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docx
《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的公布, 标志着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改革成为主流。以核心素养 重构课程与教学体系既是知识社会与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 也是对以往知识本位教育症结的必然应对。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出发点 与归宿,核心素养被嵌入课程标准,具体说明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将 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从性质上实现了 对以往教学目标的超越。这种教学目标升级的背后映射出学生所需知 识系统由实体性知识向建构性知识的转型,以及学习样态从浅层走向 深度的转型,倒逼教学设计将单元作为课程的最小组织方式,走向结 构化的单元设计。
2、为了在单元中凸显素养的整合性特征,本土教学实 践强调以高站位驱动知识迁移与思维训练,主张借助大概念、大任务、 大问题或大工程(统称为“统摄中心”),按照学习逻辑构建相对独立 且完整的学习事件,在知识体量、持续时长以及活动架构上都表达出 “大”的特点,因此被称为“大单元教学”。那么,大单元教学如何 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各个要素实现结构化以对接和落 实素养目标?如何有效实施以促进学生持续而有意义的学习?这是 目前教学实践领域亟待突破的瓶颈。鉴于此,本研究将立足于素养本 位大单元教学的价值追求,探讨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策略和 行动路径。一、素养本位大单元教学的 价值透视 评价与目标
3、的匹配度,同时还可以修正目标中不恰当的局部。将评价 置于学习过程之前,一方面,可以强化评价对学习过程的引领作用, 确保学习过程不偏离预定方向;另一方面,能为评价嵌入学习过程提 供基础,发挥过程性评价任务的诊断和调节等功能。然而,要发挥评 价任务前置所形成的“承上启下”作用,要求评价任务既要确保能激 发目标的考察点或者说目标对应的行为表征,同时又能持续嵌入学习 过程中,通过及时有效的反应来改进紧随其后的学习过程。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情境性,那么评价任务作为激发学生达成预 期素养目标的“引信”,也应当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评价任务的设计 通常根据单元主题或统摄中心确定一个核心任务,然后将其分解为系 列子
4、任务,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结构化的、具有挑战性的大任务。 基于真实情境创设评价任务的逻辑包含三个要点:第一,包含真实挑 战的评价任务。一方面,连接真实情境的素材有助于挖掘学生依靠现 有经验难以完成的挑战性任务,以此激励学生吸收新知识、形成新思 维,实现学习进阶;另一方面,真实情境更容易创造复杂的、多样化 的挑战性任务,从而帮助学生促进经验的抽象转化,减少从一个具体 问题到另一个相似问题的低通路迁移,强化将所学知识技能迁移到多 元化情境中的高通路迁移。第二,能促成学生真切实践的评价任务。 真实情境更容易与学生建立互动,使学生在任务中真切地参与和体验 探究、讨论等学习活动,真实地在任务中“做事”,
5、到达知行合一。 第三,能展示学生真实表现的评价任务。现实生活中对同一问题的解 决方案既不是特定的也不是单一的,要以真实情境还原互动发生的背 景,让评价任务不仅要能包容超出预设互动结果的生成性表现,而且 要重视引出多样化的行为表现。(四)以进阶思路构建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的构建重在说明学生如何学会,主要关注学习活动的组 织和学习任务的嵌入。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内容的组织和实施路 径的选择,其设计必须考虑四个关键问题:学生需要怎样的知识(事 实、概念、原那么)和技能(过程、程序、策略)才能在单元教学中达 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安排哪些学习任务才能使学生具备所需的素养? 根据预期目标,学生需要哪些指导,教
6、师应该如何更好地提供指导? 提供怎样的材料和资源最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具有系统性的大单 元学习过程是在大任务、大问题、大工程、大概念等驱动下逐渐积累、 臻于完善的过程,要实现知识从记忆理解到建构再到迁移应用,需要 以进阶的思路来设计学习过程。止匕外,核心素养包括高阶思维,素养 本位的大单元教学必然关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开展,而高阶思维能 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意味着学生的知能开展必然经历一 个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以进阶的思路来构建学 习过程符合素养开展的内在机制。所谓进阶,指学生不同阶段的思维能力或者素养是螺旋式开展的, 其判断依据是学生的思维或素养水平的高低而非知识
7、量的多少,因此, 以进阶的思路来设计学习过程需防止陷入关注知识体量的误区。以进 阶思路建构学习过程的路径包括:首先,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 阶段内加强学习内容之间的连续性和学习任务设置的贯通性。其次, 要在某一学习阶段开始前注意预备和激活已有知识经验,上一阶段的 学习任务要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作铺垫,上一个课时的知识基础要为下 一课时的知识学习“搭台阶”。最后,为学生知能开展的中间水平赋 予由低到高、层级递进的思维训练,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水平的进阶应以概念、任务、问题或工程为主线。(五)以结构化思维设计作业与检测作业与检测的设计旨在判断学生在一段学习历程中是否真的
