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典型经验案例汇编.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典型经验案例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典型经验案例汇编.docx(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用圜B梧州市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开展经验做法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梧州市委、市政府始终牵挂的民生大事。 自2012年启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创立工作以来,梧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毫不动摇坚持教育优先开展战略, 通过“334”举措,即建立“三个机制”、创新“三项改革”、深化“四项工程”,积极破 解工作难题,努力补强薄弱环节,扎实推进我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开展。一、建立“三项机制”,“一盘棋”推进均衡开展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开展迎“国检”攻坚目标,通过“领导督战”、“分 片督查”、“挂图作战”等模式,举全市之力做好义务
2、教育均衡开展这项“同心工程二 一是建立领导“挂牌督战”机制。成立市领导挂牌督战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开展迎“国 检”工作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持续带队深入各地督导检查义务 教育均衡开展工作,确保教育工作力度大、措施硬。二是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开展领导干 部“分片督查”机制。实行市包县(市、区),县(市、区)包乡镇,乡镇(街道)包 村制度。在指挥部领导带着下,各级各部门领导屡次到学校调研,现场办公,解决学校 规划布局、资金筹措、工程推进等难点问题。各县(市、区)政府屡次召开发动部署会、 协调会、研讨会、督办会,解决瓶颈问题,加快工作的推进。教育系统牵头主抓,制订 方案、工作手册,建立简
3、报制度,定期通报各县(市、区)的工作进度、工作亮点、成 效措施和存在问题等工作动态,全市“一盘棋”,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开展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建立“挂图作战”机制。全市所有迎检学校挂出作战图,对标对表,明确学校存在 的短板问题,逐项解决,逐项提升,借均衡开展之力优化学校建设和教育管理水平。金秀瑶族自治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经验做法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区,成立于1952年5月28日,是全国 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2518平方公里,辖3镇7乡77个行政村4个社区, 总人口约15.61万人。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4.8%,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 和坳瑶5个支系,是
4、世界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县之一,瑶族文化、民俗 风情保持得十分完整。人类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过:“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 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全县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98所,村完小以上小学29所,教学 点64个,初级中学5所。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14591人。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15多万人分布在2518平方公里偏僻的 山区里,县财政年收入缺乏2亿元,人口小县、幅员大县和财政穷县的基本特征是制约 县域经济开展最大的瓶颈,曾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义务教育学校分散在穷 乡僻壤和高山密林之中,“点多、面广、规模小、效益低”是过去金秀教育的真实写照。 经济要开
5、展,教育是根本。低水平的教育现状如何彻底改变,成为金秀瑶族自治县历届 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深思的问题。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引领转型。2016年,金秀瑶族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班子 旗帜鲜明地提出了 “穷县优教”的理念,把优先开展教育作为兴县富民的奠基工作和最 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举全县之力,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开展工作,并取得了显著 的成效。2016年10月,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开展工作提前四年通过了省 级督导评估验收,2017年12月,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开展工作顺利通过一 94 一国级评估认定。一、党政重视部门发力,确保教育优先开展一是建立健全教育领导机制。成立了县域义
