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质量》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质量》教学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质量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质量学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质量学案苏科版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2、知道天平的构造。会调整天平的平衡螺母。会正确运用天平。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3、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看法。教学设想重点: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知道测量质量的工具,会正确运用天平。难点:利用试验探究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教法:引导探究式教学打算铁钉、铁块、大头针、橡皮泥、牙膏、药片、托盘天平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课题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到“物质”和“物体”两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种各样的物体,但有时组
2、成这些“物体”的“物质”是相同的。请比较下列几样“物体”,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1、课桌和凳子;2、铁钉和铁块;1、相同点:都是木头做成,属于同一种“物质”;不同点:大小、形态不同,所用木头多少不同。2、相同点:都是铁做成,属于同一种“物质”;不同点:大小、形态不同,所用的铁多少不同。二讲授新课由刚才的探讨我们发觉,同种物质可能构成不同的物体,区分就在于它们所含的“物质”的数量有多有少,为了概括表示物体的这种共同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质量这个概念。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符号是m。性质结论质量随状态、形态、位置变更而变更吗?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形态、位置的变更而变更,它是物
3、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国际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学生看书并回答千克这个单位的来由。)常用单位光有主单位是不行的,汽车、火车的装载量,粮食、钢铁的产量或者药房、试验室里用的是什么单位?常用的单位是吨、克、毫克。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质量的测量试验室里常用的工具是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这是一架托盘天平,请同学细致视察并参照书上的图来了解一下托盘天平的构造。主要部分是:底座、托盘、横梁、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平衡螺母等。砝码盒中有砝码和镊子。天平的运用留意事项: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2、不能用手接触砝码,加减砝码要用
4、镊子;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干脆放到天平盘中。学生试验称出橡皮和铅笔的质量,巩固天平的运用方法。操作后思索书本p4的问题。三小结四作业布置课堂作业:学习指导用书家庭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6.1物体的质量一、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符号是m。性质:不随状态、形态、位置变更而变更。单位:主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旧称公斤。常用单位有吨、克、毫克。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二、质量的测量工具:试验室里常用的的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三、天平的构造。教后感: 八年级物理下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案
5、教学目的和要求:依据大纲及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素养教化的思想,依据学科教学目的、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问与技能:(1)会调整天平平衡,会运用游码。(2)会用天平称固体、液体的质量。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试验让学生驾驭天平的运用方法。(2)组织学生探讨微小固体和液体质量测量方法,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培育学生仔细、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和作风。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运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难点:液体质量的测量。课时支配:1课时(40分钟)。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总结、启发等。教具:多媒体、ppt课件、
6、托盘天平、黄豆、烧杯、水。教学过程复习检查: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2.它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什么?3.试验室里测量质量的仪器是什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语一:师:既然试验室中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在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同学们应留意哪些问题呢?导语二:师:(出示一粒黄豆)你们能用天平测出这粒黄豆的质量吗?设疑导入新课。导语三:师:通过上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大体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若现有一杯水,你能测出水的质量吗?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学习热忱,从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合作沟通、解读探究:一、测量固体的质量试验根据下表要求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填入空格处:试验次数黄豆
