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与规划史》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发展与规划史》教学大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发展与规划史教学大纲 城市发展与规划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4170802 课程名称:城市发展与规划史 学时/ / 学分:32/2.0 关联课程: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建筑史;区域发展与规划;城市设计; 适用专业:城乡规划 开课教研室:城乡规划 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一、课时安排与考核权重根据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学问、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化的培育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和培育方案,主要涉及中国城市建设史及外国城市建设史,选定古代、中古、近代及现代社会城市建设发展过程等 18 部分内容,共 32 学时,2 学分。要求老师在授课
2、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等环节,推动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实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基于该教学考核评价思路,本课程主要以课程习题、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中课程习题、期中测试等过程性评价占评价权重的 60%,期末考试占评价权重的 40%。课时安排与考核权重一览表 序号 章节名称(学问单元)课时数 评价方法及考核权重 1 第一章 绪论 2 1、本部分内容以平常作业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权重为 3%。2、本部分内容包括 5 个主要内容,2 个学问点。(中国部分)2 其次章 1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 殷周时代的城市 主(占 2%
3、),兼顾过程性评价(占2%),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部分内容包括 4 个主要内容,3 个学问点。3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 1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占 1%),兼顾过程性评价(占2%),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部分内容包括 2 个主要内容,1 个学问点。4 第四章 秦汉时代的城市 1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占 1%),兼顾过程性评价(占2%),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部分内容包括 4 个主要内容,1 个学问点。5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1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占 2%),兼顾过程性评价(占3%),过程性评
4、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部分内容包括 5 个主要内容,2 个学问点。6 第六章 宋元时代的城市 1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占 3%),兼顾过程性评价(占4%),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部分内容包括 4 个主要内容,3 个学问点。 7 第七章 明清时代的城市 1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占 3%),兼顾过程性评价(占4%),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部分内容包括 4 个主要内容,1 个学问点。8 第八章 中国近现代城市建设 2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占 3%),兼顾过程性评价(占5%),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部分内容包括 5
5、 个主要内容,3 个学问点。9 期中测试 2 本部分内容以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权重为 10%。(外国部分)10 第一章 古埃及的城市 2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占 2%),兼顾过程性评价(占2%),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部分内容包括 3 个主要内容,3 个学问点。11 其次章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1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占 1%),兼顾过程性评价(占1%),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部分内容包括 2 个主要内容,1 个学问点。12 第三章 古印度与古代美洲1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占 1%),兼顾过程性评价(占 的城市
6、1%),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部分内容包括 2 个主要内容,1 个学问点。13 第四章 古希腊的城市 2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占 3%),兼顾过程性评价(占4%),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部分内容包括 4 个主要内容,4 个学问点。14 第五章 古罗马的城市 2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占 4%),兼顾过程性评价(占3%),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部分内容包括 4 个主要内容,4 个学问点。15 第六章 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 2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占 2%),兼顾过程性评价(占2%),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
7、部分内容包括 5 个主要内容,3 个学问点。16 第七章 东罗马与俄罗斯的中世纪封建城市 1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占 2%),兼顾过程性评价(占2%),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部分内容包括 3 个主要内容,2 个学问点。17 第八章 1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 阿拉伯国家与其他伊斯兰教国家以及印度、日本的中世纪封建城市 主(占 1%),兼顾过程性评价(占2%),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部分内容包括 3 个主要内容,1 个学问点。18 第九章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 2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占 3%),兼顾过程性评价(占3%),过
8、程性评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部分内容包括 6 个主要内容,2 个学问点。19 第十章 肯定军权时期的城市 2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占 2%),兼顾过程性评价(占2%),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部分内容包括 3 个主要内容,3 个学问点。20 第十一章 近现代城市 4 1、本部分内容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占 4%),兼顾过程性评价(占3%),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平常作业。2、本部分内容包括 7 个主要内容,4 个学问点。21 期末考试40% 合计 32 100% 二、课程资源库1. 参考书:(1)美刘易斯芒福德著 宋俊岭、倪文彦 译,城市发展史:起源、 演进和前景,中
9、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1 (2)汪德华著,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高校出版社,2005-04 (3)张京祥著,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东南高校出版社,2005-05 (4)美斯皮罗科斯托夫著 单晧 译,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美乔尔科特金著 王旭等译,全球城市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1 (6)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探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08 (7)意L贝纳沃罗著 薛钟灵等译,世界城市史,科学出版社,2000 (8)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期刊:(1)彭蓬,刘力豪,成灯华.