6、务教育均衡开展工作指挥部,党政一把 手亲自挂帅统筹推进,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管教育。县委、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 成立金秀瑶族自治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印发金秀 瑶族自治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开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45个通知、方案、文 件,县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确保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开展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建立县四家班子领导挂点包校工作机制。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均落实1名县领导 挂点帮扶,县委书记、县长带头挂点帮扶薄弱学校,深入学校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实际 困难,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指导工作在一线,解决困难在一线。三是部门联动,教育开展“三优先落实教育规划优先,教育投入优先,教
7、育建 设优先。2016年,在县财政收入缺乏2亿元的情况下,依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实现教 育经费“三个增长”。此外,县财政每年均投入510万元,为义务教育学校安排平安协 管员、后勤管理人员共221名。全县所有寄宿制学校均有太阳能热水供应到宿舍,寄宿 生生活补助实现全覆盖。2016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缺口资金4800万元,共建设 教育工程123个,采购教学仪器设备约24万件(套),新增校舍面积285()()nR体育运 动场面积37210 n?,建立了 2个具有山区特色的山顶运动场。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借力提升内涵开展一是落实教师待遇,稳定教师扎根山区教育。实施金秀瑶族自治县慰问山区教师 制度
8、,每年安排6()万元用于校长、艰苦遥远学校教师生活补助:实施校长奖励性绩 效工资分配方案,增核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每年约24.15万元,年人均4600元,并 纳入财政年初预算;实施金秀瑶族自治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中级职称教师到 乡村学校任教到岗即聘、副高级职称不受岗位职数限制的评聘政策,全县义务教育学校一 95 一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聘任率达1()()%。落实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机制,教师与公 务员同等享受年度绩效奖金待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均工资、年均工资收入均高于公 务员。二是实施教师教育教学业务专项培训计划。县财政每年按教师工资总额的2%,足 额拨付教师培训经费,20182020年
9、分别拨付教师培训经费165.67万元、187.2万元、 185.09万元,通过请进送出等方式,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同 时,加大全科教师送培力度,2018至2020年共送培全科教师150人(其中茂名幼儿高 等师范专科学校共帮扶送培65人);加大薄弱学科教师转岗培训,20182020年薄弱学 科教师转岗培训达52人次。三是开展教育协作,借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实施金秀瑶族自治县与哈尔滨工业大 学的合作帮扶计划,哈尔滨工业大学每年派出12人以上的教师支教,金秀瑶族自治县 每年派出校长(教师)到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高中交流学习;实施金秀瑶族自治县教育 体育局茂名市茂南区教育局2017
10、2020年对口帮扶计划,茂南区每年派出12名校长 (骨干教师)到金秀瑶族自治县支教,金秀瑶族自治县每年派出18名校长(教师)到 茂南区跟齿学习1个月;实施“贵阳一金秀两地10年教育交流合作”计划,以“十百 千万”工程为抓手,打造1()所教育合作样板校,培育100名金秀县骨干教师,开展1000 人教师交流行动,惠及金秀县10000名学生。三、强弱项补短板,山区教育显特色金秀瑶族自治县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民族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传承 民族文化为主线,将民族文化精髓融入校园。2016年以来,县财政投入资金1248万元, 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打造彰显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如县民族小学突出
11、“和美、 瑶韵、灵秀”特色,聘请民间艺人进校传授瑶族刺绣技艺,携手深圳松禾成长关爱基金 会,组建“飞越彩虹瑶族童声合唱团”,让原生态民歌走进课堂,走向舞台;忠良中一 96 一心校设置“磨砺之路”“励志青云石”,将“农耕文化”引入校园,激发师生发奋向上、 创新开展的进取精神;七建小学的“七彩童星彩调团”、六巷中心校的“黄泥鼓舞”、忠 良中学的“瑶族舞香龙”,将戏曲文化、非遗文化引入校园,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新亮 点、新特色。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小学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 镇七建小学、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中学、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中心校分别获评第二批、 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传承学校;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中心校获评自治区 第二届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四、布局调整更优化,未来教育更可期金秀瑶族自治县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为了更好地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基本 均衡向优质均衡开展,规划建设桐木教育园区。”教育园区占地面积314亩(一期230 亩、二期84亩),计划总投资4.5亿元,新建一所60个班的全寄宿制民族高级中学和一 所40个班的实验初级中学。教育园区己于2019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所有教学 楼、综合楼、学生宿舍、体育馆和报告厅的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全部进入装修阶段, 2021年底可竣工交付使用。教育园区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切实解 决“大校额
