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镜花缘》的讽刺艺术.docx
《论《镜花缘》的讽刺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镜花缘》的讽刺艺术.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镜花缘的讽刺艺术清代中期(乾隆道光时期),是已经进入晚期的中国封建社会由回 光返照向崩溃衰亡的转折时期。在这个夜气如磐,新旧社会思潮激烈斗 争的动荡时代里,中国古典小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形成了小说史 上的最后一个创作高潮。李汝珍的镜花缘,就是这个最后高潮里面 出现的一部长篇杰作。李汝珍用他神话般传奇的大笔,驾驭其高超的讽 刺之舟,凭借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说的似乎只是神话故事,实际 却有现实的影子,是现实生活的漫画。并在这幅漫画里加入了炽热的理 想,从而构造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虚幻世界。在这讽刺之舟里, 李汝珍化身其所钟爰的理想人物唐敖父女,时而写实、时而夸张,嬉笑 怒骂道尽其不
2、满;时而在变形、怪诞中暗藏深义,象征中透露着心绪, 对比中表现着进步的思想,成全了理想世界里一场镜花水月的梦中梦。 本文试从讽刺艺术的角度入手,对作品中的讽刺对象、讽刺技巧及讽刺 目的予以探讨、研究。关键词:镜花缘;讽刺对象;讽刺技巧;讽刺目的一、讽刺对象镜花缘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是清代长篇章回小说中的一颗明珠。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明朝是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清朝则是其 成熟期。明朝时,就长篇白话小说的写作而言,由集体创作发展成为个 人创作、作家创作,并针对读者对象而写成供阅读的作品。这种倾向, 理想国度的正面描述,将在第三章讽刺目的里有专题讨论。为了丰富理 想国度的蓝图,我们先要知道
3、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不理想的,是作者所 讽刺的对象之一。首先是有关外交方面的。国际战争频繁,生灵涂炭、纠纷不断。李汝珍 有一颗最博大的胸怀,为了反对国际战争,维护世界人民的利益,汝珍 在镜花缘里描写了一个海外各国中处理国际关系最好的国家轩 辕国。这个备受拥戴的和事老,寄托了作者的美好希望,希望清政府实 行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但对当时战乱不断的清朝而言,这种政策只是 虚无缥缈的烟纱,看得到摸不到。只得借轩辕国以表其外交立场。其次是针对帝王贪淫暴虐,女儿国国王就是典型。她只顾追求个人享乐, 不顾百姓死活,把政权看成是不准他人染指的私产,做的都是恶事,和 君子国国王提倡的唯善为宝大相径庭。而女儿国国王
4、就是作者批判 的典型。再次,女儿国出现西宫娘娘谗害世子、篡夺政权的斗争;还有唐天朝, 武则天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却自己称帝。宫廷欺诈,虎毒食子,这一切 都是对争夺权柄的厌恶与嘲讽。通过对不合理国家制度的嘲讽包括对外交、君主和宫廷等三方面的 揭露,作者为理想社会的建立树立了相对立的参照物,并进一步展现了 讽刺对象的多面性。也为讽刺技巧的多角度探讨,提供了更充足的空间 和依据。二、讽刺技巧根据清代讽刺小说不同的创作特点,有人把讽刺小说分为三类,即魔幻 化的讽刺小说(如斩鬼传、平鬼传、何典等),写实性的 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和讽喻式的讽刺小说(如镜花缘)。 作为讽喻式讽刺小说的代表,镜花缘既有斩鬼
