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3课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3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3课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三首(一)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古诗三首学科小学语文年级五年级单元第四单元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1.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内容分析:参军行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中 的第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这首诗真实形象的反映了唐代戍边将士们 艰苦的战斗生活和决心打败入侵之敌的英雄气概。诗的前两句写景,描写了边疆将士所 处的环境,景中含情;后两句直抒情怀,写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2 .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比拟难于理解边塞诗特有的悲壮苍凉,需借助多媒体课件, 营造气氛,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用诵读去展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与诗境融为一体。3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朗读感
2、悟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4 .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PPT课件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1 .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会写字;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3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通过想象画面等方式 体验意境,体会诗人爱国情感,并受到感染。形成性评价、描述性评价和会 意性评价相结合,能背诵古诗,体 会作者爱国情感。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习重点: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表达的感情。学习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情感。突破方法: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抓住重点词语在反复诵读中走进诗 的画面,从而使学生的心灵与文
3、字产生碰撞,去理解、感悟文字背后的意思。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 预计时间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呢?请同学们读诗,细细地品味。3.集体交流。A、比照感悟“悲喜交集”。(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 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 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 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 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 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B、想象感悟“欣喜假设狂”。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 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假设狂的样子描绘一 番。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1)泪满衣襟,欣喜假设狂,缺乏
4、以表达诗 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读五六句。 指名读。(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 乡,回乡的路上有做伴,有做伴, 还有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 乎所以。(3)指导朗读。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2)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3)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此环节,结合学 生日常生活实 际,创设有效的 教学情境,能很 好地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充 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内驱力,为 深入理解诗歌 内容做好铺垫。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 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里迢迢。 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
5、么理解?(4)指导朗读。四、总结(2分钟)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壮 丽的诗篇。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 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积累古诗5.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欲狂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6.教学反思与改进一、创设情 境,激情导 入。(3分钟)1 .同学们都很喜欢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 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边 塞古诗朗诵给大家听。2 .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3 .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边塞诗:出 塞凉州词塞下曲4 .谈话揭题并释题。5 .简介作者。从儿首学 过的反映战争 的边塞诗引入, 为学生更好的 理解课文,感受 课文中戍卒的 怨情打好感情 基础
6、。二、初读课 文,解决字 词。(5分钟)初读古诗,读准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 句,读出节奏美。(2)学生齐读古诗,同桌合作读、指名学 生读,师生评议。(3)学习生字,指导书写会写字。古诗教学以读 为主,采用不同 的读,激发读诗 的兴趣,读出感 情。三、品读古 诗,体会诗 情。(26分 钟)(-)谈话过渡:同学们,要想学好古诗, 首先要熟读古诗,然后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 古诗,这样才能让古诗深深地印在我们心 中。让我们先来朗读和理解古诗的前两句。(二)学习诗句。1.学习“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 关。”(1)读诗理解诗意。(2)品析这两句诗,透过这“暗”“孤”两
7、 个字,你的脑海中有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 样的画面让你的脑海中又涌现了哪些词?(3)请你走进这个画面,假如你是遥望玉 门关的战士,你心中会想些什么?(4)指导朗读,将你的体会融入诗句,读 这两句诗。借助多媒 体课件,营造氛 围,让学生在入 情入境中用诵 读去展示自己 的感受和情感, 感受边塞环境 的恶劣。以“孤城” 为突破口,引导 学生体会边塞5.板书设计2.学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你从这两句中又读出了什么?为什么?(2)从哪里看出战事的频繁?将士们的豪 情壮志?(引导学生抓出“黄沙”“百战”“穿”等重点词语去体会环境的艰苦,边地 的荒凉,战争的残酷,时间的漫长。抓住“终
8、 不还”去体会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荒凉的地理环 境,感悟成卒的 离愁别恨。以“读”为依托, 引导学生品读 感悟,进入古诗 的情境,感悟诗 人的情感。四、拓展延 伸,课堂总 结。(5分钟)1 .正是有这千里黄沙下的累累忠骨,才有了 我们现在幸福安定的生活,此时你想对驻守 边疆的将士们说些什么?2 .课文内容总结。既引导学生 体会诗歌蕴含的 情感,又锻炼学 生的口语表达能 力。五、作业布置(1分钟)1 .课外练笔: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 士,你想说些什么?如果此刻,你就是戍边 将士的小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任选 一项写下来。2 .并阅读边塞诗。丰富学生古诗 的积累。
9、参军行【唐】王昌龄青海 暗雪山 孤城玉门关百战 穿金甲 不破 终不还6.教学反思与改进古诗三首(二)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古诗三首学科小学语文年级五年级单元第四单元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1.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内容分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诗宋代诗人陆游,这首诗是以 北宋被金兵攻陷,中原被占,两位皇帝被擒,南宋皇帝在建都这段历史为背景。此时的 陆游已罢归山阴故里,但他仍不忘沦陷区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人民,盼望宋朝 能尽快收复中原,恢复统一2 .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方法,以往的逐字逐句的 理解,只能将古诗的韵味淡化,我们力求透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情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9 古诗三首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3课时 统编 年级 下册 语文 古诗 教学 设计 课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