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归纳.docx
《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归纳.doc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归纳高二生物教案: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优秀教学设计(三) 一、教材的简要分析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一般中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块3第1章第2节的内容。它是第一节内容的进一步延长和拓展,也是学习后面生命活动调整等内容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稳态是必修模块3重要的核心概念。处理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的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稳态的调整机制在后面章节的学习中要逐步绽开和深化,本节中仅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做好后继课的铺垫。 人体健康与内环境稳态亲密相关。几乎全部人生活中都亲历过诸如发烧、腹泻
2、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因此,通过有关内环境稳态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学问目标 (1)概述什么是内环境稳态,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2)简述稳态的调整机制。 2实力目标 (1)“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的试验操作; (2)尝试说明生物体维持pH稳态的机制。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人体内环境维持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认同主动的生活看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主动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生物体维
3、持pH稳定机制的试验操作 四、教学详细方案及实施过程 老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示学生做好学习打算 播放视频:“有关尿毒症”资料。 提出问题: 依据视频资料请同学们想想,尿毒症患者内环境的成分与健康人相比,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评价并入课: 尿毒症患者就是因为代谢废物及毒素的积累,而使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遭到破坏,危及生命。可见,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日的课堂。 板书课题:其次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 那么,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下面我们将通过问题的探讨,来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板书: 一、稳态概念的认知方法 人体时刻都在进行着生命
4、活动,外界的环境也是起伏波动,那我们的内环境会因此而猛烈改变吗? PPT演示: 问题探讨1:内环境的动态改变 表1:内环境成分含量的动态改变 项目 测定值 单 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7 IU/L 045 肌酐 CRE 07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23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脂 TG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150220 提出问题,支配探讨: 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改变范围,这说明什么? 2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
5、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简要评价、补充,形成共识: (1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改变中。) (2葡萄糖含量超标,可能引起糖尿病,还可能并发酮症酸中毒等;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血脂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PPT演示: 问题探讨2:内环境pH的改变特点 提问学生: 猛烈运动后,为什么会肌肉酸痛呢? 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pH的大幅度下降呢? 引出试验问题: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PPT演示:教科书P9-10“试验”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试验探究: 下面我们就通过试验来探究酸碱对内环境pH的影响状况。 提示学生留意试验规程,包括: 试验材料和用具的
6、正确运用;试验流程的有序性;同学之间的友好合作等。 深化到学生的试验活动中,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辅导。调整学生试验活动的进程。 支配学生分组汇报试验结果,组织简要分析和探讨。 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不断激励和激疑学生 作出终端评价,得出试验结论 动物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对酸碱都具有肯定的缓冲作用,从而使血浆pH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 PPT演示:正常人体内,内环境的pH处于动态平衡。 PPT演示: 问题探讨3:体温的改变特点 出示“体温的日改变规律”的调查报告 时间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睡前 平均温度 环境 温度 母亲 父亲 自己 支配学生分组展示课前调
7、查的初步报告 提出探讨的问题,支配学生分组探讨: 1同一个人在24小时内体温改变有何特点? 2人体体温始终在37左右吗? 3将体温改变的测量状况与当天气温日改变的测量大致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如何? 评价和小结: 健康人的体温也保持着相对稳定。 PPT演示: 问题探讨4:内环境渗透压的改变特点 提问学生: 假如生病时输液,需用生理盐水,大家能说诞生理盐水的浓度吗? PPT演示:“红细胞的形态图” 提问学生:请预料,输液时Nacl溶液浓度过低(低渗溶液)或过高(高渗溶液)会对红细胞的形态和结构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后作出确定: 在正常状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也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
