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docx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1)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1)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相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育学生视察、动手的实力及归纳的实力。 教学重点: 相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打算: 长方
2、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教学过程: 一、相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态是长方体? 学生沟通。 (2)老师出示长方体教具 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沟通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老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望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只画三个面。 老师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介绍它的棱与顶点,学生和老师一起操作。 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每个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相识一下,并在小组里沟通,然后全班沟通。 老师依据学生的沟通状况刚好板书。 顶点:8个 棱:12条,分
3、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 面:6个,相对面的形态完全一样。 学生比照自己的教具再说说长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 老师进一步介绍学生相识长、宽、高并板在图中板书。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3、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干脆在小组里沟通。 二、相识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2 (1)出示正方体的教具,问: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们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仿照例1的学习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探讨一下正方体的特征。 (2)沟通学习的结果,老师依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 学生依据板书,结合立体图形,小组探讨沟通。 汇报探讨的结果,老师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4、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评讲。 2、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 (1)学生视察后推断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 (2)学生干脆口答。 (3)重点说说其余的几个面是否完全相同? 3、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让学生先分别指出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哪条线段,然后说说各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快与大家说说吧!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教案(五)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教学设计 中卫中心校浍史完小 常红艳 教学内容: 课本P12的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15题。
5、教学目标: 1.通过视察、操作等活动相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高(棱长)的含义,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阅历,增加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索。 3.培育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相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高的含义。 教学难点: 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打算: 打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的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师:(大屏幕出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识这些图形吗?生答.给下面这些图形分类,说说分类的依据。(课件演示) 2.我们四周很多物体的形态都是长
6、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课件把实物装换成立体图形.今日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相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学问。(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 .看课件相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 2、小组内互说。 3、同学们依据自己打算的学具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 依据探讨提纲,小组合作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老师对学生的操作应赐予充分的确定及激励。) 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4、学生汇报结果,结合课件演示。 (二)相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出示长
7、方体框架,视察它的十二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么分? 学生沟通汇报。 (师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师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做长,较短的叫做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 2、练练手:(1)(课件演示)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状况下的长、宽、高,告知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提问:长方体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 (3)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课件) (三)相识正方体 1.(出示正方体)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相识了长方体并知道它的特征,那正方体又有什
8、么特征呢? (1)自主视察、探究 1.正方体的面有几个?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的棱有几条?有什么特点? 3.正方体的顶点有几个? (2)小组汇报沟通。(师板书) 2.师:通过我们的学习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汇报。 (课件步步出示)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图。 三、反馈练习,巩固学问。 1.推断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肯定相等。(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 ,面积相等。 (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 肯定是 正方体。 ( ) (5)长
9、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二十四条棱。 (6)长方体是一种特别的正方体。 ( ) (7) 相对的4条棱都相等的物体肯定是长方体。 ( ) 2、 假如用铁丝围成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须要多少厘米的铁丝? 3、 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1、完成练习三第五题。 2、自己做一个长方体。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教案(三) 案例名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学生 年级:六年级 课时:1课时 主备人:雍爱龙 教材内容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是在学生初步相识了长方体和正
10、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为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打下基础。依据以上的相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正确地驾驭长正方体的特征。 学情分析: (1)学问上:学生已经直观相识了长正方体的形态,也进行过视察长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已具备精确分辨长正方体实物的实力。 (2)阅历上:生活中长正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感性相识比较丰富。 (3)实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了视察、猜想、验证、归纳等实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基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我以问卷的形式进行
