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题型解题技巧(解析版).docx
《课外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题型解题技巧(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题型解题技巧(解析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4 :课外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文言文阅读考点与知识体系文言文阅读考点与知识体系二维码I-考点一 理解忘司含义教师用书 链接P(学习文言文的方法H七上教师用书第8课世说新语二那么 (前后勾连法H八上教师用书第N课短文两篇, q古代汉语中数量表达方式印了教师用书第11课核舟记)【技巧点拨】 以下六大考点基木涵盖课内外文言文阅读重要考点:实词解释、虚词辨析、句子翻译、内容理解(含句子 理解)、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分析。一、划分句子节奏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那么: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 皆未有假设劳山者也然劳山僻在海隅,名未闻于天下,而胸山、琅邪、芝聚,以
2、秦皇之游览也,人人知之 可知,胸山、琅哪、之聚之辈,皆因秦始皇的巡幸,载入史册,名闻古今,而雄奇突兀的崂山,由于僻在 海隅,不为天下所知,作者将劳山巨峰的雄奇突兀却知名度不高与胸山、琅哪台、景山没有劳山高但知名 度大进行了比照,委婉地抒发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失意,而又无奈的复杂感情。【点睛】参考译文:即墨的东南方向,绵延百里都是山。有一座最高大的山,叫做劳山。劳山的群峰中最高的那座山峰, 叫做巨峰。在巨峰的山顶,有一个山洞,叫做白云洞。白云洞洞深而且明亮,洞旁有泉水,可以引泉水来 漱洗,这是巨峰山最奇特的风景。即使晴朗的白天,白云洞也是云雾缭绕,只隔咫尺也难看清眼前的景物,(偶或看到了)霎时又
3、被云 封雾锁,就又变得无影无踪不知在哪了。但是这里地势高天气寒冷,又经常刮猛烈的风,不是体质强健者, 不敢过久地停留。要登上这里,要沿着悬崖攀着藤萝,崎岖几十里的山路,不是有喜爱泉石的癖好的人, 也不能够到达。我在海上游历,往南寻访过胸山,登过琅邪台,往北观赏过芝景山,雄壮秀美突出,都没有比得上劳 山的。齐山说泰山虽然如云天高,但却比不上东海的劳山。这是因为劳山的高度,比泰山更高。然而 劳山在偏僻的海边,名字没被天下人听说,但陶山、琅邪山、芝景山,因为秦始皇到到游览,人人都知道 这些山。唉!山被人知道与不被人知道,也有幸运不幸运的存在啊!山川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 12. (2022广东广州一
4、模)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日: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假设此,公虽自知 清俭,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日: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 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 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 必致失所矣!(节选自训俭示康,有删改)注自奉养:享用的生活待遇。公孙布被:公孙弘勤俭,位居三公穿布衣。少:略微。请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所亲或规之何患不能 张文节为何身为宰相还坚持节俭?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1)有人害怕例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希望自己和家人养成奢侈的习惯
5、。【解析】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所亲或规之的句意是: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或:有人。(2) 何患不能的句意是:还怕不能做到吗?患:担忧,害怕。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概括作答。此题可结合顾人 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 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 致失所矣! 一句可知,张文节坚持节俭是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希望自己和家人养成奢侈的习 惯,最终导致无存身之地。意对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张文节担任宰相时,自
6、己生活享受如同从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 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像这样俭省,您虽然自己知道确实是清廉节俭,外人有很多对您有张文节像 公孙弘盖布被搞欺诈的讥评。您应该稍微随从一般人的习惯做法才是。张文节叹息说:我现在的俸禄,即 使全家穿绸挂缎、膏梁鱼肉,怕什么不能做到?然而人之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 就困难了。像我现在这么高的俸禄难道能够一直拥有?如果有一天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奢侈 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导致无存身之地。(2022河北保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7、,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 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 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 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 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假设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