8、师生共同小结出稳态的概念: 通过以上的问题探究,可以说明健康人体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即内环境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那么,正常机体的内环境为什么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呢?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是什么? 板书: 二、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物质基础和调整机制 PPT动画演示: 带着学生简要了解血浆pH的调整过程。 依据教科书图1-4,帮助学生简要熟识人体内有关的器官和系统。 提出问题,支配学生阅读教科书并联系自身寻求答案 1依据血浆pH调整过程,说明有哪些器官的干脆参加?又有哪些系统的干脆参加呢? 2通过pH的调整过程说明这些器官、系统是随意参加还是协调活动呢? 3机体内各
9、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样呢? 启迪学生思索,支配自我阅读教科书P8 最终二段 人类对机体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制的相识是怎样逐步完善的? 师生共同分别明确:(可PPT演示) 从贝尔纳的推想(主要依靠于神经系统的调整)到坎农的说明(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整),然后到现代观点:主要调整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的作用。 再次熟悉稳态的概念(整合教科书中的概念要点): 人体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的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提出接着思索的问题: 稳态既然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这样完善的调整机制下维持的,那是否意味着内环境稳态肯定不会出现失调
10、的情形呢? 启迪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问题 如:军训时,环境温度持续高达39,班上有同学出现中暑现象 又如:糖尿病人因胰岛B细胞受损,自身调整功能出现障碍,而导致内环境成分中血糖浓度过高。 简短小结: 通过这些现象充分说明稳态失调带来了疾病,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可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板书: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带着学生联系生活现象思索,师生互议: 现象1:发烧的经验与缘由初探,从酶促反应的角度思索有关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等症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还有哪些? 现象2:某同学在上午第5节课时,因低血糖而晕倒,送到医务室医生马上给刘欣静脉注射了葡萄糖溶液
11、,很快就舒醒了。这个事实说明什么? 现象3:平原地区生活的人们初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上升等症状,这是什么缘由导致的?(大气中氧分压偏低,导致人体内缺氧)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课堂巩固与练习: 学问要点归纳和习题练习:(见PPT) (留意:要依据所教学生的认知层次,确定习题练习的难度,可初步跑马观花接触高考试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高考要求。) 结课并释疑: 刚上课是播放的视频“尿毒症”,患者依靠血液透析仪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持续了他们的生命。可我更希望咱们都能远离尿毒症等稳态失调的疾病。 布置课后延长学习的内容:(辅以
12、PPT画面激励) 查阅资料,收集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有关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1期以“内环境稳态与健康”为主题的宣扬小报。 老师可把各小组的作品收集起来在校内举办一个展览活动,向全校师生宣扬有关健康的学问,增加人们的健康理念人生因健康而更加精彩! 观看并思索 思索与回答: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增加。 进入学习状态 起先进入思索 阅读表中各项数据, 以学习小组进行数据的逐项对比分析 小组探讨,分组沟通 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进入思索状态 分小组进行试验操作, 分工合作,相互沟通。 分组试验操作 用投影仪分组展示试验所得的数据及曲线图,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结论,达成共识。 自主活动,取出打
13、算好的学习资料 用投影仪展示课前调查的结果: “体温的日改变规律”的调查报告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沟通探讨。分组汇报: 1同一个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改变不大。 2不是!只有人在健康时体温才在37左右。 3外界环境温度对体温有肯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回答:09% Nacl溶液。 视察、思索 简洁分析并回答: 浓度过低导致红细胞吸水胀破;浓度过高导致红细胞失水皱缩。 内环境的渗透压只有维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保持正常形态。 阅读教科书P8,勾划出概念要点 联系自身了解相关的器官和系统名称。 相互小议,形成共识: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样的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基础。 自主阅读,了解有关史料
14、 答:稳态就是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在教科书中完成稳态概念的书面整合 联系生活实际,各自发表看法,小组合作沟通: 环境改变小,内环境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改变过于激烈,超过自身调整实力,内环境的稳态也会遭到破坏。 小组沟通,形成共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整实力是有肯定限度的。 合作沟通得出共识:正常体温柔相宜pH是人体内的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血糖过低会导致供能不足,而引起低血糖等症状。 完成课堂检测题。 课后可分小组进行打算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励学生 提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训练学生获得
