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教案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第二节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教案示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第二节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教案示例第三节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 第三节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教学目标1通过试验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驾驭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公式;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及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2通过试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试验实力,视察实力;通过对光合作用一系列试验结果的分析,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3通过试验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看法,树立科学试验的探讨意识。通过对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重点、难点分析光合作用是植物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也是第四章的重点内容。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为化学
2、能,这不仅对植物生活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其他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都极为重要,对理解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功能都是必需的,所以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意义都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光合作用是一个特别困难的生理过程,其中涉及了诸如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等抽象的生理学学问,对于还没有学习物理、化学的初一学生来说,学起来难度较大。所以,课本里支配了一系列验证性试验,力图使学生通过试验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在对试验现象视察和分析的基础上,驾驭概念,理解实质。因此,以上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最好能两节课连排,其教学效果会更好。二、第一课时:(一
3、)引言设计1老师引入新课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利用复习旧学问引出新学问是较为常见的一种。(1)叶的结构分为哪几部分?(2)在通常状况下,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3)叶绿体有什么功能?(4)绿色植物是怎样通过叶绿体来制造有机物呢?(学生会回答:通过光合作用)由此引出本节的课题: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2老师还可以用“问题假设试验结论”的思路引入新课。(1)把一盆绿色植物长期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它还能正常生长吗?(2)为什么没有光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学生会回答: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是我们对绿色植物没有光就不能正常生长提出的假设,假设是否成立,须要通过试验来检验、论证。由此引出课题: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
4、(二)光合作用试验的教学设计课本支配了四个试验,分别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进行验证,除试验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外,其他三个试验均为演示试验。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演示试验中的一个或多个改为学生动手试验,老师一边指导学生操作,一边引导学生分析现象,这样更有利于培育学生试验操作实力、视察实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为了使学生对所做试验有更清晰的了解,老师可以设计一份相关表格发给学生,由学生依据试验现象和分析,填写相关的内容:(现象和结论由学生填写)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试验这是一个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探究的动手试验。其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明确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
5、制造淀粉,而且初步学到生物科学探讨的一些基本方法。例如探讨同样的绿叶和同样的试验操作在有光和无光下的试验结果,这就是单因子试验;探讨叶片在遮光下的试验和绿叶在照光下的试验,就是遮光试验的比照试验。试验一的试验步骤可分为7步:(1)暗处理(2)叠叶遮光(3)光照(4)酒精脱色(5)清水冲洗(6)滴加碘液(7)清水漂洗。前三步所用时间比较长,老师应在试验前23天组织课外小组的学生完成,也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但老师上课时所用的试验材料应当是老师自己在试验室亲自所做)。试验一的试验材料最好是天竺葵,也可以选用樱草、蚕豆、金莲花、小白菜、锦葵等具有绿而薄叶片的植物。最好预先把一些植物的叶试验一下
6、,再从中选择试验效果明显的叶用来做试验材料。上课时,老师可以请学生介绍试验前三步的处理状况,然后老师启发学生思索:(l)试验前为什么要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者消耗光。(2)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部分遮光?叶片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互为比照。在对天竺葵光照时,假如遇上连绵阴雨天,可以提前1天用100200瓦的强灯光照耀,灯与植物的距离要适当,太近会灼伤叶片,太远则试验效果不志向。酒精脱色时,老师应当提示学生留意平安。最好能在课前培训一下试验小组长,以免试验中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酒精脱色时老师还应要求学生留意视察酒精与叶片的颜色发生了什么改变,并且启发学生思索:(1)为什么用酒
