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docx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敬重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市xx中学。今日,我说课题目是平面镜成像。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相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持续,又为以下的学问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
2、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学问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经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视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会物理现象的奇妙与和谐,获得发觉胜利的喜悦。(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相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成
3、虚像的初步概念。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实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验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学问。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因此物理探究爱好比较高。三、教法学法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须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觉者、探讨者、探究者”。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意学问技能的同时更应留意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学问更重要。依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课采
4、纳“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试验探究分析论证沟通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学问和技能。详细的方法:老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探讨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四、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依据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观看录像:为什么杯中的蜡烛可以在水中燃烧?将学生带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平面镜成像试验探究 1.提出问题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平面镜自我视察,视察后提出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可能的问题:平面镜成的像和物有什么关系?教学理论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人们只有发觉和提出问题,
5、才能主动思索和寻求解决方法。同时符合把学生的个人学问和干脆阅历作为课程资源的理念。2猜想假设激励学生依据生活中的切身实际大胆进行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可能的猜想: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设计试验并进行试验1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试验:(1)如何选用器材?(2)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3)如何确定像的位置?(4)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2老师巡察指导,学生试验探究,强调分工合作,相互沟通。重点指导实力较弱的小组,体现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本节课我着力为学生供应动手、动脑、相互沟通的平台,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启发、挖掘学生的潜力。所以应引导学生主要用试验探究法和探讨
6、法来完成本节内容,激励学生自己感知学问发生、发展过程,并提示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共同体验胜利的愉悦。4分析论证小组展示试验并在课堂上沟通探究结果。此环节由学生自己总结,老师做适当引导,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让学生自己总牢固验结论,一方面学生总结可以不受限制,可能会提出与结论不一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在相互质疑中能引起学生的爱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育学生归纳问题的实力。5.沟通评估1各组之间沟通在试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供应自己的胜利阅历,找出试验的不足等。2安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等反射光线时都可以看成平面镜。小组沟通并拓宽学问面
7、,加深对学问的理解应用。 三虚像1老师用白纸承接多媒体投影的像,问学生能不能用白纸承接平面镜所成的像。2利用多媒体从理论上分析平面镜成虚像。通过让学生感受虚像,然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理论上分析,突破教学难点,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相识规律。四应用拓展1学生依据生活阅历列举平面镜的应用,多媒体播放平面镜应用例子,说明平面镜可以成像和变更光路。2、活动:视察潜望镜。使物理与社会充分联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五课堂小结1老师出示课堂练习题目。2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3组织学生在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小结。4老师对本节学习状况进行总结、评价。1学生依据要求完成课堂练习。2学生按要求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8、3学生在沟通的基础上作好小结。 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教案 一、【教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光现象的关键内容。它是光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光的传播”内容的延长。而且定性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试验过程,是定量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所以正确处理好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过程是学好本节乃至本章学问的关键。二、【学生分析】平面镜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学生已具备这方面的感性学问,但缺乏理性相识和科学的探究。八年级的学生刚刚起先学习物理,对物理学问的积累和对物理问题探讨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三、【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虚像的概念;(2)经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试验
9、过程中信息的记录;视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3)培育敬重事实,崇尚科学的看法;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会物理现象的奇妙与和谐,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光污染的实例,感知生命的珍贵。四、【教学重点】1.经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五、【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2.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六、【教学方法】探究法、试验分析法。七、【教学器材】演示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玻璃镜、白纸一张、纽扣电池等小件。学生用:玻璃镜、玻璃托、白纸一张、塑料蜡烛两个、尺子、笔。八、【课时支配】45分钟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一、创设物理情境,引
10、入新课。 二三、学问小结 四、巩固练习与作业布置师:老师用先万花筒里的玻璃镜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通过投影展示:放一个纽扣电池入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电池)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如何完成这个试验的吗?(臆测学生:想)其实让一个纽扣电池可以变成许多个纽扣电池的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平面镜。(说的过程中拆开让同学们视察)师:想不想知道玻璃镜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这也是我们今日所要学习的课题。4.2平面镜成像1、师生共同探讨其实安静的水面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块平面镜,也给我们带来许多美景:老师展示大雁塔、镜湖等图片。师:同学们在观赏美景的同时,也结合我们生活,思索一下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有何相同和不同
11、之处?(学生会有一些零散的答案)下面我们依据桌面上的器材来来探讨这个问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老师给你们一个明确的探究方向,请听好问题。2、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试验第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大小存在什么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像与物体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其次:猜想与假设;学生自主进行猜想并依据猜想设计试验。第三:学生自主设计试验,进行试验;学生自主设计试验安排(在试验桌上,有满意探究所须要的试验器材。同学们可以依据器材自行设计和制定试验安排。)学生依据自行设计的试验安排合作完成小组试验。(合作完成试验,填写好试验记录。)分组方式:1组:像与物的大小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 成像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