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2020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前须知: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
2、代的尚象观念从周易开始。易象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审美意象的源头。 伏羲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仰观俯察,探索出了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取万物之意,创制出了分别 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八卦图,以象喻意。八卦如此,审美意象的创构同 样如此,两者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王羲之兰亭集序有“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说法。这种游目骋怀,正是 在俯仰体悟之间获得审美的愉悦。通过仰观俯察,主体在立象尽意之中进行审美的体悟和创 造。中国自古以来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体验方式和创造方式,是审美方式的表达。观物 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其观其取,都表达
3、了古人的尚象精神。立象尽意乃以象见意, 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构艺 术意象。周易系辞上所谓“制器者尚其象”,左传宣公三年所谓“铸鼎象物”, 说的都是尚象制器。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中国的器物创造和艺术创造都表达了尚 象的精神。象是感性生动的,以其张力不断生成和创构。观物取象本身不仅是一种感悟方式,而且 还借助想象力进行意象创构。同时,象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借助于虚实相生等手法,使丰 富的意味和情趣得以呈现。汉字中包含着尚象的特征。汉字如诗如画,是以象形表意为基础的文字,包含着意象的 月月在写”不愿意走后门等。他人的评价方面:他人的评价
4、方面:他虽然还没发表文章,但是他的妻子和懂行的人对他 的写作前景很看好。如“精神上的大富翁”“说不定将来要去作协工作”都是对他作品质量 的肯定。作者方面:作者方面:他虽然还没发表文章,但是作者对他充满了肯定赞许,作者想借“一 位作家”为题来启发读者思考;真正的作家应该像主人公一样拥有良好的素质和品质,而作 品的发表反而是顺其自然的事。【解析】【7题详解】此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此题“以下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
5、 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表现了邻居们对作家闭门造车写作方式的批判”是错误的。仔细阅读作品,可知结尾 处邻居们对作家下班回来“坐家”的理解,说明身边的人对他的写作态度和生活方式不理解, 觉得他在自讨苦吃。应选c【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理解句子的表层含义,然后必 须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在理解深层含义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理解。妻子说 主人公是“生活上的小人”,在理解这句话时必须结合后面“道德上的伟人,经济上的穷光 蛋,精神上的大富翁”来理解,所以妻子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对主人公的一种埋怨和怜惜。然 后在结合他在生活中的表现来回答,比方住
6、房仄陋、衣食简单,但是爱看书、爱写作,说明 物质上不丰富,但他却很容易满足。他什么都可以满足,但总是觉得时间不够,所以很多费 时费事额家务事不干,星期天也不出去。他的作品写好了念给妻子听,妻子说“不好”,他 便沉默,假设说“好”,他又满脸得意,他的反响很是孩子气。可据上述分析作答。【9题详解】此题考查体会标题的作用以及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 时可从线索、内容的表达、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主旨的表达等方面来分析,结合内容分析标 题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找出理由作答。题干为“本文主人公从未发表任何作品,但题目却 称他为一位作家,合理吗?”首先说明观点,然后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7、。如认为不合理,可 以从他从未发表作品,写作只是他的业余爱好,所以不能称其为作家;从周围人对他的评价 来讲,他的生活圈狭窄,并且他的写作行得不到生活中接触的人的理解,所以不能称其为真 正的作家。认为合理的话,可以从主人公本身的素质来看,他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善于发 现美,他感情细腻,想象力丰富,并且热爱写作,从不投机取巧,具备了一个作家应有的良 好素质和品质。他虽然还没有发表文章,但是懂行的人和他的妻子对他的写作前景比拟看好。 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位作家”来引起读者思考其中肯定赞许的意思和提醒的 意味,所以看似不合理,但实际上有更深层的含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文言文阅
8、读(此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性倜傥,轻财尚气,少时遇相者谓曰:“卿容貌甚善,须 小亏,那么当富贵。”梁大同中,昭达为东宫直后,因醉堕马,鬓角小伤。昭达喜之,相者曰: “未也。”侯景之乱,昭达率乡人援台,为流矢所中,眇其一目。相者见之,曰:“卿相善 矣,不久当贵。”台城陷,昭达还乡里,与陈文帝游,因结君臣分。文帝为吴兴太守,昭达 杖策来谒。文帝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超于侪等。陈武帝谋讨王僧辩、令文帝还长城 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画。累功除定州刺史。时留异拥据东阳,武帝 患之,乃使昭达为长山令,居其心腹。(天嘉)四年,以
