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丙型肝炎防治工作方案.docx
《省级丙型肝炎防治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丙型肝炎防治工作方案.docx(1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省丙型肝炎防治工作方案(试行)xx省防治艾滋病局xx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对重复利用的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 尤其是牙科操作器械、胸腹腔穿刺针、内窥镜等,必须清除器械外表 残留的血渍,并规范消毒,防止交叉感染。(6)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方法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和处 理。(7)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定期对辖区各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民营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的 预防医源性传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1次,严格依法对违 法行为进行处分。3 .严格献血员筛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推行无偿献血,通过检测 血清抗HCV和HCV RNA,严格筛选
2、献血员。16个州(市)血液中心/血站建立核酸检测实验室,实现艾滋病 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做好核酸检测实验室的质 量控制,加强信息化建设,有效降低血液剩余风险度。公安、卫生健 康等部门要经常性地打击非法采供血液(血浆)和组织他人出卖血液 (血浆)活动。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院内感 染控制的培训和管理,加强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平安防护。4 .预防注射吸毒传播对注射吸毒者,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结合当地实 际情况,与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整合,通过对社区和戒毒所内的第六章 介入诊疗科医院感染的防控介入诊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
3、在X线的监视指导下将导管选择 性或超选择性插管至病变的血管内,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拍片,栓塞等到达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因 此它的实施过程同外科手术室的管理一样,需要有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 制度,以防止各种感染性事件的发生。由于介入治疗过程的特殊性,医务人员及患者被感染的几率呈现出一种较高 的态势。对一组501次介入治疗手术调查显示,手术实施者的皮损发生率为0. 6%, 术者皮肤被血液污染的发生率为3. 0%,操作时间超过2小时者其手套破损发生 率23虬在英格兰进行的两组调查资料显示,介入治疗中的血液喷溅污染发生率
4、达6. 7%8. 7%,且随着操作时间的XX和更换导管次数的增加而增加。HBV、HCV、 HIV均是经血源性传播的病原体,了解患者病毒感染状况,对介入诊疗过程中医 务人员感染的防制十分重要;但另一方面,医源性传播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第一节风险因素一、患者方面因素明确患者自身的病毒感染状况,对预防介入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感染事件的 发生十分重要。对HBV、HCV、HIV阳性的患者,手术实施中必须按照标准的消毒 隔离制度严格执行,预防可能的医源性感染事件出现。急诊手术随时联系开展, 但必须依照传染病手术流程的既定要求执行,防止可能的交叉感染事件发生。二、医务人员因素在介入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完成穿
5、刺、插管、注射药物、造影及栓塞等 一系列技术操作,而被患者血液污染的金属导丝、针头或者其他锐器很有可能对 手术实施者造成伤害,从而导致术者被感染。(-)针刺伤针刺伤的发生往往与工作任务重,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大,技术操作不熟练, 针刺伤的认识缺乏,未按正确操作流程进行等因素有关。其中对针刺伤的认识不 足是导致其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二)锐器伤介入诊疗术前的备皮过程中被污染的刀片划伤,介入诊疗过程中被污染的导 管或导丝刺伤,术后撤除加压绷带时被污染的剪刀划伤等。(三)其他风险因素带有HCV病原体的血液直接污染医务人员皮肤伤口。接触了污染的敷料或 HCV患者的其他物品。介入过程中,频繁接触到HCV患
6、者的血液、胃液、痰液、 胸水、腹水等。三、介入诊疗室器械介入诊疗手术必须在装有X线和DSA的机房内进行手术或操作,且手术的过 程中随时需要拍片、透视,人员流动性较大,给无菌管理增加了难度。由于X线 机及DSA机需要干燥,再加上机房里设有地下电缆,所以介入手术室的地面不宜 大面积冲洗消毒,房间不宜采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这些都给消毒灭菌措施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四、介入手术用材料严格管理介入诊疗用各种导管及器材,做到专人专管。各类导管、导丝、管 鞘、穿刺针、一次性手术包、注射器等定位放置,标识清楚,摆放有序,置于阴 凉干燥处,防止高温潮湿及污染。介入手术中所用到的物品、器材尽量一次性备 齐,减少介入
