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根据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详细支配了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详细如下:(1)数与代数领域。学问与技能:相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相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2)空间与图形领域。 学问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相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
2、简洁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3)统计与概率领域。 学问与技能:物体的简洁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解决问题:对简洁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洁的说明。(4)实践与综合应用。好玩的拼搭(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开心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二)、 教材特点 。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化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作了细心的支配,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 科学支配教学内容,使教材的学问结构更加合理。 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
3、单元进行教学。其中“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比较和分类;“数和运算”的内容分六个单元,教学20以内数的相识,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洁实际问题以及相识钟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让学生相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简洁的几何体;“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教学收集、整理简洁的数据,相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另外还支配了三次实践活动和学问的综合应用。 2. 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亲密、学生感爱好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 教材留意从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动身,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好玩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事物,创设显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
4、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与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灵。教材还留意从学生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感爱好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学问、生活阅历来解决。3. 重视变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学生供应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机会。本册教材变更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溢主动探究和合作沟通。 4. 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培育学生的数感。 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尽量为学生供应自己探究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究突出算法多样化。例如,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习数的组成,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方法,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式,让学生来探究、沟通计算方法。这样学生
5、就可以联系生活阅历算出结果,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还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说明结果。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教材让学生独立思索、相互沟通,出现多种算法,使学生在感受、体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采纳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这里不强调学生采纳同一种算法,也不要求学生几种算法都驾驭。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例如,在认数中,让学生理解所学数的意义,用涂色、画图或用学具来表示数,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说一说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通过嬉戏让学生猜数,要求学生用相识的数来表达和沟通信息等;在计算中,让学生“不计算”估计算式的结果,体会
6、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学生在探究问题时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有助于数感的培育。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化、落实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显明特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喜爱学习数学的情感。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宠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主要教学活动是视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
7、进行初步的常规教化。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很多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分别为个。其次部分是十幅小图及相应的点子图。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是从综合场景里分别出来的。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组织学生视察。 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位置,都是细心设计和支配的。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些物体简单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藏的部分。视察和沟通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简单兴奋但不能长久是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视察比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体就不再关注其他物体;在沟通的时候不能把话说清晰、说完整,
8、不擅长倾听同伴的发言。因此,要组织学生细致视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领学生经验“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视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视察的方法。要组织学生沟通,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视察的效果更好,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别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三个缘由: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短暂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初步的抽象,
9、对后面的认数非常重要。 前三幅小图,物体及圆点都已画好。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圆点表示什么意思”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圆点的作用。这样,在飞机、蝴蝶、鸟下面画表示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依据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说出小图中的物体,只要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这样的几个,不要求学生画这些物体。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沟通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
10、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视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3、 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爱数学的主动情感。教学重点 会按依次数出1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谈话:小挚友,从今日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许多好玩、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挚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许多有用的本事。今日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挚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日到儿童乐园玩,跟平常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视察、去思索。(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1 二、自主探究,体验领悟 初步感知
11、。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沟通后集体沟通。(3)描述:绚丽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快乐地飘舞着,小挚友们逍遥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快乐呀!学完今日的新本事,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 看主题图数数。(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3)集体沟通,老师引导学生按依次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假如有学生数的角度
