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排序版).docx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排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排序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排序版)国开(中心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化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排序版) (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号码:2505。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11日,收集了2008年7月2020年1月中心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老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的?2020年1月试题 答:(1)刚好恰当的强化方式; (2)儿童对老师的仿照和认同; (3)老师的期望和要求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儿童社会性教化的主题可从哪些方面进行设计?2015年7月试题 答:(1)从传递社会学问阅历的角度设
2、计主题; (2)从规范儿童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主题; (3)从儿童的生活事务中挖掘主题; (4)从儿童问题行为中生发主题。 简述幼儿园教化指导纲要(试行)对社会领域的教化内容与要求的规定。2010年1月试题 答:(1)引导幼儿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老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相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看法,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为每个幼儿供应表现自己特长和获得胜利的机会,增加其自尊心和自信念。 (3)供应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安排活动,激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
3、儿相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敬重他人。 (5)教化幼儿爱惜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惜公物和公共环境。 (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育其对劳动者的酷爱和对劳动成果的敬重。 (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改变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育理解、敬重、同等的看法。 简述幼儿园教化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社会领域教化总目标的规定。2008年7月试题 答:幼儿园教化指导纲要(试行)中,就
4、社会领域提出以下总目标:“能主动地参加各项活动,有自信念;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共享,有怜悯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简述不当强化的负面影响。2009年7月试题 简述不当强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2010年7月试题 简述不当强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2014年7月试题 简述不当强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2018年7月试题 答:(1)自律被破坏。过度的强化能够产生道德他律,却很难帮助幼儿产生道德自律。 (2)问题的缘由被忽视。不当强化关注的是幼儿的行为
5、表现而不是缘由。 (3)影响师生关系。不当强化很简单损害师生关系。因为得到嘉奖的幼儿可能会依据 老师的看来推断自己想做事情的价值。这会使幼儿尽力为赐予嘉奖的人留下好印象 或努力奉承赐予嘉奖的人,这并不是一种真诚的关系。 (4)幼儿的内部动机被破坏。内部动机意味着做某事是出于自己的目的。其行为的价值在于行为本身,其嘉奖在于你是怎样感受它的,嘉奖存在于个体内部。外部动机则相反,它意味着做某事是为了得到嘉奖。行为的价值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通过行为你得到了什么。而不当强化所依靠的正是外部动机。 简述导致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因素。2016年7月试题 简述导致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因素。2
6、019年7月试题 答:(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实力的认知不全面。 (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 (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 (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 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2011年1月试题 答:从有利的方面看,儿童通过电视开阔了视野,相识了社会角色,学习了相应的行为规范;健康的电视节目有助于培育儿童合作、友好、自制的行为,有助于增加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实力。负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相识上与现实产生距离。 (2)电视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现实的交往关系,影响社会交往实力的发展。 (3)一些不健康的电视节目可能导致儿童学
7、习仿照,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简述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2013年1月试题 简述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2016年1月试题 简述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2019年1月试题 答:(1)共情。一般认为,共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心情情感引起的与之一样的心情和情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共情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肯定的抑制作用。 (2)惭愧感。惭愧感是个人知觉到自己在肯定情境中的行动与这种情境要求的合理的、道德的、或公认的行动标准相背离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道德良知发展的基础。 (3)内疚感。内疚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过错或
8、过失的感知。个体的行为违反了内部道德准则时,就产生了懊悔自责的内疚情感,与惭愧感的差别在于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志向要求时产生。而惭愧感更多是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时产生。 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2012年7月试题 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2015年7月试题 答:(1)助人与共享。有关探讨表明,36岁的幼儿不同程度存在共享行为,共享的技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儿童助人行为随年龄增长而改变,而且有其他儿童在场时,会由于恐惊削减而增加助人行为。 (2)合作。探讨表明儿童合作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多作出
9、主动反应。 (3)劝慰与爱护。年幼儿童可以对四周其他人的情感哀痛作出亲社会的反应。尽管并不总是很恰当,但儿童的这类行为却明显地包含有真正关切他人的成分。 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2009年7月试题 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2012年1月试题 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2014年7月试题 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2017年6月试题 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2018年1月试题 答:(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相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 (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 (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
