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 四弯风.docx
《中医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 四弯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 四弯风.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四弯风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四弯风的诊断、辨证、治疗和调护建议。本指南适用于各年龄段四弯风的诊断和防治。本指南适合中医皮肤科、中医儿科、中医外科等相关临床科室医师使用。2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四弯风是一种发生于双侧胴窝、肘窝等处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病名始见于清代外 科大成卬,将之描述为“此证生于两腿弯、脚弯,每月一发,痒不可忍,形如风癣,搔破 成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以湿疹样皮疹、剧烈 瘙痒、反复发作为主耍特征,常初发于婴儿期,呈慢性经过,局部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3病因病机1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
2、病由先天禀赋缺乏,胎毒遗热,热郁肌肤而致;或由后天饮食不节、喂养 失当导致脾失健运,复感风、湿、热、毒,邪毒蕴结肌肤而致;反复发作、迁延日久或后天 情志内伤,可致脾虚气血生化乏源,阴血、元气耗伤,那么血虚风燥,肌肤失养,亦可出现脏 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肌肤脉络瘀阻,气血瘀滞等寒热虚实错杂之证。3. 2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生物等因素关系密切,在一定 遗传背景和(或)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机体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或直接引起机体的异常免疫 反响,导致变应性或非变应性炎症反响。4 诊断1临床表现24 . 1. 1主要特征慢性、瘙痒性、复发性皮炎在婴儿、儿
3、童期主要分布于面及四肢伸屈侧,表现为炎性、 渗出性、湿疹样皮损,青少年后主要分布于四肢屈侧及(或)伸侧,表现为苔群化及皮肤干 燥,可伴有个人或家族特应性疾病史(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5 .1.2其他特征本病可伴有以下特征: 遗传相关:早年发病、干皮症、鱼鳞病、掌纹症; 免疫异常 相关:过敏性结合膜炎、食物敏感、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血清IgE增高、I型皮试反响; 免疫缺陷相关:皮肤感染倾向(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纯疱疹);生理及/或药理学异常相关:面部苍白、白色划痕、乙酰胆碱延迟发白、毛周隆起、非特异性手足皮炎、眶周X晕等。4. 2实验室检查管本病40%60%患者可出现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
4、细胞增多、局部重症患者可出现血清总 IgE升高或特异性IgE升高,局部患者存在明显异种蛋白过敏,可通过皮内试验、皮肤点刺 试验、斑贴试验及血清总IgE、特异性IgE检测等协助诊断。4. 3鉴别诊断“需与四弯风鉴别的病种:湿疮病(湿疹)、油风病(脂溢性皮炎)、吹花癣(单纯糠疹)、 牛皮癣(神经性皮炎)、蛇皮癣(鱼鳞病)、白花(副银屑病)等。5辨证1湿热蕴毒证急性起病,面部红斑、丘疹、脱屑或头皮黄色痂皮,糜烂、渗液粘稠,可蔓延到躯干 和四肢,瘙痒剧烈,哭闹不安,可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或浮数, 指纹呈紫红色,可达气关。5. 2心火脾虚证面部、颈部、肘窝、胴窝或躯干等部位反复发作
5、的红斑、水肿,或丘疱疹、水疱、或 有渗液,瘙痒明显,可伴心烦口渴,夜寐不安,纳呆,大便粘腻或干,舌尖红,苔黄,脉数 或滑数,指纹色红。5. 3脾虚湿蕴证经久不愈,肘窝、胭窝、颈前、小腿伸侧等部位红斑色淡、散在丘疹、丘疱疹,或有 糜烂,渗液清稀,瘙痒剧烈,可伴倦怠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澹,舌质淡红, 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缓或细,指纹色淡。5. 4血虚风燥证经久不愈,肘窝、胭窝、颈前皮肤干燥肥厚、苔碎样变,也可发生于躯干、面部、手 足等处,皮肤色暗或色素沉着,抓痕,瘙痒剧烈,局部患者可见痒疹样皮疹,可伴面色苍白, 形体偏瘦,夜寐不安,大便干,舌质淡红或舌质红少X,苔少,脉弦细或沉弦。6
