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江浙城市文化.docx
《民国时期江浙城市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国时期江浙城市文化.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国时期江化江浙旅行记及其作者民国时期的史学家王桐龄(18781953)是我国第一位在国外攻读史学专业并正式毕业的学者。其于1898年考 中秀才,1902年被保送到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4年由京师大学堂公派日本留学,是京师大学堂首批官派的31名留 日生之一,1908年升入东京帝国大学史学科学习,1912年学成回国后进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 范大学)任教。1925年,身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教授的王桐龄,被江苏几所教育机构聘用,赴南京讲授民族史课程。授课之余, 他将在江浙地区辗转讲学以及游览的见闻记录下来,整理成册出版,名为江浙旅行记。“民国十四年七月,余受国立 东南大学、中华
2、职业教育社、中华图书馆协会、江苏省教育会合组暑期学校之聘,充讲师,担任北三民族活动史,赴南 京。”根据书中的记载,于1925年7月24日抵达首个讲学目的地南京,到同年9月5日启程返回北京,历时一月余, 王桐龄游历了南京、杭州、苏州、无锡、扬州、镇江等城市。王桐龄从多个角度对这些城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呈现了 民国20年代江浙主要城市的样貌和文化特点。王桐龄所指的江浙地区,是江苏南部的南京和浙江所组成的地理区域。本文所讨论的,王桐龄游历该地所观察到 的城市文化,主要涉及建筑、饮食和休闲三个方面。苏南和浙江两地的文化渊源,都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吴、越 两国经历战乱后融合形成的吴越文化。因而这些城
3、市一直以来表现出的文化性格也较为相似,被合称为“江浙文化工王 桐龄游历江浙地区所观察到的城市特点、鲜明的建筑、饮食和休闲文化,共同组成了江南地区典型的细腻、风雅的江浙 城市文化。江浙城市的建筑文化每当游历到一个新的城市,王桐龄首先叙述城市概貌,之后描述城市的建筑。王桐龄描述南京的建筑分为三种, 分别是新式洋房、旧式瓦房和草房。王桐龄对草房偏爱有加,字里行间充满赞许。他写道:“草房以茅做顶,高粱秸做墙, 内支以木,外涂以泥,多数劳动者及农民之房属之。农民之房错落于农田间,多数无院落,间有用枫树、小杉树或他种 植物编做篱笆者,颇似日本之生篱,异常风雅。居移气,养移体,无惑乎南京买菜佣奴,俱有六朝烟
4、水气也。”六朝时期 的南京,时称建康城,是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达到了江南地区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高峰。后代的文人以六朝烟水气, 指代南京城所透露出的典雅书卷气息,成为后人对南京城的总体印象。在王桐龄眼中,南京草房的建构、总体布局,流 露出的典雅之气,不仅让他想到日本园林建筑,更让他联想至厂六朝烟水气”,可见他被南京建筑文化所流露出的深厚文 化气息所折服。王桐龄描写的南京草房,以草做屋顶,秸秆做墙面,木头做支撑,体现了江浙建筑就地取材的特点。“江浙地区建 筑材料极其丰富,品种多样,竹、木、石、砂、豉、瓦一应俱全,就地可取。”与南京建筑风格相似的,还有杭州的木造 房。“用瓦做顶,前后用木板,两旁用砖
5、瓦或竹篦做成。”还有扬州、镇江的建筑多此类型。这些建筑风格显示了江浙建 筑文化崇尚就地取材、精巧搭建的特点。这既体现了江浙建筑淡雅朴实的特点,又体现了灵巧素雅的建筑格调,依靠江 浙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呈现了江浙建筑文化融自然舆人文于一体的特点。江浙城市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王桐龄此行也记录了江浙地区的饮食。在南京饮食的记录中,王桐龄首先 提到的是西餐。“南京城内之西餐,价昂而味劣。西餐馆地方颇宽敞,而顾客甚少。南京之烧饼、面包,俱含黏性,或谓 南方之麦,多系夜间开花,性情不平和”事实上,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西方文化进入中国,这一时 期在饮食方面被称为中国
6、的西方饮食文化时期。江浙沪地区,因其地理上位于通商口岸,便于接触外来文化,受到了西 方餐饮文化的冲击,对本土饮食习惯产生影响。王桐龄叙述的南京西餐馆场地宽敞,但餐价昂贵,味道欠佳,比如面包 黏硬不松软,让我们看到了江浙地区接触西餐的早期阶段的境况。虽然该地开风气之先,最早接触西方饮食,但由于价 格昂贵,且是初步接触西餐的阶段,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且制作水平也稍显落后。此外,王桐龄记录了在南京讲学期间,以大米为主食的饮食。“每日早晨,稀粥,有咸菜。午晚二餐,皆一汤一菜, 米饭。菜尚可口,唯米太粗,有稗子。”可见,南京人的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关于苏州饮食,王桐龄这样记录:“苏州 之饮食略同于南京,
7、唯粥之种类甚多。味甚美,有专门粥铺,兼卖点心。”南京饮食中的常见蔬菜等,“南京之丝瓜约为 三四尺。茄子细而长,形似黄瓜。常食之菜,荚白、竹笋多,冬瓜洋葱次之。另有豆角、韭菜,价贵。南京饮料水,以 长江为第一。”王桐龄此处记录的,都是江南地区常见的蔬菜,并且他还将江浙地区的蔬菜与北京的蔬菜进行比较,显示 二者的不同。身为北方人的王桐龄,在游历江南期间以食用稻米为主,改变了往常的饮食习惯,给他留下的印象颇深,所以文 中多次记录了以米饭或粥作为主食。中国北方人喜面食,南方人则偏爱大米。王桐龄所游历的江浙地区,是“大米文化” 的主要地区,这种文化最早发源于浙江省的余姚市,该地七千年前便开始种植、使用水
8、稻。所以,王桐龄所记录的江浙 地区以大米为主食的饮食习惯,代表了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米文化”。王桐龄对江浙地区的饮食记录,显示了民国时期江浙地区饮食文化的两个特点。一是该地区饮食文化的现代特征。 中国近现代饮食文化的变化是以长江中下游的通商口岸为中心,逐步向周围辐射展开的。王桐龄所记录的江浙地区,正 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早受到西方饮食文化冲击的地区。西餐的进入打破了该地区传统中国饮食的格局,也改变了中国传统 的餐饮文化。二是以大米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的饮食习惯,在王桐龄的游记中也得到了体现。王桐龄所叙述的每日食用的 米饭和粥类,体现了江浙地区“大米文化”的特征。西餐和大米的组合,是王桐龄笔下民国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国时期 城市 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