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教学大纲.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教学大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机病毒原理及其防范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Databas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课程代码:学时数:48学分数:3课程类型:学科选修课程适用学科专业:信息平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平安方向)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汇编语言、操作系统基础、计算机网络执笔者:编写日期:审核人:一、课程简介与目标(Course Introduction)计算机病毒原理是信息平安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本课程的开设将满足信息平安专业 的相关需要。本课程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的寄生环境和对计算机病毒的宏观 防范策略;典型计算机病毒的作用机理、病毒感染机制及
2、触发机制;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技术、清除 技术和预防机制;同时,将介绍计算机病毒技术和反病毒技术的新动向与开展趋势,并结合信息安 全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攻击实例阐述计算机病毒在当今时代的影响力和作用。通过本课程,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理论,例如,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开展历史、 病毒作用机制、感染方法、编制技术、防范技术和策略等。在当前形势下,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技术 有结合的趋势,因此,计算机病毒原理已经成为单机、网络攻防的必要基础。在掌握计算机病毒原 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和实践相结合,最终成为信息平安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二、课程基本要求1、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应掌握汇编语言、C语言、
3、VBA、脚本语言、网络编程、驱动程序编 制基本技术;掌握各种流行操作系统(Windows, Linux系列)文件系统知识;了解基本的数学基 础、芯片相关技术等。在理解、掌握、了解三个能力层次上,对学生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如下 要求:了解计算机病毒所涉及的基本编制理论和感染机制,掌握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分析方 法,掌握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方法。掌握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对抗手段。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编制理论、感染机制、分析方法、预防方法、对抗手段,以及一 些典型的病毒。教学难点:计算机病毒各种技术中的综合应用。三、课程内容安排和要求(-)教学内容、要求及教
4、学方法本课程共48学时,课堂讲授40学时,上机实践8学时。课程内容由如下章节组成:第一章计算机病毒概述2学时教学内容: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与开展(起源、开展背景、开展历史),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 (特征、生命周期、传播途径等),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分类。难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教学要求: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与开展(起源、开展背景、开展历史)。 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特征、生命周期、传播途径等)。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按不同的 分类标准分类)。第二章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机制 2学时教学内容:病毒的工作过程(计算机病毒的引导模块、计算机病毒
5、的感染模块、计算机病毒的 表现模块);计算机病毒的引导机制(计算机病毒的寄生对象、寄生方式、计算机病毒的引导 过程);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机制(传染方式、 传染过程、系统型和 文件型计算机病毒传染机理); 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机制;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机制;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机制。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引导模块、感染模块、表现模块;计算机病毒的寄生对象、寄生方式、 和引导过程;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机制、破坏机制与传播机制。难点:计算机病毒的引导、感染与表现;计算机病毒的与传播机制。教学要求: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病毒的工作过程,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引导机制、传染机 制、触发、破坏和传播等机制的原理方法;掌握病毒的寄生
6、对象、寄生方式和引导过程,传染方 式、触发、破坏和传播机制在对应的一些计算机病毒上的应用方法。第三章计算机病毒的表现2学时教学内容:计算机病毒发作前的表现,计算机病毒发作时的表现; 计算机病毒发作后的表 现。重点:计算机病毒发作的全过程表现。难点:计算机病毒发作中的表现教学要求: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一般的计算机病毒发作前、发作时和发作后的表 现,并结合现有的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病毒形式,进一步讨论每一类发作前、发作时和 发作后的各种表现,加深对计算机病毒的原理和特征的理解。第四章新型计算机病毒的开展趋势及特点和技术6学时教学内容:新型计算机病毒的开展趋势;新型计算机病毒开展的主要特点(新型计算
7、机病毒 的主要特点、“Windows”病毒、新型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与危害、新型计算机病毒的最主要载 体);新型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技术(ActiveX与Java、驻留内存技术、修改中断向量表技术、 隐藏技术、对抗防范系统技术和技术的遗传与结合)重点:新型计算机病毒开展的主要特点包括“Windows”病毒、传播途径和主要载体,新型计 算机病毒的主要技术包括ActiveX与Java、驻留内存技术、修改中断向量表技术、隐臧技术、对 抗等。难点:新型计算机病毒开展的主传播途径,技术包括驻留内存技术、隐藏技术、对抗等。教学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新型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点和开展趋势,掌握新型计算 机病
8、毒的使用的关键技术,并熟练运用ActiveX与Java、驻留内存技术、修改中断向量表技术、 隐藏技术、对抗等技术来对已有的计算机病毒的实现进行分析和验证。具体使学生掌握ctiveX与 Java,驻留内存技术、修改中断向量表技术、隐藏技术这些技术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第五章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7学时教学内容: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的开展历程; 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原理与方法;计算机病毒主 要检测技术和特点(外观检测法、系统数据比照法、病毒签名检测法、特征代码法、检查常 规内存数、校验和法、行为监测法(主动防御)、 软件模拟法、启发式代码扫描技术、主动 内核技术、病毒分析法、感染实验法、 算法扫描法、语义分析法
9、、虚拟机分析法等)重点:计算机病毒主要检测技术包括系统数据比照法、病毒签名检测法、特征代码法、行 为监测法、软件模拟法、启发式代码扫描技术、主动内核技术 病毒分析法、感染实验法、 算法扫描法、语义分析法、虚拟机分析法等)难点:计算机病毒主要检测技术的病毒签名检测法、特征代码、行为监测法(主动防御)、主 动内核技术、算法扫和虚拟机分析法。教学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的开展历程; 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 原理与方法;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外观检测法、系统数据比照法、病毒签名检测法、检查常规内存 数、校验和法、病毒分析法等技术的原理和特征;掌握特征代码法、行为监测法、软件模拟法、 启发式
10、代码扫描技术、主动内核技术、感染实验法、算法扫描法、语义分析法、虚拟机分析的技 术原理和实现方法,并能过利用这些技术设计和实现现有病毒的检测和防御功能。第六章典型病毒的防范技术 7学时教学内容: 计算机病毒防范和清除的基本原那么和技术、计算机病毒预防技术、计算机病毒 免疫技术、漏洞扫描技术、实时反病毒技术和防范计算机病毒的特殊方法;各类病毒包括引导 区计算机病毒、文件型病毒、脚本病毒、宏病毒、特洛伊木马病毒、蠕虫病毒、黑客型病毒、 后门病毒等的原理、预防监测和清除)重点:计算机病毒防范和清除的基本原那么和脚本病毒、宏病毒、特洛伊木马病毒、蠕虫病毒、 黑客型病毒、后门病毒等的原理病毒防范和清除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 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 教学大纲 计算机病毒 原理 防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