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桃花源里可耕田?--谈《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追求.docx
《2022年桃花源里可耕田?--谈《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追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桃花源里可耕田?--谈《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追求.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桃花源里可耕田?-谈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追求 上海市高桥中学程炎桃花源记-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千字名篇向世人呈现了一幅美妙的志向社会图景。他所极力描绘的是田园生活中安静、美妙的一面。你看:土地平旷,屋舍井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一切都极琐碎,极平常,然而又极亲切,极真实。出现于我们眼前的,俨然一幅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牧歌式田园风光。这里没有热闹,没有斗争,没有灾难和不平。人们不禁会问,这一切莫非是真实的吗?依据史书的记载,陶渊明所生活的年头,是一个政治冲突异样尖锐,社会生活动荡不宁的时代。一方面是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宋书武帝纪),农夫起义此起彼伏
2、,闻名的孙恩、卢循领导的农夫大起义就发生在隆安三年(399)。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又争权夺利,连年征战。先是王恭、殷仲堪与王国宝的兵祸连结,接着又是桓玄、刘毅等的连年火并。陶渊明生活的江州,地当荆、扬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史称自桓玄以来,驱蹙残败,乃至男不被养,女无匹对,到处是一派残缺景象。陶渊明不去反映社会基本冲突,而去极力描绘牧歌般的田园生活,莫非这可以说是真实的吗?我以为仍旧是真实的。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一种追求,一种志向,一种与黑暗现实截然对立的价值观念。陶渊明作为一个田园诗人,用王国维的话来说,是志向的而不是写实的。他在这里描绘的是一种志向化的田园生活,而不是当时农村的实际景象。说它
3、真实,指的是志向和这种对志向的追求是真实的。那么,桃花源记中的现实原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呢?首先,桃花源记表现了诗人希望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不要纲纪朝规、名教礼法的公天下的志向大同时代。陶公在桃花源记中向我们描绘了乌托邦式的志向社会: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是取消了朝代,当然也就没有了誓不两立的纷争,没有了斗争。秋熟靡王税,这是否认了政权,陶渊明简直成了共产主义者了。请看陈寅恪先生对这个问题的说明:桃花源记为描写当时坞壁之生活,而加以志向化者,并非无依据之文也陶渊明志向中的社会无君臣、官长、尊卑、名分之制度,王介甫桃源行虽有父子无君臣之句深得其旨。盖此文乃是自然而非名教之作
4、品,借以表示其不与刘寄奴新政权合作之意也。不管陶渊明的志向来自何处,他笔下的准共产主义却是无法抹去的事实。在我看来陶渊明的否定君权很大胆,这是他的祖师爷们所不敢的。不过这与他生活的环境有关,乱与篡使他对君权的权威性产生怀疑,忠晋使他不屑于承认其他的野心家。不过,陶渊明最终还是无法超脱,只不过由现实遁入精神的追求而已。其次,陶公在这篇千字文中还表现了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以及儒家的制民以产免于饥寒的王道志向。土地平旷,屋舍井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安其居者也;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花白欢游诣,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者也。我最近在文汇报上读到一篇文章说龙兴
5、武先生在近期出版的学术月刊著文说:陶公笔下的桃花源不是虚无缥缈,它的原型是湖南湘西武陵苗族古代村落。但我以为陶渊明描绘的是一种志向化的田园生活,而不完全是当时农村的实际景象。当时饱受战乱之苦,饱受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劳苦大众,不正是憧憬着这样的志向社会吗?彻底的否定,往往并不表现为干脆的批判,而是另外树立一种全新的与之截然相反的价值标准,这种价值标准其实取自于儒道精神的精髓。陶渊明貌似静穆,貌似超脱,其实充溢着一种对志向生活的剧烈憧憬,而这正是对黑暗现实的最彻底的否定。陶渊明虽然常常以羲皇上人自居,其实,他的着眼点,还是在于他所生活的东晋社会。不仅如此,陶渊明还表现出了那个时代少有的民办法识。
6、桃源中人人同等,和谐相处,虽非骨肉亲,犹如手足情。对外来者,源中百姓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而源中百姓之间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源中民风古朴、淳厚,无内外之分,无贵贱之别。在桃花源记中作者的志向是一切顺应自然,既无衣食之忧,更无世事烦扰。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他甚至希望能回到远古的生存状态草荣识季节,木衰知风厉。虽无记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才智。当然不能否认,这里面有他隐居生活的真实感受,但同时也凸现了陶渊明对现实的悲观,精确地传达了陶渊明当时的心态。现实中的勾心斗角,你争我夺,先据要路津的生存竞争他实在是看惯了。为生计所迫
7、,他在世俗的尘网中曾苦苦地挣扎了十多年。在这十多年中,他有自责,有烦郁,有为王斗米折腰的种种苦恼。在他的潜意识中始终憧憬自然。陶渊明的自然观,与当时流行的放浪形骸的寄生哲学明显不同。从桃花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自然之趣的精神实质,是以农耕的实践去谋求与自然冥合无间的健康的人生志向,所以他的志向才生动明快,欣然有生气,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这种自然观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永恒主题,在这种自然观指导下的志向与追求越过时空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后依旧吸引着我们就不足为怪了。我在上面谈到了陶渊明的志向,但我觉得很有必要更深化的探讨一下陶渊明志向产生的背景。桃花源的出现或许受坞壁经济的影响。据史书记载,王莽末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桃花源记 2022 桃花源 耕田 陶渊明 追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