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学习进修(附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学习进修(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学习进修(附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综合练习文言文综合练习(一)(一)危素,字太仆,金溪人,唐抚州刺史全讽之后。少通五经,游吴澄、范梈门。至正元年用大臣荐授经筵检 讨。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成,赐金及宫人,不受。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 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迁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转大司农丞、 礼部尚书。时乱将亟,素每抗论得失。十八年参中书省事,请专任平章定住总西方兵,毋迎帝师误军事,用普颜不花为参 政,经略江南,立兵农宣抚使司以安畿内,任贤守令以抚流窜之民。且曰:“今日之事,宜卧薪尝胆,力图中兴。 ”寻进御史台治书侍御史。二十年拜参知政事,俄除翰林学士承
2、旨,出为岭北行省左丞,言事不报,弃官居房山。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上都宫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阁,素谏止之。请亲祀南郊,筑北郊,以 斥合祭之失。因进讲陈民间疾苦,诏为发钱粟振河南、永平民。淮南兵乱,素往廉问,假便宜发楮币,振维扬、京 口饥。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 寺僧大梓力挽起之,曰:“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素遂止。兵迫史库,往告镇抚吴勉辈出之,元 实录得无失。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讲学士,数访以元兴亡之故,且诏撰皇陵碑文,皆称旨。顷之,坐失朝,被劾罢。居一 岁,复故官,兼弘文馆学士,赐小库,免朝谒。尝偕
3、诸学士赐宴,屡遣内官劝之酒,御制诗一章,以示恩宠,命各 以诗进,素诗最后成,帝独览而善之曰:“素老成,有先忧之意。”时素已七十余矣。御史王著等论素亡国之臣, 不宜列侍从,诏谪居和州,守余阙庙,岁余卒。先是,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 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 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素在翰林时,宴见,备言始末。帝叹息良久,命北平守将购得颅骨于西僧汝纳所, 谕有司厝于高坐寺西北。其明年,绍兴以永穆陵图来献,遂敕葬故陵,实自素发之云。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
4、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谕有司厝于高坐寺西北 安放 B数访以元兴亡之故 咨询 C言事不报,弃官居房山 报告 D其资皆籍于官 登记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任贤守令以抚流窜之民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是死国史也 何为其然也 C命北平守将购得颅骨于西僧汝纳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D因进讲陈民间疾苦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10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5 分)(2)淮南兵乱,素往廉问,假便宜发楮币,振维扬、
5、京口饥。(3 分)11第卷文言文中,危素“数有建白,敢任事”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4 分)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 10 处)(5 分)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 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 滥。 (选自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二)(二)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解。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 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 余皆赦不问
6、,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 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固其逆心耳。”帝前膝曰:“此一事终始属卿。” 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辞曰:“涣再世宰相, 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帝曰:“我未尝面命,亦何惮?”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 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今中书事,一相可办。 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縗而召可也。”学士使马从皓逼偓求草,偓曰:“腕可断,麻不可草
7、!”从皓曰:“君求死 邪?”偓曰:“吾职内署,可默默乎?”姚洎闻曰:“使我当直,亦继以死。”自是宦党怒偓甚。 帝反正,励精政事,偓处可机密,率与帝意合,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初,偓侍宴,与京兆郑元规、威远使 陈班并席,辞曰:“学士不与外班接。”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全忠见帝,斥偓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全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郑元规曰:“偓位侍郎、学士承旨,公无遽。 ”全忠乃止,贬濮州司马。帝执其手流涕曰:“我左右无人矣。”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还故官。偓不敢入朝, 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 (选自新唐书韩偓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8、项是( )(3 分) A召拜左拾遗,以疾解 解:离职 B欲尽去之 去:离开 C适固其逆心耳 固:使之固 D涣再世宰相,练故事 练:熟悉,通晓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B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C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D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韩偓受到宰
9、相崔胤的举荐,也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崔胤上表请求让韩偓做自己的副手;皇上因韩偓表达对 宦官的处理意见而把处理宦官的事交托给他。 B韩偓做事讲原则,懂得谦让。皇上曾想让令狐涣掌管国事,不久又想任用韩偓,韩偓不同意;韩偓推荐赵 崇,皇上知道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 C韩偓恪尽职守,受到同行效仿。宰相韦贻范服丧期未满,皇上下诏让他复职,韩偓坚决不草诏,姚洎听说 后说:“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以死相继。” D韩偓受到皇上的重用,也受到权臣的排挤。韩偓参与机要,与皇帝心意相合,皇上三四次想要让他任宰相, 而朱全忠、崔胤却因私怨想要杀了韩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宦人忠厚可
10、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5 分)(2)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5 分)(三)(三)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 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 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 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
11、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 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 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 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 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 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 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谓周之失计,未
12、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 ”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 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节招纳夷人 持节:坚守气节。 B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 乘:登上 C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 洎:等到 D今宜举景德故事 故事:旧事,旧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否将为君累 B衷甲以逆若属皆且为所虏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C.帝注礼之甚渥 D.