5、传等小说虚构的 特征,即把现实幻化为一些具有某种抽象意义和讽刺意味的国家,然后 对这些国人进行夸张的、漫画化的描写,从而幽默地嘲讽了种种丑陋世 态,表现出一种怨而不怒的讽刺意味;同时,又有一些儒林外史中“直书其事,不加断语”的写实笔法,因此,便冲淡了因写实而透露出 来的悲剧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更接近于喜剧的本质特征。有关悲剧和喜剧的本质问题,鲁迅先生有一段传世经典名言,他说:“悲 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讽 刺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2讽刺是喜剧的支流,喜剧的本质 是:人类愉快地与自己的过去诀别。然而,在尚未达到这样的历史阶 段的时候,这种喜剧本质往
6、往以一种扭曲的形态表现出来,即讽刺主体 对被讽刺的客体表现为一种义愤,义愤的情感达到极致时采用了一种逆 向表现形式,这便是讽刺。可见,讽刺是社会历史中客观的喜剧性矛盾冲突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一种艺术手法。而讽刺这种艺术手法的表达技巧则有多种。如写实、对比、夸张、变形、象征和怪诞等。1 .写实首先,前面已经讲到镜花缘与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的写实笔法颇有渊源,直书其事,不加断语。作者秉持公心,指 摘时弊,以客观的态度去处理事物,不以主观偏见去阉割对象的丰富 内容。在李汝珍笔下,多九公就是这样一个生动立体的形象。在第十六 回中,面对两个黄毛Y头,多九公是摆足了 老博士的架子:他在心 里揣度
7、着,“据这女子言谈倒也不俗,看来书是读过几年的。可惜是个 幼年女流,不知可有一二可谈之处。如稍通文墨,今同外国黑女谈谈, 倒也是段佳话。必须用话引他一引,只要略略懂得文墨,就可慢慢谈了。 连一、两处可谈之处都可能没有啊,真是敌手难求啊。不料,九公 自己却反而招架不住。于是,面对不懂之处,只得不懂装懂、慌乱搪塞,这些文字小事,每每一字数音甚多,老夫那里还去记他。况记几个冷 字,也算不得学问。这都是小孩子的功课。若过于讲究,未免反觉其丑。 可惜你们都是好好质地,未经明人指教,把工夫都错用。或者说是:即以此诗而沦,前人注解,何等详明,何等亲切。今才女忽发此论, 据老夫看来,不独妄作聪明,竟是愚而好自
8、用了。”为了挽回些许 面子,不得不搬出外国向无的易经,结果反被亭亭、红红冷 言冷语,只管催逼,急的满面青红,恨无地缝可钻面上红一阵、白一阵,头上只管出汗。最后是满脸是汗,走又走不得,坐又坐不 得,只管发愣,无言可答,脸上青一阵,黄一阵。身如针刺,无计 可施。及至林之洋偶然现身解围,方得仓皇而逃,面色如土。就连逃 到了大街上,还心有余戚戚焉。以致后来到了白民国(第二十二回), 在一白字先生面前都吓得毕恭毕敬。作者对多九公的傲慢谈文所引发的 一系列后果,描写可谓细致入微,嬉笑中隐含嘲讽,同情中藏着轻刺之 词。而这一切又与多九公整体形象融为一体,也并不以此而抹杀其才能, 九公博学多才、见多识广,精通
9、地理、天文、医学和航海等方面的知识, 这才是他的整体特征。既揭示他可笑的一面,又客观地写其正面因素。作者就是通过真实、客观地描写十分平常的事件、场景,来塑造喜剧性 形象,做到喜剧性与真实性的结合。2 .对比和夸张一方面,作者尊重客观事实,在写实中穿插诙谐幽默的语言另一方面, 则用对比和夸张来突显所强调的内容:(1)、它让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去否定自己的谎言,使冠冕堂皇的言辞 与卑鄙龌龊的行为,行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 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唐敖等人在淑土国一个酒楼饮酒, 遇到一个儒巾淡服,举止大雅又器宇不俗”的老者,大谈尊贵明 贤,深谙“气质高下,却在离开酒席时不仅把
