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案.docx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授课题目: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型:理论课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及结局2、掌握肺淤血、肝淤血的病变特点3、掌握血栓形成的条件,栓子运行途径,血栓栓塞和气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4、掌握梗死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5、熟悉动脉血充血,血栓形成的过程、结局及对机体影响6、熟悉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对机体的影响7、熟悉梗死原因、条件8、了解出血的概念、原因重点:1、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及结局2、肺淤血、肝淤血的病变特点3、血栓形成的条件,栓子运行途径,血栓栓塞、气体栓塞对机体影响4、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的主要区别难点:1
2、、心力衰竭细胞、槟榔肝2、血栓形成条件和过程3、气体栓塞过程及对机体影响教学方法:讲授、启发、示教、讨论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实施:复习旧课一、局部血液循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二、全身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三、血液循环的功能:在神经、体液调节下、通过血液循环输送氧和养料,带 走废物和C02,完成新陈代谢活动。讲授新课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充血充血是指机体局部组织、器官血管内含血量增多。可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 脉性充血。(一)动脉性充血(二)静脉性充血(淤血)1、原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2、病理变化大体观:局部组织肿胀血氧分压1 一暗红色、紫蓝色代谢1、温度1镜下观: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充
3、满红细胞3、结局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淤血性坏死、淤血性硬化4、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镜下可见心力衰竭细胞5、肝淤血(多由右心衰引起)肉眼观:槟榔肝二、血栓形成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成分粘集、凝固成固体质块的过程。(-)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1、心、血管内膜损伤2、血液状态的改变3、血液性质的改变(二)血栓形成过程及血栓的类型1、形成过程:血小板析出、粘集和血液凝固2、血栓的类型: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透明血栓(三)血栓的转归(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三、栓塞不溶于血液异物,随着血液循环阻塞于某处管腔的过程。栓子:固体、液体、气体及其他最常见:血栓栓塞(-)栓子运行途径:基本与血流一致1、来自
4、左心、动脉系栓子:栓塞于脾、肾、脑、下肢动脉2、来自右心、静脉系栓子:栓塞于肺动脉主干、分支3、交叉栓塞4、逆行栓塞(二)栓塞类型对机体影响1、血栓栓塞:最常见、最重要(1)肺动脉栓塞:来自静脉系栓子,多为小腿深静脉、股静脉等静脉一 右心房一右心室一肺动脉及分支假设栓子小、少,后果不严重;假设栓子大,可引起肺栓塞、急性右心衰、甚 至猝死(2)大循环动脉栓塞:来自左心、动脉系栓子,栓塞于脾、肾、脑、心2、脂肪栓塞血液中出现指滴并阻塞血管3、气体栓塞大量气体进入血流或溶解于血液中的气体游离出来阻塞血管或心腔(1)空气栓塞空气于血液混合成所泡,而所泡易于压缩与膨胀。当气泡进入心腔,心脏 收缩,压缩气
5、泡;心脏舒张,气泡扩大,心脏无效做功,肺循环处于停滞状态, 急性右心衰,甚至死亡(2)氮气栓塞(减压病)与空气栓塞机理相似。当人体从高气压环境迅速进入常压或低气压环境 时,原来溶解于血液和组织液中的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迅速游离形 成气泡。氧气和二氧化碳可再溶于体液,但氮气在体内溶解缓慢,导致在血液 和组织内形成很多微气泡或融合成大气泡,引起气体栓塞,又称氮气栓塞。4、羊水栓塞可同时发生DIC、休克5、其它四、梗死机体器官、组织由于血流中断,侧枝循环不能代偿,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原因、条件(二)梗死类型及病变1、贫血性梗死部位:组织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如:心、肾、脾、脑(
6、1)肾、脾梗死呈锥体形,苍白色、周围充血、出血带,以后机化、瘢痕。脾梗死外表纤维素渗出(2)脑梗死:液化性坏死,形成囊腔(3)心肌梗死:地图形2、出血性梗死部位:组织疏松、血管吻合支丰富或具双重血供器官。见于肺、肠。先决条件:动脉阻塞前须有严重淤血肉眼观:紫红色与周围界线不清、湿润镜下观:组织坏死表现,可见大量红细胞(1)肺梗死(肺下叶、外周部、肋膈角外)(2)肠梗死课堂小结1、淤血的概念、病理变化及结局2、肺淤血、肝淤血的病变特点3、栓子运行途径,血栓栓塞和气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4、血栓栓塞和气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5、梗死概念、类型及病埋变化6、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区别类型部位条件颜色病灶常
7、见器官贫血性梗死H致密、侧枝 循环不丰富苍n色干燥肾、脾、心、 脑出血性梗死H疏松、侧枝 循环丰富淤血暗红色湿润肺、肠任务点评以学生掌握程度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根据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好的学生, 加平时积分2分。课后作业1、简述血栓的结局以及血栓对机体的影响。2、简述肺淤血的病理变化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3、简述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4、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有何区别?教学反思:在讲完充血、淤血、血栓形成后,可利用多媒体动画进一步展示,生动形象,是学生印 象深刻。在讲解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时,可采用比照法,边比拟边归纳总结,并绘制表 格,帮助学生记忆。授课题目: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课型:实验