8、学 会了。大单元教学是一段结构化的学习历程,那么作业与检测作为完 整历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也应当表达结构化。具有结构化特征的作 业与检测能够对各课时的作业内容、类型、难度等进行统筹规划,提 高不同作业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减少针对低水平目标或反复操练性作 业在单元教学中的机械重复,从而为学生减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以结构化思维设计作业与检测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第一, 以单元主题为线索系统整合作业与练习的内容,既要通过主题关注同 一类型作业内容的聚焦,又要强调不同类型作业在同一主题下的关联 与互补,借助整合的过程使各环节的作业容量得到精简,整体指向对 学生是否达成目标的判断。第二,强化单元内各时段
9、、各环节作业与 练习(预习作业、过程/课时作业、课后作业等)的进阶性,从易到 难,呈现螺旋式上升,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进阶。第三,立足学生群体 内的差异性需求,分层、分类设计作业与检测,有意识地设计不同难 度、不同类型、适合不同学习风格的作业。同时,围绕主题设计可供 学生自由选择的作业,采用更具实践性的作业形态,增强作业的综合 性与兼容性。(六)根据学生认知序列设计学后反思反思是确保学习活动在深层次发生的基本条件,学生只有经过学 后反思才有可能实现对迷思概念的顿悟,进而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和 思维模式,重构经验体系,最终习得具有广泛迁移性的核心素养。换 句话说,反思是开展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是能力走
10、向素养的关键步 骤。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反思不是单纯地回顾或重复学习过程,而是由 学生主动发起的、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思维过程, 涉及学生对自身参与整段学习历程的活动过程及其行为、策略、资源、 信息、结果等的再思考。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反思属于元认知的概念范畴,关系到 个体对自身行为的体验、监控和调节,而这些行为的发生很大程度上 受学生认知开展水平的影响。同时,反思的策略方式也与学生的认知 风格或认知模式密切相关。因此,设计大单元教学中的学后反思需要 考虑学生的认知序列:一方面,要搭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反思支架, 可以将大单元学习历程中不同阶段的评价反应作为元认知反思支架, 帮助
11、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学习的特点。另一方面,要从学生已有的认 知基础出发,建构具有进阶性的反思阶段和反思水平,并为各进阶层 级的反思匹配与该阶段认知特点相符的反思方法与路径。例如,从复 述到关联再到转化就是一个从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反思阶段设计。三、素养本位大单元教学实施的 行动逻辑大单元设计对于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再好 的教学设计如果没有真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付诸实施的行动,也难以 改进现有教学的积弊,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大单元教学实施的内在 逻辑就是将系统的、专业化的教学设计付诸行动,以此来促进学生主 动的、深层次的学的实践。(一)教学出发点落实“为学而教”大单元教学的设计表达
12、了学习立场,呈现出学生学会的历程而非 教师教的过程,强调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以此为依据展开的课 堂教学也应落实“为学而教”的思想。所谓为学而教,即学生的学习 成为教学的本体目的与根本指向,一切教的实践都围绕学生“学什么、 如何学会”展开,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促进和服务于学生深度学习的手 段或条件,一切学习环境都旨在辅助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践行为学而 教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提供支架,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学习是学生的本职 任务。然而,由于传统教学从教师视角过于关注自己如何教的,而缺 乏关注学生怎么学,导致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体责任被弱化。素养本 位的大单元教学从学生出发,让教学回归学生主
13、体的常识。在实施过 程中需要适时搭建学习支架:首先,需要引导学生用好大单元教学设 计。比方,帮助学生理解单元主题、目标和任务;指导学生使用学习 支架和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反应调整学习策略等。其次,在课堂学习 中,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展开平等、良性的互动,教 的行动要与学生学的行动同频共振,引导、示范和支持学生真实情境 中的实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反应和强化。最后,教师需要沉 浸式地参与学生的单元学习历程。在课堂教学中收集学生课堂学习的 信息,监控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向和质量,并且给予学生及时反应,以 便学生开展自我调节学习。第二,创设开放式学习环境,促进其与学习过程的共挽。学习环 境