7、精而不是水煮叶片呢?叶绿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2)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而不能用火干脆加热酒精?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干脆加热简单引起燃烧,所以加热时也不能直视烧杯口。当绿叶在酒精中脱至黄白色时,停止加热,再经过清水冲洗滴加碘酒清水漂洗后就可以视察分析了。在学生进行视察时,老师可以提问学生:(1)往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2)经过碘液处理后,叶片遮光部分与未遮光部分的颜色有什么不同?(3)遇碘变蓝是什么物质的特性?(4)从这个试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试验现象表明,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
8、产生,所以,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绿叶在光下可以产生淀粉,详细的部位在哪里呢?试验二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淀粉是在叶绿体里产生的,没有叶绿体就没有光合作用。试验二的试验材料是银边天竺葵或彩叶草。因为它们的叶片中有一部分不含叶绿体(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彩叶草叶片的中心及靠叶柄的部分都不含叶绿体),所以根据课本中的试验步骤,在滴加碘液处理后,不含叶绿体的部分不会变蓝。由于试验二与试验一的试验步骤基本相同(只少了夹叶片遮光处理),因此这个演示试验可以改为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当老师向学生出示了银边天竺葵(或彩叶草)以后,可以启发学生思索:(1)为什
9、么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和中心部分的颜色不相同?(2)假如将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用酒精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的颜色会发生什么改变?试验的结果出来后,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思索通过这个试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最终概括总结出结论:绿叶中有叶绿体的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有些学校可能没有银边天竺葵或彩叶草,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低倍)视察试验一得到的蓝色叶片。从蓝色叶片上取下一小块,作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视察,隔着表皮就能看到仅仅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变成了蓝色,而其他部分井没有变蓝,假如去掉表皮,则看得更清晰。由此仍旧可以得出结论:淀粉是在叶绿体中形成的,
10、光合作用既须要光,又须要淀粉。 第三节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 第三节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三、其次课时:光合作用汲取二氧化碳试验三的目的是使学生得出“没有二氧化碳,绿叶就不能制造出淀粉”的结论。试验三的试验装置分为甲、乙两套,在甲装置的槽里盛有25的NaOH溶液(或KOH溶液),由于NaOH(或KOH)可以汲取空气里的二氧化碳,所以甲装置的空气成分中就没有二氧化碳;乙装置作为甲装置的比照,在槽里盛有清水,所以乙装置内的空气成分中仍旧有二氧化碳。为了使比照试验的光合作用效率更高,还可以用KHCO3溶液代替清水盛入槽内,因为KHCO3溶液可以不断逸出二氧化碳,从而增加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
11、老师在做演示试验之前,首先向学生介绍试验三的试验装置和试验过程,特殊要指出在甲装置中放NaOH的目的。然后启发学生思索:(1)甲、乙两套试验装置有什么主要区分?(2)随着时间的延长,甲、乙两套试验装置内的空气成分会发生什么改变?在学生初步了解甲、乙两套装置的基础上,老师可以从甲、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进行酒精脱色一清水冲洗一滴加碘液一清水漂洗(以上试验操作也可以改为学生动手完成),最终展示试验结果。摘自甲装置的叶片未被染成蓝色,而摘自乙装置的叶片被染成蓝色。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试验结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概括出试验三的结论:必需有二氧化碳参与,绿叶才能在光下制造出淀粉。是不是只要有了二氧化碳,植
12、物就能进行光合作用了呢?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思索,栽培植物都须要哪些管理措施?利用学生学过的学问以及生活阅历,说明水对植物的重要性,指出科学试验还证明,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产生氧试验四的目的是使学生相识到,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能放出氧气。试验材料是生长旺盛的金鱼藻或黑藻。试验时切取十余株10cm左右的带着顶芽嫩枝的金鱼藻,切口向上,用线缚在一起,放入盛有温水的大型号烧杯中。然后用短颈漏斗倒置在水藻上,使水藻都被罩在漏斗里,而漏斗的短柄应没入水中,取一支细型试管,向其注入清水,水满后用右手大拇指揿住管口倒插入水中,然后套在漏斗柄上(套
13、在漏斗柄上的试管此时不应带有气体)。在温度20C左右,阳光足够的条件下,很快可以看到水藻放出一串串小气泡,这些小气泡通过漏斗的收集都汇入到细试管内,并且使试管的水排入到烧杯中。这时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思索:(1)这些气泡是金鱼藻在光照下产生的,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2)我们怎样收集和检验这些气体呢?简述试验装置,介绍收集气体的方法,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气体进行检验(边讲边演示)。在水下,用拇指把试管口堵住,取出试管,试管口向上,用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入试管里,卫生香立即重新燃烧。老师启发学生思索:(1)什么气体能够帮助燃烧?(2)试管中的氧气从何而来,(3)这个试验可以说明什么?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
14、纳总结:植物在阳光下产生氧气。光合作用释放氧的试验受温度、阳光、二氧化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可以在烧杯内加入少量NaHCO3(1克100mL)或用吸管向水中吹气,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当阴天光照不足时,可以用100200瓦灯光照耀代替。为了使试验更有劝服力,老师还应打算一套装置放在暗处,作为比照试验。(三)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依据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接受实力,老师可以实行提问与讲解并描述结合,启发思维,师生协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1)光合作用利用了哪些原料?(2)光合作用须要什么条件,(3)光合作用形成了哪些产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老师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概
