 当 r6 时,y440(亿美元); 当 r7 时,y420(亿美元)。(3) IS 曲线:i = s, 100-5r = -40+0.25y,y =560-20r
9、IS 曲线如图 141 所示。图 141 4. 假定:(a)消费函数为 c500.8y,投资函数为 i100(亿美元)5r; (b)消费函数为 c500.8y,投资函数为 i100(亿美元)10r; (c)消费函数为 c500.75y,投资函数为 i100(亿美元)10r。(1)求(a)、(b)、(c)的 IS 曲线; (2)比较(a)和(b),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 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改变;(3)比较(b)和(c),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 曲线斜率发生什么改变。解答:(1)依据 ycs,得到 sycy(500.8y)500.2y,再依据均衡条件 is,可得 1005r500.2y
10、,解得:(a)的 IS 曲线为 y75025r , 即 r=30-251y; (b)的 IS 曲线为 y75050r,即 r=15-501y,(c)的 IS 曲线为 y60040r , 即 r=15-401y。(2)比较(a)和(b),我们可以发觉(b)的投资函数中的投资对利率更敏感,表现在 IS 曲线上,就是 IS 曲线斜率的肯定值变小,即 IS 曲线更平坦一些,弹性更大。(3)比较(b)和(c),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从0.8变为0.75)时,IS曲线斜率的肯定值变大了,即(c)的 IS 曲线更陡峭一些。5. 假定货币需求为 L0.2y5r。(1)画出利率为 10%、8%和 6%而收入为 8
11、00 亿美元、900 亿美元和 1000 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若名义货币供应量为 150 亿美元,价格水平 P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应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 (3)画出 LM 曲线,并说明什么是 LM 曲线; (4)若货币供应为 200 亿美元,再画一条 LM 曲线,这条 LM 曲线与(3)相比,有何不同? (5)对于(4)中这条 LM 曲线,若 r10,y1100 亿美元,货币需求与供应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解答:(1)由于货币需求为 L0.2y5r(单位亿美元),所以:当 r10,y 为 800、900 和 1000 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 110、130 和 150;
12、 当 r8 ,y 为 800、900 和 1000 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 120、140 和 160; 当 r6 ,y 为 800、900 和 1000 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 130、150 和 170。如图 142 所示。图 142(2)货币需求与供应相均衡即 LM S ,由 L0.2y5r,M S mM/P150/1150,联立这两个方程得 0.2y5r150,即:y75025r 可见,货币需求和供应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为:y1000,r10 y950, r8 y900 , r6 „„ (3)LM 曲线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即预防需
13、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应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满意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 y 和利率 r 的关系的图形被称为 LM 曲线。也就是说,LM 曲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肯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应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依据(2)的 y75025r,就可以得到 LM 曲线,如图 143 所示。图 143(4)货币供应为 200 美元,则 LM′曲线为 0.2y5r200,即 y100025r。这条 LM′曲线与(3)中得到的这条 LM 曲线相比,平行向右移动了 250 个单位。(5)对于(4)中这条 LM′曲线,若 r10
14、,y1100 亿美元,则货币需求 L0.2y5r0.2×11005×1022050170(亿美元),而货币供应 M S 200(亿美元),由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应,所以利率会下降,直到实现新的平衡。6. 假定名义货币供应量用 M 表示,价格水平用 P 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用 Lkyhr 表示。(1)求 LM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 LM 曲线的斜率的表达式。(2)找出 k0.20,h10;k0.20,h20;k0.10,h10 时 LM 的斜率的值。(3)当 k 变小时,LM 斜率如何改变;h 增加时,LM 斜率如何改变,并说明改变缘由。(4)若 k0.20,h0,LM
15、曲线形态如何? 解答:(1)LM 曲线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应即货币市场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组合状况。实际货币供应为 MP ,因此,货币市场均衡时,LMP ,假定 P1,则 LM 曲线代数表达式为:kyhrM,即 r Mh kh y 其斜率的代数表达式为斜率为hk。(2) 当 k0.20,h10 时,LM 曲线的斜率为:kh 0.20100.02当 k0.20,h20 时,LM 曲线的斜率为:kh 0.20200.01当 k0.10,h10 时,LM 曲线的斜率为:kh 0.10100.01 (3)由于 LM 曲线的斜率为 kh ,因此当 k 越小时,LM 曲线的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
16、当 h 越大时,LM 曲线的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k 变小,LM 曲线斜率肯定值变小,LM 曲线更加平坦,缘由是 k 变小,每一元国民收入中用于交易需求的比例减小,表示利率不变时肯定收入改变所需货币(交易需求)改变越小,或肯定货币交易需求所需收入改变大,货币市场均衡时肯定货币供应所要求收入改变越大,因此 LM 曲线更为平坦;h 增加时,LM曲线斜率肯定值变小,更加平坦,缘由是 h 增大,L 2 (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r)反应敏感,收入不变时,r 较小变动会引致 L2 较大改变,或者说,肯定货币需求(投机需求)所要求的利率改变小,因此货币市场均衡时,LM 曲线更平坦。(4)若 k0.2,
17、h0,则 LM 曲线为 0.2yM,即:y5M 此时 LM 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 y 的直线,h0 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这正好是 LM 的古典区域的状况。7. 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 c1000.8y,投资 i1506r,实际货币供应 m150,货币需求 L0.2y4r(单位均为亿美元)。(1)求 IS 和 LM 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解答:(1)先求 IS 曲线:yc+i=αβyedr,此时 IS 曲线将为 r αed 1βdy。于是由题意 c1000.8y,i1506r,可得 IS 曲
18、线为r 1001506 10.86y 即 r 2506130 y 或 y125030r 再求 LM 曲线,由 L=m 得:1500.2y4r 即 r 1504120 y 或 y75020r (2)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 和 LM 曲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求解 IS 和 LM 的联立方程是:1250 30750 20y ry r= - = + 得均衡利率 r10,均衡收入 y950(亿美元)。8. 为什么要探讨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移动? 答: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变动会引起 IS 曲线移动,货币政策变动会一起 LM 曲线移动,通过对 I