14、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投入学习,素养本 位的单元教学需要改变教师控制的一言堂式的学习环境。具体而言, 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打通不同学科课堂教学环境之间的连接, 让教学过程渗透跨学科的学习思维,营造具有学科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二是鼓励师生、生生就学习活动展开平等的对话协商,激发彼此间观 点的碰撞,形成系统开放的学习共同体,营造互惠共享的开放性学习 环境;三是确保单元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预留弹性,为学生自主选择 学习策略、自主安排单元学习活动的时间提供机会,保存其自定步调 的空间,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四是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 合,合理渗透生活情境,促进知识学习从经验
15、接受和练习场域向实践 场域转变,营造与实践相对接的开放性学习环境。第三,选择符合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的课堂教学形态。对于课堂 教学形态来说,大单元教学具有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性,能适用 于包括对话型、指导型、自主型、合作型、评价型等在内的多种教学 形态。教师要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教学实施的基本准那么,在 遵循学生开展规律和单元学习逻辑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学习任务和过 程为单元教学实施匹配合适的教学形态。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教师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综合考虑教学形态、教学资源以及具体教学 情境等,以此权衡班级授课、分组教学或个别化教学等不同组织形式 的适宜度。其四,根据学习需求提供匹配的学
16、习资源,这是大单元教学能够 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大单元教学实施所需的学习资源可分为四类: 一是学习场所提供的物资资源,如学习工具、教材、多媒体设备等; 二是预备和激活已有经验体系的资源,例如学习档案袋、复习表、知 识地图等;三是辅助学生开展学习或评价任务的资源,如拓展资料卡、 评价量表等;四是指导学生精确掌握本单元学习历程的资源,可以是 单元学习指导手册、学习策略/方法建议清单等。需要说明的是,学 习资源的类型并不仅限于文字材料,还可以是音频、视频、图像等多 媒体材料。(二)实施路径聚焦学科实践大单元教学之所以具有专业性,其原因之一是通过系统的学科教 学助力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这需要在教学
17、实施中聚焦学科实践。 一方面,学科知识的产生与开展本就来源于人的实践,素养本位的教 学就是要还原知识产生与开展的背景,借此形成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 识到实践的探索能力。另一方面,学科素养是一种超越知识技能的综 合表现,学生不仅需要理解知识,还需要迁移和应用知识,即用知识 去实践才能形成素养。然而,并非有了实践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学科 素养,学科素养的形成依托于具有学科本质的实践。学科本质既包括 该学科独有的局部,如学科内容、学科核心观念、学科思想方法等, 也包括在实践推进的过程中必定会突破本学科的边界,涉及与其他学 科的关联、跨学科共通的范式和概念。只有在表达学科本质的实践中 反映出的综合能力才是
18、学科素养,因此,大单元教学要真正落实学科 核心素养,需要根植于学科实践。学科实践在大单元教学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建构学科思维方法、 运用学科学习方式,换句话说就是用具有学科典型特征的思维和方式 来“学会”学科,集中反映学科教学方式及其特性。具体而言,教师 一方面要遵循学科知识建构的规律,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挖掘学习情境 所蕴含的学科要素特征、提炼内隐于具体知识的学科思想方法,并结 合情境引导学生体悟学科思想方法的内在逻辑和价值;另一方面,也 要借助学科思维方法实现单元教学内容的精简、提炼与整合,以此规 避传统学科课堂教学内容分散和教学过程不连续的问题。学生在学的 过程中要坚持用与学科特征相匹配的学习
19、方式来理解、建构和运用学 科知识。例如,用反映语文学科特性的口语表达来学习语文;通过符 合科学特征的合作探究方式来学习科学;借助史料实证来学习历史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及时借助作业或练习归纳总结学科思想方法,通过 学后反思强化对学科思想方法的认识,促进自身学科实践的经验转化, 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超越学科课堂所限定的知识范围,激发具有创造性 的实践。(三)教学全程贯穿教-学-评一致性大单元教学本质上是一段完整的学习历程,这样的一段历程需要建立在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引领下,明确如何抵达目的地以及当前与 目的地间的差距,对应到教学中分别是教学目标、承载目标实现的学 习任务以及判断学到何种程度的学习评价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素养 本位 单元 教学 设计 实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