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说心力和业力的关系_南怀瑾论善行与养生的关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南怀瑾说心力和业力的关系_南怀瑾论善行与养生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怀瑾说心力和业力的关系_南怀瑾论善行与养生的关系.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南怀瑾说心力和业力的关系_南怀瑾论善行与养生的关系 南怀瑾先生的养生思想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的大量讲解并描述中,内容宏富,有其真知灼见在内,本文仅就其于善行与养生的关系作一梳理。通过分析后发觉,善行能提升人的阳气,能使人心理趋向健康,能焕发人的光明才智,使人体内气脉畅通,对于养生有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效应。 南怀瑾;善行;养生 南怀瑾先生是浙江温州乐清人,生于1918年,现在九十多岁了。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动传播者,奔波教化数十余载,著述三十余种,影响遐迩,是一位颇富神奇色调的传奇人物。虽已近期颐之年,却依旧身体康健,精神矍铄,步履轻快,才智敏锐。一个老人能有这样健康的身心,自然有其养生之道,本
2、文仅撷其一点来谈。 一、善心生阳,行善最乐 行善能养生吗?南先生认为这是必定的,因为它首先可以带来心境的欢乐。中国文化有一句名言:“行善最乐。”我们做了任何一件不好的事,心里都会担心、不欢乐、渐渐脸色神气都会变坏,精神弄走样了。“假使你真正肯定无条件地行善,帮助别人,有利于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特别欢乐,那个欢乐不是道理上讲得出来的1”。从心理角度来看,和善的心地会使人身心放松,行善的行为简单激发他人的友爱感谢之情,反过来自身会从中获得一种满意感和喜悦感。从免疫系统角度来看,经常行善的人,有益于自身免疫系统。所以礼记高校中说:“德润身。”汉代董仲舒说明说:“故仁人之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
3、,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行善、欢乐与养生之间有着一种亲密的关系。 其次,行善可以激发身体中的阳气。南先生说:“照中国文化来讲,善心生阳;邪念是阴的,所以苦恼就来了。内心的阴霾一网打尽,元气就会复原2”。善为阳的行为在中国医学上或依阴阳家来说,是属于光辉的一面,是开发性的,而恶的行为属于阴性的,它是收缩的、惊慌的,会使自己有恐惊感、苦痛感。行善到肯定程度,内心自然就清净了,精、气、神三者相互影响,元气自然就会复原,所谓“天道无亲,恒与善人”,也许就有这个道理在里面。 二、行善能焕发内心的光明 南先生说:“真正修一切善,救助众生,人性的光辉自然发生,才智便渐渐发起来了。一念善心起
4、,才智必定开展,甚至立即就变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益大师在大乘起信论裂网疏中说:“如摩尼宝,本性明净,在矿秽中4。”不想方法开采,它自己不会跑出来;宝珠上尽是污垢,不想方法去擦拭,它自己不会干净;心性有如宝珠,为客尘苦恼所染,不想方法对治,其光明终不显现。 马鸣菩萨提出解决的方法是“要当集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应当发大悲心修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这样才能够脱离无边的苦海,露出真如原来的清净光明,“离彼无边客尘垢染,显现真如”。南先生说:“本性的光明是主体,外界的染污叫作客尘,靠修行才能把主体显示出来。”每做一件善行,如同一次激起海水的波澜来冲荡内心的尘埃。 当我们自性的光明能够渐渐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怀瑾说 心力 关系 南怀瑾论 善行 养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