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整理.docx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整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整理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学问点总结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学问点总结 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2、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状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南。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急之中,假如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肯定能劝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紧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3、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疆,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减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准备,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子,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应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意的呢?现在它已把
4、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假如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兴奋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保卫,就率军回国。子犯恳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日。借助了别人的力气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样,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应)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
5、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袱”)三、特别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D夜缒()而出(省宾语“烛之武”)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记)四、词类活用(例句)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动,使成为疆界;东,名作状,在东边)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6、)4且贰于楚也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边邑,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8不仁,不知(智),不武(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9臣之壮也(壮?壮年人)10今老矣(老老年人)11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气)12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13君亦无所害(所害害处)1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好处)15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16唯君图之(图安排、考虑)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五、一词多义:“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学问点 高一语文烛之武
7、退秦师学问点 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敢以烦执事(介词,拿)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以其无礼于晋(代
8、词,郑国)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吾其还也(表商议或希望语气)注:思索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二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应)秦伯说(同“悦”)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行李(古义为“出访的人
9、”,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袱”)五特别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记)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标】1、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实力。2、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教学方法】探究拓展法。【教具运用】多媒体。【课时支配】一
10、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旧自告奋勇,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钦佩不已的人,今日我们来看烛之武退秦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三个人物形象。二、第一个人物郑伯。1、找学生读郑伯说的话: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后让学生说对他的看法。(大部分同学会说郑伯是一个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的君主。)启发学生们是不是还能有别的理解:他无缘无故的怎么礼贤下士起来了呢?让学生们想一想郑伯和勾践有什么共同之处。(二人都是
11、事到临头才起先求贤。)2、让学生们品尝他的话:“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言外之意就是:你出来干活,是帮我的忙也是帮你的忙,你假如不愿帮忙,对你也没有好处。话里含有威逼的意味。再想一想秦晋攻打郑的缘由当年慢待重耳,可知郑伯是个目光短浅又自私的人,如今来求烛之武,也不过是临时抱佛脚罢了。3、从郑伯身上可得出什么教训?启发学生思索,找人回答。明确:肯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三、其次个人物佚之狐。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1、找学生读佚之狐的那句话: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让学生谈对佚之狐的看法。多数学生会说这是个伯乐。那么请学生思索如下问题:他真的是慧眼识英
12、雄的伯乐吗?据史料记载,劝服秦伯的初定人选是佚之狐,佚之狐也未必不能劝退秦师。但他为什么自己不去而举荐了烛之武呢?引导学生思索、回答。明确: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虎狼之地,能否劝服秦伯谁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恼了秦伯,自己掉了脑袋不算,还可能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后人指指引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胜利的几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也落个“伯乐”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猾的狐狸!2、通过他的话,我们可知他对烛之武是很了解的。那么既然他知道烛之武这么能干,为什么到现在才举荐呢?让学生分析他这是一种什么心理。明确:嫉妒、红眼病。四、第三个重点人物烛之武1、关于烛之武书上的记
13、载:正史上对他的记述除了左传这些文字外,别处好像很难找到他的名字了。史记里有简洁的几句:“郑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于秦”、“乃间令使谓秦穆公”。“人”“使”二字使烛之武成了无名英雄。东周列国志里说他“须发尽白,佝偻其身,踌躇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佚之狐对他的评价是:“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从其后来的表现看,此言不虚。2、请学生思索:这样的人为何老不见用?年近七十,也只是个小小的“圉正”(弼马温)?明确:当权者不留意选拔人才,有权者的嫉妒。从文中可看出,他对国家大事了解得很透彻。既然烛之武始终不被用,他了解得那么透彻想干什么?启发: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
14、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打算。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明珠暗投,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索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理想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晰,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仰慕他们的主要缘由。3、让学生绽开想象,想象烛之武在漫长的岁月里是怎样渴望为国立功,实现自己的报负的。可以想象:烛之武向多少人探问过天下的分分合合,路人、行商、政客(其中可能就有佚之狐);可以想象出多少个日夜他翻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烛之武退秦师 语文 武退秦师 知识点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