8、汉!更有小说家 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有删改)注:潍县:今属山东省。济事:成事。方寸:这里指人的内心。韦编三绝:相传孔子晚年很爱 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韦,熟牛皮。微言义:精微的语 言,深奥的道理。生知安行: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能沉着不迫地行(大道)。困勉下学:勤奋刻苦地 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洒然:畅快的样子。迄:最终。寓目:观看,过目。龌龊(wbchub): 肮脏,这里指品味低。13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虽生知安行之圣 *(2)愈往而不知其所穷(3)老吏苦之(4)臭油坏酱悉贮
9、其中*14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2)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15 .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说说你所获得的有关读书的正面启示。16 .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3. (1)即使 (2)穷尽 (3)认为辛苦 (4)者B,全. (1)自古以来看一遍就能背诵(的人),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呢?(2)况且看一遍就能背诵,又有什么都背诵的坏处。14 .读书必须反复深入钻研。15 .告诫弟弟读书不能过目成诵的道理。【解析】.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
10、句意:即使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能沉着不迫地行(大道)的圣人。虽:即使。(2)句意:越是深入钻研就越是不知道它的尽头。穷:穷尽。(3)句意:掌管翰林院的老官吏觉得他读得辛苦。苦:认为辛苦。(4)句意:发臭的油、腐坏的酱全都贮藏在里面。悉:都,全。13 .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k调、换、补、 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 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千古:自古以来;孰:谁;者:的人;(2)辄:就;陋:坏处。14 .此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作者提出读
11、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直接点明读书仅以过目成诵为能是最不中用的,竖起批驳的 靶子,说明了鲜明的态度。作者反对过目成诵,主张读书应深入研究。然后先是指出匆匆而读,其实什么 收获也没有,接着又以孔子、苏东坡、虞世南等人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进行比照论证,强调只有深入 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道理。接下来,作者反对“无所不诵,主张读书应选择精华。先是指出“无所 不诵是过目成诵的另一弊端,然后以读史记为例从正面论证,说明反复诵观精彩内容的必要性。又以小说家言等例,破烂橱柜为喻,从反面论证了读书应该有所选择,取其精华,令读者的认识又深一 层。由此可见,作者反对以过目成诵为能的读书态度,认为读书
12、要做到以下两点:对书的微言精义要深入 研读,反复诵读精华局部。15 .此题考查分析作者写作目的。根据题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可知这是作者写给弟弟的一封信。书信开宗明,读书以过目成诵为 能,最是不济事,亮出了读书过目成诵是最不济事的观点,然后通过举古人读书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对 此进行了论证。因此作者写此信的目的,是为了告诫弟弟读书不能为过目成诵为目的,而是要对好书反复 阅读,认真钻研,方能有所收获。【点睛】参考译文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才能,(其实)是最不能成事的。眼里看得清楚,心里匆匆而过,(其实)留在心中的并不多,(这样)看来看去眼睛根本应付不过来,就像看歌舞场中的美女,看
13、 上一眼就过去了,和我(又)有什么相关呢?自古以来过目成诵的人,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呢?孔子研 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不知道他翻阅过几千几百遍 了,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索越明白,越钻研越深入,越是深入钻研就越是不知道它的尽头。即 使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能沉着不迫地行(大道)的圣人,也不会停止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功夫。苏 东坡读书不需要读第二遍,然而他在翰林院时读阿房宫赋直到四更天,掌管翰林院的老官吏觉得他读 得辛苦,可苏东坡却十分畅快,毫无倦意。怎么能因为看一遍就能记诵,便丢下书本,草草结束学习呢! 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一生读书从不读第二
14、遍,但他们始终也没有写出好文章。况且看一遍就能 背诵,又有什么都背诵的弊端。就像史记一百三十篇中,我认为项羽本纪是最好的,而项羽本 纪中,我又认为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这几个片断是最好的。反复诵读观赏,值得欣喜、值得 悲泣的内容,只在这几个片段罢了。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不成了不懂道理的愚钝 之人!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品味低俗的戏曲,以及打油诗词,也都过目不忘,这样的人就像一个破烂 的橱柜子,发臭的油、腐坏的酱全都贮藏在里面,他的品位低俗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2022四川绵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义猫清宣鼎有某翁者,救死恤生,利人爱物,人皆仰之。然厄于命,家
15、中落拓。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 伺之。自此猫不他往,恋恋依翁侧。翁每饭必食以腥,即外出,必嘱家人尽心爱养。是年秋涝,粒米无收。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已尽。猫更无从得食,嗷嗷于侧。小女子责之日:“人 尚无食,汝欲食耶?汝不念平日养育恩勤,何以报德,而反嗷嗷取憎耶? ”猫呦然似诺,一跃登屋去。未几,猫衔一物掷翁怀中,视之,妇女旧抹额也,上缀宝珠二十余,光明圆正,值千金。翁惊讶失色,日: “猫虽通灵,但窃取之物,污我品行,且恐失物之家,冤及婢仆,性命攸关,奈何? ”其妻女日:“翁言 虽是,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况此物自至,必天神怜翁,假手以济,岂尽狸 奴力耶?姑先质资
