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阅读-2022年高考北京各区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
《古代诗词阅读-2022年高考北京各区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词阅读-2022年高考北京各区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4 古代诗词阅读一、(2022 北京海淀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凌欹 贺铸 控沧江,排青嶂,燕台凉。驻彩仗、乐未渠央。岩花磴蔓,妒千门珠翠倚新妆。舞闲歌悄, 恨风流不管余香。繁华梦,惊俄顷;佳丽地,指苍茫。寄一笑、何与兴亡!量船载酒,赖使君相对两胡床。缓调 清管,更为侬三弄斜阳。【注释】凌欹:古台名,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曾于此建避暑离宫。贺铸以“铜人捧露盘引”词调咏 之,故另立新词牌名“凌欹”。贺铸:北宋词人,一生郁郁不得志,作此词时约53岁。渠:同“遽” o央:尽、止。使君:此处指朋友。三弄:东晋桓伊曾为王徽之演奏笛曲梅花三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2、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橘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酎江月。1 .以下对两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两首怀古词都以宏阔雄壮之景开篇,继而由眼前景象转入怀古抒情,笔力雄健,气度非凡。8 .贺词巧用控、排等字,状写山川险要之势;苏词妙用穿、拍、卷等字,描绘赤壁的壮丽画卷。C.两首词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写景、怀古、抒情熔于一炉,寄寓了词人无尽的兴亡之叹。D.贺词多三字句,音节铿锵有力,风格雄壮悲凉;苏词长短句结合,张弛有
3、度,风格雄浑豪放。【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 “两首词均寄寓了词人无尽的兴亡之 叹”错。苏词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 的旷达之心,没有表现兴亡之叹。应选C。9 .斜阳,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在贺铸凌欹一词中有特殊含义。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斜阳” 的象征意义。【答案】“缓调清管,更为侬三弄斜阳”句以夕阳残照的自然之景,隐喻词人已近暮年,仍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的境况;昔日繁华无限的凌欹台如今破败荒凉,象征北宋统治者假设不以古为鉴,必将 导致国运如夕阳西下,最终走向灭亡的命运。【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4、。贺词中有“斜阳”意象的句子是“缓调清管,更为侬 三弄斜阳”,此句承前句而来,在一派凄迷的夕阳残照里,词人请友人“缓调清管”,为自己吹奏B. “沙尘”两句勾画出一个餐风宿露、鞍马风尘的骑者形象。C. “自道”一句点出骑者身份与近况,又暗示其兴奋与自豪。I). “十日”四句写作者此次西行的沿途景况,描绘非常真切。【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 “写作者此次西行的沿途景况”错误,由“西来谁 家子,自道新封侯”可知,写的是宇文判官西行的情景。应选D。17.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人初次赴安西边塞,因为过陇山途中的艰难和边塞的艰辛等,情怀悲壮。B
5、.诗人既赞赏宇文判官的坦率真诚,也对其戍边是为妻子而打算的想法不解。C.本诗写事、写景、写情真切,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D.本诗采用近体诗的形式,格律严谨,对仗工整,一韵到底,富有音乐美感。【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情感、手法等的能力。A. “因为过陇山途中的艰难 和边塞的艰辛等,情怀悲壮”错误,这首诗通过写过陇山途中的艰难和边塞的艰辛,歌颂宇文氏为 国参军,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抒发了高扬的乐观无畏精神,所以其“情怀悲壮”更多是因为 宇文氏在恶劣环境中的不计个人得失精神品质。B. “也对其戍边是为妻子而打算的想法不解”错误, “岂为妻子谋”意思是
6、“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可见宇文判官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妻子儿女。 D. ”本诗采用近体诗的形式”错误,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且“对仗工整”也不正确,如“一驿过 一驿,驿骑如星流”不是对偶句,更不是对仗。应选C。18 .本诗前面已说“令人愁”,结尾又说“不愁”,前后是否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答案】不矛盾。诗前面之“令人愁”,指因行役和思乡而愁。结尾“不愁”指诗人为宇文判官以 身许国、公而忘私的戍边情怀和爱国精神所感染,要与他一道携手共赴边塞,为国效力,不再忧虑 西行征途前路漫漫。全诗先“愁”后慷慨,以昂扬情感收结全诗,前后情感变化并不矛盾。【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7、。“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 暮到陇山头。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表达诗人离长安西行情景。“一驿过一驿”写路程的遥远, 也透露着行进的迅速;“驿骑如星流”,写行进的迅速,包包含着路程的遥远。前四句从奔赴边关 的急切方面写。后两句那么从奔赴边关的悲愁方面写:“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写抵达陇山及产 生的感受。诗人行军急促,离开长安,思念家乡,因此发愁。“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 垣苦,岂为妻子谋”写宇文判官以身许国,公而忘私。结尾写“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表达 诗人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因此,诗人后来被宇文判官以身许国、公而 忘私的戍边情怀和爱国精神所
8、感染,准备和他一起为国效力,不再发愁。诗歌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 歌颂宇文氏为国参军,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抒发了高扬的乐观无畏精神。七、(2022 北京顺义二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辛弃疾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 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I】。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葭尔【2】, 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I ,来日且扶头I4 o注释:【1】物华幽,物华,美好的景物。幽,清幽。【2】馥尔,微小的样子。【3】费分说, 一时难以说 清。【4】扶头,扶头酒