8、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大体标本病变特点2、掌握淤血的病理变化3、掌握空气栓塞对机体影响重点:1、标本(肺淤血、槟榔肝、肾梗死、脾肾梗死、肺梗死、脑梗死、肠梗死)2、空气栓塞对机体影响难点:空气栓塞对机体影响教学方法:讲授、示教、操作教学地点:病理学实验室教学实施:复习旧课一、充血提问:1、淤血的病变及结局2、何谓心衰C、槟榔肝?二、血栓形成1、血栓形成条件心、血管内膜受损血液状态的改变血液性质的改变2、血栓形成过程及血栓状态白色血栓:血小板+少量纤维蛋白+少量白C混合血栓:血小板+纤维蛋白+白C+红C红色血栓:纤维蛋白+白C+红C透明血栓:纤维蛋白3、血栓转归4、血
9、栓对机体影响三、栓塞提问:空气栓塞发生过程及对机体影响四、梗死机体器官、组织由于血流中断、侧枝循环不能代偿而引起局部H坏死 提问: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的区别讲授新课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大体标本病变特点2、掌握淤血的病理变化3、掌握空气栓塞对机体影响二、实验器材1、大体标本:肺淤血、槟榔肝、肾、脾梗死、肺梗死、脑梗死、肠梗死2、止血带3、家兔、一次性注射器、手术刀、手术剪、止血钳三、实验步骤1、观察标本并描述其肉眼病变特点肺淤血、槟榔肝、肾、脾梗死、肺梗死、脑梗死、肠梗死教学反思:2、束臂试验止血带绑前臂,25分钟后观察淤血的表现特点:肿胀、暗红
10、色、温度13、空气栓塞(1)由兔子耳缘静脉注射510ml空气,数分钟后兔子死亡。翻开兔子胸前皮肤,切断肋骨,别离肌肉,用止血钳夹住心脏根部血管切 断,取出心脏,切开右心,可见泡沫状血液。(2)请各小组分析讨论空气栓塞引起兔子死亡的机制。(3)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和结果,教师给予评分。四、整理实验器材和实验室课堂小结1、淤血的病变特点2、血栓形成的条件和过程3、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和气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4、梗死的类型和病变特点任务点评以学生实验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任务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 1分。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练习题2、讨论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哪些操作应注意预防空气栓塞?大
11、局部小组在束臂试验和空气栓塞的实验环节完成情况较好,成功率高;但观察大体标 本和描述病变特征的情况不太理想。说明学生们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理论学习和观察能力 需加强训练。授课题目:炎症课型:理论课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炎症基本病理变化2、掌握炎症病理类型及各类特点3、熟悉炎症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响4、熟悉炎症介质的常见类型5、熟悉炎症临床分型和结局6、了解引起炎症的原因重点:1、炎症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2、渗出液和漏出液区别3、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4、炎症的病理类型及常见例子难点:1、炎症介质、趋化作用及渗出过程2、假膜、脓肿、蜂窝织炎、窦道、疹管、拜、痈、炎性肉芽肿、炎性假瘤
12、、败血症等 概念教摹方法:讲授、示教、讨论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实施:复习旧课提问:1、血液的成分?血细胞包括哪些细胞? 2、白细胞的种类和功能?讲授新课炎症一、炎症的概念和原因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局部损伤产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响。 二、炎症介质(参与炎症反响的某些化学活性物质)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1、形态变化实质细胞可出现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细胞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等; 间质常出现黏液样变性、玻璃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等。2、代谢变化(1)分解代谢增强(2)局部酸中毒(3)组织内渗透压增高()渗出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白细胞经血 管壁进
13、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或黏膜外表的过程。渗出是炎症最具有特征的 变化。渗出包括液体渗出和细胞渗出,液体渗出常先于细胞渗出,而液体渗出之 前,炎症局部首先会出现一系列的血管反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1、血流动力学改变(1)细动脉短暂收缩(2)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3)血流速度减慢2、液体渗出炎症时血管中的液体成分通过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壁到达血管外的过程,称 为液体渗出。渗出的液体称为渗出液。渗出液积假设积聚在组织间隙,称为炎性 水肿;渗出液假设积聚于胸腔、腹腔、心包腔等浆膜腔称为积液。(1)炎性渗出液与非炎性漏出液在发生机制、成分等方面有所不同:鉴别要点渗出液漏出液原因炎症非炎症外观略浑浊清亮蛋白质
14、30g/L1.018500x106/L100xl06/LRivalta 试验阳性阴性凝固性易自凝不易自凝(2)渗出液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渗出液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稀释和中和毒素,减轻毒素 对局部的损伤作用;给局部组织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产物;渗出 液中所含的补体和抗体、溶菌素,可消灭病原体或灭活毒素;渗出液中的纤 维蛋白交织成网,既可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 体,后期还可作为组织修复的支架。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 回流到局部淋巴结,刺激细胞和体液免疫的产生。渗出液过多会产生压迫或阻塞作用,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纤维蛋 白渗出过多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时,可
