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与反思.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 .通过比拟阅读,体味赞美语言和反讽语言的差异。3 .体会作者爱憎清楚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 养学生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体会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2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圆明园的图片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掌握文章重点字词音形义,疏通文本。2 .了解
2、写作背景,感受雨果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仗义执言,谴责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珍贵 品质O【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提示:给同学们展示五幅代表世界文明的古建筑图片。(出示课件1、2、3、4、5) 教师引导:大家认识图片中的建筑物吗?(出示课件6、7)这是世界级的文化瑰宝圆明园建筑局部的照片O教师消沉语调独白下面文字。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3 .作者认为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教养应首先表达在哪里?4 .“优雅风度”和“有教养”之间有什么联系?【素材积累】海明威和
3、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 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 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 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为他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 捧场。于是,雨果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他会
4、说些什么呢?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走近圆明园。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5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出示课件8)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 .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文本相关知识。(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预设:教师点拨指正。(出示课件10)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由于政治和文学方面的 贡献突出,在法国有很高的威望。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等。(2)文本知识(出示课11、12)书信基本常识书信的格式: 称呼。顶格,有的
5、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尊敬的” 等。问候语。如“您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假设干段来书写。祝颂语。以“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 加标点;也可以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一至两行处右侧。另起一行在署 名的正下方写日期。2 .预习查,夯实基础。(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13)XI晨瓒qie ZrZr 叁 相里cai 制裁zangliu If fa lang赃物 琉璃 玦琅I I fhai
6、 pie jie惊莫 鳖见幼护I - /.vliaoji眼花缭乱经予(2)分一分多音字。(出示课件14)-(m6 )模糊模-一(mu )模样r( jl )给予给一-(gei )送给(3)辨一辨形近字。(出示课件15)潦(潦倒)缭(眼花缭乱:嚓(喷亮)L瞭(瞭望)潦(潦倒)缭(眼花缭乱:嚓(喷亮)L瞭(瞭望)-脏(肮脏)骇(惊骇)-赅(言简意赅)一赃(赃物)L该(应该)(4)解一解词语意思。(出示课件16、17)注意:“眼花缭乱”与“目不暇接”的区别,两个词相同点,都有“东西多,眼睛看不过 来”的意思,“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目不暇接”形容东西 太多,眼睛看不过来。三
7、、新课学习,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课文结构。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示课件18)学生甲回答: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的谴责 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学生乙回答:作者从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1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然后考回答以下问题:(出课件19)(1)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出示课件20) (学生阅读文章,在课本中勾画语句与词语)学生1抢答:总评:“世界奇迹”。学生2抢答:分述:与
8、巴特农神庙比拟,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具体讲园中之物;费了巨大劳动;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学生3抢答:盛赞的词语:“巨大的典范”“言语无形容的建筑”“恍假设月宫的建筑” “某 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2)作者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美丽,给予圆明园高度评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师生讨论)预设:极力描绘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说明圆明园是世界文明的瑰宝,而英法联军却因贪 婪无知将其破坏得荡然无存,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憎恨之情,也为后文的谴责做了铺 垫。(出示课件21)(3)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指正:从这段文字
9、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 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出示课件22)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疏通了文章,整体感知本文文章的结构,分析作者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以及 对作者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情感。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运用比照、反语等手法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2 .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铭记祖国的屈辱历史,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 己的青春和力量。【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课,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3)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二、细读课文,精读细
10、研2.就是这样一个“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却被毁于一旦。(出 示课件24)教师: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第49段,请找出文中挖苦侵略者的语句,思考以下问题:(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的是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出示课件25)(学生思考回答)学生甲回答:英国和法国。学生乙回答: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2)文中的“两个强盗”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例。(出示课件26)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本文,分析归纳并回答。学生1抢答: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一个强盗放火。学生2回答: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英法联军 远征 中国 致巴特勒 上尉 教案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