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下:《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docx
《数学四下:《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四下:《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四下: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数学四下: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沟通,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究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2、) 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沟通。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把加数换成其他随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怎样表示随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沟通。) 沟通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挚友是怎么说的。 依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生:等于6525) 7864_ 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
3、006535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沟通。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依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觉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探讨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19296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视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觉了
4、什么隐私?(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 (ab)c_(_) (5)问: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 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3)(7)为教材练习五第4题(略)。 2.连一连。 83+31564+(73+37) 87+42+58315+83 (64+
5、73)+3787+(42+58) 56+78+4478+(56+44) 想一想:最终一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四、小结 1.今日我们发觉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觉、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五、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 数学四下:运算律教学规划 一、教学内容和编排结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初步理解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能应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的计算,能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乘法安排律涉及到三步计算,并且学生理解有肯定的难度,因此,放在四年级(下册)结合三步计算的教学加以支配。 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
6、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其次段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结合学生熟识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律的现实背景。(教材第56页) 在加法运算律的教学中,教材支配了计算操场上跳绳、踢毽子人数的场景,乘法运算律的教学支配了计算踢毽子的人数,计算参与跳绳竞赛的人数等熟识的问题,便于学生利用已有的学问阅历,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律。并且学生可以以解决问题的结果为依托,经验探究运算律的过程。同时,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习中还留意支配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相识运算律。 2.引导学生自主
7、探究,经验运算律的发觉过程。 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性质和规律已经有所了解,本单元的教学要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相识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阅历。教材引导学生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非常细腻,探究乘法运算律则逐步放手,为学生留下较多的探究空间。要切实引导学生经验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1)引出一个实例。教材以跳绳、踢毽为情境,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由于28+17和17+28的得数相同,可以用等式表示,初步感知28和17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2)写出一些类似的等式。要组织学生切实计算结果,是否相等。(3)进行视察和比较。在充分感知大量详细等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
8、自己的语言概括自己的发觉。(4)用特性化的符号表示。体会多样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点,加深对交换律的相识,发展符号感。(5)用字母表示,提升对运算律的相识和理解,体会字母表示的简洁性和概括性。对乘法运算律的教学,要帮助学生把探究加法运算律的阅历运用到乘法运算律中来,给学生创设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 3.在详细情境中逐步学会合理敏捷地运用运算律,理解和驾驭简便算法。 教材的支配留意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前有孕伏指在教学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之前,教材以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感悟算式中数的特点。比如教学应用加法运算律简算之前,在第58页想想做做第1题的后两题三个数中有两个是可以凑成整十和整百的,第2题也支
9、配了这样的例子。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比较哪道算式的计算简便,第5题找出两片树叶上数的和是100,都为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律做了有效的孕伏。 中有突破,指的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验尝试计算和比较的过程,经验沟通和反思的过程,形成计算前视察数据特征的意识,加深体会运算律可以变更运算依次,从而使计算简便。教学中还要留意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体会简便运算的合理性。 后有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简便运算的题型刚好扩展,提高学生敏捷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实力。学习加法运算律后,第60页想想做做第3题,支配了一个数加接近整百数的简算;在学习乘法运算律后,在第63页想想做做第8、9题,支配了一个数乘两
10、位数可以改写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算和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可以改写成乘这两个一位数的积的简算,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二是引导学生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在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视察算式的特征合理敏捷地进行计算的意识,感受简便运算的实际价值。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并对这些运算定律已经有一些感性相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一些实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的。本单元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
11、算律的应用。这样支配有三个用意: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洁,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相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简单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究的爱好。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相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觉规律是为了驾驭和利用规律。 四、育人价值: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学问,还要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多方面有所发展。教材希望学生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相识运算律并发展初步的推理实力。为此,教材设计了一条