9、,一种易醉人的酒。19 .以下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客子”句说朋友久未来登楼远眺,此刻楼外秋景仍值得观赏。A. “西楼”句是对马叔度说尽可专心吟诗赏景,不用管时间早晚。B. “唤起”句说明月之下我寒彻心扉,报国之念如百川付诸东流。C. “英雄老矣”让人联想到作者永遇乐中“廉颇老矣” 一句。【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作内容的能力。C. “寒彻心扉,报国之念如百川付诸东流”错误,这 两句的意思是“呼唤出满天皎洁的月光,照见我们的心地象冰雪一样明透。我们的胸襟啊宽广浩荡, 好似百川融汇奔流”,“满怀冰雪”形容人高洁,“百川流”形容人胸怀坦荡,并非“寒彻心扉”“付诸东流
10、”。应选C。20 . “剑气已横秋”句中,以“剑气”喻指建功立业的豪迈志向。以下诗句中“剑气”不含这种志向 的一项为哪一项(A.囊锥脱颖久峥噪,剑气干霄恨莫平。(杨冠卿次韵王宣千秋怀)B.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B.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C.拂牛剑气洗兵威,定乱归功更是谁。C.拂牛剑气洗兵威,定乱归功更是谁。(释正觉颂古一百那么其六十八)D.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D.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王令寄洪与权)【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B.本句描写的是“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此处 的“剑气”实指舞剑时的光
11、芒,而非比喻志向。应选B。21 .“借景抒情”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作者对这一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答案】上阕中作者与友人吟诗赏景,流露出一种惬意。作者登楼远眺,看到普照九州的明月,锦 绣山河的美景,激发起满腔的英雄豪迈之气。“鲸饮、剑气”道出了作者的壮怀和豪气。天空高远, 月下景物清幽。让作者联想到此刻沦陷的中原,但是朝廷无人想到抗战的英雄已老,还没有建功立 业。且朝廷尚没有出师北伐的计划。作者失望至极,由壮而悲,只好借酒消愁,抒发出北伐理想无 法实现的满腔悲愤。【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词作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上阕写上“西楼”赏“好景”,只见天明月”,“百川”东流
12、,好一派壮美山河风光,激发出词人的豪情壮志。这皎皎的明月,不正像我的光明磊落么。那一天的皓月,可能照见我辈冰雪般纯洁的肝胆,和百川奔涌似的浩荡胸怀。自然引出最后一句“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喝酒还未尽兴,宝剑的光芒已冲向秋夜的长空。这句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词人由眼前景想到了心头事,“野光浮,天 宇迥,物华幽”,大地上的月光在浮动,天空更加旷远,美丽的景物显得更加清幽。在这清幽的月 夜中,人不可能真的陶醉,如画的美景更能勾起伤心的往事,短暂的陶醉只能引起清醒后更深的愁 绪。诗人想起了恨事,引发了愁绪:“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 ”是全词的主旨,一想到大好 河山还在金人
13、的手中,广大的中原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中煎熬,不由得词人愁思满怀了。作者忧心国 事,雄心壮志不得实现的表现,“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薮尔,决策尚悠悠”现在,朝廷中有谁 还能想起抗战的英雄渐渐老了,还没有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而收复中原的决策,仍然遥遥无期!那么,我也只能借酒浇愁了。情感由上阕的豪迈转而为悲慨,流露出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愤。八、(2022 北京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小题。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谢眺浦滨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薨,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矍不变!注释:【1】三山:在
14、今南京市西南,京邑:指南朝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2】谢眺:南 齐文学家。此诗作于他出任宣城太守途中。【3】濯:水名,流经长安城东,诗人王粲作于汉末长安 大乱时的七哀诗中曾有“南登霸陵岸,回首塑长安”之句。京县,西晋都城洛阳。诗人潘岳河 阳诗中曾有“引领望京室”之句。【4】薨(meng):屋脊。5】 (zh6n):黑发。22 .以下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A.“羸矣”二句,借典故写登高远望,表现出诗人对京色的眷恋之情。B.“白日”二句,写豪门多光耀,流露出诗人对贫富参差可见的愤慨。C.“去矣”二句,写此去久远、欢宴难再,为下文惆怅泪流积蓄情势。D.“有情”二句,写黑发会变,真
15、切地传达出有情人望乡产生的愁绪。【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 “流露出诗人对贫富参差可见的愤慨”错误。“白日丽飞薨,参差皆可见”,斜阳照射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高高低低清晰可见。远远望去, 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 气派。“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应选B。23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题中的“还望”明示诗人已在离京途中,与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的情态相类似。B. “白日丽飞薨”中的“丽”,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栗深林兮惊层巅”中的
16、“栗”用法有相同 之处。C.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与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都运用了拟人手 法。I).诗中“佳期”指归期,秦观鹊桥仙中的“佳期”指有情人相逢的时刻,两个“佳期”都是美 好的。【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都运用了 拟人手法”错误。“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黄昏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 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运用对偶手法。“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意思 是说洞庭湖浩瀚无际,把广袤的东南地区分裂成吴楚两大局部;天地万物也好像都日日夜夜漂浮在 湖水中一样。突显了洞庭湖
