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鞅到韩非—法家管理思想的兴起.docx
《从商鞅到韩非—法家管理思想的兴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商鞅到韩非—法家管理思想的兴起.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商鞅到韩非一法家管理思想的兴起先秦诸子中,法家的管理思想较为独特。它来源于诸子 百家的争鸣,同儒、道、墨、名、农、纵横诸家都有关联, 突出实用性和功利性。秦从变法到统一再到覆亡,就是法家 思想的完整实践。法家以富国强兵为使命,其管理思想主张 国家至上,立足于国与民的对立,以挤压社会作为国家崛起 的代价,排除管理中的情感因素,可以把它看作古代的制度 学派。在追求富强的方式上,法家主张统一思想,废私立公, 弱民强国,君主独断。在具体管理技术上,法家在法术势的 配合、奖惩的逻辑、驾驭臣下的手段等方面有行之有效的举 措,不乏深刻犀利的洞见。法家管理思想中组织强大化、目 标单一化、成员蚁族化的设计,具
2、有高度的诱惑力,同时也 构成了忽略教化、追求短期效应、排斥多元价值、把组织成 员工具化的种种陷阱。从古到今,法家的管理思想在整体思 路上被后人扬弃,但在具体管理方法和技能上那么因其实用性 而一直被人们所重视。战国法家的谱系法家在战国时期曾经十分风光,显赫一时。秦始皇振长 策而驭宇内,灭六国而成一统,全靠法家的治国之术。在管 理思想史上,法家同先秦其他各家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一定 意义上,法家就是中国古代的制度学派。司马谈论六家要 指称:“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那么亲亲尊 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 少恩假设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J 汉书艺文
3、志概括道:“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以国为本,富国强兵,需要统一行为和统一思想。商鞅 把这种统一称为“壹务”、“壹言”,最后归结为治国举措的 整齐划一。“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壹赏那么兵 无敌,壹刑那么令行,壹教那么下听上J (商君书赏刑)民 间的各种思想,甚至各种伦理准那么和价值观念,统统都在禁 绝之列。“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 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J (商君书农战)商鞅给出的禁绝理由十分简单,就是认 为这些东西阻碍了富国强兵。“故其境内之民,皆化而好辩 乐学,事商贾,为技艺,避农战,如此那么亡国不远矣。”(同 上)“国有礼有乐,
4、有诗有书,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 有辩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国无十者,上有 使战,必兴至王J (商君书去强)在其他篇章,商鞅把 危害国家的东西称为“六虱”,六虱终究是什么,由于商 君书的缺佚而解读不同,但大意很清楚。“六虱:日礼乐, 日诗书,日修善,日孝弟,日诚信,日贞廉,日仁义,日非 兵,日羞战。国有十二者,上无使农战,必贫至削。十二者 成群,此谓君之治不胜其臣,官之治不胜其民,此谓六虱胜 其政也。十二者成朴,必削。是故兴国不用十二者,故其国 多力,而天下莫之能犯也J (商君书靳令)所以,商 鞅主张去除危害国家的“五民”,即谈说之土、处土、勇士、 技艺之士、商贾之土。“夫治国舍势而
5、任谈说,那么身修而功 寡。故事诗书谈说之士,那么民游而轻其君;事处土,那么民远 而非其上;事勇士,那么民竞而轻其禁;技艺之士用,那么民剽 而易徙;商贾之土佚且利,那么民缘而议其上。故五民加于国 用,那么田荒而兵弱J (商君书算地)到了韩非,概括得更清楚,他把危害国家的五种人称为“五蠹”,包括学者、 辩者(言古者)、带剑者、近习侍从(患御者)、商人和工匠。“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那么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 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古者,为设 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带剑者,聚徒 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患御者,积于私门, 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退汗
