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设计 清风染绿叶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有余数除法的相识 教材第13页的内容。 1使学生经验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 2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并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能依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事实写出相应的有余数除法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3使学生体验有余数的除法产生于现实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形成探究数学学问的意识和主动性。 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师生每人打算小棒若干
2、。 1将 12 平均分成 4份,每份是几? (1)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列式为:124。(2)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是用的哪句口诀。1243(三四十二) 2每3个一份,可以把 24平均分成几份? (1)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43。(2)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是用的哪句口诀。2438(三八二十四) 师: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板书课题) 1有余数除法的相识。(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师:把10支铅笔分给一些小挚友,怎样分才合理呢?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引导学生统一相识:每人分得同样多。师:每人分得同样
3、多,可以怎么分?小组内探讨一下。生:每人分2支、每人分3支、每人分4支、每人分5支。师:假如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3支、4支、5支呢? 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内分一分,并思索: 10支铅笔,每人分2支,你是怎样分的?分得的结果怎样? 10支铅笔,每人分3支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分给3人后,分掉了几支?还剩几支?还能接着分吗? 10支铅笔,每人分4支、5支,分得的结果是怎样的? 学生分完后汇报答案,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视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生共同小结:10支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生自由探讨沟通) 师:这四种
4、分法,哪些正好分完?哪些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生自由探讨沟通) (2)师: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回答) 生1:1025(人),分完了。师:10支铅笔,每人分5支,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回答) 生2:1052(人),分完了。师:你能说出这两道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吗?(生自由沟通) (3)师: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 生: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3人,还剩1支。师:那这种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状况应怎样列式计算呢?(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写成除法算式是:1033(人)1(支)。10331读作
5、:10除以3等于3余1。追问:你知道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吗?这里的“3人”表示什么呢?“1支”又表示什么呢?(生自由探讨) 师:这样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这里的1叫作余数,表示平均分后余下的部分。表示余数时,要在商的后面写上省略号,再写上余数。师:你能把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反馈沟通:1042(人)2(支)。(4)师:想一想,什么状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生自由沟通,全班汇报) 2探究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2。师: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16
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学生按要求操作,填写除法算式和表格,老师巡察指导。师:请同学们视察134、144、15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觉了什么? 生:余数要比除数小。师:假如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白什么?(学生自由探讨) 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2)师: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假如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假如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指名回答) 生1:假如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1,2,3,4,5。生2:假如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4。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看来你们都理解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希望你们在以后
7、的学习中,牢记这一规律。 1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操作和填空。(2)小组内沟通:列出的算式以及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思。2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3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4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状况? 在本课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建立表象,让学生利用已有学问和阅历,给学生供应思索的空间。通过层层递进,引
8、导学生相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后自主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通过视察、操作、揣测、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性高,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动手摆小棒的活动中,直观感知有余数的除法。从课堂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实现了学问的主动建构。总之,整堂课下来效果较好,学生学问驾驭得比较到位,并且学生的学习爱好很浓,在思维上给了学生延长的空间。 第2课时用竖式计算 教材第45页的内容。 1使学生知道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相识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计算过程,能正确地列出除法竖式并计算结果。 2使学生能结合操作理解并能说明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
9、过程,能通过比较理解竖式求商的思索方法,提高计算实力。3初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育按步骤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 重点:用竖式计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驾驭试商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12个苹果图片。 课件出示按2红、2绿、1黄的规律排列的一串珠子。 师: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知第几颗珠子,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你们可以试着来考考老师。师: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猜出珠子的颜色呢?你们想知道吗?今日我们就要学习这其中的奇妙!(板书课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例3(1)。(1)师:请同学们先用12个苹果图片动手分一分,然后列出算式。师: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指名回答)
10、 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243(盘)。(2)师:我们可以依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算出得数,其实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老师演示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步骤: 先写除号 ,在除号里面写被除数,外面写除数。然后试商,想口诀“三四十二”,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写商。计算3412,在被除数下面写12,留意相同数位对齐。算减法12120,强调0也要与个位对齐。 (3)练一练:列竖式计算。 204 155328 小结:除法竖式儿歌:被除数,厂框底;除数要在左边立;上面写商下面积,商几想想口诀里。2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例3(2)。师:妈妈买了12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要求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怎样列式?你打算用什么方
11、法解决这个问题? 激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尝试解决。生1:我用苹果图片来分一分,放了2盘,还剩2个。追问:剩下的2个苹果,还能接着分吗?假如是22个苹果、32个苹果、42个苹果,甚至更多的苹果每盘放5个,也用苹果图片来分吗?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用竖式计算。 师:125商是几?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小组探讨再沟通汇报。 生1:12个苹果,每盘放5个,放了2盘,所以商是2。生2:商2。二五一十,10比12小;三五十五,15比12大。所以商是2。 生3:二五一十,2和5相乘的积最接近12,又小于12,所以商是2。 生4:12里面最多有2个5,所以商是2。师:12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