16、度岁,暗访物主,明告其故而归之,似亦无伤。”翁不得已,姑从之。次年遍访,无 失物家。乃赎珠而货之,缘是起家。(选自夜雨秋灯录,有删改) 注释典质:典当。抹额:妇女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狸奴:猫的别称。质 资:这里指抵押宝珠换钱。16 .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翁每饭必食以腥(食物)B.借贷无门,典质已尽(已经) C.明告其故而归之(原因)D.翁不得已,姑从之(听从,顺从) .用/给文中画曲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土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2)且恐失物之
17、家,冤及婢仆,性命攸关,奈何?18 .文中老翁因卖了宝珠而起家,你如何评价老翁卖掉宝珠这一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答案】17. A.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18 . (1)有一只饥饿的猫倒在地上快要死了,老翁看到它心生同情,就去照料这只猫。(2)而且怕丧失物品的人家,会冤枉到奴仆,事关重大,怎么办?19 .例如1:老翁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宝珠是老翁所收养的猫衔来的报恩之物,而且当初他家生活艰 难,他只是暂时将宝珠抵押来换钱度日,后来又遍访失主不得,最后才卖了宝珠。例如2:老翁的做法不妥。因为老翁救助饥猫不是为了得到回报,如果卖了宝珠就玷污了他的品行;猫衔来 的
18、宝珠毕竟属于他人,且价值贵重,卖了有可能冤及别人;尽管暂时找不到失主,还可以继续寻找。【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A.句意:老翁每顿饭一定喂它荤腥。食:动词,喂养,给吃;应选Ao20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要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惯。本句句意为:但是市井中的李树,难道是没有主人的?有节操的人尚且去摘取来吃,这正是人们所说的饥 不择食。井上之李,名词性短语作主语,其后应有停顿;廉士为名词,作取之的主语,其前应有停顿;所谓 也意为正是人们所说的,固定用法,为一个意义单位,应单独划出。所以节奏应划分为: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21
19、.此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倾侧:倒下。睹:看。恻然:悲伤的样子。伺:喂,照料。且:而且。冤及:冤枉到。奈何:怎么办。22 .此题考查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属于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可以赞成老翁的做法,也可以否认 老翁的做法,但要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如果赞成老翁的做法,可结合其妻女的话来阐述理由;如果否认老翁的做法,可结合猫虽通灵,但窃取之 物,污我品行,且恐失物之家,冤及婢仆,性命攸关来阐述理由。例如一:我认为老翁卖珠宝度过难关是可以的。因为这珠宝是猫衔回来的,并不是人为的偷盗,而且老翁 一家人只是暂且凭此度难,并决定在暗访到主人后归还给主人,并没有偷盗与占有的意思
20、。更何况只有在 保住性命的前提下,才能到达归还主人的目的。例如二:我认为老翁卖珠宝起家是错误的。他因为当立即寻找主人,归还与人,否那么如此价值连城的珠宝 必会牵连到主人家仆的性命,殃及无辜。【点睛】参考译文:有个老翁,救死扶伤,可怜受难的人和物,很受人们的敬仰。但是命运多难,家道中落。有一只饿猫 倒下就会死去,这老翁看到了,心里十分的难过,就尽力的救助它,照顾它。从此以后这只猫也就不去他 处,对老翁无比的依恋。老翁每顿饭一定喂它荤腥,即使他外出,也一定会叮嘱家人全心全意的照顾小猫。这年秋天洪涝之灾,庄稼颗粒无收。老翁家没有了吃的,又无处去借,可以典当的东西也都典当完了。 猫更是没有吃的,在旁边
21、叫个不停。老翁的小女儿就责骂猫说:人都没有吃的,你还想吃?你也不念及平 日的喂养恩情,如何回报,为什么还在旁边叫个不停让人讨厌? 猫听了似乎明白了什么,一跃身到屋顶离 去了。一会儿,猫衔着一个物品扔到了老翁的怀中,仔细一看,是妇女的旧巾饰,上面缀着二十余颗宝珠, 都光明透亮,圆满端正,价值千金。老翁大惊失色,说:这猫虽然通灵性,但是去偷盗物品给我,败坏我 的品行。况且丧失物品的家中,一定会冤枉家中的奴仆,性命攸关,怎么办? 他的妻子女儿都说:你说的 虽有道理,但是市井中的李树,难道是没有主人的?有节操的人尚且去摘取来吃,这正是人们所说的饥不 择食。何况这个物品现在我们得到了,一定是上天可怜你,
22、借猫之手来救济你,难道都是猫的能力获得的? 我们姑且抵押宝珠换钱度过难关,在暗地里访察物品的主人,然后在说明原因告诉他原因归还给他,好像 也没有什么伤害。老翁不得已,就听从了他们的意思。第二年老翁到处都拜访了,都没有丧失了东西的人 家。于是老翁就将那抹额赎了回来,然后又卖了出去,因为这个缘故立家兴业。(2022河北秦皇岛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沈峻,字士嵩,吴兴武康人。家世农夫,至峻好学,师事宗人沈麟士。昼夜自课,时或睡寐, 辄以杖自击,其笃志如此。麟士卒后,乃出都,遍游讲肆,遂博通五经,尤长三礼。初为王 国中尉,稍迁侍郎,并兼国子助教。时吏部郎陆健与仆射徐勉书荐峻日:“五经博士须
23、换,计公家必欲详择其人。凡圣贤可讲之书, 必以周官立义,那么周官一书,实为群经源本。然此学不传多历年世,惟助教沈峻,特精此书。 比日时开讲肆,群儒执经下坐,北面受业,莫不叹服,人无间言。弟谓宜即用此人,命其专此一学, 使圣人正典,废而更兴;累世绝业,传于学者。“勉从之,奏峻兼五经博士。于馆讲授,听者常数 百人。【注】师事:以为老师。宗人:同族之人。自课:自己催促自己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都: 京都。肆:讲堂。立义:确立观点。比:近来。北面:尊人为师的意思。间言:异议、非议。 绝:失传。23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遂博通五经()(2)勉从之().以下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与例句中加着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外 文言文 阅读 备战 2022 年中 语文 三轮 冲刺 题型 解题 技巧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