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的肋痛诊治 中医内科临床诊治.docx
《中医内科的肋痛诊治 中医内科临床诊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的肋痛诊治 中医内科临床诊治.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内科的肋痛诊治 中医内科临床诊治 R471 A1672-3873(2011)03-0315-02 胁痛是以胁肋部难受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本文主要就肋痛的病因病机分析和肋痛的辩证治疗以及肋痛的辨证分型护理,对肋痛做一些探讨。 肋痛 辨证治疗 辩证护理 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如医宗金鉴卷八十九明确指出:“其两侧自腋而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胁。”医方考胁痛门又谓:“胁者,肝胆之区也。”且肝胆经脉布于两胁,故“胁”现代又指两侧下胸肋及肋缘部,肝胆胰所居之处。 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因为肝位居于胁下,其经脉循行两胁,胆附于肝,与肝呈表里关系,其脉亦循于两胁。肝为刚脏,主
2、疏泄,性喜条达;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若情志不舒,饮食不节,久病耗伤,劳倦过度,或外感湿热等病因,累及于肝胆,导致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胆疏泄不利,或肝阴不足,络脉失养,即可引起胁痛。其详细病因病机分述如下: 1肝气郁结若情志不舒,或抑郁,或暴怒气逆,均可导致肝脉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发为胁痛。肝气郁结胁痛,日久有化火、伤阴、血瘀之变。故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说:“气郁,由大怒气逆,或谋虑不决,皆令肝火动甚,以致肤胁肋痛。” 2瘀血阻络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郁气滞可以及血,久则引起血行不畅而瘀血停留,或跌仆闪挫,恶血不化,均可致瘀血阻滞胁络,不通则痛,而成胁痛。故
3、临证指南医案•胁痛曰:“久病在络,气血皆窒。” 3湿热蕴结外感湿热之邪,侵袭肝胆,或嗜食肥甘醇酒辛辣,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湿蕴热,内外之湿热,均可蕴结于肝胆,导致肝胆疏泄不利,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而成胁痛。 4肝阴不足素体肾虚,或久病耗伤,或劳欲过度,均可使精血亏损,导致水不涵木,肝阴不足,络脉失养,不荣则痛,而成胁痛。正如金匮翼•胁痛统论所说:“肝虚者,肝阴虚也,阴虚则脉绌急,肝之脉贯膈布胁肋,阴虚血燥则经脉失养而痛。” 在临床上,胁痛以右侧胁肋部难受为主者,其病多与肝胆疾患相关。检测肝功能指标可以推断是否属各类肝炎,检测血清中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病毒指标,
4、有助于肝炎的诊断和分型。B型超声检查及CT.MRI可以作为肝硬化,肝胆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脂肪肝等疾病的诊断依据。血生化中的血脂,血浆蛋白等指标亦可作为诊断脂肪肝,肝硬化的协助诊断指标。检测血中胎甲球蛋白、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可作为初步筛查肝内肿瘤的参考依据。 但是,中医治疗的着眼点并不像西医治疗针对详细病灶和靶点,而是着眼于整个患病机体,针对患病机体所出现的症状进行干预与调整。一些时候,我们是不能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解读中医的,中医的谛造者和传承者们,以其超群的才智,创建并且丰富了一系列相识和干预(治疗)人体软件系统病变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辨证论治。 而要辨证治疗,就必需留意把握其要点。 1、
5、辨外感和内伤胁痛 外感胁痛,起病较急,大多为湿热病邪侵扰肝胆,临床多伴有恶寒、发热等表证,且多同时并见恶心、呕吐或黄疸等症状,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浮数或弦数。内伤胁痛,起病较缓,无发热,恶寒等表证出现,多由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或肝阴不足等引起。 2、辨胁痛性质 胁痛病性有虚有实。若胁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时痛时止,随情志改变而增减,多属肝郁气滞,气阻络痹所致;若胁痛以刺痛为主,部位固定,入夜痛甚,或因跌仆闪挫所致者,为胁络受损,瘀血停着,若胁下可氧及块,触之坚硬者,多为气滞血瘀,瘀滞积久不散所致;若胁痛重着,痛有定处,触痛明显,伴口苦心烦,胸闷恶心,发热烦躁,或目身小便发黄,为湿热着蕴肝胆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内科的肋痛诊治 中医内科临床诊治 中医 内科 诊治 临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