10、自己吃剩的盐豆全部包 走,连酱豆腐、糟豆腐这两样味口相去甚远的食物,也倒在一个碟内, 还有剩下的一口酒都要店家保存着,以便下次再用。就连别人用过的一 根牙签,也揩一揩就放入袖中,顺手拿走。真是一丝一毫都不放过。这 些动作和他的言语的反差和对比,暴露了他庸俗鄙陋的内心世界。(2)、作者往往让同一个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不同的甚 至完全矛盾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在两面国时,唐敖、林之洋,为 试验两面人对贫富的反应,弄了个小把戏。两面国的人与儒巾绸衫的唐 敖交谈时,和颜悦色、满面恭谦,与旧帽破衣的林之洋谈话就陡然变了 冷脸。后来唐与林换衣与之再谈,他则对林谦恭,对唐冷淡。这不是对 现实社会
11、势利眼的讽刺吗?更有甚者、当两面人与林之洋说说笑笑时, 唐敖偷偷走到身后,把他的洁然中揭起,竟是一张丑陋的恶脸。这更讽 刺了那些掩藏真面的阴谋家、笑面虎。(3)、作者善于对人物的最富特征的细节进行夸张的描写,即把某种 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以揭示出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为了讽骂那 些心术不正之人,作者抓住心胸这个点,对“穿胸民的穿胸描写 极尽其能。穿胸民因为行为有所偏差,渐渐心离本位,胸无主宰。” 他们因为身体溃烂,因而形成胸中有窍。更恐怖的是穿胸民移植动物器 官填补孔窍。穿胸民身上,便拥有中山狼和波斯狗的心肺。穿胸民本已 心术不正,移植忘恩负义的中山狼,还有凶残的波斯狗心肺,更是无恶 不作,
12、成为名副其实狼心狗肺之辈。作者抓住无心”这个特征,细致 入微地剖析,夸大其事,不言自明,这是大骂狼心狗肺的心术不正之人。镜花缘里,深目人与大人国民都是极其夸张的怪人。深目人脸孔上 没有眼睛,却长在手上。他们异乎寻常的身体结构已经是荒诞不经,更 为夸张的就是那只生长在手掌上的“大眼,活脱脱就是一具探测仪器, 随着手掌上、下、左、右的移动,灵活异常。李汝珍利用深目民眼长于 手,讽刺人心难测,必须防患未然。多久公说:把眼生手上,取其四 路八方都可察看,易于防范。世途险恶,人心不古,若不提高警惕, 防微杜渐,便难保近日无忧。疏离、缺乏信任和充满猜忌的人际关系, 就是现实的真相。有关大人国的描写则更夸张
13、。长人订制衣服需要动员 天下裁缝,可说已经十分夸张了。更夸张有趣的是,就是其中一个裁缝, 在那件“长衫底襟,偷偷剪了一块布,就足够开一间大布店。长人身 形巨大而令人惊恐,在风趣与骇人中,作者借其之大与其两眼望 天,真是目空一切,来嘲弄说大话谎话和傲慢之人。3 .变形和怪诞再次,镜花缘里,变形和怪诞处处可见。怪诞就是借助变形或动物性来表现,作者用怪诞变形的手法,来嘲弄人 性的种种缺陷。如人鱼、两面人、穿胸民、小人、长臂民和结胸民等等。唐敖在玄股国放生的水妇人一人鱼,也懂得结草衔环、知恩图报,在 厌火国中替唐敖等人解围,以水功火,灭了厌火国人喷出的烈焰,拯救 了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一船人。多九公和林