7、手术中不必要的走动,手术台上备用的各类导管导丝分别放置在多 层次的手术巾内,便于取放,同时防止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增加污染机会。 严格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防止污染环境。五、环境因素介入手术室有条件时应设感染性手术间,无条件时应遵循先做无菌手术,后 做感染手术的原那么,对丙型肝炎(HCV)病毒携带者或其他传染病者,最后或单 独时段进行,遵守标准预防,并做好登记。第二节防控措施一、完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制度、实施标准预防、加强培训防护、持续质 量改进。(一)遵守操作规范,预防针刺伤及其他意外伤害医务人员应主动增强锐器伤的防护意识,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害性。工作中 规范操作行为,遵守污染的锐利处
8、理流程,以防伤害到自身或者其他操作人员。介入时防止手和其他部位被锐器所伤,禁止用双手重新回套针帽,禁止运输或传 递未盖帽的针头和刀片。使用后针头立即丢入锐器收集盒中,污染的刀片应用持 物钳夹取,放入指定容器内,最大限度的减少被刺伤的机会。假设不慎发生锐器伤 应立即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并上报医院有关部门。(二)强化标准预防观念,加强职业平安防护意识充分了解HBV、HCV、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知识,正确树立预防的观 念,结合介入诊疗工作中存在的传播因素,在介入过程中正确贯彻其预防措施。 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尽量防止在工作中损伤皮肤和黏 膜,强调接触带有乙肝或丙肝病毒的血
9、液、体液,就有被感染的危险性。(三)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培训管理参加介入治疗涉及到内、外科室,人员复杂,无菌观念及个人防护意识参差 不齐,因此所有进入介入室医务人员均应参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其 中血源性疾病的职业防护应作为必修课,外科手、锐器伤防护处理流程的实践操 作,应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此外,健全介入诊疗科医院感染控制规章制度、消 毒隔离制度等。每月由专人进行卫生学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反响和分析。二、术前感染防控措施(一)标准预防具体措施1 .对有可能发生体液暴露的感染HCV患者进行介入诊疗时,应准备一次性无 菌中单,手术衣及一次性卫生用品等,手术者必须穿抗湿防护服和鞋套,戴防护
10、面罩。2 .对无菌手术台上方的影像增强器和铅屏风设备均应罩以无菌机套,摄片 定位时手术区加铺无菌单,严防无菌区被污染。3 .尽量减少室内物品储存,假设明确是HCV感染患者,将手术间内本次手术不 需要的物品转移至手术室外的区域。手术间外应配备一名巡回护士,以便传递短 缺物品。4 .执行严格的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及脱手套后均要认真洗 手或卫生手消毒。(二)加强无菌物品管理一次性物品由医院统一采购,包装应符合要求,有灭菌方法、批号、有效期 标识。通过常规监测等方式对院内灭菌医疗用品加强管理,确保物品有效灭菌, 专人保管。三、术中感染防控措施(一)无菌技术是介入手术中感染防控的关键环节1
11、.长期置入人体的支架,引流管,弹簧圈等应在使用前翻开包装,防止长 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被污染。2 .手术人员接触植入物,进行植入操作时要更换手套,并清洗手套上的滑 石粉,安放过程中防止植入物被污染。3 .术中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和谈话。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参观者 通过摄像系统观看手术。(二)预防职业暴露1 .医护人员进行介入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手套污染时要及时更换,必要 时戴双层手套,及时清理血渍,术中患者使用过的手术器械要及时擦净血迹,及 时更换擦拭器械的纱垫,降低血液暴露的风险。2 .对患者使用过的导丝、针头等,禁止用手直接接触,防止锐器伤。如有 意外划伤时,假设戴着手套,应立即脱掉手套,
12、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反复冲洗,并在 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血液。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检 查和追踪检测。3、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 人员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 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 围裙、鞋套。四、术后感染防控措施(一)物品的清洗消毒与灭菌1. 手术结束后,将铅衣应放到指定位置,假设铅衣被血液污染时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软毛刷清洗,再用XX擦洗后紫外线照射。2. HCV患者使用后的手术器械应装入双层黄色包装袋中,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收回,