6、马之劳。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痛 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 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土,那么海内虽有破 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J (韩非子五蠹)尤其是 儒墨两家,“儒以文乱法,侠以武乱禁”,更在剿灭之列。也 就是说,国家只需要农夫和战士,其他一概都是祸乱之源。 这种思路,在商鞅时表达为统一思想,到了韩非时就只能有 一个思想。商鞅强调的是国家,而韩非就变成了“朕即国家二 所以,商韩之间略有不同,商鞅强调富国强兵是国家本位, 韩非那么由国家本位开展为君主本位。这一变化,在逻辑上是 顺理成章的。正如今天的某些公司,创立人一开始强调的是 公司至上,如果这种至上不
7、是立足于社会服务,到后来就必 然会变成创立人至上。无论是国家至上还是君王至上,富国强兵的基本准那么是 废私立公。所谓公,就是公之于国,公之于君。有人以为, 法家仅仅强调法制和赏罚,实际上,法制的背后要靠公私的 区分来支撑。对于臣下而言,“公”就不能有任何私利,但 是,人的私利又是天然存在的,对此,法家的基本策略是采 用交易方式,以国家的赏罚来换取臣下的尽公效忠。对于君 主而言,公就是排除任何私人情感,完全以功利准那么来行使 赏罚二柄。商鞅指出;“无宿治,那么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 而百官之情不相稽。百官之情不相稽,那么农有余日。邪官不 及为私利于民,那么农不敝J (商君书垦令)君主不要以 为有了
8、爵位、俸禄、国法,就可以驱使吏民实现富国强兵的 使命,很多时候,这三者反而导致贫弱乱。“人君有爵行而 兵弱者,有禄行而国贫者,有法立而治乱者,此三者,国之 患也。故人君者,先便请谒而后功力,那么爵行而兵弱矣。民 不死犯难而利禄可致也,那么禄行而国贫矣。法无度数而治日 烦,那么法立而治乱矣。是以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尽力以规 其功,功立而富贵随之,无私德也,故教化成。如此,那么臣 忠君明,治著而兵强矣J (商君书错法)韩非那么进一步 把君主之公与治国之术联系起来,认为君主一旦表露出自己 的喜好,就会被下属利用而谋私。“人主有二患:任贤,那么 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那么事沮不胜J因为君主只要 表
9、达出自己的意图,下属就会揣摩君主意图而营私,“群臣 饰行以要君欲,那么是群臣之情不效:所以,君主必须深藏 不露,掩饰情感,绝不显示出自己的好恶,这就是君主之公。“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那么大君不蔽矣J (韩非子二柄)正是厉行法家学说的秦国,使远道而来的荀子看到了一 幅欣欣向荣的公而忘私景象。荀子曾经答复应侯范睢“入秦 何见”的提问说:“其固塞险,形致便,山林川谷美,天材 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 流汗,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 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梏,古之吏也。入 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
10、于 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 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 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是所见也J 然而,荀子留了伏笔,秦国虽然威武胜过了汤武,广阔胜过 了舜禹,到达了 “治之至”,但其“忧患不可胜校也”,原因 之一就是“无儒”。因为秦国之治是建立在对抗根底上的, 所以“龈龈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荀子强国)。 所以,“公”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和冲突。法家主张废私立 公,而废私立公的基本方式又是以满足私欲的交易实现的。 由此带来的公私对抗,是法家不能根除的。商鞅和韩非可以 回避这一问题,我们今天那么必须认识到,以赏罚二柄来实现
11、 “公”,最后成全的是君主最大的“私而这种君主之私所 代表的“公”,势必会不断加剧君主与臣下之私、与民众之 私之间的紧张,迟早会遇到改弦易张的挑战。为了防范私利对公权的挑战,压抑民众的自身需求,法 家都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削弱民众的权利。商鞅认为:“无 以外权任爵与官,那么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学那么愚, 愚那么无外交,无外交那么勉农而不偷。民不贱农,那么国安不殆。 国安不殆,勉农而不偷,那么草必垦矣J (商君书垦令) 民众不从学问中求富贵,不从社会交往中谋私利,那么会把精 力集中于国家号召的耕战政策上。所以,法家所说的富国强 兵,和今天人们所说的富强不一样。法家所说的富强,以愚 民、弱民
