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度单位—米.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认识长度单位—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长度单位—米.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认识长度单位米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一)导学案 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 备课老师教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的内容,课堂活动1,2题及练习十四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视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2驾驭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3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操作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相识1米,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概念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 老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
2、”,还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能量出我们的黑板的长度来吗?老师:哪两位同学情愿来量一量?(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长度。)经过刚才的测量,有什么感觉? 学生:黑板很长,用学生尺量要许多次才能量完,很不便利。 老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可以用长一些的尺子来量,用大一点的单位来量 老师:请大家看教科书第62页的第一段话,把它读一读。 学生读后,老师拿出米尺,给同学们介绍1米的长度,相识米尺。 板书课题:用米(m)作单位量长度 学生实际量,思索目标展示 1相识米尺,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驾驭米和分米,厘米间的坦率。 3会用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引导自学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通
3、常用什么作单位?21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31米究竟有多长,用手比划1米。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5用米作单位量黑板的长度。依据自学提示自学教科书62、63页上的例1。探究沟通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共享、沟通。 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 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 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 组内沟通后再全班沟通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量较长物体的长或距离,要用米作单位,明白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两臂比划一米的长度,建立1米的长度概
4、念,再让学生找生活中大约1米的物体。最终让学生正确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生提出质疑,老师讲解。检测练习完成书64页的课堂活动尚美评价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小组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然后老师评价。 教学板书 设计用米作单位量长度米(m)1m=100cm1m=10dm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相识长度单位分米,对已经相识的长度单位进行复习整理。 2.实力目标:能依据详细的对象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 3.情感目标:联系生活实际状况,体验长度单位的用处。 教学重点: 对已经相识的长度单位进行复习整理。 教学难点: 分米的相识。 教学打算: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5、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 生:千米、米、厘米、毫米。 师:请你们用字母来表示一下? 生:km、m、cm、mm。 板书:千米、米、厘米、毫米 km、m、cm、mm师:今日就让我们来一起整理一下这些长度单位,好吗? 板书:长度单位 【说明:开宗明义的从复习旧学问导入,并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探究新知 1.选择合适的单位 师:请大家看一下这些情景,并填入适当的长度单位? 请小组探讨沟通。 小组探讨。 沟通:马拉松长跑竞赛全长42.195km椅子高445cm长颈鹿高5.09m回形针长29cm小结:在填写单位的时候,要依据生活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合的单位填写,要依据详细
6、的对象进行选择。 2.相识分米 师:现在,让我整理一下学习的单位,依次排列应当是怎样的? 生:千米、米、厘米、毫米。 师:今日让我来相识一个新挚友?它就是分米。它应当排在米和厘米之间。(课件演示) 师:分米用字母表示dm。 师:1分米等于10厘米。 师:1分米也许有多长呢?请你想些方法把它记住好吗? 师:请大家一起来整理一下,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的进率。 3.小结。 【说明:通情景的创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相识了分米,并且整理出学习的全部长度单位。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味同嚼蜡。】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 A、千米B、米C、分米D、厘米 一
7、支一般的圆珠笔的长度大约是15()A、千米B、米C、分米D、厘米 一块正方形的手帕的宽度大约是2()A、千米B、米C、分米D、厘米 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猎豹每小时可以达到115()A、千米B、米C、分米D、厘米 2.填空70cm=_dm4000m=_km50dm=_m5m=_cm6000mm=_dm30km=_m 3.比长短200厘米()3米60分米()6米1千米()900米50cm()6dm4km()20000m50厘米()6分米 4.计算。2m+60cm=_cm60cm+40cm=_m50dm-30cm=_dm5000m-4km=_m 5.小结。 【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对于学问技能的驾驭
8、,还是要回到解决问题和生活实际中去,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学问。】 四、拓展提高 给学生一张江浙旁边的地图,请学生计算两两城市间的距离? 上海与杭州的距离?嘉兴与杭州的距离?无锡与苏州的距离?苏州与上海的距离等? 统一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验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详细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详细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打算: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
9、橡皮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爱好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老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沟通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索:问:你们都是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老师巡察指导。3、全班沟通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
10、同。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沟通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提问:通过测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用三角形去量都有4个那么长,用曲别针去量都有5个那么长,用方木块去量都有15个那么长?依据你们刚才的测量,从中你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老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3、看书P1右上图。提问:数学书的宽有几个曲别