19、S 曲线和 LM 曲线的移动的分析可以探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在 IS-LM 框架中,如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进出口等等的变动都会使 IS 移动,而实际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变动都会使 LM 移动,这些移动都会引起引起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例如,政府减税、增加转移支付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在其他状况不变时,消费支出水平就会上升。IS 移动会向右上方移动,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再如,本国货币贬值在其他状况不变时会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小,从而使净出口增加,IS 曲线也会向右上方移动。同样, 在货币名义供求不变时价格水平下降,或者在价格水平不变时增加名义货币供应或削减名义货币需求,都会使
20、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 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收入和利率同时上升,并且通过与不同斜率的 IS 和 LM 曲线相交可清晰表现出财政政策的效果。同样,政府实行扩张货币的政策使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下降,收入增加,并且通过与不同斜率的 IS 和 LM 曲线相交可清晰表现出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 IS-LM 模型被西方学者作为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机制及其效果的简明而直观的工具。 第十四章国民收入的确定:AD AS 模型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 IS M LM 模型中,由 P( 价格) ) 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
21、曲线?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2)在 ISLM 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应已知的状况下,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交点确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 15
22、1 来说明怎样依据 ISLM 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图 151 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 ISLM 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 P 的数值为 P1 时,此时的 LM 曲线 LM(P1)与 IS 曲线相交于 E1点,E1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 y1 和 r1。将 P1 和 y1 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D1。 图 151 现在假设 P 由 P 1 下降到 P 2 。由于 P 的下降,LM 曲线移动到 LM(P 2 )的位置,它与 IS 曲线的交点为 E 2 点。E2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 y2 和 r2。对应于上图中的 E2 点,
23、又可在下图中找到 D2 点。根据同样的程序,随着 P 的改变,LM 曲线和 IS 曲线可以有很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 y 和 P。于是就有很多 P 与 y 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 AD 便是总需求曲线。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 价格水平越高, 需求总量就越小; 价格水平越低, 需求总量就越大。2. 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
24、,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心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整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整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整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3. 总供应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应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依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应曲线。资本存量肯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应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均衡的理论。4. 为什么总供应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
25、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解答:总供应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理论来反映。在劳动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改变及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古典总供应理论认为,劳动市场的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敏捷变动的状况下,劳动市场能够得以出清,这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状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总供应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凯恩斯的总供应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有黏性的,从而不能依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黏性,短期总供应曲线不是
26、垂直的。凯恩斯总供应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情愿供应社会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应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黏性的结果,劳动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的劳动,因而它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改变而改变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应曲线分别代表着关于劳动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常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状况下,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应曲线是向右上方延长的,这即为常规的总供应曲线。总之,针对总量
27、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定,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应曲线。5. 用总需求和总供应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 ( 或过热) )。和滞胀的状态。解答:宏观经济学用总需求总供应模型对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胀状态的说明,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确定来完成的。如图 152 和图 153 所示。 从图 152 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确定有两种状况。第一种状况是,AD 是总需求曲线,ASS 是短期总供应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应曲线的交点 E 确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y,价格水平为 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状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其次种状况是,当总