12、“10”表示什么?(生自由探讨沟通) 师:谁能说出算式125的计算结果? 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52(盘) 2(个)。小结:今后我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1.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须要用小棒操作,联系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而计算相应的式题,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理解。2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2题。这是一道有余数除法与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对比练习题。通过计算和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分,更好地驾驭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索过程和书写规范。3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3题。这道题是有余数
13、除法求商方法的专项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识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4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4题。先指导学生读懂题意,再独立完成。5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5题。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本节课一起先就通过猜珠子的颜色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在教学中,写出除法横式,这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于是我追问,除法竖式会写吗?学生有的预习了,会写;有的“自以为是”地认为除法竖式与加法、减法等竖式相同。既然学生没有先行组织者,那我就必需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除法竖式。所以我联系除法横式,自己出示了除法的竖式格式,让学生相互说一说不明白的地方,
14、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提出了好多问题,又刚好是竖式要学的重难点所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要比单纯地“告知”效果要好得多。接着教学除法竖式的书写,我重点结合情境,让学生理解竖式各部分的名称,效果还不错,让跃跃欲试的学生自己动手也来写写。在学生写的过程中,发觉很多学生没有留意数位对齐,也正是我教学中忽视的地方,所以在后面的练习中,我不断强调数位对齐。正因为有了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对于除法竖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课后的作业批改状况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志向的。 其次单元时、分、秒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相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探究并发觉1时60分、1分60秒,学会推断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初步建立
15、1时、1分、1秒的时间观念。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会接触到一些与时间有关的问题,已经积累了一些认钟表的生活阅历,所以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选择学生熟识的、感爱好的素材呈现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相识常用的时间单位,初步建立有关的时间观念。例如,在相识时、分时,用学生上学时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间这一习惯动作来引入对钟表的相识,进而相识时间单位时和分。) 第1课时相识时、分 教材第810页的内容。 1使学生通过视察、思索、沟通等活动,了解钟面的结构,相识钟面上的整时并能记录钟面上的整时;知道1时60分。 2使学生在经验相识时、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时针、分针的计时原理,能感受
16、1小时、1分的时间长短,形成单位时间时、分的观念;发展初步的视察实力及推理、抽象实力。3使学生体会相识钟表和时间是日常生活的须要,了解时、分是日常生活里的时间单位;培育仔细视察、相互沟通的学习习惯,初步体会珍惜时间的意义。 重点:相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感受1小时、1分的时间长短。 难点:建立1小时、1分的时间长短观念,理解1时60分。 多媒体课件、教具钟面和学具钟面。 课件播放音乐时间像小马车。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叫时间像小马车,猜一猜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关于什么的学问?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1主题图。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我们看时间一般通过什么来看?(钟表)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相识时、分
17、。(板书课题) 1初步相识钟面。课件出示一个钟面。师:我们常常通过看钟面来了解时间,大家细致视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学问在小组里与同伴说一说。学生活动,老师巡察指导,指名说说关于钟面上的学问。生:有12个数;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相识整时。(1)课件出示8时的钟面。师:猜猜钟面上是几时? 先引导学生视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指导学生读写整时。板书:8时写作8:00。(2)课件出示5时的钟面。师: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视察钟面上的5时与前面8时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 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
18、指着几就是几时。(3)课件出示3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个钟面上又是几时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3相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课件出示一个钟面。师:钟面上除了我们发觉的有12个数、两根针,你还发觉了什么? 生:有大格、小格。师:数一数,有多少个大格?(指名回答) 生:12个大格。师: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么数的?(指名回答) 生1:可以一格一格地数,有60个小格。生2:也可以5格5格地数,一共是60个小格。4相识时、分。(1)相识时。师:留意看,老师让时针动起来,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也就是走一大格,你知道时针走1大格是几小时吗?(1小时) (2)详细相识分。
19、师:我们再来看分针,分针从数字12起走1小格,是几分?(1分)3小格呢?(3分)一大格呢?为什么?(一大格里面有5小格,所以是5分。) 师:分针从12起走到3呢,是多少分?(15分)你怎么知道的?(5315) 师:分针从12起走到6是多少分?(30分,因为5630。)走到11呢?(55分) 师:分针从12起走回到12,也就是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呢?(60分) 小结: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一圈就是走了60个小格,也就是60分。5体会1时60分。师:时针和分针是两兄弟,它们经常赛跑,想看看它们赛跑时的状况吗? 老师演示在钟面上拨一拨,引导学生在视察的同时思索: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改变? 生:分针
20、走一圈,时针正好走1大格。师: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时间?(1时)分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60分)你觉得1时和60分是怎样的关系呢? 结论:1时60分。(引导学生全班齐读、顺着读、反着读。) 6感受1分钟。师:1分钟的时间很短,但假如我们仔细地利用好,其实1分钟也可以做许多事情。现在让我们体验一下。活动1:大家做眼保健操,看看1分钟大约做几节眼保健操。活动2:请两名跳得比较快的同学出来跳绳,数一数1分钟他们能跳多少个。活动3:指名背古诗,看1分钟内能背几首古诗。师:你觉得1分钟还能做些什么? 学生先同桌沟通,再全班沟通。小结:1分钟虽然不长,但我们还是可以做许多事情的,所以我们要抓紧每1分钟,珍惜
21、时间,在1分钟里做更多的事情。7感受1小时。师:1分钟也许有多长我们已经初步感受过了,那么1小时又有多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1完成教材第9页“想想做做”第1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挚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2)指出:小挚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2完成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相互看一看拨得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相互检查。3完成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3题。先细致视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依据钟面下方标出的时间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示学生留意:画的时针应当比分针
22、短些,画分针应当比时针长些。4完成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准。5完成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5题。同桌合作,一人活动,一人计时。6完成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6、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学问?有什么收获? 相识时、分 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8时写作8:00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1时60分 相识时、分,须要学生在清晰地相识钟面的基础上,再来相识时、分以刚好和分之间的进率。学生已经建立了整时、半时的概念,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好玩、爱动、留意力易分散
23、,而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简单用详细物体表现出来,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困难,因此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怎样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数学学问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供应丰富的感性相识和生活阅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还依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小活动,努力创建了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第2课时相识几时几分 教材第1112页的内容。 1使学生经验视察钟面和沟通、思索的过程,相识并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几分,能在钟面上按要求拨出指定时间,能读、写几时几分;能依据钟面上的时间说出大约是几时。 2使学生在相识钟面时间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钟面计时的原理,了解钟面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二 年级 下册 数学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