12、为代价,而今天所说的富强,以开民智、张民权、 增民利为根柢。理解不了这种区别,就很有可能把亚当斯 密的国富论,望文生义曲解为国家之富而不是国民之富。 现代的国富,是建立在民富根底上的,而商鞅的国富,那么是 建立在民愚民弱根底上的。商鞅明言:“民弱国强,民强国 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君书弱民)要愚民弱 民,就要去除民众可以同国家叫板的资本。“谈说之士,资 在于口;处土,资在于意;勇士,资在于气;技艺之士,资 在于手;商贾之士,资在于身J (商君书算地)国家要 花大力气来去除这五种人之资。总之,法家的设想,是把民 众变成没有思想、不长头脑、完全服从于上的工具。在国和 民之间,法家只有国权
13、,没有民权,民要绝对服从国。民的 唯一价值,就是为国尽力尽忠。这样一种治理模式,在管理决策上势必走向君主独断。 商鞅在变法时,坚决反对不同意见的表达,甚至不允许采用 商议方式。他说:“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 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 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 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 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 更礼,不肖者拘焉J (史记商君列传)到了韩非、李斯 那里,这种君主独断被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在秦始皇手里得 到了实现。从此,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有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和
14、实践体系。当代有些人把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思想根源归 结到儒家而放过了法家,有点南辕北辙,找错了对象。秦晖 把这种批判的错位喻为“荆轲刺孔子”。法家管理思想的魅力和陷阱法家的管理思想,有很多吸引人的东西。由于它与先秦 诸子其他各家的明显区别,使它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然而, 在这种魅力下面,却有着看不见的陷阱。当人们为它的这种 魅力所吸引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踩踏上陷阱式的机关,落入 商鞅和韩非所布的毂中。不可否认,法家管理思想中有许多技术性的细节,尤其 是法术势的配合,奖惩的逻辑,驾驭臣下的手段等等,往往 行之有效。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论证上,法家人物(尤其 是韩非)不乏有很深刻、很犀利的洞见。这些
15、细节,需要另 文撰述评价。本文仅在整体上对法家管理思想予以透视。法家思想有一种魔力,它会诱使人们做“老大”梦。从 古到今,人类都有一种“更高、更快、更强”的梦想。从某 种意义上说,这来自于生物本能,各种生物在进化演变历史 中,无不向这个方向开展。生物的千变万化,不过是因为所 遇到的资源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使它们形成了不同 的强大方向,体型大者更具威力,而体型小者更加灵活;以 力取胜者固然威风凛凛,而貌似弱小者可能繁殖速度惊人。 同一种生物,也要服从优胜劣汰的法那么。人类作为个人而言, 总会向“出人头地”的方向努力,马斯洛所谓的尊敬需要和 自我实现需要,就是对这种努力的心理概括。人类的各种
16、组 织乃至国家,也都在这个方向上不断进化。公司追求的排行 榜前茅或者“基业长青”,国家追求的盛世风光或者“大国 责任”,本质是一样的。从这一意义上看,法家在战国群雄的竞争中,适时确立 了富国强兵的基本方向,而且设计出了操作性很强的实施策 略,这是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对那种雄才大概、睥睨天下 的领导人来说,法家思想尤其对他们的胃口,无怪乎秦孝公 听了商鞅的强国之术,“不自知膝之于前席”;秦王嬴政看到 韩非的文章,拊髀称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 不恨矣!”并因此而发动了对韩战争。尽管战国时代的战争 是家常便代,但为了一个人的文章而征讨他国那么绝无仅有。 当然,这不能同西方古代神话中为了争
17、夺而发动的特洛 伊战争相媲美,但至少可以看出韩非思想的吸引力。时至今 日,现实中沉醉于“强国梦”的人中间,不乏能够找出商鞅 和韩非的崇拜者,大秦帝国的作者就是一例。赞许秦始 皇的伟大功业者,实际上已经在思想上认同了法家的治国理 念。也许,这种认同是下意识的,但正因为有可能在下意识 中认同,故其威力格外强大。不管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公司领 导人,只要强调国家至上、公司至上,立志于“做大做强”, 就会感受到法家思想的亲和力。即便不想做“老大”,法家思想在管理中的可操作性, 也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从管理方略的角度来看,法家诱人的 地方,是管理目标的大大简化。现实中的管理活动,往往存 在多目标的选择难题,关