28、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 AD 向右移动到 AD′时,短期总供应曲线ASS 和新的总需求曲线 AD′的交点 E′确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y′,价格水平为 P′,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其次种状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现在假定短期总供应曲线由于供应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改变。在这种状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确定可以用图 153 表示。图 152 萧条状态与高涨状态的说明 图 153 滞胀状态的说明 在图 153 中,AD 是总需求曲线,ASS 是短期总供应曲线,两者的交点 E 确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y,价格
29、水平为 P。现在由于出现供应冲击,短期总供应曲线向左移动到 AS′S,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应曲线的交点 E′确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y′,价格水平为 P′,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状况表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6. 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中的 AD AS 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解答:二者在形式上有肯定的相像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确定。宏观经济中的 ADAS 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确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
30、曲线来表示,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长的为供应曲线。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描述的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学中的 ADAS 模型描述的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应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总供应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
31、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价格和数量确定的同时,还可用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这一模型只说明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学中的 ADAS 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确定的同时,不仅可以用来说明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而且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其四,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中的价格是个别商品的价格,影响供应和需求的是相对价格。宏观经济学的 ADAS 模型中的价格是价格水平,一般用价格指数表示,它对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影响货币购买力、利率等影响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需求,对供应的影响是通过价格水平影响劳动市场均衡状态,进而影响供应。7.
32、设总供应函数为 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 yD2400-P:(1)求供求均衡点。(2)假如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3)假如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4)假如总供应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5)本题的总供应曲线具有何种形态?属于何种类型? 解答:(1)由 ySyD 得2000+P2400-P于是 P200,yDyS2200,即得供求均衡点。(2)向左平移 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yD2160-P于是,由 ySyD 有2000+P2160
33、-P P80ySyD208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3)向右平移 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 yD2640-P 于是,由 ySyD 有2000+P2640-P P320ySyD232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4)向左平移 10%的总供应方程为yS1800+P 于是,由 y S y D 有 1800+P2400-P P300y S y D 210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5)总供应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8. 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应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解答: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在给定的价格水平
34、,任何使总支出曲线向上或向下移动的因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分别是:(1)家庭消费需求的改变。(2)企业投资需求的改变。(3)政府购买和税收的改变。(4)净出口的改变。(5)货币供应的改变。例如,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削减会使总需求曲线右移;自主性消费、自主性私人投资和政府购买的变动,其增加会使 IS 曲线右移,从而也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其削减将使总需求曲线左移;名义货币供应的变动,其增加将使 LM 曲线右移,从而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其削减将使总需求曲线左移。导致总供应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1)可得到劳动数量的改变。(2)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的变动。(3)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变动。(4
35、)技术学问改变。例如,技术进步会使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量,从而使总供应曲线右移。(5)对价格水平的预期。(6)进口商品价格的改变。如进口价格上升,则厂商生产成本上升,从而使厂商在原有产品价格水平上生产削减,进而使总供应曲线左移。(7)工资水平的改变。(8)企业风险担当意愿的改变。(9)自然灾难和斗争。9. 在一个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 C C 200+0 75Y ,投资函数为 I I 200- - 25r ,货币需求函数为 L L Y Y- - 100r ,名义货币供应为 1000 ,政府购买为 G G 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解答:收入恒等式为 YC+I+G,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政府购买代入其中,得 Y200+075Y+200-25r+50,化简后,得Y1800-100r(1)式(1)即为该经济的 IS 曲线方程。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 M/PL,将货币需求关系式和货币供应数量代入其中,有1 000P Y 100r , 其中,P 为经济中的价格水平。上式化简为:Y 100r 1 000P(2)式(2)即为该经济的 LM 曲线方程。为求该经济的总需求曲线方程,将式(1)、式(2)联立,并消去变量 r,得到该经济的总需求曲线:Y900 500P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