6、治疗1治疗原那么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只能到达缓解或近期临床痊愈,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能防止复发。因 本病较少伴发内脏及系统损害,且随年龄增长有减轻趋势,故治疗应以平安、不良反响少为 基本原那么,以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本 着标本兼顾,整体与局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原那么。6.2分型论治6. 2. 1湿热毒蕴证治法:清热泻火、解毒化湿主方:三心导赤饮徐宜厚经验集(推荐级别:D级)以6常用药:连翘心、山桅心、莲子心、灯芯草、玄参、生地、淡竹叶、X草等。加减:面部红斑明显酌加白茅根、水牛角(先煎),渗液明显酌加黄苓、黄柏、赤小 豆,瘙痒明显酌加白鲜皮,大便干结酌
7、加火麻仁、莱瓶子,哭闹不安酌加钩藤、牡蛎,食欲 不振加山楂、鸡内金,药物用量可参照年龄和体质量酌情增减。心火脾虚证治法:清心培土、利湿止痒主方:培土清心方(XX省中医院陈达灿教授经验方)加减。(推荐级别:C级) 常用药:太子参、连翘、淮山药、灯芯草、蔗谡;仁、淡竹叶、生地、X草等。加减:皮损鲜红酌加水牛角(先煎)、牡丹皮,渗液明显加黄柏、苍术,瘙痒明显 酌加苦参、白鲜皮,夜寐不安酌加龙齿(先煎)、珍珠母(先煎),烦躁易怒酌加钩藤、生 牡蛎,大便秘结加玄参、火麻仁,药物用量可参照年龄和体质量酌情增减。6. 2. 3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主方:参苓白术散(太平台X和剂局方宋代)加减。(
8、推荐级别:C级)如常用药:白扁豆、白术、茯苓、人参、砂仁、山药、慈段:仁、苍术、当归、炙X草 等。加减:皮损渗出酌加革薜、茵陈;纳差酌加鸡内金、谷芽、焦山楂;便澹可酌加白 术、茯苓;皮损肥厚酌加熟地、黄精、女贞子,形寒肢冷等阳虚表现者酌加肉X、干姜。药 物用量可参照年龄和体质量酌情增减。6. 2. 4血虚风燥证治法:养血滋阴、祛风止痒主方:当归饮子(严氏济生方宋代严用和)加减。(推荐级别:C级)6,“常用药:黄黄、生地、熟地、白芍、当归、X茸、何首乌、白蓑藜、荆芥、防风等。加减:皮肤干燥明显酌加沙参、麦冬、石斛,面色苍白酌加黄黄、党参,情绪急躁酌 加钩藤、牡蛎(先煎),夜寐不安酌加龙齿(先煎)
9、、珍珠母、百合。药物用量可参照年龄 和体质量酌情增减。1.3 外治法3.1皮损红肿、糜烂渗液者可选用清热解毒、利湿收敛中药,如金银花、黄柏、生地榆、 马齿览等加水煎煮,冷却后取适量冷湿敷;也可选用黄柏洗剂、马齿免合剂等。(推荐级别: D 级)13-6,1.3.1 皮损潮红、丘疹、水疱,无明显渗液者可选择清热利湿中药如金银花、苦参、白鲜 皮、紫草等加水煎煮,冷却后取适量外洗,同时配合5%-10%X草油、紫草油或X黛油等外搽。(推荐级别:D级)6皮损干燥、肥厚、脱屑者可外用黄连膏、X黛膏、大枫子膏等,同时配合保湿剂改 善皮肤屏障功能。(推荐级别:D级)孰中药药浴:可根据皮损特征选用清热利湿或养血祛
10、风止痒中药,药液中亦可加入淀粉、麦 片等。(推荐级别:C级)M中成药口服中成药防风通圣丸(防风、荆芥X、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桅子、滑石、桔梗、石膏、X 苜、当归、白芍、黄苓、连翘、白术(炒)、X草)。口服,每服剂量:6g (120丸),每日2 次,儿童酌减。适用于心火脾虚证热象明显者。(推荐级别:D级)参苓白术颗粒(人参、茯苓、白术(款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慈妆仁(炒)、 砂仁、桔梗、X草)。温水冲服,每服剂量:1袋,每日3次,儿童酌减。适用于脾虚湿蕴证者。(推荐级别:C级)者。(推荐级别:C级)6, 15启脾丸(人参、炒白术、茯苓、X草、陈皮、山药、莲子(炒)、炒山楂、六神曲(
11、炒)、 炒麦芽、泽泻)。口服,每服剂量:20丸,每日23次,儿童酌减。适用于脾虚湿蕴证者。 (推荐级别:D级)润燥止痒胶囊(何首乌、制何首乌、生地黄、桑叶、苦参、红活麻)。口服,每服剂量: 4粒,每日3次,儿童酌减。适用于血虚风燥证者。(推荐级别:C级)16-17外用中成药复方黄柏液(连翘、黄柏、金银花、蒲公英、螟蚣)。外用,用6层纱布浸复方黄柏液 (以不滴水为度),冷湿敷皮损,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适用于各型出现红肿、水 疱、糜烂渗液者。(推荐级别:C级)18X鹏软膏(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去核)、毛诃子、余X子、安息香、宽筋藤、 人工麝香)。外用,每次取指尖单位药量,轻轻按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 四弯风 中医 皮肤科 临床 诊疗 指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