11、针那么长?(5个)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个)提问:它们都有5个那么长,那能说明数学书的宽与铅笔盒的长是一样长的吗?你能说出理由吗?问: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引导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4、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教科书P2“做一做”1。看图回答:以谁做标准?(以方格)口头回答:豆角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胡萝卜大约有几
12、个方格那么长?剩下的请同学先看再填,假如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教科书P2“做一做”2。提问:看书回答他们是以什么为标准来量桌子的长和高,椅子的高呢?(用没用过的铅笔)学生动手测量,并汇报测量的结果。指导测量的方法:下面老师请你们用整枝的铅笔去测量。方法是从桌子的一端起先,然后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3、做一做第3题估一估。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假如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示学生留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
13、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精确。四、课堂总结今日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五、随堂练习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量的结果不同用不同的标准去量物品长度不同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常用长度单位复习 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初步驾驭了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并且知道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4个长度单位以及1毫米、1厘米、1分米和1米的表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整理学问的实力,通过动手制作长度单位复习图来巩固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
14、训练学生的实际运用实力和解决问题实力。 【教学目标】1、巩固分米和毫米这个单元的学问,帮助学生把所学的毫米、厘米、分米和米这4个长度单位的学问系统化,提高综合应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2、培育学生简洁的整理、归纳的实力,体验与同伴相互沟通学习乐趣。【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复习图、课堂练习题。【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一)说一说师:同学们,欢迎大家今日来到数学王国。我们下面来参观长度单位宫殿,在这里我们相识了那些长度单位?(课件同步出示)指生回答,师依据回答进行板书。师:这4个长度单位依据从小到大怎样排队?指生回答,师调整板书:米分米厘米米师:你们知道这些长
15、度单位分别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吗?指生回答,师依据回答进行板书。 (二)比一比师:我们一起来跟这几个长度单位打打招呼好吗?(课件同步出示)生:好!师:那么请你用手比划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生用手比划。师不按依次地再说几次,让学生比划。 二、学生整理,汇报(一)展示复习图,整理汇报。师:同学们,你们对长度单位的相识真不错,还能不能再来介绍介绍啊?有些同学把学到的学问都制作成了美丽的复习图,请带上来介绍一些吧!小组代表带复习图上来介绍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汇报完的小组把复习图贴在黑板上)师:同学们制作的复习图既美丽又能学习学问,真是一箭双雕啊!请没有回报的小组把你们的
16、复习图拿上来贴在黑板上吧!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一)导入师:远离啊我们对长度单位了解这么深,你们能不能来接沙鸥他们的挑战啊?生:能。(二)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题师:第一关,热身运动“我能填”,看看你能填对多少?指生回答,集体订正。师:真棒!填的又快又对!接着加油!(2)完成练习一第2题师:热身过后,我们要加大难度了。谁来挑战其次关“我会用”,考考你会不会用长度单位。指生回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一第3题师:同学们真棒!小模糊也跟我们一样学习了长度单位,你们看他用长度单位造句子,做的对不对?请用手势来表示。 集体用手势表示对错,师提问:哪里错了?应当如何改正?集体订正错误。师:感谢
17、大家的帮助,小模糊肯定翱翔你们学习,学好长度单位。 (3)完成练习一第4题师:大家听听,似乎有几个长度挚友在争来争去抢着排队的位置,你们可以来帮帮忙吗?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说说是按什么依次来排的,重点讲解第2小题,请学生说说排列方法,突出要统一长度单位才能很好的进行比较,所以就须要进行换算。同时教学生运用“”和“”。师:假如是根据从小到大的排列就用“”来连起来,假如是根据从大到小的排列就用“”来连起来。 (4)完成练习一第5和6题师:请同学们“争当计算小能手”,独立完成第5和第6题。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订正。 (3)思索题:练习一第8和9题引导学生对比门的高度是2米,比照小明的高度,提示学
18、生要进行换算,然后再对比小狗的高度。 课件展示绳子的对折过程,再引导学生从对折两次后的2厘米,一步步回到原来的绳子长度。 五、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完成练习一第7题。 板书设计:米分米厘米毫米mdmcmmm 统一长度单位(1)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验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详细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3、来经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详细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打
19、算: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爱好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识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老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沟通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索: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
20、老师巡察指导。3、全班沟通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沟通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
21、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相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推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沟通。假如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
22、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物体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假如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示学生留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精确。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详细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四、课堂总结今日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五、随堂练习相识米用米量 第三课时相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务六年制小学数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 长度 单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