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docx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其次课时) 课题课型新授第二课时备课补充材料教学目标:1、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2利用地图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耀状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改变。3培育学生的视察力,给学生装上地理的头脑。4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学会辩证的思索问题。重点:地球的公转、五带的划分难点:四季的形成教学方法: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读助)教学过程:导课:(好用、新奇、简洁)创设情境,同学们回想早晨和中午什么时候影子长什么时候影子短?一年四季什么时候影子长什么时候影子短? 讲授:一、出示教学目标或问题(自助20分钟左右)1、地球的公转
2、老师与学生同时演示。2学生思索公转的方向、周期、旋转中心、转动特点。3公转产生了那些自然现象? 二、研讨、沟通(求助、互助5分钟左右)地球公转的转动特点?这样的特点产生了什么后果? 三、老师重点讲、讲重点,提问设疑(补助15分钟左右)1、五带的划分2、四季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影子的长短;白天和黑夜长短的改变。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昼夜长短北半球季节南半球季节月份春分3.21赤道昼夜等长春季秋季3.4.5夏至6.22北回来线昼长夜短夏季冬季6.7.8秋分9.23赤道昼夜等长秋季春季9.10.11冬至12.22南回来线昼短夜长冬季夏季12.1.2 四、当堂检测(续助5分钟左右) 地球运动公
3、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方向周期旋转中心转动特点产生的自然现象 作业(2)学生思索假如地轴不是倾斜的,地球上的季节会有哪些改变?(3)假如地球停止公转了,会出现那些奇异现象?板书设计:演示地球的公转思索总结填表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教后札记: “地球和地球仪”(其次课时)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其次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思路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驾驭,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基础。但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等名词多为空间概念,而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其空间想象实力亦不够,学生理解这些概念较为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对这
4、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分与联系,是本节教学设计中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探讨,设计了提出问题分组探讨、探究尝试解决问题老师点拨的教学思路,实行(1)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2)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3)老师精讲、点拨,总结规律等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相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精确地找出它们。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实力目标驾驭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改变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育分析思维实力。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
5、、地球仪上精确地找出。2.驾驭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改变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难点1.驾驭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改变规律。2.东西半球的判定。教学方法探讨法、归纳法等相结合。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1.描述地球的真实形态。2.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思索、回答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入新课。导入新课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探讨起来特别麻烦。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态,并且根据肯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提问:同学们留意视察地球仪,在上面能看到什么?视察地球仪、思索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究的爱好。相识地球仪展示并转动
6、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探讨。1.地球仪的作用。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来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老师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视察地球仪,小组沟通,初步驾驭、理解基本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视察相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经线和纬线组织学生视察地球仪和地图,思索、探讨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态的?各纬线长度的改变有什么规律?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经线在形态、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经度的标度范围是
7、多少度?对比纬度的改变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改变规律有什么特点?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经线纬线定义 形态 长度 指示方向 特别经纬线 度数的改变规律 半球的划分 小组沟通、探讨,对比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改变规律,并填写表格。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相识。通过沟通、探讨等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学会与别人沟通、合作。巩固要求学生在地球仪找出赤道、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出示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使学生知道他们是重要的经纬线。视察地
8、球仪,找出三条经纬线,说出它们的意义。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的理解和驾驭。利用经纬网定位1.说出几个地理事物的名称,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2.老师指出: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作用,就是为了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同学说出自己推断的依据。使学生明确经纬网的作用-定位。巩固与拓展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填表并寻求推断的规律。 ABCDE经度 纬度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学生探讨、探讨,与同学沟通自己的看法,共同找寻简洁、可行的判定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和分析问题的实力。老师点拨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方法1.先定方向:
9、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判定经线和纬线依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以及经度和纬度。 介绍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1.说明判定方法:2.说明: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假如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假如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学生把自己总结的规律和判定方法与老师讲的作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通过总结规律的方法达到分解难点,突破重点的目的。使学生驾驭推断经纬度和半球的方法。巩固指导学生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
10、。如赤道、南北回来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等。 绘图 巩固学问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小组合作总结培育学生归纳实力板书设计地球和地球仪(二)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二、经线和纬线(列表)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三、经纬网定位教学反思变更地理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育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实力、获得新学问的实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实力。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变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以老师讲解为主的缺点。通过实行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爱好,培育学生主动思索的实力、加工地理信息的实力和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 地球仪 第二 课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