7、数量(个)总质量(克)一粒黄豆的质量(克)11220340沟通探讨在试验中哪一次测量的结果更精确?点拨从测量一粒黄豆质量的结果看,第三次测量效果好,这是因为一粒黄豆质量很小,单独测量误差大,甚至测不出来,只能采纳测多算少的方法进行,这样不仅可以把它测量出来,还可以有效减小误差。小结归纳对微小固体,测量其质量时可以采纳测多算少的方法(也叫累积法)进行。二、测量液体的质量提问怎样测量水的质量?探讨沟通以下是测量水的质量的三个步骤,应按什么样的依次进行操作呢?1、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2、测量烧杯的质量。3、测量烧杯和水的质量。点拨用天平测量水的质量,可以先测出一只空烧杯的质量(m1),再测出装入水后
8、的总质量(m2),则水的质量m水=m2-m1做一做将测量步骤和测量数据填入下表:序号测量步骤质量(克)点拨在这一试验中无法干脆用天平测量水的质量,用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质量得到水的质量,这种方法叫做间接测量法。议一议若先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再将水倒出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所得水的质量是偏大、不变还是变小?点拨由于在将水倒出测空杯的质量时,有少许水仍留在杯壁上,所以所得水的质量应当偏小。小结归纳测量液体质量可以借助一空烧杯,采纳间接测量法来完成。应用迁移、巩固提高:托盘天平的运用例1:下图所示是我们试验用的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50g、20g、10g、5g等。现有
9、一质量待测的物体,估计其质量在30g左右。请将以下试验操作补充完整:1、把游码移到标尺的,视察指针的偏转状况,通过调整,使天平横梁平衡;2、把物体放入左盘,用镊子夹取g、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g砝码,加上g砝码同时调整游码,直到天平平衡;3、将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与标尺上游码所对应的质量相加,即是待测物体的质量。解析在运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首先应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处,视察指针的偏转状况,再通过调整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在称量过程中,应先依据估计加放砝码,再依据指针的偏转状况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答案(1)0刻度处;平衡螺母。(2)20、10、10、5拓展在用托盘
10、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放错了位置,砝码放到了左盘,物体放到了右盘,若天平平衡时,左盘上放着100g和2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读数是4g,则物体的质量是()A、124gB、122gC、118gD、116g解析:游码的零刻度线在左端,游码向右调相当于向右盘加砝码,若物体放在右盘,则物体质量加上游码读数等于左盘砝码的总质量。答案:D点评:对于物体与砝码位置放错,在读数时,要留意游码读数应当是加还是减。总结反思:总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老师赐予点评。用托盘天平测固体或液体的质量(1)对固体很小时,可采纳累积法也称测多算少法来完成。(2)对液体的测量可借助空烧杯,采纳间接测量法来完成。作业布置:(
11、)资料连接:古老的天平(查阅题)()?(必做题)()?(选做题)板书设计:62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一、复习检查二、测量固体的质量对于微小物体可采纳量多测少的方法进行。三、测量液体的质量测量液体的质量可借助空烧杯,采纳间接测量法来完成。八年级物理上册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学案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学会运用天平及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方法;2、通过活动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领悟误差的含义;3、学会依据试验原理设计测量步骤。【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测微小物体和液体质量【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探讨法、分组试验试验打算:托盘天平及砝码、回
12、形针、水、烧杯(两个)。【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新课学习】:一、测一枚回形针的质量活动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视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和标尺分度值。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砝码盒内全部砝码质量值之和):横梁标尺最大刻度(等于砝码盒内最小砝码质量)标尺分度值(最小刻度)思索:哪次测量更精确?为什么?从这个试验中得到什么启发?方法介绍:测量单个小物体的质量时,由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比较小,一般的托盘天平精度不够,难以测出,因此实行测多算少,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同时采纳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进一步较小误差。 二、测量水的质量设计方案:如何测量水的质量?教材P6把三个步骤排列
13、一下,填入表格。 思索:把和交换,这个方案如何?分组活动:调整天平;测一枚大头针质量;发觉:无法测量,比分度值小设计方案;测100枚大头针质量;再测200枚大头针质量;计算一枚大头针质量。 同样的误差,分得越多,误差越小。测多算少(累计法) 活动2:分组活动测水的质量测烧杯质量m杯;测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总;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m总-m杯 可行,但误差大(分析:将水倒出时烧杯内仍有少量液体,测量m杯结果偏大,导致m水结果偏小,这种测量方法对牛奶、油等黏性液体来说误差更大,所以不行取。)通过学生主动探讨、分析、总结、概括,不仅调动他们主动性,而且培育了他们的分析、归纳实力 让学生自由猜想,培育学生发散思维并对猜想内容,依据所给的试验器材或自制器材进探究设计,并进行分组试验学生带着问题试验始处于一种主动的获得状态,他们全心投入,手脑并用学生共同协作,记录数据,培育实是求事的科学看法,增加合作意识【教后感】:测液体质量时,同样也存在着从一只烧杯倒入已称好质量的空烧杯引起倒不干净的问题。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