14、之洋对如此多情多义的美人 鱼皆感慨良多。林之洋的一段话更是道出了作者心声,”这鱼当日跟在 船后走了几日,后来俺们走远,他已不见,怎么今日忽又跑来?俺见世 人每每受人恩惠,到了事后,就把恩情撇在脑后,谁知这鱼倒不忘恩。这等看来:世上那些忘恩的,连鱼鳖也不如了! (第二十六回)作者 借助怪诞变形生物来与人类对比,讽刺那些忘恩负义的人。因在前面(第 一章)已有很多相关内容的介绍,此处就不再重复举例证明了。4 .象征最后,是一种比较隐涵的表现手法,象征。唐敖,这个逐波随浪、曾被革去了探花,从竞争世界放逐出来的挫败者, 选择了悄悄地遁隐入仙山小蓬莱。而其女唐小山的性格、状况又与之不 同,既能预见将有天启
15、的光荣加于她,而且她天生有强烈的荣誉感与责 任心,和通往精进的气魄,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当她听到父亲在小蓬 莱不回,立刻决心去寻找。并开始以跳越桌椅来锻炼自己将来走山路的 能力,至于后来在沿途所受的考验,更是危机重重、动心忍性,而小山 终以大无畏的精神将困难一一化解。无论她有没有把父亲找回来,这种 执着的努力,也算得是作为人的成就了;至于才女的荣誉也经过一 番努力而获得了。总之,对比于唐敖,小山完全展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 意态。她来回途程则分别象征她一生两大努力:伦理(也就是感情上、 道德上的努力)和名业(也就是理智上的、意志上的努力),这两项可 以说是人类自信可以依赖的两种事物了,而小山,也算
16、得是人类肯定精 神的典型了;但尽管如此,也仍旧逃不过作者最后的揭穿。唐小山曾屡 遭警告,最严重的一次是她第一回到小蓬莱的时候。小山在小蓬莱所见 的景物,纯然是一个充满禅机的暗示的世界。李汝珍只用几个词字,就 架构了一个徒具名相的世界,他的构图大致如此:一条名叫镜花”的 山岭周绕着一个封闭的荒凉的世界,岭下有一堆荒坟,题名镜花冢, 再过去是一座白玉牌楼日:“水月村,据指路樵夫(唐敖的化身)说 水月村住着几个山民,但实际上不但没有房舍,连个人影也看不到。越 过一条溪,又有一座金光万道、瑞气千条,且悬着金字大匾的泣 红亭,泣红亭里裹碧玉的座上,竖着白玉碑,碑上刻着一百才女名榜; 而碑上正额写的是“镜
17、花水月。这一连串的象征喻义,已经无需多费 唇舌来解释了。一切皆是镜花水月,一切皆是幻影。哪怕你从上界寻到 下界(如小山),也逃不过这个金玉其相”的幻影世界。三、讽刺目的李汝珍自幼就聪颖异常,涉猎甚广。但这样一个博学多识的人,终其坎 坷一生,在仕途功名上连一个“穷秀才的名分也未能得愿。4自我的 本能欲望与现实形成强大的落差。主观上,受儒家思想浸染的李汝珍梦 想着在仕途上一展抱负;现实中却形骸将就衰。耕无负郭田,老大仍驱饥。可怜十数载笔砚空相随。(孙吉昌)命运如此残忍,而欲望的 不可实现促使本我在受阻时,如急流遇顽石般地激烈地膨胀,于是发愤 而作这篇讽刺大著以寄托个人情思!1 .热情善意与改善求正
18、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镜花缘的写作动机则是因自我趋向于本我, 是内心压力与不满的一种释放、补偿和平衡。而从文学的角度来讲,讽 刺小说虽然以揭露指责来攻击讽刺对象,其性质在于贬抑,但是写作动 机却不是出于诋毁别人。简单地说,骂人是为了令其更好地做人,骂人的人对被骂的人怀着的是一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心, 是一颗善意而热情的心。鲁迅曾有言:讽刺作家虽然大抵为讽刺者所 憎恨,但他却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这一 群到水底里。如果貌似讽刺的作品,而毫无善意,也毫无热情,只 使读者觉得一切世事,一无足取,也一无可为,那就并非讽刺了。 5鲁迅以写作动机和讽刺目的作为判断讽刺的一种标准,