9、功授镇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初, 文帝尝梦昭达升台铉,及旦,以梦告之。至是,侍宴酒酣,顾昭达曰:“卿忆梦不?何以偿梦?” 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寻出为都督、江州刺史。废帝即 位,改封邵陵郡公。华皎之反,其移文并假以昭达为辞,又频遣使招之,昭达尽执其使送都。 太建二年,征江陵。时梁明帝与周军大蓄舟舰于青泥中,昭达分遣偏将钱道戢、程文季乘轻 舟焚之。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戟 施楼船上仰割其索索断粮绝,因纵兵攻其城,降之。三年,于军中病薨,赠大将军。昭达性 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将帅。厨膳饮食,并同
10、群下,将士亦以 此附之,每饮会,必盛设女伎杂乐,备羌胡之声,音律姿容,并一时之妙,虽临敌弗之废也。 四年,配享文帝庙庭。 (节选自南史章昭达传)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上为戟 施楼船/上仰割其索/B.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戟/ 施楼船上/仰割其索/C.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戟 施楼船上/仰割其索/D.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
11、土为戟 施楼船/上仰割其索/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东宫,古代宫殿名,因在皇宫东面而得名,后也借指居住在此的太子。B.移文,官府用于征讨、晓谕或声讨的文书,也称为“移书”或“檄文”。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的死亡,也可用于妃嫔、皇子、公主等。D.配享,指臣子在帝王宗庙得到附带祭祀,是古代奖励功臣的种恩典。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昭达追随文帝,颇得信任。文帝任吴兴太守时、昭达主动谒见,结下君臣情分;文帝镇守 长城,昭达屡次奉命与武帝通消息,后累积功勋为定州刺史。B.昭达忠于陈朝,不怀二志。御宴上,面对文帝询问
12、,昭达坦陈尽忠尽节之意;废帝即位后, 华皎造反,昭达将华皎派来诱降的人全部押送到京城。C.昭达能征善战,颇有智谋。早年昭达即跟随文帝守长城,防杜龛;后又担任长山令,防范 留异;征江陵时,面对梁周大军,他巧出奇兵,大获全胜。D.昭达刚柔相济,治军有方。昭达对将士要求严苛,行军征战,必昼夜兼程;但每有功勋, 必推给将帅;军中宴饮,必盛设杂耍音乐,与将士同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时遇相者谓日:“卿容貌甚善,须小亏,那么当富贵。”(2)昭达对日:“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答案】10. C 11. B 12. A13. (1)小时候遇到相面的人,对他说:“您
13、面相很完美,应当有小小的损伤,就会富贵。” (2)章昭达回答说:“应当像犬马一样为您效劳,来竭尽我的忠诚,除此之外没有方法报答。” 【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般有如下切入角度: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2.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明句式,助断句修辞句,找特点审关系,明结构;3.利用对 称(偶)句式断句法。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偶)形式,这给 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应高度重视。此题中,画线句可译为“北周的军队又在峡口的南岸 修筑堡垒,取名叫安蜀城,在江面上横向拉起粗大的绳索,编结苇草构成桥梁,来运送军粮。 章昭达于是令士兵制作长戟,放置于楼
14、船上,让士兵们仰着身子切割绳索。”“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周”,主语“周朝军队”;谓语动词“筑”,修筑;”于峡口 南岸”,介词结构做状语;“垒”,堡垒,作宾语,可见这是一个主谓宾中心语完整的句子, 所以“垒”后应该断开,“名安蜀城”,“名”,命名,叫;“安蜀城”,做“名”的宾语, 可见承前省略主语“垒”,该句有了动宾局部,是完整而独立的句子,所以“名”前要停顿,“城”后要停顿,排除AB。“昭达乃命军士为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这里主语为“昭达”,“命”为使令性的词, 其后接“军士”,既做“命”的宾语,又是后边“为” “施” “割”三个承接性动词的主语, 这叫兼语短语做谓语,是一种固定句式;“
15、施”后省略了介词“于”,翻译为“在”,与后 面的“上”形成固定搭配,翻译为“放置在楼穿上”,所以应该在“上”后停顿;“仰割其 索”,“仰”做“割”的状语。据此排除D项。应选Co【11题详解】此题考查记忆、理解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文书的名称、官场的礼节、朝廷的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 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移文也称为移书或檄文”说法不正确。移文是官员之间或国内不相统属 的各官署之间交往的一种平行文书。移文
16、与檄文虽有联系,亦有区别。檄文常常是针对敌对 面而发的,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常常是针对内部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晓谕和责备。 应选Bo【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 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 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拟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 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 二耍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 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