13、进行清洗、消毒、灭菌。3. 一次性手术器械、植入物(支架、起搏器等)的外包装信息,使用后将 条码应贴于病历便于追溯。(二)终末处理患者术中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及其他医疗废物密闭包装后送医用垃圾站统 一燃烧处理,严防污物外溢和回收,并做好交接登记。五、术后环境终末消毒(一)物体外表消毒人员按照相应隔离标准做好自我防护,对介入诊疗室进行终末消毒处 理。明确被HCV病原体污染的物体外表,应按先清洁后消毒的原那么进行。消毒器 械台,导管床等,可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注意擦拭顺序为从污染较轻的外表到较 重的外表,保存30分钟后再使用清洁抹布清除残留物。(二)地面地面被HCV患者血液、分泌物、体液污染,量小于1
14、0ml时,可用XX擦拭干 净,再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量大于10ml时,先将污染物用干纸吸附,再使 用含氯消毒剂覆盖消毒30分钟后,按照常规清洁消毒程序进行处理。(三)空气物表、地面清洁后,可进行空气的消毒。在无人状态下,可使用紫外线灯对 空气进行45-60分钟照射消毒。现阶段,介入诊疗已经在各家医院逐步开展,并被内、外科室广泛使用。介 入诊疗室具有同手术室一样的特殊的工作环境,容易造成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蔓 延,特别是医务人员被污染的利器刺伤后,面临血源性感染的风险。医务人员在 预防HCV病毒等其它血源性疾病引起的感染时,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那么,执行规 范的操作流程。总之,医务人员在接触这些感
15、染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一 旦发生针刺伤或粘膜暴露要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进行登记与报告。参考文献1 .姜文进.实用肿瘤介入诊疗学.XX: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2 .肖书萍.介入治疗与护理.第2版.XX:中国XX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胡必杰,高晓东,索瑶,等.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 最正确实践.XX: XX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 .张一平.介入治疗及护理.第2版.XX: XX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 .肖书萍.介入治疗与护理.第2版.XX:中国XX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翟红岩李小宝)第七章 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的防控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内镜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
16、得到了广泛应用。内 镜按照消毒要求分为灭菌内镜和消毒内镜,本文主要针对的是消毒内镜。消毒内 镜与人体的自然孔道接触,被患者体内的微生物、血液及其他体液污染,在使用 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内镜诊疗操作不当、清洗消毒不规范等原因容易 导致包括HCV在内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近年来有研究证实,HCV等血液传播性疾 病可以通过内镜传播。美国华盛顿州某医院发生了耐药大肠杆菌感染爆发事件, 32名进行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患者发生严重胰腺或胆道感染性疾病。国内报道称 消化内镜合格率较低,肠镜合格率低于胃镜。因此,内镜中心工作人员严格遵守 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正确处理各种锐器、污染物及器械,加强感染防控意识及
17、自我防护意识,预防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的发生。第一节风险因素一、人员因素1 .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弱内镜检查患者主要为门诊患者,还有一些为急诊 患者,患者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状况不明确。内镜中心工作人员对内镜导致血源性 疾病传播这一点没有足够的重视,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2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 医护人员进行内镜操作时不戴手套、口罩、用 戴手套的手接触其他外界物品、将使用完毕的内镜送清洗消毒间后不及时更换手 套、抽吸药液不铺无菌治疗巾、接触患者血液及其他体液后不及时进行手卫生措 施等。3 .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以及自我防护意识差医护人员给患者留置套管针 时,不按正规流程操作,导致针刺伤;处理锐器不
18、规范而导致锐器伤;清洗消毒 人员清洗内镜时不佩戴护目镜及其他防护用品,使得血液及体液在清洗时飞溅到 眼睛内等。二、环境因素内镜中心的诊疗环境不合理,许多医院胃镜、肠镜和支气管镜诊疗都在同一 房间内,诊疗和清洗消毒均在狭小的房间内进行,设备不齐全且布局流程不符合 卫生要求,不能保证安静整洁,清洗消毒不方便以及资料管理系统不方便查阅、 患者诊疗时未合理分区等。另外,诊疗过程会导致周围环境的污染,如患者的血 液及体液污染床单位,不能保证一人一单,血液、体液意外喷溅等,假设不及时处 理会有疾病传播的风险。三、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1 .内镜清洗消毒人员未经过专业的培训,无菌意识淡薄,清洗过程中不及时 更