15、念。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然后,老师找一个学生依据光合作用概念中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在黑板上用公式的形式加以表示。由于在试验一中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所以学生多数写的也是淀粉。这时老师应当指出大多数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干脆产物是淀粉,但是也有一些植物光合作用的干脆产物不是淀粉,而是其他一些有机物。许多植物还可以利用淀粉和其他一些物质进一步制造出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所以光合作用的公式应为光能二氧化碳水叶绿体有机物(储能)十氧在学生基本驾驭光合作用概念的基础上,老师利用光合作用公式启发学生思索:在光合作用
16、的过程中,物质和能量都发生了哪些根本的改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进行最终概括总结:光合作用把简洁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困难的有机物(淀粉等),并且释放出氧;把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化学能)。所以从实质上讲,光合作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物质转化: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关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老师在讲解并描述光合作用的概念时,可以借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识的现象作比方。比如说,马拉车,牛耕田,人劳动都须要气力,这气力就是能量的表现。汽车的开动,机器的运转都须要动力,动力也是能量的表现。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是植物的一种生理活动,也
17、须要动力,而动力就来自太阳光,太阳光是一种能量,学生对此并不生疏,他们往往能举出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等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四)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学生对此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因此,老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本有关内容,然后以试验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最终小组的代表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光合作用的三点意义。这样可以培育学生对文字的阅读和理解实力,同时通过集体力气提高他们对文字的总结和概括实力。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最终总结: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人、动物、植物的养分物质,就没有这些生物的能量来源,也没有足够的氧气来保证这些生物的生存。所以,光合作用是生物界食物的来源,能量的来源,氧气的
18、来源,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生存、旺盛和发展的根本保障。(五)合理密植农作物产量的凹凸与农作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少有干脆关系。光合作用效率的凹凸又与阳光利用率有干脆关系。目前,在农业生产上太阳能的平均利用率仅为05左右,一般高产田可达23。怎样才能提高农作物对阳光的利用率呢?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是比较常用的手段。合理密植就是合理的加大农作物的种植密度,扩大单位面积内叶片总面积,也就是扩大光合作用的总面积,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间作就是在同一块田地上,隔株、隔行或隔畦同时栽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如玉米与大豆间作,小麦与蚕豆间作,大葱与大自菜间作,充分利用地力与光能,提高单位面积
19、产量。套种就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上一茬农作物生长后期,将下一茬农作物播种或栽植到上一茬农作物的株间、行间或畦间,如小麦行间套种玉米,水稻行间套种绿肥,这是调解农时季节冲突、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一种栽培方式。 小资料光合作用试验的改进: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放出氧气的试验是用一大漏斗罩住金鱼藻的方法进行的。这里再介绍一种试验方法:取一个无色透亮的酒瓶(或可乐瓶),将生长旺盛的金鱼藻或黑藻放入瓶内,并注满0.1%的NaHCO3溶液,然后把装有排水玻璃管的木塞塞好,并在瓶口涂上凡士林,防止漏气。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不久就可以看到水草放出一串串的小气泡,气泡聚集在酒瓶的长颈部分,瓶内的水受
20、到氧的排挤从玻璃管中挤出,当气体积累到达瓶颈1223时,即可以做试验了。这种试验装置收集的氧气不简单跑掉,须要的仪器要求也不高,而且试验效果也不错。绿叶在光下汲取CO2试验:1取甲、乙、丙3只大广口瓶,甲、乙瓶内各放入1盆枝叶茂密的植株,丙瓶内不放植株。用麦管或吸管分别向各瓶内深吐气十余次,使瓶内含有大量C02。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并用凡士林封口。2把甲瓶放到黑暗处,把乙、丙二瓶放到阳光下。2小时后,揭开瓶塞,向甲、乙、丙3个瓶底各滴入几滴澄清石灰水。细致视察各瓶内的澄清石灰水有什么改变?(甲、丙瓶内石灰水变混浊,乙瓶内不变)试验结果说明白什么?(试验证明,在阳光下,乙瓶内的CO2被绿叶汲取了,
21、所以乙瓶内不产生白色的CaCO3沉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1取各栽有1株绿色幼苗的甲、乙两个花盆,甲盆幼苗用倒放的花盆套住,盆底孔盖一木块,使幼苗完全避光。乙盆幼苗不套花盆,暴露在阳光下。2一昼夜后,从甲、乙两株幼苗上各采下一片叶片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内。把小烧杯放在大烧杯里隔水加热,视察叶色的改变。3把由绿色转为黄白色的叶片用清水冲洗后,滴上碘液,甲、乙两片叶的颜色各有什么改变?试验说明白什么?光合作用和光强度的关系:1把缚有金鱼藻的玻璃棒放到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清水中加一点NaHCO3(1克/升)以增加水中的C02,含量。2把烧杯放在直射的阳光下,视察有无气泡出现?数一数每分钟冒出的气