12、显明的教学线索,在发觉运算律、总结运算律的时候,都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的空间,为学生支配了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教材选择编排的这些点状的数运算规律当然须要学生去理解、记忆、驾驭和运用,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为使学生了解和驾驭这些学问而教学,其更重要的教化价值是要承载起培育学生探讨意识和实力的任务,承载起促进学生主动成长和发展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中全部结构状的规律都可以成为育人的载体和丰富的资源。通过数运算规律探究的教学,抽象出一般的数学结论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学问创生和发展的过程,了解从偶然现象中去发觉必定规律的一般方法,学生一旦驾驭了发觉的一般方法,也就有了不断发觉乃至
13、创新的须要和可能;帮助学生形成探讨的科学看法,使学生了解和驾驭探讨的方法,体验探究的艰辛和发觉的快乐,感受前人的才智以及渗透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作为培育学生探讨意识的载体,它不但供应了学生更多实践和反思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学生整体地相识和结构化地把握这些数运算的规律;不但为学生的类比猜想和结构思索供应可能,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不但能使学生形成认知的结构化,而且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结构化的思维方式。 五、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验探究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驾驭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14、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能依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须要合理敏捷地运用运算律,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进一步增加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信念,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六、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驾驭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能依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须要合理敏捷地运用运算律,体验运算律的价值。 七、教学策略: 1、让学生在视察、试验、归纳、类比等学习活动中主动相识运算律。 教材希望学生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相识运算律并发展初步的推理实力。为此,教材
15、设计了一条显明的教学线索,在发觉运算律、总结运算律的时候,都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的空间,为学生支配了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教材支配了引出一个实例进行类似的试验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地视察、试验、归纳、类比,获得正确的结论。 (1) 引出一个实例。 第56页例题求跳绳的人数,学生分别列出算式28+17=45和17+28=45。由于得数相同,这两道算式可以组成等式28+17=17+28,这是教学加法交换律引出的第一个实例。假如求参与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会列式(28+17)+23或 28+(17+23),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也可以组成等式(28+17)+23=2
16、8+(17+23),这是教学加法结合律引出的第一个实例。同样,在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教材也都先引出一个实例。 各个实例的要点是等式中的数学内容,在28+17=17+28这个等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调换了位置。在(28+17)+23=28+(17+23)这个等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的运算依次不同,分别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和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要组织学生细致视察第一个实例,了解其中的数学内容,明白当前的学习任务,产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性。 教学第一个实例要留意两点: 一是老师参加列算式活动。第57页求参与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可以列出很多算式,但不肯定列出探讨加法结
17、合律须要的算式。这时,须要老师与学生同等地一起列算式,避开在列算式这个环节上的不必要纠缠。二是挖掘等式里的数学内容很重要,要把学生的学习心向引导到对运算律的探讨上去。但挖掘要紧密联系算式,不要抽象概括,更不能由此就得出运算律。 (2) 进行类似的试验。 在第一个实例中看到的数学现象是不是普遍性的规律,这须要在类似的状况中验证。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教材支配分别算一算(45+25)+13和45+(25+13)、(36+18)+22和36+(18+22),看看每组的两道算式中间能填上等号吗?让学生通过试验发觉第一个实例中的数学现象在类似的状况中同样存在。教学的时候,不能让学生未经计算就在每组的两道算
18、式之间写上等号。教学时还可以激励学生自己写出几组类似的算式,进行更多的验证,体验现象的普遍性。 (3) 在众多案例中概括。 教学加法的两条运算定律时,教材都让学生从这些等式中说说有什么发觉,在教学乘法运算律时,教材要求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有什么发觉,这些问题都引导学生对众多案例进行概括,把同类型案例的共同特征提取出来。 与过去教材不同的是新教材没有用文字语言讲解并描述各条运算律的内容,这并不是不须要概括性的表述,而是把概括运算律的活动留给学生进行,以避开机械接受、死记硬背。学生经过自己的视察、验证,再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并描述运算律的内容,才是他们对运算律的实实在在的理解。教学时要非常重视这个环节,
19、给学生供应充分的思索、沟通的时间,这是熬炼思维的极好时机。对学生的口头表述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基本正确、能讲清晰就可以了。 概括交换律比较简单,概括结合律比较难,特殊是加法结合律。要引导学生应用运算依次的学问和混合运算的阅历,以分别讲解并描述等号两边算式的计算步骤为载体进行概括。如(28+17)+23、(45+25)+13、(36+18)+22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28+(17+23)、45+(25+13)、36+(18+22)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概括要联系等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常常进行,逐步提高要求。 (4) 用符号表示运算律。 教材让学生用图形和字母组成
20、的等式表示运算律,这是过去数学教材里没有的。图形和字母能直观、简洁地显现运算律的本质内容。学生用图形、字母表示运算律时,能充分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优越性,从而既加强对运算律的理解,又培育符号意识,发展符号感。 还要指出的是,教学四条运算律的线索基本相同,在详细落实时仍各有不同。首先是学生对交换律的已有感性相识的积累比结合律多,因此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教材在引出第一个实例后紧接着问学生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教学加法结合律时,教材在引出第一个实例后还接着供应感知材料,支配两组算式,让学生经过计算得出同组的两道算式可以组成等式的结论。其次是把加法运算律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向乘法运算律的教学迁移,在
21、教学乘法运算律时给学生更大的主动学习空间。如乘法交换律的第一个实例的等式的出现比加法交换律快,而且让学生填写完整。又如乘法结合律教学中的类似验证比加法结合律放得开。再次,用符号表示运算律的过程也不相同。加法运算律先用图形表示,再用字母表示。因为图形比字母生动、好玩,学生简单接受,也喜爱运用。乘法运算律则干脆用字母表示,跳过了图形表示这个活动,这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具有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实力和体验。 2、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应用运算律。 应用运算律能使有些计算简便,简便运算应当是学生的主动追求和自觉行为。教材只编排一道例题作为引导,在试一试和想想做做里为学生创设了多次体验的机会,让他们主动进行简便运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数学 四下 应用 加法 运算 进行 简便 计算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