10、基于整合模式的中外城市建设史课程改革J.智能城市,2017,3(04):78-80. (2)张小侠.基于地方语境的中国城市建设史教学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6(21):104-105. (3)董晶晶.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模块的建构J.中国林业教化,2015,33(06):62-65. (4)白立敏.以复合实力培育为目标的中外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07):87-88. (5)曹世臻.高校课程教学中的信息资源整合探讨以中外城市建设史课程的教学为例J.教化视察(上旬刊),2013,2(09):45-48. (6)张兵.我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探讨的方向J.城市与
11、区域规划探讨,2013,6(01):1-12. (7)佟天扬.从城市建设史中看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J.时代教化(教化教学),2011(12):37+45. (8)Public versus private planning:themes,trends and tensions.the IPHS thirteenth biennial conference, Chicago. STEPHEN.V.W. Town Planning Review . 2008 ( 9 )Letting Our Guard Down:Race,Class,Gender,and Sexualityin Planning
12、History. Dubrow,G. Journal of Planning History . 2002 (10)Some Thoughts on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in Planning History. Gorostiza,F.J. Journal of Planning History . 2002 3.网络资源:(1)姚永玲.人民高校.城市发展导论. (2)Diane Davis、Lawrence Vale.麻省理工学院.城市面貌过去和将来. (3)程 建 新 . 华 东 理 工 大 学 . 设 计 创 新 与 城 市 发展.(4)沈 磊 . 快 速 城
13、 市 化 时 期 的 城 市 规划. (5)银符考试题库.新乡学院,党政机构,图书馆,电子资源,教辅资源库,银符考试题库.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 第 1 1 2 2 学时一概论1. 课前打算(1)熟识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方式有较好的理解;(2)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加强课程的网络资源库建设;(3)充分理解讲义内容,把握和完成学问由一种书本贮存状态到老师传输状态再到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的这两次转化;(4)查询、收集本学科相关的应用技术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案例;(5)整理好课程教学中用到的视频、教具以及试验室用品等;1 1.1 课程属性与教学目标分析:城市发展与规划史课程是城乡
14、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是学习理解城市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及规律的理论与方法的技术基础课程。通过对 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驾驭运用城市史观的学习与探讨应用方法,具备探讨、分析、探究、质疑、参考、学习、提升、升华的方法,从前人关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成就、行为中获得阅历,发觉价值,指导将来。2 1.2 学习对象分析:(1)在学问基础方面,作为大一的学生,面临全新的专业基础学问,对于精确概念及术语的理解须要有一个过程,更应加强对学生相关学问的引导,按部就班,深化浅出;(2)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留意理论与和实践现结合,理论重点强化理论学问的逻辑性,实践主要结合理论进行学问的体验与验证过程;(
15、3)在认知实力方面,学生思维活动依靠详细的事物和阅历的支持,缺乏抽象性,但易于接受新学问并擅长发问,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因此要引导学生如何快速精确利用各种资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4)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取决于对课程内容感爱好的程度以及对老师的宠爱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首先要有激情,其次要在精确把握课程学问点的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适当插入任务模块,引入实际案例,加强角色训练,通过课程彰显自身业务素养并对学生进行主动的引导。3 1.3 教学方案设计:(1) 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城市的产生; (2) 教学手段主要是借助 PPT 和讲义完成教学内容; (3) 教学过程主要采纳课堂专题讲授重点,课
16、外学生系统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4) 通过课堂讲授、示范、视察、分析、绘图来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状况。2. 课内教学1 2.1 教学内容:(1)城市建设史学习任务 (2)原始社会生活及劳动状况 (3)原始的居住形式(4)原始的居民点 (5)城市的产生 对于基本概念性的问题如城市发展与规划史课程概述以讲授为主,对于基本技能方面的学问点通过学生探讨的方式进行分析,要求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主要包含的学问点有:(1)我国原始的居住形式;(2)城市的产生2.2 教学方法:讲授+探讨式 2.3 课内小结:归纳总结城市产生的要素,并阐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本次课程的考察重点是原始的居住形式及城市产生
17、要素,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发展及规划史的重要性、驾驭城市的产生过程。对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提出表扬,同时反思本次课程堂的组织管理上有无缺憾的地方,最终要求学生预习下次课程的主要内容。3. 课后巩固与拓展(1)视察并总结以新乡市为例城市的主要要素; (2)将本节学问点己编成测试题,记在笔记本中; (3)回顾自己生活或者旅行见到的城市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下次课介绍给大家; (4)预习下次课的主要内容:殷商时代的城市;周代的都城;春秋时代城市建设及发展概况;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5)阅读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第一章:导论;其次章:原始社会氏族公社聚落规划。4. 单元(章)考核与评价本章内容的考核
18、方式为提交作业,要求学生提交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读书笔记,主题为如何理解城市的产生的。本章内容的评价权重为 3%。考核方式与权重比例列表 考核方式 评价权重 备注 课后作业 3% 要求学生课后结合课堂内容与课外读书完成,时间为 3 天内。 合计 3% (中国城市建设史部分)第 第 3 3 -4 4 学时二殷周至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1. 课前打算(1) 加强课程的网络资源库建设; (2) 熟识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方式; (3) 收集本次教学活动中拟采纳的案例的建设背景及过程资料; (4) 打算本次课程程教学中用到的示例图纸、视频、教具。1 1.1 课外学习评价:对于要求课外实践的内容如:对身边了解
19、城市构成要素的分析;对于要求复习的内容主要以习题的方式检查;对于要求课前预习的内容主要以提问的方式检查预习效果。2 1.2 教学方案设计:(1)回顾上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2)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殷商时代城市特点;周代的城制;春秋时代城市的特点。(3)教学手段主要是借助 PPT 和讲义完成教学内容;(4)教学过程主要以商城、殷墟、周王朝、下都等城市为例解析;(5)明确教学目标和考核要点;(6)要求学生课下完成指定的读物内容和线上线下作业。 2. 课内教学1 2.1 课堂导入:首先对上次教学内容做一个简洁回顾,通过提问学生:原始的居住形式有哪些?城市起源的学说有哪些?等检查学生的复习及预习状况,由此导入本次教学新内容,并明确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2.2 教学内容: (1)殷商时代的城市; (2)周代的都城; (3)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 (4)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 (5)春秋时代城市建设及发展概况; (6)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对于基本概念性的问题如邑、都、市、城、廓、国等概念以讲授为主,对于各个历史时代城市建设特点的讲解建议借助主要城市的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