15、信息和分析资料的实力。 呈现并学会合作学习 加强试验操作技能过手训练 培育学生分析试验现象得出试验结论的实力。 引导学生注意调查报告的编制,并初步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 体验合作学习和胜利的喜悦 冷静思索、注意视察和分析 师生合作 了解自身并学会关爱自身 培育学生阅读理解实力,使学生在思索中进一步理解核心概念,初步学会怎样整合学问 通过问题和病例简要分析,升华对概念的相识 再次学习怎样内化学问 刚好反馈,力图提高学问目标的达成度 培育学生团结合作的实力,增加集体荣誉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2022年四川省中学生物优质课展评活动”中的课题之一,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轻松开心
16、的氛围下学有所得,在教研组全体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对该课题的教学内容进行研读和分析、课前对学情的简要调查(例如,支配学生课前完成“体温的日改变规律”的调查报告等),制订了比较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然后在参赛学校上课前,又和南溪一中同学进行了简洁的见面和对话,对原订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再次进行了适度的调整。 由于本节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特别贴近生活,所以我选择从与生活亲密相关的实例入手,通过设置4个问题探讨,激励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参加探讨沟通。从课堂学习氛围看,同学们的思维相当活跃,主动参加学习过程,尤其是各小组对课前的体温调查报告的分析、探讨激烈有序。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了试
17、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并且分小组进行,全班同学基本上都能依据试验要求进行试验的有序操作,并得出基本正确的试验结果。在试验结果的分析过程中,我留意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加,进行分组汇报、相互评价和成果共享,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达到高潮。 由于本节课在选题上既比较注意基础学问的过手练习,又有意识选入少许有肯定深度的拓展习题,较为明显地体现出了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这两个方面。 由于第一次尝试新课程内容的教学,我特殊留意到通过不同方式向一些有教学实践阅历的老师虚心求教。在怎样处理教学的重难点时,课案的实施考虑到要给学生留出肯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思索,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要因情而调、形式多样。如支配
18、学生课前完成体温日改变规律的调查报告,课堂上组织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课堂中穿插试验的简易操作,指导学生阅读、思索教科书中的重要语句,以及列举学生亲身体验的一些生活经验等,来帮助学生完成“稳态”概念的完整理解和对稳态重要意义的相识。 在教学课案的实施过程中,尽管有了比较充分的打算,但也暴露出了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还可以对教科书进行大胆一些的处理,充分利用好教科书这个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还有就是过高估计了学生试验操作的实力,课堂中学生个别小组没有得到预期的试验结果,因此,增加课前预试验的打算,提倡学生之间互学互教,加强合作和沟通,显得更有必要。 高二生物教案:内环境稳态的重
19、要性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内环境的学问(理解)。 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教学过程 提问:人体内的代谢活动都是通过酶促反应来完成的,那么,酶活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回答:温度和pH等。) 引言:可见,一个生命活动正常的人,他体内的温度和酸碱度等理化性质都是处在相对稳定状态的。这堂课学习的课题是内环境的稳态。 提问:什么是内环境呢? 讲解并描述:体内有很多液体,它们是内环境的基础。人体内含有的大量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是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学生举例)细胞外液是
20、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学生举例)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视察:请大家仔细视察屏幕上的动态图(图中依次出现血管及其中的血细胞、血浆、淋巴、组织细胞、组织液。图中血液在不断流淌,图中出现的箭头表示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之间的物质交换)。 练习:请大家用箭头表示内环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体内细胞与外界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讲解并描述:外界环境中的食物和空气分别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汲取和呼吸系统的呼吸作用后,养料和氧气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通过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养料和氧气从组织液、血浆或淋巴进
21、入全身的组织细胞;全身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终产物又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最终由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或皮肤排出体外。可见,体内的细胞必需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老师边讲解并描述边依次板书出对应方框及箭头) 过渡:体内的每个活细胞都干脆或间接的与外界环境联系,可见生命是个开放的系统。作为生命系统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稳态。 讲解并描述:众所周知,血浆的含水量在9092%之间;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血浆浓度稳定在80120mg/dL之间。这些都是内环境处于稳态的例证。l 提问:为什么给病人输液时,输入的是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 (让学生略加探讨再回答,必要时老师可以提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生物 必修 内环境 稳态 重要性 知识点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