22、泡数,用白纸遮住光线,再计算每分钟释放的气泡数。二次试验的结果有何不同?为什么?说明白什么?3把烧杯分别置于200瓦电灯泡下20、40和60cm处,计算每分钟冒出的气泡数。有什么不同?有何规律?说明白什么? 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具体介绍: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七年级生物学(上)中继“绿色植物参加生物圈水循环”之后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之前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教材编写及学问结构中起者承上启下的作用。共1课时。 教学目标: 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试验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在试验中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23、科学探究实力。(重点、难点) 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以及其原理,培育学生体验生物探究中的科学方法。(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爱惜绿色植物的情感。(重点、难点) 学生打算: 预习本课试验操作内容。 课前打算:各试验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将试验用植物进行必要处理。 查询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资料,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意义。初步形成爱护植被,爱惜森林的意识。 老师打算: 依据课本打算试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材料用具。特点是:打算两株不同处理的天竺葵(洋绣球)。一株是与书中试验要求一样的处理方法,同时,还要选取一个叶片让它全部被遮光纸遮住。另一株是提前一天结束暗处理的植株
24、,留意在这株植物上要选取不同着生位置的叶片进行遮光处理,在叶片的处理上同样要形成部分遮光和全部遮光的区分。 打算课本P121进一步探究的试验设计方案。 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收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意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组织学生回忆生物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自己提出问题:植物体的自养的养分方式是通过什么生理过程进行的?植物体由小长大的过程中自身养分物资的积累从何而来?植物体内有机无制造的条件、场所和过程是怎样的?等等。以次引发学生的新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爱好。 引导学生联想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体内有机物来源于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二、
25、探究过程 方案:学生6-8人一组。 根据书中试验要求进行试验操作。 在操作中留意视察试验现象,针对试验步骤提出问题,也可针对试验步骤提出改进试验的措施。依据试验现象探讨归纳结论。 老师:巡回指导,提示试验留意事项,确保试验平安有序进行;提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力争将问题形成结论。组织探讨,通过小组间提问解答的方式,激励与同学合作共同归纳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实质。要提的问题有: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我们吃的大豆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说明白什么?生物圈中,动物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谁制造的产物。这说明白什么问题?食物为我们供应了物质来源的同时还
26、供应了什么来源?通过上述问题你能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实质吗? 老师在此基础上演示此试验的过程并依据对植物不同的试验处理引导学生做出推断。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前后学问形成连贯性。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光合作用的本质光合作用的产物的运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与爱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四、作业 请学生依据课下搜集的资料以及自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谈一谈绿色植物对自然界及人类的意义,并能够依据光合作用的过程处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课后反思 本教案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主要突出了两点: 一
27、是通过探究性试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新奇心,引导学生主动主动地获得生物科学学问,领悟科学探讨方法。但低年级的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特点,独立完成探究试验比较困难,因此-了一些学生感爱好,而且逻辑性强的思索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思索、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获得了新知。这种方法简洁、直观、启发性好,同时熬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实力,还增加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愿望。 二是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情感教化,使学生进一步增加了酷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从而达到素养教化的目的。在教学打算过程中,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不仅能够熬炼学生搜集资料获得信息的实力,而且使学生在打算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扩大了学问面。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很简单使学生树立起爱护环境必需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 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