17、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 为主导致误判。A项,“文帝任吴兴太守时,昭达主动谒见,结下君臣情分”说法不正确,原文中说的是“台 城陷,昭达还乡里,与陈文帝游,因结君臣分”,之后才有“文帝为吴兴太守” 一事,可见 昭达与文帝结下君臣情分是在文帝担任吴兴太守之前。应选Ao【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 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方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 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方活用,通假,特殊句
18、式等。文言文的翻译,最 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存、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 一致的词语那么“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存”;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 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此题要重点翻译到:“善”,完美;“须”,应当;“亏”,损伤;“犬马”,像犬马一样; “节”,忠诚节操;“用”,功用;“自余”,除此之外;“无以”,没有方法;“奉偿”,报答。【点睛】对于不同的题目那么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 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
19、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 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那么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 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 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 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 的准确率一般会比拟高。4、开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1
20、)第一类的解题方法一一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 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认,是赞 赏还是批评等问题。(2)第二类解题方法一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 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作判断,这些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又该如何云改正或抵抗。参考译文:章昭达,字伯通,是吴兴武康人。他生性洒脱不拘,轻视钱财,崇尚义气。小时候遇到 相面的人,对他说:“您面相很完美,应当有小小的损伤,就会富
21、贵。”梁朝大同年间,章 昭达担任东宫直后,因喝醉酒从马上摔下,鬓角受了小伤,章昭达为此而高兴(以为应验了 看相人的话),看相人说:“这个不是。”侯景作乱,章昭达率领乡里人援助台城,被流箭射 中,瞎了一只眼。看相的人见到他,说道:“你的面相好了,不久定当富贵。”台城陷落, 章昭达回到家乡,与陈文帝(注:时在梁朝,文帝尚为梁朝官员)交往,于是结下了君臣的 情分。侯景之乱平定后,文帝被授为吴兴太守,章昭达拄着拐杖前来拜见文帝。文帝见到他 非常高兴,于是委任他做将帅,恩宠超过同类人中对等的人。陈武帝谋划讨伐王僧辩,命文 帝回到长城(县城名)招集土兵,以防范杜龛。文帝频繁派遣章昭达前往京口接受策略规划。
22、 累计战功,被授予定州刺史。当时留异拥兵盘踞东阳,武帝感到担忧,于是任命章昭达为长 山令,把守在留异的腹地。天嘉四年,章昭达因为战功被授予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 当初,文帝曾经梦见章昭达升任宰相,第二天就把梦中的事告诉了他。到这时,侍座宴席间, 酒喝到酣畅的时候上,文帝回头看着章昭达说:“你还记得不记得梦中的事啊,用什么来实 现梦中之事呢? ”章昭达回答说:“应当像犬马一样为您效劳,来竭尽我的忠诚,除此之外 没有方法报答。”不久离开京城,担任都督、江州刺史。废帝即位后,改封章昭达为邵陵郡 公,华皎之造反,颁发文书并且谎称是章昭达所写,又频繁地派来使者招降章昭达,章昭达 把他派来的使者全部
23、抓起来送到京城。太建二年,攻打江陵。当时西梁明帝与北周军队在青 泥水中聚集了很多船舰,章昭达分头派遣副将钱道戢、程文季乘着轻便的船只燃烧敌军的战 船。北周的军队又在峡口的南岸修筑堡垒,取名叫安蜀城,在江面上横向拉起粗大的绳索, 编结苇草构成桥梁,来运送军粮。章昭达于是令士兵制作长戟,放置于楼船上,让士兵们仰 着身子切割绳索。绳索被割断,粮道断绝,趁势挥军攻打城垒,降服敌军。太建三年,在军 中病逝,追赠为大将军。章昭达天性严格而尽心,每当接受使命出征,必定日夜加倍赶路; 然而他所攻克的,一定把功劳推让给手下的将帅。厨房餐饮食用,全部与部下相同,将帅土 兵们也因此而归附于他。每当饮宴聚会,必定多设
24、歌女与各种音乐,备全羌人、胡地的乐音, 音乐与女色,都极尽当时的美妙,即使在临战对敌的情形下也不废止这种做法。太建四年, 附祀于文帝庙堂。(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苦寒行刘克庄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注中酒:喝醉了酒。14.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起句“十月边头风色恶”,点明了官军戍边的时间、地点与环境,语言简洁,紧扣题旨。 B.诗歌第三句不仅问而不答,引起读者的深思,而且巧妙地将笔触引向对“热官”的描写。 C.五、六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泸州市 泸县 2020 届高三 下学 第二次 高考 适应性 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