13、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恪为官公正,执政有方。为官期间,不怕受牵连,为人辩护;豪绅子弟因其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 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 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受到皇上嘉奖。 C唐恪缺少远见,主张和议。因为主张投降金兵,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 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 后被免去
14、相位。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4 分)(2)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4 分)(3)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4 分)(四)(四)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曾至泰山之侧,忽于树间逢一绛衣驺(穿红衣服的骑士),呼班云:“泰山府君 (招收魂魄的神)召。”班惊楞,逡巡未答。复有一驺出呼之,遂随行。数十步,驺请班暂瞑,少顷,便见宫室, 威仪甚严。班乃入阁拜谒,主为设食,语班曰:“欲见君,无他,欲附书与女婿耳。”班问:“女郎何在?”曰: “女
15、为河伯妇。”班曰:“辄当奉书,不知缘何得达?”答曰:“今适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 班乃辞出。昔驺复令闭目,有顷,忽如故道。遂西行,如神言而呼青衣。须臾,果有一女仆出,取书而没。少顷复出。云:“河伯欲暂见君。”婢亦请瞑目。 遂拜谒河伯。河伯乃大设酒食,词旨殷勤。临去,谓班曰:“感君远为致书,无物相奉。”于是命左右:“取吾青 丝履来!”以贻班。班出,瞑然,忽得还舟。遂于长安经年而还。至泰山侧,不敢潜过。遂扣树,自称姓名:“从长安还,欲启消息。”须臾,昔驺出,引 班如向法而进。因致书焉。府君请曰:“当别再报。”班语讫,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作,此辈数百人。班进拜流 涕,问:“大人何因及
16、此?”父云:“吾死不幸,见遣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处。知汝今为明府所识,可为 吾陈之。乞免此役。便欲得社公(土地神)耳。”班乃依教,叩头陈乞。府君曰:“生死异路,不可相近,身无所 惜。”班苦请,方许之。于是辞出,还家。岁余,儿死亡略尽。班惶惧,复诣泰山,扣树求见。昔驺遂迎之而见。班乃自说:“昔辞旷拙,及还家,儿死 亡至尽。今恐祸故未已,辄来启白,幸蒙哀救。” 府君拊掌大笑曰:“昔语君:死生异路,不可相近故也。 ”即敕外召班父。须臾至,庭中问之:“昔求还里社,当为门户作福,而孙息死亡至尽,何也?”答云:“久别乡 里,自欣得还,又遇酒食充足,实念诸孙,召之。”于是代之。父涕泣而出。班遂还。后有
17、儿皆无恙。 (选自干宝搜神记)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伯乃大设酒食,词旨殷勤。 殷勤:热情 B昔驺出,引班如向法而进 引:拉 C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 如:到、往 D吾死不幸,见遣三年 见:被 10、下列各组语句全都属于胡母班神奇经历的一组是( ) 遂拜谒河伯 于长安经年而还 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作 见遣三年,今已二年矣 岁余,儿死亡略尽 于是代之A. B. C. 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母班一开始帮助泰山府君,虽然有惧怕的因素,但主要在于他愿意帮忙。 B、胡母班苦苦请求,泰山府君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此时他就已经知道了胡
18、母班儿子要死去的结局。 C、胡母班和泰山府君三次见面都很惧怕,原因都一样。 D、答应父亲的要求,并且儿子死去后,胡母班并没有责备父亲,显现了他敬重父亲的品质。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今适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3 分)(2)感君远为致书,无物相奉。(3 分)(3)府君拊掌大笑曰:“昔语君:死生异路,不可相近故也。”(3 分)13、用“/”线给下面画线的语句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 心。” (孟子)(五)(五)杏花书屋记杏花书
19、屋记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 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 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 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 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 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20、!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 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 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 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 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 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
2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芳洲杜若:语出屈 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之楣间 揭:张贴、悬挂 B孺允葺公所居堂 葺:修补房屋 C而诸孙皆秀发 秀发:秀丽的头发 D起官陟宪使 陟:提拔,升迁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 其孰能讥之乎 B不及归而没于金陵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以公所命名 余船以次俱进 D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正直的一组是( ) 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
22、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 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 B友人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敢于大胆向皇上进言,不怕触怒皇上。 C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的父亲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23、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5 分)(2)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5 分)(一)(一) 8.C(应为“答复、给回信”) 9.D(D 项均为介词,趁此、趁机。A 项均为连词,一表目的关系,来、用来;一表因果关系,因为。B 项都是句末 助词,一个表判断兼感叹语气,一个表疑问语气。C 项均为介词,一个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可译为“从、 在、到、由”等;一个用在形容词后,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1)编纂后妃等传,事迹亡佚无所凭据,危素买来糖饼馈赠给宦官,叩问得到实情,就记载在书中,终于编纂成 完整的史书。(句意正确 1 分,答对关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课外 文言文 阅读 练习 学习 进修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