11、了课前调研,调研中发觉,95%以上的学生能从众多的立体图形中精确地挑出长正方体,对长正方体的特征也有初步地了解,但30%的学生对于特别的长方体相识模糊,特殊是相对面是较大的正方形,如瓷砖,有68%的学生认为是正方形,或者认为是正方体。这一调研结果显示出学生空间观念的欠缺,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位为,驾驭特别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通过视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相识长、正方体,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相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视察、想象、归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经验建立立体图形表象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看法价值观
12、:在操作和探究的过程中,要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进一步增加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地驾驭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驾驭特别长方体的特征。 课型:新课 教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具打算:课件、长正方体框架、长正方体物品、土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旧知,提出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回忆点、线、面,并引出立体图形。 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 师:同学们能不能从长方体中找到我们已学过的点、线、面的学问? 组织全体学生摸一摸、指一指所找到的面、棱、顶点,思索长方体中的棱、顶点是如何形成的。 课件出示:面、棱、顶点。 师:假如想深化探讨长方体,你会提出哪些有关面、棱、顶点的问题? (若学生
13、有困难,老师示范引领提出关于面、棱、顶点的数量、大小以及关系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短时间内回忆以前所学过的点、线、面,并把它们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让学生明白学问间的联系,以形成学问结构的统一,同时也为获得探讨立体图形的学习路径奠定基础。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有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要从现实的生活物体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对他们来说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通过奇妙地揭示名称并以此为深化探讨的入口,让学生提出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明确思索的方向。 二、学习目标: 1、相识长、正方体,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相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14、 2、驾驭特别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1.借助实物相识特征。 学生分小组探讨。 借助手中的长方体,用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探讨面、棱和顶点的特征,把自己的发觉成果在小组里沟通,组长记录到报告单中。 (设计意图:空间观念的培育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相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相识。) 学生汇报结果。 学情预设:学生对于特征的相识只停留在零散的状态中,尤其是哪些面完全相同?哪些棱长度都相等?老师应让学生广泛沟通,形成共识。必要时要出示
15、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都相等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明确的分析问题。 2.制作框架理解长、宽、高。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老师:假如遮掉其中的一条棱,你还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吗?比划一下。 老师:假如再遮掉一些棱呢? 追问:想一想,至少要剩下哪几条棱,才能保证让我们可以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动手试试看。 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自己的思索结果,大组进行质疑沟通,得出结论:只要剩下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就可以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 反馈小结:这三条棱很重要,缺一不行,它们干脆制约着这个长方体的形态和大小。 老师结合课件揭示长、宽、高的定义。并变换位置让学生指出长方体
16、的长、宽、高。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相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中制作框架的目的是通过分组引出长、宽、高。我稍作了些调整,因为觉得这种调整在不影响学习目标的状况下,对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好像比教材的呈现方式更有效。制作框架的目的一是巩固特征或也可认为是验证特征,二是通过制作框架和拆除框架这一来回,学生表象的建立会更丰富。学生经验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楚的过程,对于长、宽、高的意义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3.迁移方法探讨正方体。 假如要探讨正方体,你们觉得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发觉的结果。 引导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异同点和建立关系。 (学情预设:本课涉及的学问点较多,要丰
17、富学生的真实体验,必需用上肯定的时间,否则若蜻蜓点水。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正方体的相识可引导学生迁移提出思索的问题,独立探讨正方体的特征。) 4.归纳提升,实现建模。 四、随堂小测: 完成第1填空题: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棱长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 ),每条棱长都( )。 (3)、长方体中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4)、在墨水瓶盒,魔方玩具,排球中,( )的形态是长方体,( )的形态是正方体。 完成2题: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相互指一指每个几何体
18、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老师也参加谈收获,总体评价学生的表现,以此激励学生。 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6个面 相对的面对等 相同 棱 12条 相对的4条棱相等 相等 顶点 8个顶点 都是长方形(特别状况 12条棱 分成3组 8个 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 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12条棱长度都相等 8个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教案(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的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视察、
19、操作等活动相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究阅历,增加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索。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加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教学重点探究长方体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 教学打算每生带一个长方体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1.请视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物体(课件呈现),提问:哪些物体的形态是长方体?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态是长方体? 二、自主探究
20、、合作沟通 1.视察物体,理解直观图。 (1)师激疑:从不同角度视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生试着从不同角度视察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 汇报沟通,达成共识:不论从哪个角度视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相机呈现长方体直观图(动画演示:先画出能够看到的面,再勾出不能看到的面)。 (2)相识面、棱、顶点。 视察直观图,说说从一个角度看到了哪些面?哪些面不能看到? 结合长方体直观图,师向学生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课件同时在图中作出标注) 结合直观图中棱和顶点,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面(或棱)在此相交得到的? 在小组里相互摸一摸,指一指长方体物体的面、棱和顶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苏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教案 长方体 正方体 认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