13、”“大班额”问题,中小学校资源将更整合、更优化,金秀瑶族自治县教育 事业开展将迈上更高的台阶。97 .龙州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开展经验做法龙州县属“边山老少穷”的“国定贫困县”,近年来,龙州县坚定“贫困县办优质 教育”的思路,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民生工程,以促进教育公平为根本,以改善办学条 件为基础,以强抓队伍建设为巩固,以打造特色教育为手段,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努力探索“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好上学”的均衡开展之路,让城镇与农村 孩子公平同等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一)教育扶贫,促进教育公平。一是提前五年顺利通过评估验收。针对制约龙州县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穷、小、 散、弱”等问题,从
14、2012年开始,龙州县打响了教育强县、教育扶贫攻坚战。2015年 9月,龙州县提前5年顺利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开展评估验收,全县小学、初中8 项指标综合均衡差异系数由以前的0.78、0.72分别缩小到0.32、0.27,到达国家均衡发 展考评标准。全县中小学校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学校管理现代 化,促进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均衡开展。二是实施均衡开展达标工程。龙州县委、县政府将校建工程作为民生工程列入全县 经济社会开展重点工程,全县无偿划拨177亩土地用于学校建设,先后投资2亿元实施 了实施中小学校食堂、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建设,新建学校2所,投资3.2亿元新建校 舍总建筑面积1
15、53168平方米,改建运动场面积255800平方米,累计投入4815万元用 于购置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装备,投入404.5万元,购置图书、实验仪器、图音体器材等 设备。一 98 一三是狠抓控辍保学提高巩固率。全面实施控辍保学“双线四包”机制,各乡镇与各 村、各学校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状,建立驻村干部、村干“控辍保学”责任制。 龙州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将控辍保学作为全县脱贫攻坚重中之重抓紧抓实,亲自挂帅 牵头推进,四家班子领导深入乡镇、学校及辍学户家中督导,将控辍保学工作列入有关 部门年度绩效考评,推动形成全县上下同频共振、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据统计,龙州 县义务教育阶段2015年辍学率为0.4
16、8%, 2020年底实现辍学学生清零目标,义务教育 巩固率到达96.53%。四是精准资助实现各阶段全覆盖。龙州县始终坚持聚焦贫困,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 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幼儿、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 做到学生资助“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实现应助尽助、应补尽补。同时,为充分 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助学的热情,扩充学生资助资金来源,龙州县还连续六年举办了 “金秋助学.圆梦行动”募捐活动。据统计,仅2020年就发放各级各类教育资金 3105.90045万元,受益学生达57元8人次,收到龙州县140多个单位、企业以及社会团 体或个人捐款共99.9183万元。(二)规划布局
17、,改善办学条件一是顶层设计学校规划。以县域为单位,组织编制龙州县中小学布局规划(2()13 2020年以及20202030年),出台龙州县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实施方案, 确保布局调整科学性。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从县到乡镇、职能部门、各学校层层签 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布局调整工作流程,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合理撤并学校布局。为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 化开展。2013年,将36所地处偏远、布局散、规模小、生源少的学校“撤小并大”工 作;2017年,把学校布局不够合理、规模较小、条件较差、无生源的22所村完小进行 撤销,教育资源进一步集中,进一
18、步优化了学校布局,形成了 “初中集中县城办、小学一 99 一 集中乡镇办,原初中办小学、原小学办幼儿园”的教育格局。2()18年,积极推进龙州镇 城南新区小学、水口镇共和完小的新建工作,有效缓解入学压力。2021年,将大规模的 龙州一中拆分为两个校区,进一步扩大现有初中学段的办学规模,因材施教,促进学生 德育体美劳全面开展。(三)均衡师资,强抓队伍建设。一是推行“强校+弱校”结对帮扶模式。建立强校带弱校结对帮扶、教师双向交流、 创新技术支持等制度,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划分为5个教学联盟,县城三所小学、两所 初中为龙头学校,实施龙州县中小学区域教研联盟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师徒结对、送教 入校、主题研
