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人们习惯用史料来描述文学史的高峰状态,而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我们可尝试用大数据 来显示和验证,并透视数据背后的文学史意义,进而反思数据存在的问题和展望未来努力的 方向。作品多的诗人词家,是否影响力大、知名度高?根据综合影响指数排名,唐代诗人影响 力第一的是杜甫,其次为李白、王维,而作品量居第一的白居易,影响力排在十名之外。宋 代词人作品量和影响力第一的都是辛弃疾,苏轼和周邦彦分别居第二、第三。高居宋诗影响 力榜首的是苏轼,作品量雄居榜首的陆游紧随其后。数据不仅标示谁第一、谁领先,还蕴含更深层
2、的文学史意义,可以探究其背后隐藏的历 史过程和变化动因,揭示规律性认识。比方,通过检视和分析唐诗名篇崔颍黄鹤楼的各 种数据,可以发现第一接受者李白的评价和创作比拼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除作品自身的 艺术含量外,故事传播和意见领袖的评价也是名篇生成的重要因素。数据能具体显示诗人词家名声的高下。提到唐诗宋词的名家,人们习称“李杜”“苏辛”, 似乎李优于杜、苏胜于辛。但综合影响指数说明,杜甫高于李白、辛弃疾强于苏轼。更令人 意外的是,最受追捧的词人不是苏辛而是周邦彦。在一百首和三百首宋词名篇中,周邦彦各 占15首和40首,占有率远高于苏、辛。数据可以明确展示名篇名家影响力的时代变化。宋明以来,崔景页
3、诗作黄鹤楼和苏轼 词作赤壁怀古的影响长盛不衰,故分别成为唐诗宋词的第一名篇。而陈子昂登幽州台 歌、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等名篇佳作,到近现代才广受注目,故综合影响力排名靠后。 岳飞满江红、陆游卜算子咏梅等也都是到现当代才被开掘出的名篇。数据还反映出诗人影响力与作品量的关系。杜甫、李白的诗作量名列前茅,辛弃疾、苏 轼的词作量也是第一、第二。由此可以说,影响力大的诗人,其作品量往往也很大,但不能 说作品量大的诗人就一定影响力大,比方前文提到的白居易。由此可见,精品名作多才是成 为影响力大的诗人的决定性因素。虽然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显示文学史的开展面貌和进程,揭示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 相与意义,但数据也
4、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效度有限,只能说明文学史的局部问题,而无法 有效解决所有问题。二是信度受限,无论是人工挖掘还是机器自动提取,受人的认识水平和 技术水平的制约,数据的信度会有优劣高下的差异。由于指标种类少,目前衡量名篇名家的 数据还不充分完备,尤其缺少内质型数据,因此需要持续不断地挖掘和充实。挖掘数据的难 度,不仅在于到哪里找数据,更在于要找哪些数据。文学史上从来没有数据意识和数据存量, 什么样的数据对衡量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文学繁荣程度、评价作家作品的优劣高低有用有班固在白虎通德论中对讽谏的定义是:“讽谏者,智也。知患祸之萌,深睹其事, 未彰而讽告焉J意思是祸患尚处在萌芽状态时,进谏者就发
5、现它而加以讽告,因而是把握 住了最正确进谏时机,最有可能到达纠错效果的方式。而就“讽谏”本身来讲,它是进谏者经 过深思熟虑,细心揣摩君主的心理倾向,抓住最能打动君主心理需要的内容,运用巧喻相感、 借古讽今、正话反说、归谬反转等技巧委婉含蓄、隐晦曲折地指出君王的问题,因而能够机 智巧妙地避开冲突、化解尴尬、帮助君王纠正错误。讽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在 不引起君王反感的情况下,使君主心悦诚服地接受劝谏意见。触龙说赵太后就是巧妙地掌握 了赵太后的心理变化,在不触动赵太后逆反心理的前提下循循善诱,帮助赵太后纠正错误, 挽救国家命运。讽谏不直接指出君王之失,能使进谏者最大限度地“远罪避害二讽谏以
6、柔顺为特征,因此进谏者不会有“过激之言”,在指出君王过失的同时最大限度 地维护了君王的尊严和威仪,也保证了自己能够全身而退。言辞激烈的进谏,不仅容易“触 君之讳”,甚至还有生命危险,古代文献中有“直谏”“正谏” “强谏”“怒谏” “尸谏”等, 都是形容言辞激烈的进谏方式的。尽管历朝历代不乏对刚直、骨鳗之臣的倾心赞颂与讴歌, 但从进谏的实际效果上看,直言强谏不仅触怒龙颜,使其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危及自身性 命。三国魏王肃从关注进谏者人身安危的角度来分析,将讽谏直白地解释为:“讽谏,依违 远罪避害者也。”历史上伍举以隐喻进谏楚庄王,其背景为:“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 夜为乐,令国中日:有敢谏者
7、死无赦! ”伍举以隐喻方式进谏,正符合所谓的“远罪避害” 方式,且不说庄王是有意卧薪尝胆,以试忠臣的明君,假设真的是沉酒享乐的昏庸之君,遇到 这样的进谏方式,也会一笑了之吧。综上所述,在古代封建社会的特定环境下,讽谏具有其他进谏方式无可比较的优点。(摘编自师帅史记中的讽谏艺术及其历史局限性)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含蓄性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特征,也表达在具有言外之意的“讽谏”中。B. “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讥刺、指责,与“直言规劝,止人之失”的“谏”不同。 C.孔子在忠臣谏君的五种形式中对讽谏极为推崇,其态度与正统观念截然不同。D.讽谏者
8、对进谏内容和技巧经过深思熟虑后指出君王的问题,劝谏气氛一般较缓和。2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为背景引出讽谏的艺术性,然后将“讽”与“谏”进行比较。 B.文章论证结构整体是总分总,论证讽谏的主要特征时采用了并列结构,层次清晰。C.文章第五、七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照论证的方法,论证有力。D.文章既参照古人态度又尊重古代文献,还重视实际效果,表现出思维的严谨性。3 .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进谏者只要在祸患处在萌芽状态时发现它并加以讽告,就能实现纠错的效果。B.为了使自己最大限度地“远罪避害”
9、,进谏者才讲究进谏策略和语言技巧,不直接指出君 王之失。C.尽管从进谏的实效来看,直言强谏不如讽谏,但历朝历代仍认为骨鳗之臣更值得歌颂。D.在楚庄王发布政令威吓群臣的背景下,伍举以隐喻方式进谏应是当时最正确方式。(-)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3题。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学者们的误解,那么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拿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教授整年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 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他们对来源和作者生平很重视:莎士比 亚读过什么书?哈姆雷特根据哪些书写的?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
