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儿童声乐发声浅谈7613.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医学专题—儿童声乐发声浅谈76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儿童声乐发声浅谈7613.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儿童声乐发声浅谈 一、儿童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一)儿童生理特征:体质弱、声带稚嫩、呼吸浅。 儿童时期几乎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歌唱家。仔细观察,小孩子在哭泣发声时肚子一起一落,这是腹式呼吸状态。这样的发声可以说是“建立在气息上的发声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的支点上移至胸,成了胸式呼吸。在这个阶段,一些儿童爱大声说话或喊叫打闹,迫使喉部过分用力,加大了声带负荷。过度用嗓的种种行为最终会导致他们歌唱时呼吸方式浅(胸式呼吸),喉部发生挤卡,声音失去亮声光泽,有的甚至声音散而嘶哑。实际上,没有科学的方法和状态的歌唱,会使声带发红,水肿,进而嘶哑,失去声带的弹性、韧性和闭合度,美妙的童声嗓音也会在
2、错误习惯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坏。(二)儿童心理特征:控制力差、想象力丰富、兴趣不定型。 处于变声期的儿童,由于发声持久性差,所以容易产生疲劳感,如果还反复要求学生进行训练的话,则容易造成儿童的逆反心理。另外,声乐理论教学相对枯燥,尤其是反复的发声、练气会让儿童觉得难以忍受,从而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其次,儿童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能够很快模仿出教师的声音表情,但是准确度却不尽人意。声乐教学中理论性的内容是儿童最需要了解而又最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解释和灌输,还需要我们去探究、去努力。第三,儿童的兴趣成不定型性,这一点表现在其行为上就是今天对弹琴感兴趣,明天对唱歌感兴趣,后天可能就是
3、对画画感兴趣了。这种兴趣的不定型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二、当前儿童声乐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一)对儿童声乐质量要求过高。 声乐教学有很多具体的要求,很多声乐教师具备优秀的音乐素养,但是在对儿童教学方面却有所欠缺。不同于成人,儿童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使其不能与成人教学相同对待。在教学中往往对儿童有很高的要求,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强度也很高,使得很多儿童对声乐产生了抵触心理,甚至不再对音乐感兴趣。(二)缺少儿童心理、生理知识的了解。 在儿童初级阶段,唱歌时出现音准把握不好,节奏不稳的情况很正常。但有时不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看到音准不够完美的儿童就认为其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天赋,从而导致一些人才的埋没。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专题 儿童 声乐 发声 浅谈 761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