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站得高看得远小松树和大松树其次课时教学设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虚心谨慎,不行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
2、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老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询问过渡: 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楼房有什么不同? 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美丽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找寻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索、感悟。教化不是告知,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2、导读其次自然段。
3、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兴奋,兴奋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其次自然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其次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打算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傲慢,“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特别明白,小挚友都很聪慧,肯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 四人一小组探讨。 小组派代表汇报沟通。 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
4、和你一样看得远。 (请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究竟谁长得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爱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爱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细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赐予其充分的确定和激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忱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
5、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这里我选准课文的空白点,以四人一小组绽开探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加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慧,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出示句式)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起先他还很傲慢呢!再把小
6、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评析:为了渗透阅读的方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观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依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建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懊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
7、?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习。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虚心、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三、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小挚友说得特别好,那么,你想把课文表演出来吗?(想)请小挚友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想和谁表演就和谁组合。 1、老师指导四人一组表演如何安排角色。 2、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3、推选一组上台表演,老师现场加以指导。 4、这一组配上音乐,再完整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表演主动性,师当主持人报幕: 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本剧表演现在起先,我先来介绍介绍“演员”(介绍表演者),等表演结束,还要评
8、比最佳演员,请观众挚友们仔细观赏! 评比最佳演员,嘉奖合作的小红旗。 5、配上音乐,集体表演。 评析: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赐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观赏、听读观赏、用眼视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加,语言、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欢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 总评: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子”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注意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
9、主学习的情境,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导读课文,到表演内化、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子”的理念。老师用贴图、充溢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非常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励学生选择自己宠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老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新奇的问题,自信地读、说、演,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主动、开心地参加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
10、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经验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育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促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小学语文一年级: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的: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虚心谨慎,不行盲目傲慢自满的道理。 教具打算: 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
11、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齐读第1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3、细读第3自然段 (1)小松树的这番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师范读第3自然段。 (2)通过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风伯伯对小松树
12、怎样?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4)有感情练读风伯伯的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虚心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比最佳演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2、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虚心,不行盲目自满,看不起 小学语
13、文一年级: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奇妙激趣。 师:小挚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日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 “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评价:真聪慧,真是个爱思索的孩子。】 师:今日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评价:你心中的小松树真小,你心中的大松树真大! 【爱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学在初始阶段就充分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猜谜语,调动新奇心,求知欲。对学
14、习课文产生深厚的爱好,由谜语创设深厚的学习情境是个巧招。】 二、对比朗读,巧揭课题。 1、师: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肯定爱和你们交挚友。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八课。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来读读课题。“松”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怎么记住它?看老师把松字送回田字格,仔细视察。 2、指导书写。我们在写松的时候,木字旁写的小一些,捺要变成点,不和右边打架。右边写得宽一点,左窄右宽,松字才美丽。 过渡: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呢? 三、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打开课文46面,自由读课文。留意听好老师的要求: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 2、看,生字
15、宝宝自己从课文中跑出来了,还相识吗?动脑筋记住它。开火车读。 师:“松”是平舌后鼻音要读好它。“爷爷”是轻声音节。“呢”是轻声词。 3、你们已经和生字新词交上挚友了,长句子会读吗?想来挑战一下吗?课件出示长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指导朗读,指名读。这句话很长,我们要留意停顿才能读好它,看这些斜线就是吸气符号,要稍稍停顿。(课件长句子加斜线表示停顿)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再来试一试,真是个聪慧的孩子,老师一教就会,真了不得! 四、演练
16、结合,体验生成。 (一)贴图找位置,学习第一段。 师:生字新词,长句子都会读了。读起课文来肯定更有信念!自己再读读,看能不能把课文读的更流利通顺。 师:孩子们都会读了吗?会读了,信任你们肯定能帮它们找到家。出示大山的贴画。瞧,这是一座高山,谁来摆一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师引读:瞧,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你们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师:一起捧起书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二)敬重朗读体验,注意生成,学习其次段。 过渡:小挚友读书可仔细了!老师这儿有一个好消息要告知大家。有一个导演要把小松树和大松树拍成一部电影。他们要聘请小松树和大
17、松树的演员,想参与吗?想参与可要听好了,要演好电影先要读好剧本,剧本就是我们的课文。先报名演小松树,要演好它,先找一找小松树这个角色都说了那些话?拿出笔读读课文找一找,画下来。 【表演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形式。低年级孩子明显的爱表现自己,当明星这么好的机会信任谁也不情愿错过。自然对于学习课文更感爱好了。这时候老师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动手实力,找出小松树说的话。】 师:找到请举手。把你画的读给大家听,你们和他一样吗? 课件出示小松树说的话在其次自然段中。 “喂,挚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谁来当小松树,来演一演。要演好它可要读好小松树的话,想一想小松树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
18、和表情怎样?自己先试一试吧! 【设计朗读指导方案,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 A、方案:请朗读实力比较强的孩子朗读。 1.师:你觉得这个小演员把台词说的怎样? 2.师:我也觉得她读的特殊好,再听听她那些地方读的特殊好? 3.师:老师也听出来了,“多高呀!”读得可真好!现在老师来当小记者来采访你,你为什么能读的这么好?小松树你感觉自己怎样? 4.师:“现在你就是小松树,站在这高高的山上感觉怎么样?站在山上朝别人说话,可以加上什么动作,来再演一演。” 站在这么高的山上,你感觉自己怎样?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讲体验,抒发感受。】 (孩子们回答不一,有的说:“我觉得自己好得意,站这么高
19、。”有的说:“我觉得自己特殊舒适站得高看的远。”还有的孩子说:“自己觉得很傲慢,原来我这么高!”) 5.师:带上自己的体验来读小松树的话,请表情动作来帮忙。 【敬重朗读中,孩子的个人体验不同。同样的对话,却有不同的感受。多种体验,让朗读走向生活,走进孩子心灵】 B、方案:请朗读实力不是很强的孩子朗读。 “喂,挚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师:指名读。你读的比较通顺流利,你还情愿更努力的读好吗?老师来帮助你,朗读指导。 2.师:小松树你站在那儿?你觉得自己高吗?恩,你长得真高啊!现在你就是长得很高的小松树,来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再读一读这句话。 3.师:有进步,
20、高多了。站得那么高,所以你能看到(学生回答“很远很远的地方”)来,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往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有的说看到马路上汽车和蚂蚁一样,有的说看到行人也像蚂蚁一样。山脚的房子树木都变的很小了) 【登高远望,借助生活体验,由生活中体验,触动对课文的理解与品悟。使语文生活化】 4.师:小松树你站得高看得可真远啊!来读一读“很远很远”(出示词语)评价:这才叫读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5.师: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感觉怎样?(指导方法同方案A) 师范读:老师也想来当一回小松树可以吗?老师为什么能读得好?因为老师把自己当成了在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低年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学语文 一年级 教案 松树 第二 课时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