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狱中上母书》知识点复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一语文下册《狱中上母书》知识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册《狱中上母书》知识点复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语文下册狱中上母书知识点复习高一语文登高学问点复习 高一语文登高学问点复习 【原文观赏】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非常悲伤,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回旋。 无穷无尽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简介: 登高是唐代宏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
2、,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窘况的状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看,他也不行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旧很困苦,身体也特别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
3、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舞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伤。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字词: 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飘舞回旋。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家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缺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4、。这里指苍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练习题: 1列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江渚(zh)潦倒(lio)刹那(ch)悲怆(chung) B.霜鬓(bn)萧飒(sh)狭隘(i)逮捕(di) C.夔州(ku)荆州(jn)惘然(wng)讣告(b) D.唿啸(xio)匕首(b)舷窗(xin)横亘(gng) 答案:A 解析:B项“飒”,读为“s”;“逮”读为“di”。C项“荆”读为“jng”;“讣”读为“f”。D项“匕”读为“b”;“亘”读为“gn”。 2选出对登高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围绕夔州的特定环
5、境,诗人以“风急”二字带动全联,然后随着视线的移动依次引出“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一联对仗工整,读来富有节奏感,共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体现了杜甫非凡的艺术功力。 B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树叶和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也深厚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沉郁悲凉的诗句显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 C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至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悲秋”二字写得沉痛,秋天不肯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悲壮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异乡、年老多病的境况,故而生出无限的悲愁之绪。 D颈联中的“万里”“百年”和上联中
6、的“无边”“不尽”遥相唿应,使读者想到诗人的愁苦孤独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逐不绝。诗至此已给客居思乡的一般含义添上了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融入离乡万里、人到暮年的感慨,诗意显得更加深厚。 答案:B 解析:“仰视”错误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觅食m惧惮dn萧索xio臆测y B山麓l栈桥jin惘然mn煞白sh C吸取j诅咒z孕育yn窒息zh D亵渎xi搓捻cu芳馨xn繁衍yn 答案:B 解析:B项中“栈”jin-zhn,“惘”mn-wn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臆测(c)恻(c)隐抹(m)布旁敲侧击(m) B怅(chng)然身体
7、肿胀(zhng)痴(ch)想吹毛求疵(c) C粗犷(gung)心旷(kung)神怡哄(hng)笑一哄(hng)而散 D脚踝(hui)地表裸(gu)露伺(s)候窥伺(s)时机 答案:D 解析:D选项中的“地表袒露”中的“裸”读“lu”。“服侍”的“伺”读“c”。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学问点归纳整理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学问点归纳整理 一.重点实词、虚词(说明加点字)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还)2.郑既知亡矣(已经)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4.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5.唯君图之(希望)6.进兵北略地(夺取)7.愿足下更虑之(变更)8.以试人,血濡缕(沾湿)9.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10
8、.比诸侯之列(并排)11.愿大王少假借之(略微)12.乃其匕首提(扔、掷)秦王13.旦日飨(犒劳)士卒1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抵抗)项王乎15.君安(怎么)与项伯有故16.然不自意(料想)能先入关破秦17.披(分开)帷西向立18.卮酒安足(值得)辞19.窃(私下)为大王不取也20.会(正赶上,恰巧)其怒,不敢献二、文言虚词而夜缒而出(而,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而、顺承连词)今急而求子(而,才,表顺承),朝济而夕设版焉(而,表转折,连词)以敢以(之)烦执事(以、介词、用、拿)越国以鄙远(以、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把作为)之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晋,何厌
9、之有(提宾标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将焉取之(代词,指代土地)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不译)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为什么)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介词,表被动)为之奈何(对,介词)乃为装谴荆轲(整理,动词)乃令秦武阳为副(做,担当)为变徵之声(发出,动词)又前而为歌曰(作,动词)嘉为先言于秦王曰(替)愿举国为内臣(做,动词)使子婴为相(动词,任,做)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词,被)军中无以为乐(动词,作为)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表推断,是)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因蒙故业,因遗策(动词,继承、沿袭)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就、
10、于是)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副词,趁机,趁机)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呢,也可不译,助词)今者项庄拔剑舞(用在时间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助词)亚父者,范增也(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提顿,并推断作用,助词)三.特别句式(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一)推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2、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他)是沛公的护卫
11、樊哙。)7、此亡秦之续耳。(这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啊。)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之所以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的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二)倒装句1、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有满意的时候呢?)2、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3、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句)(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4、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5、及来宾知其事者。(“者”,定语后置的标记)(太子和他的来宾中知道这件事的人。)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12、介词结构后置)(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了项王。)7、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8、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我怎么会这样!)9、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大王来的时候带什么?)10、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在哪里?)(三)省略句1、晋军函陵。(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2、敢以烦执事?(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放弃进攻郑国而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子。)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5、人不敢与忤视。(人们不敢同他
13、正眼相看。)6、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7、嘉为先言于秦王曰。(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8、为击破沛公军。(为我战胜沛公的部队!)9、加彘肩上。(把猪肘放在(盾的)上面。)(四)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去了。)3、若属皆且为所虏。(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四、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典故(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4、”(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生气。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方事情发展到了最终,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方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7)劳苦功高:劳苦而功高如此(8)秋毫无犯:秋毫不敢有所近(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10)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五、重点翻译句:1、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2、共其乏困:供应他们缺少的东西3、焉用亡郑以倍邻:为什么要灭掉郑
15、国来给邻国(指晋国)增加土地呢?4、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图,考虑,图谋5、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卫工事。设版,修筑防卫工事6、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依靠别人的力气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以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气,是到不了这个地步的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的边疆,又想往西扩大边界。9、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满意的呢?10、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的11、旦暮渡易水: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旦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狱中上母书 语文 下册 狱中 上母书 知识点 复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