10、决这些 问题,学者们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这些功夫属于“考据学”。 教授只做这种功夫,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并不过问。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 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 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 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 配。第二种错误是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 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是领略它的滋味。在考据学者们看
11、来,考据就是文学批 评,但是一般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文学批评的 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了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 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的就是美,违背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 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第 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餐者”:只贪美味,尝到美 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朗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 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
12、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但凡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表达他 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 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 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那么注重我的情感和物 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那么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 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那么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 里面去提供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那么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 到真正的美感
13、经验。比方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 否相同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 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 评的功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 大的错误。(摘编自朱光潜考据、批评与欣赏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欣赏之前需要有一些了解,关键还在欣赏形象本身,但人们对欣赏是有误解的。B.学者们埋头旧书籍,资料来寻根究底,获取相关知识;这对于欣赏是有帮助的
14、。C. 了解作品的版本,来源及作者生平,不进入作品本身,不可能获得美感经验。D.欣赏是依据文艺的普遍纪律来衡量所有作品,不符合普遍纪律的就是低俗作品。2 .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文章明确反对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辨证地论证了欣赏与考据,批评的关系。B.文章第二段分析了考据癖学者的两种错误,指出文学批评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考据。C.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D.文章在逐层深人论证的基础上,得出考据与批评是真正进入文艺领域欣赏的结论。3 .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文学批评有派别的不同,文学
15、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但最要紧的是领略作品滋味。B.印象派的文学批评十分重视艺术直觉和个人嗜好,也就更加容易得到美感体验。C.把“我”放在作品外评判,这种批评的态度不掺杂情感,对作品的评价是客观的。D.欣赏或评价文学作品关键在个人的审美体验,根本就没有美丑好恶的道理可言。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教师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人们习惯用史料来描述文学史的高峰状态,而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我们可尝试用大数据 来显示和验证,并透视数据背后的文学史意义,进而反思数据存在的问题和展望未来努力的 方向。作品多的诗人词家,是否影响力大、知名度高?根据综合影
16、响指数排名,唐代诗人影响 力第一的是杜甫,其次为李白、王维,而作品量居第一的白居易,影响力排在十名之外。宋 代词人作品量和影响力第一的都是辛弃疾,苏轼和周邦彦分别居第二、第三。高居宋诗影响 力榜首的是苏轼,作品量雄居榜首的陆游紧随其后。数据不仅标示谁第一、谁领先,还蕴含更深层的文学史意义,可以探究其背后隐藏的历 史过程和变化动因,揭示规律性认识。比方,通过检视和分析唐诗名篇崔颠黄鹤楼的各 种数据,可以发现第一接受者李白的评价和创作比拼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除作品自身的 艺术含量外,故事传播和意见领袖的评价也是名篇生成的重要因素。数据能具体显示诗人词家名声的高下。提到唐诗宋词的名家,人们习称“李
