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5.1《老子》四章(教案).docx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5.1《老子》四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5.1《老子》四章(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格物致知老子四章教案【教材定位】老子四章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一篇文章。本篇课文选自老 子道德经注校释,从“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的方面探究“对待”的关系。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偏执于一方面,如“有” “知人”“胜人”,可是老子 却总是提醒世人要重视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学习这篇文章时,要结合老子的相关知识及老子的思想主张,体会其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 思辨,直接论说道理的特点。同时,还要把文章中包含的哲理提炼出来,结合生活经验,看看是否有道理。 【素养目标】.了解老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老子的相关知识。2,掌握文
2、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3,分析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4,理解老子“专说对待之理”的辩证哲学。【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并直接论说道理的特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中国的神仙里,有一大派,他们受玉皇大帝的掌管,呼风唤雨,各显神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 世界一道家学说。“道”无形亦无象,但却可以孕育天地万物,今天让我们来一起走近道家世界,一起学习 老子四章。二、文化常识.了解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日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
3、国 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 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 之一。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1 .人物轶事老子降生格物致知武帝、唐玄宗、成玄英等人的注释本相继传到了日本。到了德川时代,日本形成了自己的老子学派。20世纪的日本学者对老子也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出版的译注本和研究著作有300余部。九、作业谈谈你对老子“对待”哲学的理解,不少于300字。格物致知老子的父亲老佐是宋国的司马。楚国攻宋,老佐在守彭城督战时被楚君鱼石部下放
4、暗箭射中,入胸五 寸,不幸坠马身亡。宋军群龙无首,溃不成军,四散逃窜。老佐眷属正处宋营军帐中,有数名侍女、十数 家将、数十侍卫。忽闻老佐阵亡,又见敌军如潮涌来,众家将急忙驾车,保老夫人且战且逃。至黄昏,追 兵虽已不见,但老夫人身旁仅剩下两名侍女和一位驾车家将了。家将不敢稍停,披星戴月,摸黑前行,慌 不择路,沿西南方向奔去。第二日天明时分,老夫人与家将侍女来到一个偏僻村庄,向村民问去宋都之路, 均摇头说不知。家将只知应向西行,岂知早已偏南。一行四人绕小道,行程七日,仍不见宋都,却来到了 陈国相邑。正行之时,老夫人突觉腹中疼痛。原来她已有七月身孕,老佐为践君前诺言,以必胜之心携眷 出征。此时兵败,
5、老夫人又有丧夫之悲,亡命他国,心中焦虑,身体疲劳,以至腹中胎动,疼痛难忍。侍 女惊慌无措,家将忙停车于路旁,奔至村中寻一老妇前来。不过几刻时光,只听篷车之内响起“哇哇”哭 声,一个早产男婴出世,这便是老佐之子老子。老子降生,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 “聃”;因其出生于庚寅虎年,亲邻们又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 “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 一代一代传下来了。2 , 了解老子思想政治思想: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
6、,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 “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认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 哲学思想: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 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 即是阴阳转化。4. 了解老子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 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
7、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 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 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开展与表现。“道” 与“法”在规那么、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 之中发挥其作用。格物致知三、诵读感悟(一)预习检查明确字音。毂(gto蜒埴(shan zhi)户牖(ydu)矜(jin)赘(zhui)强行者(q行ng)泮(pan)累土(1包
8、)几成而败之(jl)(二)诵读指导。(1)划分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例如: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四、文本研究【思考1】研读第十一章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毂:车轮的中间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当其无,有车之用: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无”指毂的中
9、间空的地方。蜒植:和泥(制作陶器)。蜒,揉和;植,黏土。户牖:门窗。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释义: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 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局部,才有房 屋的作用。所以,“有”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发挥了它的作用。活动二:问题探究.怎样理解“有”和“无”?对我们有何启示?明确 “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无”让“有”发挥作用。启示:一般人只注意到了实有的作用,而忽略了空虚的作用。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不要
10、过于狭格物致知隘,要兼顾双方。1 .试分析本章的论说特点明确 从世俗的经验展开思辨,用“车毂”等生活实例,直接论说道理。使用偶句,增强韵味和气势,富 有韵律美。【思考2】研读第二十四章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日余 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见:同“现”彰:彰显 自伐:和“自矜” 一个意思,自我夸耀。长:长久 其:代词,代指上面四种行为行:同“形” 物或恶之:人们常常厌恶他们 处:为,做释义: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
11、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 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长久。从道的角 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 样做。活动二:问题探究.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顺道而行,不自己妄为。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都会导致失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政策也同样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老子告诫人们为人应谦恭谨慎,为政应温和柔顺,只有脚踏实地,不自以为是, 不好高鹫远,以一颗平常心去去面对,方可长久。1 .这一章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将自以为是的做法比作是“物或恶之”的“余食赘肉”,点
12、明这是有道的人 不愿意做的事,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思考3】研读第三十三章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 不亡者寿。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格物致知强行者:勤勉而行的人不失其所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释义: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 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 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活动二:问题探究.在这一章里老子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明确 要做自知、自胜、自足、强行的人。在老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5.1老子四章教案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5.1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