19、换手套,清洗完后用同一无菌巾进行擦拭,共用活检钳等。2 .清洗时未使用流动水清洗,清洗时未用酶清洗剂浸泡,未用专用刷子和高 压水枪对内镜内部进行彻底清洗均可导致清洗不彻底,有机物残留,从而影响消 毒效果;清洗消毒后未充分干燥内通道,镜体未垂直悬挂等因素导致内镜内有水 分,潮湿环境容易导致微生物滋生。3 .内镜诊疗患者多而内镜数量缺乏,清洗消毒人员缩短消毒时间,导致消毒 不彻底。4 .清洗剂和消毒剂更换不及时,导致清洗剂和消毒剂浓度达不到要求,影响 清洗和消毒效果。5对于最新出现的一些新型内镜仍采用旧的清洗消毒方法不作改进,掌握不 了不同内镜的清洗要点导致清洗消毒不合格。四、麻醉药品患者在接受无
20、痛胃肠镜诊疗前需要进行麻醉,麻醉过程中假设操作不当会导 致医源性感染,如麻醉师操作过程中不戴手套、患者共用麻醉药品、注射器的共 用、未及时更换呼吸面罩以及注射器针头未正确放置等。六、质量控制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对消毒剂浓度的监测,对清洗消毒后内镜及附件 消毒效果的监测,内镜保存环境的监测,医生操作流程和清洗消毒人员操作流程 的监管。第二节防控措施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1 .提高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医护人员在内镜诊疗过程中操作不当以及 清洗消毒人员对内镜清洗消毒不严会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应该提高工作人员对 医院感染的重视,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 .定期
21、组织内镜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坚持和完善岗前培训并进行考 评,拿证上岗,加强医院感染、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操 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使用一次性手套、口罩,必要时使用防水围 裙、护目镜、面罩等防护用品。二、加强医院环境管理1 .接受内镜诊疗的大多数患者的感染状态不明确,应做好标准预防措施。对 于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可以与普通患者进行区分诊疗,如可以将感染性疾病 患者安排在上下午门诊的后面等,以降低交叉感染;在对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后 的内镜进行清洗消毒后,清洗消毒人员应及时更换手套、防护衣等隔离防护用品, 并对清洗槽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2 .内镜中心的建筑面积应与医
22、疗机构的规模和功能相匹配,布局合理,应分 别设置诊疗区、候诊区、准备室和术后观察室、检查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 室、资料室、教学讨论室等;其中诊疗室的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nl2,内镜中心应 该有专门的清洗消毒室。3 .医护人员在进行内镜诊疗过程中,必须做到一人一弯盘、一人一口圈、一 人一手套,检查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实行 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针头。4 .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应当严格按照医护人员手卫 生规范认真落实手卫生,以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5 .医疗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方法进行处置。三、规范清洗消毒流程内镜及附件的
23、清洗消毒包括手工清洗和机器清洗,这两种清洗方法都符合 相关规定的要求。常规的清洗程序包括6个环节:初洗一酶洗一次洗一消毒一末 洗一干燥,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以导致消毒效果不合格。1 .使用后的内镜应当及时进行预处理,防止附着在器械上的血液及其他 体液凝固干结。在治疗室床侧用蘸有多酶洗液的纱布擦拭内镜外外表,吸取酶液, 反复送水送气至少10秒后送清洗消毒室。2 .清洗消毒人员对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足够重视,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 行操作,手工刷洗时应仔细认真确保清洗消毒程序规范。医院相关部门可以建立 内镜清洗消毒的监管体系,确保每条内镜的整个清洗效果流程都有据可查。3 .内镜用消毒剂应杀菌效果可靠
24、、杀菌谱广、无毒、无腐蚀性、不致敏、性 能稳定、使用方便。确保消毒剂有效浓度符合要求,有效浓度不符合标准时及时 更换消毒剂;在对内镜进行消毒时应确保消毒时间。4 .清洗剂宜选用中性多酶洗液,水温控制在4(TC以下;多酶洗液的配置和 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多酶洗液应每镜一用一更换,清洗纱布应 当一次性使用。5 .可重复使用的活检钳具有紧密的螺旋和弹簧样的形状,人工清洗非常困 难,必须使用超声清洗。活检钳清洗灭菌的操作流程为手工洗涤一超声加酶清洗 一漂洗f干燥f关节处涂润滑油一灭菌,有效的清洗是成功灭菌的前提,如果残 留有机物可能会导致灭菌失败。6 .内镜在消毒程序完成后应再冲洗,为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省级 肝炎 防治 工作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