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沫若译诗“真的美”看“风韵译”的得失 西风颂郭沫若译.docx
《从郭沫若译诗“真的美”看“风韵译”的得失 西风颂郭沫若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郭沫若译诗“真的美”看“风韵译”的得失 西风颂郭沫若译.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郭沫若译诗“真的美”看“风韵译”的得失 西风颂郭沫若译从郭沫若译诗“真的美”看“风韵译”的得失杨 敏,王 庆(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摘要:允许译文不忠实于原文,是郭沫若“风韵译”理论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引起众多指责和争辩的主要缘由。英诗译稿是郭沫若的最终一本译诗集,本文试着从其中一篇译诗“真的美”来分析郭沫若“风韵译”理论的得与失。关键词:郭沫若;风韵译;诗歌翻译;“真的美”一、引言郭沫若是我国闻名的文学翻译家,指出在翻译时不仅要深刻理解原文,对本国文字也要有自由操纵实力。他在诗歌翻译方面造诣很高,认为诗歌是可以翻译的。郭老提出:诗人译诗,以诗译诗。译诗不必把原诗一
2、字一字译出来,应当把原诗看成一个整体,不要纯粹地直译、硬译,要不失原作风韵,认为除了直译和意译,还有一种译法,即“风韵译”。英诗译稿是郭沫若的最终一本译诗集,本文试着从其中一篇译诗“真的美”来分析郭沫若“风韵译”理论的得与失。二、“风韵译”郭沫若在译诗时,推崇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郭沫若主见译诗要忠实于原诗的思想,创建性的运用自己的语言,不主见鹦鹉学舌式的硬译。与此同时,他举荐“两道手”式的译诗法一首先由娴熟外语的人译诗,再由诗人对诗进行“化境”。郭沫若认为译者更重要的是对本国语文的修养。假如本国语文没有深厚的基础,不能应用自如,即使有再好的外文基础,翻译起来也是不能胜任的”。郭沫若精
3、通外文,又是中国宏大的诗人,能够将“两道手”式的译诗法应用自如,这正是他一生中能够译著众多国家很多作家作品的主要缘由。最重要的是,郭沫若提出了“风韵译”与“创作论”,实指“形神兼顾,突显风韵”。谷峰认为郭沫若的“形神兼顾,突显风韵”翻译理论暗含了翻译是一个审美再现过程。其“风韵译”事实上是一种美学翻译理论,注意译者的主体性一强调译者的审美体验以及译语的传神,郭老的“风韵译”丰富了我国的文学美学翻译论。李春认为郭沫若的“风韵译”理论与他的诗学观念和对新文学的构想联系在一起的。“风韵译”事实上就是译者在阅读了原诗之后,获得了某种灵感和心情,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之“复现”出来,“风韵译”追求的是译者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郭沫若译诗“真的美”看“风韵译”的得失 西风颂郭沫若译 郭沫若 风韵 得失 西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