18、键是多个目标会互相冲突,鱼与熊 掌难以选择。这种两难甚至多难的多项选择,往往导致管理 者困惑犹豫。所谓“两利”和“多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 太难。有时管理者实在下不了决心时,不得不抓阉式的碰运 气。算命占卜并不见得全是迷信,有时也是利害权衡时拿不 定主意的智慧。多目标,尤其是价值多元化,使任何管理学 说都有可能捉襟见肘。而法家思想为了便于操作,把复杂的 管理目标单一化,即实现“富国强兵”,并让这一目标压倒 一切,所有与此冲突的价值观念,统统都要为这一目标让路。 这样,就能够使复杂的管理活动单一化,而且能够确保所有 力量和资源都聚焦于这一目标,在短期内收到显而易见的快 速效果。尤其是其效应的快速
19、性和带来的成就感,对管理人 员特别是高层决策者具有极大的诱惑力。管理者可以把全部 精力放在不同情境的应对上,而勿需考虑价值层面的权衡。 现实管理中,由于人的注意力有限,哪怕没有受过法家思想 的影响,往往也会自发产生出尽可能简化管理目标的念头, 此时如果看到法家的论证,就会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当年秦 王嬴政看到韩非著作的反响,恐怕就是这种心情。不管是国 家还是公司,在管理活动中这种简化管理目标的做法屡屡可 见。如“中心任务”说,“压倒一切”说,“一票否决”方式 等等,都是简化管理目标的变形。法家思想中把复杂的追求 化约为简单目标的倾向,当然能够得到苦于选择之难的人们 青睐。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就需要
20、最大限度地发动组织力量, 激发他们做出最大奉献,而且这种成员能够把自身消耗降低 到最低程度,能够放弃任何与组织目标不合的自身需求。法 家的所有举措,都要为到达这种管理效果服务。最符合这种 管理思路的,就是昆虫界的蚂蚁和蜜蜂。在法家的组织体系 中,有严密的分工体系,在明确职责方面到达了同现代组织 相比也毫不逊色的程度(现代分工立足于技术分工,古代分 工立足于职责分工,这是需要区别的)。韩非曾经举过一个 例子:韩昭侯醉寝,他身边的典冠者怕昭侯着凉,就给昭侯 加盖了件衣服。昭侯醒来后很高兴,问左右道:“是谁给我 加盖衣服? ”左右答复:“典冠。”于是昭侯处分了典冠和典 衣。处分典冠的罪名是“越其职”
21、,处分典衣的罪名是“失 其事”。韩非的结论是:“故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 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那么死,不当那么罪,守业其官,所言者 贞也,那么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J (韩非子二柄)管帽子 的和管衣服的各负其责,绝不能失职,更不能越权。即便是 当代的管理者,也有不少人赞许这种体系的有序和有效,对 这种体系能够使领导人使用部下“如身之使臂”赞口不绝, 而绝少考虑到使部下“手足化”、“蚁族化”的负面效果。但 凡 乐道于个体为组织做出牺牲者,往往会推崇这种法家式的组织体系。组织强大化、目标单一化、成员蚁族化,仅仅其中一点, 也会对管理者形成诱惑,何况法家把这三点整合到一起。所 以,迷恋法家思想很
22、正常,对那些渴望建功立业、出人头地 的人更正常。然而,有一利必有一弊,强大化的同时是没有 退路和缓冲,简单化会导致失去利益协调机制,工蚁化会泯 灭个体价值。这些,都是法家管理思想的致命伤。组织强大化的表现,必然是追求物化成效。如果没有广 阔的领土、高大的建筑和雄伟的军队,如何能够称得上是伟 大国家?如果没有市场份额、增长率、利润率的榜首地位, 如何能够称得上是优秀的公司?在法家人物眼里,庄子式的 精神逍遥等于梦游,伯夷叔齐的“不食周粟”近乎白痴。在 最好的情况下,法家只能培育出单纯的功利之徒,人类的精 神世界将不复存在。一开始,人们会被这种强大带来的炫目 效应所震撼,但不久就会看到,炫目的结果
23、可能是由于血压 升高而中风。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成效卓著。“行之十年, 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 怯于私斗,乡邑大治J (史记商君列传)然而,功利化 后的秦民多变成了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国家强盛的同时 伴随着世风日下。贾谊曾锋利地指出:“商君遗礼义,弃仁 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那么 出分,家贫子壮那么出赘。借父覆且,虑有德色;母取箕帚, 立而谛语。抱哺其子,与公伊倨;妇姑不相说,那么反唇而相 稽。其慈子嗜利,不同于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 日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 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商 鞅到韩非 法家 管理 思想 兴起 docx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