12、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老师也应当加以确定。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挚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挚友在骑木马”等等。3 总结方法。(1)开展探讨: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依次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假如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终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依次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依次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挚友先相互数一数。反馈:指名数一数。2谈话:刚才我们数出了儿童乐园里事物的个数,并且用圆点图表示了这些事物的个
13、数。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自己身边事物的个数吗?如第一小组有6位同学 组织沟通。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1)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洁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2)探讨: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3)探究: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你们学得快乐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
14、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挚友都能从现在起仔细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挚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教学反思: 其次单元比一比教材分析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人们在相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时候,常常把这一事物或现象和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行比照,找寻异同,从而相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洁的比较活动,经验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打算。 教材把学生带进熟识的活动场景,里面有很多可以比较的内容,主要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突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幼儿期间的生活中,常常遇到比两个物体的长短、轻重等实际问题。那时
15、,他们只留意问题的结果,比较的过程往往是模糊的。本单元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的方法。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比两个小挚友谁长得高,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又如,比柿子和石榴哪个重,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的两端,依据支架的倾斜状况作出推断。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合理性。在比两根绳的长短时,可以先说说自己准备怎样比,再看看教材图中是怎样比出哪根绳长的,还要想想在小挚友跳绳的时候能比出哪根长吗;在比两人身高的时候,要视察探讨图中是怎样比出哪个小挚友长得高的,体会都站在滑梯上不简单看出谁高。要看懂图中是怎样比出柿子和石榴哪
16、个重的,思索假如没有支架只凭视察行吗?“想想做做”第题,要让学生思索比两枝、三枝铅笔长短的方法,在操作中应用并内化比较方法。 .激励学生找寻比的对象。 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挚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激励学生找寻对象进行比较。如:石榴树和柿子树的高矮,桌子和凳子的高矮,两条石子路的长短两根跳绳除了比长短,还能比轻重;两个小挚友除了比高矮,也能比轻重。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验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初步培育应用意识。 3.适当提升思维的要求。 “想想做做”里支配了一些略微变式或稍困
17、难的比较问题,既要应用例题里教学的方法,还要通过推理作出推断。学生从中既能获得更多的体验,还能受到其他内容的教化。第2题左边一题,仅看图中两人的脚和头,身高好像一样。假如伤员也站在地面上,他肯定比女孩高,这就是简洁的推理。另外,学生还能受到爱心教化。右边一题,小熊比小鹿矮、比小兔高,小熊的下面既不能画“”,也不能画“”。学生可以体会高与矮是相对的。第3题比路的远近是比长短的变式,通过直路近、弯路远,渗透两点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思想。第4题右边一题中,支架平衡表示1个红萝卜和3根胡萝卜同样重,得出1个红萝卜比1根胡萝卜重的结论,也进行了简洁的推理。应用数学学问和方法进行推断与推理,是学生自己的思
18、维活动,别人无法替代。教学时要留意创设情境,引发主动思索;组织沟通,体会思索过程,帮助学生渐渐学会数学地思索问题。 4.选择相宜学生的表达方式。 比较物体的长短、轻重,让学生在方框里画“”或“”,这是用符号表示比的结果。这种方式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比较是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物体之间进行的,结论是相对的。假如在教学中适当出现一些“比长”“比重”这些完整的语言,有利于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理解比的方法。不过,要在学生用符号表示结果后,老师有意识地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并且只要求学生听懂。也允许部分有实力的学生这样表达,而不作为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另外,“甲比乙长”还可以说成“乙比
19、甲短”,这是一个现象的两个方面。从前者能得出后者,又是一次推理。教学时适当进行这样的思维活动是有好处的,也是学生能够实现的。 其次单元:比一比 教学内容 比长短、高矮(教科书第4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生活阅历相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 使学生经验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育初步的视察、推断和推理实力。 3. 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育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情感。教学重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教学具打算 主题图、光
20、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 请一个小挚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日老师要和小挚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比长短。(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肯定依次,从上往下视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视察两根跳绳,通过探讨和沟通,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挚友用的。(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4)同桌沟通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沟通做打算。(5)沟通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2比高矮。(1)出示主题
21、图,视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挚友谁高谁矮。(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沟通,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3比轻重。(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视察谁重。(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视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沟通。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挚友先在小组内沟通探讨,老师巡察指导,搜集探讨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沟通。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沟通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
22、。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探讨,加深相识。老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探讨: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探讨,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探讨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需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老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1)光盘出示两幅图,视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其次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沟通。2想想做做”第2题。(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
23、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4“想想做做”第4题。(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2)巡察,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3)学生沟通,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实力。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四、课堂小结,课外延长 1提问:今日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沟通。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分一分教材分析 “分一分”教学简洁的分类活动。分类是把探讨对象按某种“标准”分成几部分。根据某一标准,凡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一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