19、讨、名优示范、骨干培训、跟岗学习等教研活动,从县城学校选派优秀教 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从农村薄弱学校选派教师到县城学校跟班学习。2014年来,共 开展35次联盟活动,交流人数从2014年的92人提高至2020年的160人。整合了校际 间的教育资源,发挥了骨干引领、专业引领的作用,促进了城乡交流。二是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每年对全县校长进行素质提升,大力培养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以“国培”“区培”“校本”等培训计划为契机,重点开展重 点学科、紧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专业教学、教材培训,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等培训,重 点向薄弱学校延伸,切实做好名额分配计划,提升全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缩
20、小城乡 教师差距,从而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开展。2014年以来,全县义务教育教师参加各级 各类培训9800人次。三是建立健全教师奖励机制。设立教坛明星、骨干校长等奖励基金,增设校长、副 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提高乡镇中小学教师奖励性工资标准。继续实施给予支教教师每 人每月300元生活补助,从县城学校到农村学校走教的教师每节课补助30元,有力推 动了城乡交师交流。同时,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对教师进行奖励,奖优罚劣,激励 教师在教育战线上建功立业。100 (三)龙州品牌,打造特色教育一是关爱体系兜底教育公平。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广泛参与 的“三位一体”特殊群体教育关爱体系,切实
21、保障教育公平。设立“弱势群体帮扶救助 资金”,开展“春蕾计划”、“金秋助学”等活动,保障贫困儿童入学,通过“金秋助学圆 梦行动一日捐”活动,共募集120.7673万元助学金;采取属地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方 式,将“三残”儿童全部纳入资助体系,保障残疾儿童教育;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管 理制度,建立“家长学校”、“留守儿童之家” 35所,结对帮扶2400多人;新建、扩建 5所城区寄宿制学校,保障了进城务工子女就近入学。二是特色办学内涵提升。充分挖掘县域特有的红色、边关、历史等文化积淀,推进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创办以水口共和完小的边境学校为代表的一批办学有特色的边境国 门学校。着力打造“一校一品”,
22、形成天琴艺术课堂、红领巾讲解员、耕读固边、弄岗 生态等多样品牌,19所中小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 排全市第一。如龙州一中的校园足球、民族中学的天琴艺术、新华小学的红领巾讲解员、 水口镇学校的“耕读固边”、彬桥乡热作学校的“书香茶韵”、响水镇中学的“弄岗生态” 等特色主题建设。三是四色研学立德树人。龙州县因地制宜挖掘边境特色,用“四色”(革命的红色、 生态的绿色、民族文化的黑色、稻作文化的黄色)组织实施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以学生 为主体,设计不同学段和年级的课程资源,依托广西弄岗国家级保护区、红八军纪念馆、 现代农业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风情、传统艺术创作及工艺制
23、作等设计符合龙州 特色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实践课程,将研学课程划分为自然景观类、科技知识类、历史 文化类、体验考察类、励志拓展类,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研学实践教育活动。2019 年以来,全县中小学开展研学实践活动48次,参与人数达19860人。101扶绥县推进教育均衡开展工作经验扶绥县现有小学34所(其中,公办33所,民办1所),初中14所,九年一贯制 学校2所(均为民办),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学点34个,普通高中2所,职业技术 学校1所,幼儿园86所(其中,公办33所,民办53所);在校生72469人(其中小 学在校生33931人,初中在校生16194人,高中阶段在校生7843人,学前教育在园
24、幼 儿14354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47人)。扶绥县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开展,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投入教育就是 投资未来的开展理念,坚持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办教育,坚持最好 的地块建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优的待遇给教师。2020年5月,县委县政府建立 教育专门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个月召开一次教育专题工作会议, 将工作重心、谋划重点、努力方向、各项资源适当向教育领域倾斜,为教育解决突出问 题,全程解决教育的不当负担,全部落实必要的激励措施。今年以来,扶绥县以“勇争 第一强县有我”的精神状态,加压奋进、狠抓落实,稳步推进教师增量提质、教育资 源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义务教育 基本 均衡 发展 工作 典型 经验 案例 汇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