10、响; (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亲密相关。 简述视察学习的一般过程。2009年1月试题 答:班杜拉将视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成部分:留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留意过程:即儿童对榜样行为的留意。留意的产生是由一系列的变量确定的,其中包括榜孽的吸引力、普遍性芝墨行为发生的环境等。以电视为例,之所以电视节目中的榜样之所以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其缘由就在于这种媒体能够有效地唤起和保持儿童的留意。保持过程:即引起留意的榜样事务必需被儿童记住,通过想象或言语表象使视察过的行为在记忆中得以重现。动作再现过程:即儿童在精确重现榜样行为前所进行的一些尝试错误性的行为。动机过程:
11、即当相应刺激出现时,引发儿童视察过的榜样行为。 这四个过程是紧密联系不行分割的。在任何特定的情境中,一个视察者不能重复一个不范原型的行为很可能是由于下列缘由:没有留意有关活动,记忆中无动作观念,没有实力去操作或没有足够的动力。 简述主动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当具备的基本特征。2009年1月试题 简述主动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当具备的基本特征。2012年1月试题 简述主动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当具备的基本特征。2013年7月试题 简述主动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当具备的基本特征。2017年6月试题 答:(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 (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 (3)在制度上是明确和必要的; (4)在设计上是
12、具有某种倾向性和示意性的。 简述角色扮演法的内涵与运用要求。2010年1月试题 答:角色扮演法是指仿照现实社会中的某种情境,让学前儿童扮演其中相应的社会角色,使学前儿童体验角色的心情情感,并表现出与该角色一样的社会行为的方法。 角色扮演有助于学前儿童感知社会角色及其规则、角色之间的关系,丰富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强化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培育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运用角色扮演法应留意以下几点:(1)创设学前儿童熟识、理解和喜爱的角色活动情景,以使学前儿童具有相应的阅历储备和情境理解力。(2)老师要敬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改变角色和创建角色的愿望,老师只可指导活动,不应常常安排角色,最好能够尽量供
13、应儿童自由嬉戏的机会,让他们自由仿照表演,这能更好的发挥儿童的自主性。(3)由于学前儿童好仿照,因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为主特殊要避开出现常常由某几个人扮演反面角色的状况,这简单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影响儿童在群体中的身份。(4)角色扮演中,假如须要时,老师也可以同等的角色身份参加到活动中,这有助于建立和儿童的密切感。 简述教化者要有效地帮助幼儿社会性发展应当驾驭的相关学问。2009年7月试题 答:教化者要有效地帮助幼儿社会性发展须要驾驭的相关学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关于自我社会性与品行成长的学问。即自我须要哪些方面的成长,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社会性与品行发展的学问。这些方面的学问可以通过自我
14、反省或是阅读人物传而获得。二是关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学问 。即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规律 ,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等等。三是关于社会教化内涵、目标与内容的学问,即如何设计与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化的内容与方式的学问。四是关于幼儿社会教化实施与评价的学问。即如何运用恰当的方式组织与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化的学问。 简述社会教化区域活动的特点。2008年7月试题 简述社会教化区域活动的特点。2010年7月试题 简述社会教化区域活动的特点。2014年1月试题 简述社会教化区域活动的特点。2020年1月试题 答:(1)社会教化能渗透在全部类型的区域活动中。老师应有意识地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化的目标。 (2)材料
15、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爱好和须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老师必需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入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须要老师的激励而不是制止。 简述运用陶冶法应留意的问题。2011年1月试题 答:(1)陶冶法利用的是整个环境条件、生活氛围,因此幼儿园要协同每个成员,步调一样地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形成良好
16、的幼儿园文化。 (2)老师在创设良好环境时应当有明确的目的,要制定安排,使整个幼儿园环境氛围具有整体性,而不能零敲碎打。 (3)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开过多言语说教。 简述陶冶法的内涵及运用要求。2009年7月试题 答:陶冶法是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化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看法和社会行为的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一大特点是随机性和无意性,陶冶法的特点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陶情”、“冶性”,是学前儿童简单接受的教化方式 ,因此通过环境的陶冶和熏染的效果比言语的传递好得多。陶冶法在形成学前儿童 良好的社会情感和看法、社
17、会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运用陶冶法要留意以下几点:(1)陶冶法利用的是整个环境条件、生活氛围,因此幼儿园协同每个成员,步调一样地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相互关爱、主动向上的生活氛围,形成良好的幼儿园文化。(2)老师在创设良好环境时应当有明确的目的,要制定安排,使整个幼儿园环境氛围具有整体性,而不能零敲碎打。(3)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开过多言语说教。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化的探讨任务。2009年1月试题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化的探讨任务。2014年1月试题 答:学前儿童社会教化的探讨任务有三: 一是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化的思
18、想及实践阅历,以为今日学前儿童社会教化的探讨与实践供应思想资源。 二是探讨学前儿童社会教化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化的基本原理与规律。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化探讨的核心任务。 三是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化实践,提高幼儿老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化的水平和效果。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化探讨的最终任务。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化的正面教化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2019年7月试题 答:正面教化是一切教化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敬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确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作出补充和修正,在维护学前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 (1)以主动的方式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2)创设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国开 中央电大 专科 学前 儿童 社会教育 十年 期末考试 答题 题库 排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