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风角度看儒学对中国古代宗族建设的影响.docx
《从家风角度看儒学对中国古代宗族建设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家风角度看儒学对中国古代宗族建设的影响.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家风角度看儒学对中国古代宗族建设的影响刘聪聪何晓张小禾谭派娇Summary:家风是一个家族的风气,它形成于一个个家族之中。不同的地域,不 同的人,每个家族的家风都是各有特色的,但无一不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 心一一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古代中国,儒家对家风的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 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中国的家风就是儒化的家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 不断开展,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舞台的瞩目时,国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保持民 族特色的呼吁未曾间断。又在此宗族观念复兴,家庭家风兴建之际,以家风为 着手点,探讨儒学对古代宗族建设的影响,对建设现代良好又不失民族色彩的 家风和复兴传统儒学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Key:家风;宗族;儒学:B222: A : 1003-2177 (2019) 12-0029-03 1家风、儒学和宗族 西周贵族为解决财权继承问题以及保证其权力的延续,制定了嫡长子继承、余 子分封的规定,这就是宗族制度的起源。在普遍的中国古代社会实践中,宗族 即是由同一祖先繁衍下来,聚居在一个地域,并以父系相承的血缘群体。人多了就容易乱,为了保持和谐有序的生活,宗族成员的行为就会不自觉地向 同一方向开展。所以每个家族中都有其一定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对宗 族成员的道德要求和训诫家规,这些都是家风的有机组成。“家风”一词自西 晋出现,一个家族的家风一旦形成,就具有对宗族成员影响的潜移默化性
3、和在 宗族存在的持久性,古代家庭和家族都有其世代相传的习俗和生活作风。在现 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宗族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广大乡村地区 的治理与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宗族活动主要表现在修坟祭祖、 编修家谱、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调解纠纷、婚丧嫁娶以及基层民主自治等方 面。改革开放以来的宗族文化复兴趋势正是儒学开展在人们思想深处潜移默化 影响的表现。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屡次提到家风建设,“无论时代如何变化, 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开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 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1,新时代家风建设依 旧是如此重要。家风文化在悠远的历史
4、文化背景下诞生,成长在千百年的中华 文化里,尤其是儒学对它的形成和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各家族家风各一,但都深受儒学的影响。儒学从百家纷鸣中诞生,很快成 为了文化上的独尊者。儒学被独尊乃至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对社会造成极大 的影响,皇帝,士大夫,普通百姓都受到这种文化气氛的影响,在各自的世界 观里刻下了儒学的内容。而这些人就是他们各自宗族的成员,一个家族怎么可 能不受到儒学的影响呢?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家风就是儒化 了的家风。同时古代宗族的家风也会随着儒学的开展而强调不一样的内容,例 如汉代家风重孝,宋代家风重忠义等等。“儒家没有新的,然而儒学是常新 的。” 2现代儒学的开展
5、表达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儒学”也并不是“老传 统”的代名词。儒学的开展不仅被封建时期帝王作为管制人民思想的工具加以 运用,在平民百姓的生活中也是处处以儒学思想为矩。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 的根基,对当代宗族建设有重要作用。儒学、家风、宗族的结合是有效的,也是必然的。宗族关系的出现早于儒学诞 生,人类是群居动物,自诞生之日始,便存在宗族关系,但是儒学的出现将宗 族建设引领到一个较为正规的开展道路上来。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宗族建设基 本是在儒学思想影响下进行的,表现之一便是家风。直至现在,家风文化仍深 受儒学的影响,是农村宗族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发挥儒学的积极作用, 建设良好家风,对于引导正在复兴
6、中的宗族良好开展,建设和谐社会,都有重 要的意义。2儒化的家风耕读传家的文化传承耕读传家“耕即从事农业劳动,耕田可以事稼稿,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 命;读即读书,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春秋时期, 随着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开展以及孔子兴办私学,推动教育平民化,促进了耕 读文化萌芽的出现。荀子作勤学,提出:“学不可以已”,并具体的论述 了学习的态度方法,朱熹更是强调了读书求知的重要性与终身性。自古以来,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有关学子不畏困苦,勤奋读书的故事比比皆是,家庭更 是鼓励孩子努力读书考取功名,为了开展教育,古代人往往在宗族中兴建公 学,将宗族中的孩童集中进行教育,当
7、然,教育的内容也以儒学为主。就算是 发家于商贾,也会要求下一代攻读诗书。改革开放以来在族谱重修热潮中这一 点尤为明显,无论有无根据,在该家族的名人传记处均会标注状元、进士、举 人等,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让家族有一个高起点,是族人自尊心自信心的 表达。而今在家庭中均对教育十分重视,大多数父母竭尽全力想让孩子上更好 的学校,读更多的书,获得更好的教育。耕读传家文化促进了我国古代农学的 开展,也对于我国当代乡土资源的利用,乡村文化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这一传统的家风思想也存在着不合理之处,从前耕读的目的在于立德修身与科 举入仕,现在好多家庭对于成绩的重视远大于前者,与获取实践能力提升自身 修养
8、相比,家长更想让孩子”笔下功夫了得”。2.1 忠义的品质传承义利之争自古有之,受儒学忠恕之道的影响在中国传统家风文化中,忠义的品 质传承已久。义的内涵广泛,包含着礼义、信义、忠义、道义、正义等思想精 神。孔子在儒家文化典籍论语宪问里讲到“见利思义”将道义放于利益 之前在利益面前,强调先义后利。论语里仁里,曾子也提到:“夫子之 道,忠恕而已矣。”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更是将“义”放于生死之前,将其重要性 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学者指出,“儒家义利观始于孔子而完成于孟子,是 用以处理道德与功利关系的理论体系。它是一种人本主义的义利观,是价值
9、与 事实并举、道德评价与经世治国并重的义利观。”儒家强调要培养君子,而对于君子的要求便是仁义礼智信。在儒家文化典籍中 有多不胜数的对君子的要求“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 意。”(大学),“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大学),“贤贤 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谓之学 矣。”(论语),“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无 疑,儒家对于道德要求很高,所以现实中的君子饱受推崇。普通百姓可能没有 君子般高尚的品德,但在儒家这种君子文化影响下,宗族形成了对成员的一般 道德要求一一忠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利益面前,儒家思想强 调先义后利,这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风 角度 儒学 中国古代 宗族 建设 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