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体的体积.docx
《组合体的体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合体的体积.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组合体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实践出真知,我觉得这句话讲得特别的好。对于学生的学习,我觉得也是这样。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者,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子。特殊是在图形的教学中,依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注意操作,注意实践,可以让教学达到最高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感悟特深刻。 以前教学圆锥的体积后,学生在实际运用公式时简单出错误的地方还是和往届一样,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三分之一,在计算的时候常常出现遗漏。 怎样让学生自己探究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并且时时记住那个简单被人遗忘的三分之一呢?我这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经验提出揣测-设计试验-动手操作-得出公式
2、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走出课堂,深化实践,到操场上去装沙子,到水池边去装水,看几个圆锥的体积才能把圆柱装满。在我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验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我感到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子,我没有牵着学生走,只是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猜想圆锥体积方法的情境,让学生在揣测中找到验证的方法,并且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揣测。最终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 推导公式时,我没有代替学生的操作,始终只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加其中,使学
3、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起来,在这种形式下,学生运用独立思索、合作探讨、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探究。另外,为了突出等底、等高这个条件的重要性,我巧置陷阱,我还特意支配了一组等底不等高,一组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结果学生的试验结论和其他组的不一样,这时候就出现了争辩,这时,我时机引导学生与上次演示比较,1比3的关系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的?学生茅塞顿开,明白圆锥体和圆柱体等底、等高,圆锥体体积才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信任今日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动手体验,对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印象深刻,只有自己经验了才会牢牢记住!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以前教学此内容时,由于没有相应的教具,往往干脆告知学
4、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公式:VSH,让学生套公式练习;这学期我教本节课内容时,课前作了充分打算了教具,再加之网上收集整理出来相应的教学课件,课堂教学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让学生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学问。总之让学生的手、脑、嘴、眼各种器官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学问,而且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真正理解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对此,我有以下的感想 一、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学问。 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发觉,得到的学问是活的,这样的学问对学生自身智力和创建力发展会起到主动的推动作用。全部的答案也不是我告知的,而是学生在自己艰苦的学习中发觉并从学生
5、的口里说出来的,这样的学问具有个人意义,理解更深刻。这样学生不但尝到了学问,更重要的是他们驾驭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二、培育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加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探讨的方法,培育科学看法和科学精神。学生动手实践、视察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探讨的过程。本节课我让学生联系圆的面积推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体积的推导过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传统的教学只关注教给学生多少学问,把学生当成学问的容器。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接受、记忆、仿照,往往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维根本得不到发
6、展。而我在本课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学生在爱好盎然中经验了自主探究、独立思索、分析整理、合作沟通等过程,发觉了教学问题的存在,经验了学问产生的过程,理解和驾驭了数学基本学问,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使学生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问解决求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爱好,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同伴之间进行合作沟通,乐于用学过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视察、操作中进一步巩固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依据详细状况,利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
7、综合实力。 教学打算: 每组打算6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小盒,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节我们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练习。 二、复习 1.师: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积? 抽生回答。 2.师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肯定要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要结合详细状况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1)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油桶,须要多少材料,是求这个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 (2)求做长方体排气管道,须要多少材料,是求长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 3.师: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分和联系? (1)求长方体菜窖挖
8、出多少土,是求这个长方体的什么? (2)挖出的这些土能垫多长、多宽、多高的领操台,是求这个领操台的什么? 4.假如求火车的一节车厢能装多少吨煤,必需知道什么条件? 5.动手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打算好的6个同样的小盒子,设计一个包装盒。 设计的包装盒要美观、大方、好用。 尽可能地节约材料。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用多少纸板。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的容积是多少。 (2)汇报沟通。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求图形的体积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沟通时老师要关注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学问来推断。 3.练习四第4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
9、位。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推断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沟通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比画一下。 4.练习四第5题:通过计算可以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果相同,但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说一说。 5.练习四第7题:使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这两个图形的体积。 6.练习四第8题:留意要把4厘米化为0.04米。 答案:45脳28脳0.04=50.4(立方米) 50.4梅1.5 = 33.6(车) 考虑实际状况,须要34车。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 作业设计: 练习四第2、6、9、10题、实
10、践活动。 板书设计: 练 习 四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脳宽+长脳高+宽脳高)脳2 长方体的体积=长脳宽脳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脳棱长脳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脳棱长脳棱长 第8题 45脳28脳0.04=50.4(立方米) 50.4梅1.5 = 33.6(车) 考虑实际状况,须要34车。 (依据学生练习状况调整板书内容) 排列组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教学内容:P99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视察、揣测、试验等活动,找出最简洁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思维方法。3、培育学生有依次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排列组合的思维方法的渗透。教学过程:一、复习。1