19、即具有热情善意 的写作动机与改善求正的写作目的,才算得真正意义上的讽刺。这种动机和目的,并非镜花缘所独有。在清代的众多讽刺巨著中, 这一外冷内热的宗旨处处可见。现随手检几个例子。如官场现行记(第六十回):原来这部教科书,前半部是专门指摘他们做官的 坏处,好叫他们读了知过必改。后半部方是教导他们做官的法子,如今 把这后半部烧了,只剩得前半部。可见作者讽刺的目的所在是为了教 他们改善求正的,好叫他们读了知过比改,而非表面上的那种冷漠 无情。又如斩鬼传自序所说:使人知所畏而为善也。因为知道 恶果产生了畏惧心理,而趋向行善积德。再如,儒林外史的“秉持 公心,指摘时弊。(鲁迅)这里讲的“秉持公心,是说站
20、在进步的、全局的立场上,把各种丑恶现象当作社会问题来揭露和批判。目的在于 矫正时弊,改造社会,而不是像某些讽刺之作那样出于私人怨恨,每 似集中于一人或一家,则又疑私怀怨毒,乃呈恶言,非于世事有不平, 因抽毫而抨击矣。按照这个真伪讽刺的区别标准,除儒林外史之 外,镜花缘也完全称得上是秉持公心,指摘时弊”之作。真正的讽刺,含着热情关怀,如一碗醒酒汤,使人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 本来面貌,从贪欲愚昧中觉醒过来,脱离出来,从而达到弃恶从善、教 化民众的讽刺目的。为了达到这种讽刺目的,作家通过对理想国度君子国和理想人物唐敖父 女的描写,以展现其理想世界的蓝图。2 .理想国度镜花缘可以说是一部憧憬理想世界的书
21、。6在海外游记里,作者极 力颂扬了一个模范国家一君子国(第十一回至第十二回)。它是 作者向往的合理社会的模型。它不像大人国、轩军袁国那样充满神话色彩, 时代越后越明显,加上社会环境的变化与作家批评意识的成熟,形成了 小说繁荣的局面。正是在这种现实批判精神得到大力张扬、婉曲笔法日 益成型的时代背景下,小说中的一支讽刺小说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发 展,至清代方入成熟之境;又逢晚清的混乱时代,自然经济受到强烈的 冲击,土地兼并恶性发展;政治上,统治机构腐朽不堪,对劳动人民拼 命搜刮,不惜榨干最后一滴血;文化领域上,清统治者为了延长没落王 朝的气数,千方百计地压抑新思想的苗头,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这是一 个充
22、满高压和苦闷的社会。这些特殊的环境提供了大量写作的题材,遂 令此类小说大放异彩,繁荣一时。这就是讽刺作品镜花缘出现的时 代背景和前提。其代表作镜花缘,改变了传统的通俗小说的常见的 以人间社会真实生活为描写主体的作法,创造性地以百分之一的历史事 实为框架,以大量虚构的人间故事,改造过的神话传说,以各种知识为 主体,曲曲折折地反映了现实,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其中主人公唐敖、 林之洋、多久公遨游海外诸国,途中领略了陌生国度的各种风土人情。 异域中充满变形的“人类,还有林林总总奇特的动物和植物,因而形 成怪异而陌生的世界。作者就是借离奇怪诞的国度,寄寓对现实的种种 嘲弄。有关海外旅行的讽刺,以构想的独特
23、与讽刺技巧的新颖,开拓了 婉曲讽刺的新面貌,塑造了新的理想世界。在神奇的海外之行中,对讽 刺对象的有的放矢也是该作品的特点之一。1.人类的劣根性 而被赋予现实性、可行性,是示范,是榜样。作者一开始就说君子国衣 冠言谈,都与天朝一样,天朝,在作者的眼里是一个礼仪之邦、太平 盛世。将君子国与之相比,就是说君子国也是理想的国度。君子国民风淳厚,好让不争”。为了突出这个特点,作者让最有可能 发生争夺吵闹的商业市场处处你谦我让,并通过对三次交易情景的描绘 来表现。第一次:买货者说:老兄如此高货,却讨恁般贱价,教小弟 买去,如何能安心!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那是有意不 肯赏光交易了。卖货的人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镜花缘 讽刺 艺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