17、壮阔的气势与景象。应选C。24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简析“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在全诗中的作用。【答案】(1)内容方面作用:未逝的晚霞铺展成多彩的锦缎,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素绢。内容作 用:诗句呈现出的绚丽悦目(澄净开阔)的景物与全诗缓慢的情调形成反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旧 乡的留恋。(2)结构方面作用:与上句“白日丽飞薨,参差皆可见”相接,与下句“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相连,六句诗共同构成一幅明丽美好、多彩空灵的画面,将诗人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展现出来。【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句作用的能力。“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剩余的晚霞铺展 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
18、白练。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 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比照喻不仅色彩比照绚丽悦 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 和谐。全诗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料想此地难回而生的惆怅,表达了诗人 对旧乡的留恋。“白日丽飞薨,参差皆可见”,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 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鸟儿尚知归来, 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由“白日”过渡到“余霞”,由“人 家”过渡到自然,“喧鸟”
19、更衬“江静”,繁花与“余霞”争艳。六句诗描绘了登高望景图,展现 出时间的推移和诗人视角的变化。九、(2022 北京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水龙吟落叶王沂孙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 番秋杪。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蛰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 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注释:王沂孙:宋末元初词人。题红:指红叶题诗事。谑(jiang):蝉的一种。25 .以下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晓霜初著青林”写景起笔,如实地描摹清晨的
20、寒霜笼罩昔日青葱树木的自然景象,用笔简练, 轮廓鲜明。A. “故国凄凉早”描写了故国初秋的萧索之景,这景象不仅指故国初秋的自然之景,也暗示了当时 社会景象。B. “啼蛰未歇,飞鸿欲过”此处是虚写,近写寒蝉低唱;远写飞鸿哀叫,共同营造了凄清和谐的氛 围。C. “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 ”这里“愁人”不仅指词人自己,也包括与他一样经历苦难 的人们。【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 “初秋”错,由“晓霜初著青林” “萧萧渐积, 纷纷犹坠”可知,写的是深秋“望中故国”落叶飘零的凄凉景象。应选B。26.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含义不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 A.萧萧渐积风萧萧
21、兮易水寒(刘向荆轲刺秦王) B.纷纷犹坠纷纷坠叶飘香砌(范仲淹御街行) C.渭水风生秋风吹渭水(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D.洞庭波起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词语含义的能力。A. “萧萧渐积”“萧萧”是名词,草木摇 落之声,指落叶;“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萧萧”指风声。应选A.“落木”即“落叶”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本词与登快阁中“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 月清楚”都描写了落叶(落木),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哪些不同?【答案】(1)此词似咏落叶,实那么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2)登快阁借落木写出了开朗空阔的
22、背景下忘怀得失的“快”意。【解析】木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木词上片写深秋“望中故国”落叶飘零 的凄凉景象。“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作者在不经意如实地描摹出来 自然景色:晨晓寒霜,把昔日青葱繁茂的林木笼罩。词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 “望中故国凄凉早”,“故国凄凉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写朝代之替换,这景象不但 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而凄凉的景象正应照词人的万端愁绪,这是第二 层。上片又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紧扣落叶,补足了上句“故国凄凉早”。此词似咏落叶,实那么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
23、身世之感。黄庭坚登快阁“落 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清楚”意思是,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落 木:落叶。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作者趁着黄昏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借“落木”写出了开朗空阔的背景下忘怀得失 的“快”意。十、(2022 北京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1】辛弃疾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修。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春草,紫盖 屹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看使君,于此事,定非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挎, 归诏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诗词 阅读 2022 年高 北京 各区 语文试题 分类 汇编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