11、、出示“42”和“24”两个数。提问:这两个数都有哪两个数字?(4和2)提问:42怎样就变为24了?提问:都数字“4”和“2”,为什么两个数不同呢?老师说明:因为数字“4”和“2”排列的依次不同,就组成了两个不同的两位数。二、新课。1、学习例1。(1)请学生拿出一个数字“1”和1个数字“2”。提问:用“1”和“2”能摆成几个两位数?学生独立去摆。学生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2)请学生拿出数字“1”、“2”、“3”,用这三个数字怎样两位数?用什么方法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小组合作摆,相互说说是怎样摆的。看谁摆的两位数多,谁的方法巧。向全班汇报你的巧方法。老师小结摆的方法。(3)学生用4、5
12、、6三个数字组成两位数练一练,2、握手问题。P99“做一做”N1提问:这几个小挚友在做什么?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1)看图猜一猜一共握几次?(2)找你身边的同学,三个人相互握手试验看一共握几次?(3)找一组同学上前汇报演示,探讨方法。方法是:和,和,和共握3次。老师说明:握手问题也是排列组合问题,但它的排列与依次无关,因为谁和谁先握都可以。(4)实践活动:每小组4人,每两人相互握手,2个人,3个人,4个人,一共握几次?试一试,看能否找出规律来?小结:2个人相互握一次手,3个人相互握手时,第1个人和第2、3个人握手2次,第2个人就不必和第1个人握手,只需和第3个人握手,2+1=
13、3,所以3个人握3次。4个人相互握手,第1个人握手3次,第2个人握手2次,第3个人握手1次,3+2+1=6,所以4个人握6次。握手问题只需列一个连加算式,第1个加数比人数少1,一个加数比一个加数少1,最终一个加数是1。(5)试一试:5个班要进行篮球竞赛,每2个班都要赛一场,一共要赛多少场?你能用握手问题解决吗?3、P99“做一做”N2。看书回答,有几种付钱方法?(1)5角;(2)1角、1角、1角、1角、1角;(3)贰角、贰角、1角;(4)贰角、1角、1角、1角。三、练习。1、P101N1和N22、用于、6、7三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写下来。 简洁推理教学内容:P100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
14、生活中的最简洁的事例,通过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育学生初步视察、分析与推理的实力。2、养学生有依次地、全面思索问题的实力。教学重、难点: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实力的培育。教学过程:1、猜一猜,P100例2提问:从一个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你能分析知道什么?你能猜出另一个同学拿的是什么书吗?为什么?提问:从这个同学说:“我左手拿的不是红花”。这句话你能分析知道什么?你能猜出这个同学左手、右手各拿什么花?老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索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洁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推断出正确的答案。2、教学例3提问:从题目中知道什么信
15、息?提问: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丽拿的是什么书吗?说说你是怎样猜的?提问:从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提问:假如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答案吗?老师小结:在简洁推理时,肯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推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3、练习P101N3、N4提示: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可以在小组内沟通,然后再到全班沟通,培育学生的说理表达的实力。4、嬉戏帮小动物找家。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居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
16、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5、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知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了解并驾驭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驾驭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育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精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它们相邻之间的
17、进率是多少?,现在我们沟通一下。 2、学生沟通: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3、思索回答:你觉得他的整理如何?有什么须要补充的?如何进行单位间的互化? 4、猜想今日我们学习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探究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课件供应 老师供应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标上棱长1分米,一个标上棱长10厘米,供学生视察。 让学生可以视察分析,从而为得出结论供应感官上的支持。
18、3、沟通学习结果,分组汇报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以看作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1分米脳1分米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脳10厘米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4、让学生在回顾一下思维的过程,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a、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1脳1脳1=1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也可以想成10厘米,体积10脳10脳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b、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每层有10脳10=1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0层有100脳10=1000(个),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 学生探讨:一
19、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1脳1脳1=1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也可以想成10厘米,体积10脳10脳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老师课件演示:1立方分米的教具,每层有10脳10=1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0层有100脳10=1000(个),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 (二)独立探究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老师提问: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也是1000,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呢? 教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教学方法同上视察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你有什么发觉?(板书: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0、是1000) 2、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3、沟通各自的思维过程 棱长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10分米脳10分米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 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4、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5、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三、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方法 1、教学例1: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厘米? 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1)学生尝试练习,在书上完成。 (2)沟通方法: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对应的位数;低级单位的数 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
21、进率,小数点要向左移动对应的位数。 2、完成4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作业时。提示学生要仔细审题。请学生说一说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今日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八2题。5题 “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试验发觉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用公式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3培育动手实力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发觉关系,得出公式。 教学难点:发觉关系。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圆柱、圆锥教具,大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相识了圆锥,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圆锥的各部分及其特征。
22、(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什么是圆锥的高?(从圆锥顶点究竟面圆心的距离叫圆锥的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态是圆锥体的? 2师:假如要把一根底面直径是10厘米、长30厘米的圆柱形木料,加工成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15厘米的圆锥。想一想,该怎么办?课件演示: (1)先在木料上截取长15厘米的一段。 (2)设法在横截面上找出圆心,即圆锥的顶点。 (3)从顶点到下底面削去多余的部分就可制成一个圆锥了。 比一比:制成的圆锥的底面积与截取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制成的 圆锥的高与截取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 师:也就是说制成的圆锥与截取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估计一下,制成的圆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合 体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