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3《古诗三首》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docx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3《古诗三首》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3《古诗三首》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3古诗三首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3 古诗三首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飘舞、落红多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沉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闻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伤。字里行间,隐藏着肯定的不满和抗
2、拒意识。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方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妙,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挚友相聚时所作。出处: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建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侯、章、泣”等7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沟通。 教学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 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 打算 课件
4、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知诗人,解诗题。 1. 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终发觉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非常懊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旧对此深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
5、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今日,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间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翃笔下的寒食节。(板书:寒食 唐韩翃) 2.作者简介。 韩翃,唐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约卒于建中、贞元之际。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酬赠送别之作,寒食诗较出名。许尧佐作传奇小说柳氏传,即写他和柳氏的恋爱故事。有韩君平诗集。 了解作
6、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明诗意,感情读。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理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板书:春城 飞花 东风 御柳) (2)“无处不飞花”能不能改成“到处飞花”?“飞”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诗人不说“到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确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醉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剧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朝气外,还说明白诗人在描写时序
7、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飘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3)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小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敞,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气,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妙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覆盖全城。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
8、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 这一环节是为了教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情感而设计的,这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与文本对话,并能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子,为以后学习诗歌、观赏美丽的诗歌打下基础。 “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3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一幅风俗画? 提示: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
9、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干脆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不多,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特殊引人留意。(板书:日暮 蜡烛 轻烟 五候) 三、悟诗情,品意境。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思索: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三、四句则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别情景。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 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所以皇宫、贵近宠臣都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板书:一般风光 特别情景)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假如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
10、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提示: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全国禁火,但皇宫里却照样点灯燃蜡,灯火通明。而且,王侯贵族家里也得到了皇上的眷顾,也点灯燃蜡。“轻烟散入五侯家”,说不定,这些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他们照样烹煮煎炸、醉生梦死呢。从这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讽刺之意。(板书:讽刺)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那句俗语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想想这里用对比的好处。进而体会作者的批判之情。 故事说的是:宋朝田登做州官,一天,他带着师爷微服出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走到一家店铺旁,只听得掌柜的大声招呼:“店员,点灯!”田登听了,认为是在嘲弄他
11、,就要发作,幸亏师爷极力相劝,才作罢。接着前行,路过一户农家,又听到农家里面在喊:“小狗子,点灯!”这一下,田登实在忍不住了,这声音,在他听来,简直是在骂他。他忍无可忍,对着农家高喊:“住嘴,不许喊田登!”农家稀里糊涂,据理力争。师爷在一旁好一番说明,农家这才明白过来。 “那么,我们应当怎么说这句话呢?”农家问。 田登想了想,说:“就叫点火!”同时叮嘱师爷晓喻百姓,违令者重责。从今以后,该州的百姓都说点灯为点火。田登心里也很是得意。 转瞬已到元宵佳节,各州各府都实行放灯、观灯,以示与民同乐,并且出了榜文。田登贴出的布告上说:“元宵佳节,本州与民同乐,依例放火三日。” 从今以后,该州便流传出:“
12、只许州官(说)放火,不许百姓(说)点灯”的俗语来。 借助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官民不同等的现象。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长()分钟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默写寒食。 背诵古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积累,增加对中国诗歌的了解和酷爱。 板书 内容 寒食 唐韩翃 一般风光:春城 飞花 东风 御柳 讽刺 特别情景:日暮 蜡烛 轻烟 五候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诗歌考查。 1诗歌前两句用( )两字点明仲春
13、景色;后两句用( )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这首诗是如何讽刺特权阶层的? 3.今日人们用此诗中的“( )”渲染春天的漂亮景色。 二、请尝试默写古诗寒食。 三、小试牛刀。 1. 说说诗歌寒食中,你最喜爱哪一句?为什么? 2.你知道寒食节是与哪位古人而有关吗? 一、1.花柳 汉宫五侯 2.诗歌不干脆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奇妙,入木三分。 3.春城无处不飞花 二、略 三、1.略 2.介子推 其次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素、章、盈、脉”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3.品尝诗歌语言之美
14、、形象塑造之巧。 教具 打算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借助已学学问创设学习情境,进行导入。 1.小的时候,大家肯定诵读过这样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中人们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乐歌。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诗,取法于诗经和乐府,更有它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板书:迢迢牵牛星) 2.古诗十九首简介 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是文人仿照乐府诗而创作的。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所编,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
15、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合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非一时一人所为,内容多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千百年来引起读者广泛共鸣。它的艺术成就很高,语言朴实自然,描写生动真实,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板书:古诗十九首) 借助已学古诗,自然导出课题。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诵读诗歌,反复品尝,探寻诗歌语言的音韵之美。 自由朗读诗歌,留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纤纤擢素手 (xin) 札札弄机杼 (zh) 泣涕零如雨(q t) 盈盈一水间 (jin) 脉脉不得语 (m) 学生齐读。 三、探究诗歌内容,品尝相思之情。 1请学生讲一讲牛郎织
16、女的故事,结合故事,初步感受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东汉以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大意是织女是天上的仙女,爱上了人间的牛郎,结为夫妻,非常恩爱,并生有一子一女。王母娘娘察觉此事,便派天兵天将押织女回天庭受审,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牛郎哀思万分,在老牛的帮助下追上天去,快追上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一划,出现了天河,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只有对河而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多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会面。以后,七月初七这一天就变成了民间的一个节日,被称为“七巧节”“乞巧节”。姑娘、媳妇们在这一天要穿针引线乞巧向织女恳求智巧、
17、灵活。 提示:迢迢牵牛星写的就是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的故事。织女是全诗的主子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板书:情感:伤感 哀怨) 2带着伤感、哀怨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歌是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 积累字词,感受诗歌意蕴。 通过了解牛郎织女传闻,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美妙情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不成章”三字蕴含着一个“思”字,即织女的内心动态,“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因而神思恍惚、心不在焉,落得个终日勤劳作,终日意悬悬,终日不成章。 “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眼泪。“
18、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着陆、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是夸张和比方的修辞,塑造织女相思之苦。 纷纷织女泪尽洒,谁解其中相思味!那泪如雨下的神态,就是织女相思成痴最好的表达。 (2)脉脉不得语。 “脉脉”,是注视的样子,后来形容静默用眼神表达情意,形容含有感情,静默表露的样子。只是深情地凝视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 脉脉含情遥相望,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远眺也是一种语言。 (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札札”是拟声词,是形容织布机工作时的响声。有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而“弄”这个字,是玩弄、摆布、抚弄的意思。一个动词就泄漏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心不在焉,心神
19、不宁的样子。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 (4)迢迢牵牛星。 “迢迢”指遥远的地方。 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人内心起相思。 迢迢万里遥,深深相思情。距离的旷远拉伸了主子公之间的相思之情。可是,牵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觉? 通过一句一句的理解,体会诗歌中作者寄予的感情,体会用字用词的专心,感受字词之间的蕴含的动作、感情。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澄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 (6)盈盈一水间。 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 “盈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以想象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 河水
20、盈盈,泪水也盈盈。欲语难诉,深情难吐,只好静默相视,以表相思。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四、感受语言之美。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调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漫不仅在内容,还有它的语言形式,用“深衷浅貌,短语长情”评价最为贴切。再次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深深的话,浅浅的说”的语言之美。(板书:深深的话,浅浅的说) 1.找出诗歌中的叠字,读一读,和同学沟通感受。 提示:“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织女手的形态;“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脉脉”,是织女凝视的神情。 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新部编人教版 六年级 语文 古诗 优质 精品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