17、杜”“苏辛”, 似乎李优于杜、苏胜于辛。但综合影响指数说明,杜甫高于李白、辛弃疾强于苏轼。更令人 意外的是,最受追捧的词人不是苏辛而是周邦彦。在一百首和三百首宋词名篇中,周邦彦各 占15首和40首,占有率远高于苏、辛。数据可以明确展示名篇名家影响力的时代变化。宋明以来,崔颠诗作黄鹤楼和苏轼 词作赤壁怀古的影响长盛不衰,故分别成为唐诗宋词的第一名篇。而陈子昂登幽州台 歌、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等名篇佳作,到近现代才广受注目,故综合影响力排名靠后。 岳飞满江红、陆游卜算子咏梅等也都是到现当代才被开掘出的名篇。数据还反映出诗人影响力与作品量的关系。杜甫、李白的诗作量名列前茅,辛弃疾、苏 轼的词作量也是第
18、一、第二。由此可以说,影响力大的诗人,其作品量往往也很大,但不能 说作品量大的诗人就一定影响力大,比方前文提到的白居易。由此可见,精品名作多才是成 为影响力大的诗人的决定性因素。虽然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显示文学史的开展面貌和进程,揭示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 相与意义,但数据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效度有限,只能说明文学史的局部问题,而无法 有效解决所有问题。二是信度受限,无论是人工挖掘还是机器自动提取,受人的认识水平和 技术水平的制约,数据的信度会有优劣高下的差异。由于指标种类少,目前衡量名篇名家的 数据还不充分完备,尤其缺少内质型数据,因此需要持续不断地挖掘和充实。挖掘数据的难 度,不仅在于到哪
19、里找数据,更在于要找哪些数据。文学史上从来没有数据意识和数据存量, 什么样的数据对衡量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文学繁荣程度、评价作家作品的优劣高低有用有 效,这既是实践操作问题,也是理论认识问题。大数据时代的文学数据,需要分类分层建立起文学史数据的指标体系,以确保数据的信 度和效度。有了完整的指标体系,才有目标和途径去寻找开掘数据,才有可能借助人工智能 技术,让计算机自动分析提取数据,不断扩大数据的种类和体量。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 自动提取获得海量数据,不断满足大数据时代学术研究的需求。(摘编自王兆鹏大数据里的唐宋诗词世界).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们既可以通
20、过史料了解唐诗宋词世界的华茂繁荣,也可尝试用大数据对此进行显示和 验证。B.数据显示,诗词名篇的影响力不仅和其作者的作品量有很大关系,也会随着时代变化而 变化。C.无论是从操作层面,还是从理论层面,我们都需要重视数据对评价作家作品优劣的有效 性。D.建立起完整科学的文学史数据指标体系,有助于解决数据在信度和效度方面存在的问题。1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纵向展开,逻辑上逐层递进。 B.文章第四段列举数字,说明人们的经验判断与数据反应的实际情况有出入,具有说服力。 C.文章大量引用名家名篇,突出了数据在描述文学史
21、开展进程、揭示历史真相方面的作用。 D.文章在论证时,既能多角度阐述数据的功能,也能客观指出数据的局限性,颇具辩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名篇生成与故事传播、意见领袖评价关系密切,离开“李崔比拼”,黄鹤楼不可能流 传。B.春江花月夜如能提前受到关注,张假设虚在唐诗领域的综合影响力可能会超过“李杜”。 C.蜀相登岳阳楼阁夜等众多经典诗篇的传诵,成就了杜甫在唐诗领域的非凡影 响力。D.增加内质型数据指标,可以解决数据效度和信度问题,可使计算机自动提取获得海量数 据。【答案】1. B 2. C 3. C【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22、“诗词名篇的影响力”错误。张冠李戴。应是“诗人词家”的影响力和其作者的作品量有 很大关系,而非“诗词名篇”。应选Bo【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 “文章大量引用名家名篇”错误,文章没有“引用”名家名篇的“诗句”,只是“列举” 了名家名篇的“篇名”,采取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应选Co【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说法绝对。故事传播和意见领袖的评价是名篇生成的重要因素,但“作品自身的艺术含量” 也是考虑因素,不能说离开了 “李崔比拼”黄鹤楼就“不可能流传二B.于文无据。“张假设虚在唐诗领域的综合影响力可能会超过李杜”文中没有表达。D.
23、逻辑混乱。指标体系不健全,影响数据信度和效度问题的解决,但完整的指标体系不只包 含内质型数据指标。另外,“增加内质型数据指标”与“计算机自动提取获得海量数据”没 有关系。应选Co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古代中国,政治与经济密不可分,“经济”一词本意就是经世济民。中国古代民本经济观 着眼于安邦定国,以“民生”为核心,以富民、养民为基础。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 本,本固邦宁“,就是对民本经济观的经典记载和阐述。“富民”是中国古代民本经济观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几乎各流派的学说对其 都有表达。儒家学派开创者孔子就提出养民、富民、教民之说,富民就是要轻徭薄赋、藏富
24、 于民。因此,他力劝鲁哀公不要与民争利,提出“省力役,薄赋敛,那么民富矣”“百姓足,君 孰与缺乏,等重要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富民思想,提出让老百姓治“恒产”。从今天的视 角来看,治“恒产”就是强调富民要有产权制度保障。道家学派也高度重视富民,反对扰民争 利。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以百姓心为心”“我无事而民自富”,强调体恤百姓,与民休养生 息。这些论述,表达了古代民本经济观的基本理念,即要以民为本,让百姓过上富足生活, 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养民”是中国古代民本经济观的又一个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在抵御自然灾害、抗灾救荒等 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古代中国,水、旱、风雾雹霜、厉(瘟疫)、虫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论述 文本 阅读 专项 练习题 汇编 Word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