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教学反思《电生磁》公开课.docx





《2月教学反思《电生磁》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月教学反思《电生磁》公开课.docx(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反思一一电生磁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对课堂教学 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实验,还是一件历史事实。在课堂上重现这个历史实验并不 难,但在重现这个历史事件的科学思想却并不容易。如果仅仅重复奥斯特实验, 课堂就把富含科学本质的科学史事件,狭化为实验的呈现。一个影响历史进程的 事件,其重要性往往在不于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在历史的节骨眼上所起的承前启 后的历史意义。奥斯特实验也是如此。奥斯特实验本身非常简单,也非常容易操作。但实验的起源,后续对科学发 展的进程影响,历史意义重大。如果把这些内容剔除了,只留下实验本身,就有 些本末倒置了。科学史家认为,奥斯特之所以笃信“电可
2、以产生磁”,是因为深 受康德“原型思想”影响,认为万物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而不是彼此孤立。这种 观念在现在看来,非常普遍。确实,我们从小接受的科学教育和接受的外界信息, 处处表达“万物都有联系”。但在奥斯特生活的19世纪上半叶,这种思想却不 是常态。如果没有把事件还原到历史的现场,很难理解许多事件发生的历史逻辑。如果没有奥斯特实验,就不可能有安培对电流的研究。当阿拉果把奥斯特实 验带回法国科学院展示时,台下的安培那个激动也是历史性的。此后,电与磁之 间的相互关系,一步一步揭开了面纱。当然,没有奥斯特实验,也不可能有法拉 第的电磁感应现象,没有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赫兹也无从证实电磁波的在 所有的这
3、些发现与创造,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从实验本身的角度来看这节课 的教学难点,还是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磁感线形状的构建。受磁体周围磁场的 磁感线形状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磁感线总是从N极到S极,所以也试图寻找通 电导体周围磁场的磁感线的N极和S极。另外,研究磁场,一定是研究磁场的方 向和强弱,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教材中已经提及了这个问题,也算是为进一步 研究“影响通电直导体周围磁场的因素”翻开了一扇思维之窗吧。而如果从教学 技术的角度上看,奥斯特实验的呈现方式也是“探究电如何产生磁”,而不是讲 解实验。前者在教学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判断通电直导线周围产生了磁 场”“如果把这些磁场形象地描摹出来”。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上节课建 构磁感线的活动是相呼应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生磁 教学 反思 公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