15、发生黏连和机化。3、白细胞渗出白细胞的渗出是炎症反响最重要的特征。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游出到血管外 的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游出的白细胞称炎细胞。炎细胞进入到炎区局部组织 间隙内即炎细胞浸润,是炎症反响过程的主要防御环节。(1)白细胞的渗出过程包括边集、附壁、游出等步骤。(2)趋化作用:白细胞一旦游出血管外,就不会再回到血管内,而是沿 组织间隙向炎症区中心做定向移动。白细胞这种受某种化学刺激物的吸引进行 单一方向性的运动,称为趋化作用(chemotaxis)o能诱导白细胞定向游走的化 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3)炎细胞在局部的作用白细胞游走到炎症灶局部发挥吞噬作用和免疫 作用,能有效地杀伤病原微生
16、物,同时造成组织损伤。不同种类的炎细胞功能 及临床意义不同:种类中性粒细胞功能临床意义单核巨噬细 胞嗜酸性粒细 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运动能力很强,能吞噬细菌、较小的坏死 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崩解后释放各种 酶和内源性致热源远动能力较强,吞噬非化脓菌、较大组织 碎片、异物,可演变为类上皮细胞和多核 巨细胞等运动能力弱,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减 轻过敏反响,杀伤寄生虫运动能力弱,无吞噬能力,T细胞产生淋巴 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B细胞合成抗体 发挥体液免疫作用由B淋巴细胞转变而来,参与体液免疫反 应受炎症刺激时细胞脱颗粒,释放肝素、组胺、5-HT常见于急性炎症、炎症早期 和化脓性炎症常
17、见于急性炎症后期、慢性 炎症、非化脓性炎症、病毒 性感染等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和变态反响性疾病常见于慢性炎症和病毒性 感染见于慢性炎症见于变态反响性炎症(三)增生在致炎因子和组织崩解产物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分裂增殖,数量增多, 称为增生。实质细胞的增生如慢性肝炎时肝细胞的增生;间质细胞的增生包括 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增生具有限制炎症扩散和修复损伤组织的功能,但是过度的增生也会对机 体产生不利影响,如肝炎后肝硬化、心肌炎后的心肌硬化等。四、炎症类型根据基本病变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三类。(-)变质性炎以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称为变质性炎症。多由某些重症感
18、染和中毒引起,常见于心、脑、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如病毒性肝炎以肝细胞 变性、坏死为主,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以神经细胞的变性和坏死为主。(二)渗出性炎渗出性炎是指炎症局部以渗出性病变为主,变质与增生相对较轻。多为急 性炎症,炎症灶内常形成大量渗出物。根据渗出物中主要成分及病变特点,渗 出性炎症又可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1、浆液性炎血清渗出为主,含少量白细胞、纤维蛋白部位:皮肤、粘膜、浆膜、其它疏松结缔组织2、纤维素性炎渗出物含大量纤维素部位:粘膜、浆膜、肺3、化脓性炎(临床上最常见)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伴有不同程度组织坏死、脓液形成。包括脓肿、蜂窝织炎、外表化脓和积脓三种类
19、型。4、出血性炎症(渗液含多量红细胞)(三)增生性炎1、一般增生性炎2、肉芽肿性炎肉芽肿:以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结节病灶。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感染性肉芽肿:如结核结节、伤寒小结异物性肉芽肿:如虫卵结节3、炎性息肉如宫颈息肉4、炎性假瘤 多见于肺、眼眶四、炎症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响(一)局部临床表现(二)全身反响五、炎症临床分型和结局(-)临床分型(二)炎症结局课堂小结1、炎症的概念和原因,炎症介质2、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3、炎症的类型4、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响5、炎症的临床分型和结局任务点评以学生实验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任务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 2分。课后作业
20、1、何谓炎症介质?有哪些类型?生理功能有哪些?2、试述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3、渗出液与漏出液有何区别?4、脓肿与蜂窝织炎有何区别?5、窦道与瘦管有何区别?6、肉芽肿与肉芽组织有何区别?7、简述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及其机制。教学反思: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如结合动画、视频进行理论讲解,将抽象的微观过程形象化课堂, 教学效果较好。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学会用所学的炎症基本理论解释临床问题,这种 启发式的教学策略活跃了课堂气氛,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授课题目:炎症实验课型:实验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炎症类型的大体标本特点2、掌握炎症常见类型的显微镜下特点重点:1、标本(纤维素性
21、胸膜炎、绒毛心、肾脓肿、肝脓肿、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宫颈息肉、宫颈肥大)2、切片(化脓性阑尾炎、肾脓肿、细菌性痢疾)难点:,化脓性阑尾炎的镜下特点教学方法:示教、观察、病例讨论教学地点:病理实验室教学实施:复习旧课一、炎症的概念和原因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活体组织对局部损伤产生以防御为主反响。原因:1、生物因素2、化学因素3、物理因素4、免疫因素二、炎症介质(参与炎症反响的某些化学活性物质)有血管活性胺、PG、溶酶体成分、淋巴因子、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 血系统等三、炎症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增生)四、炎症类型提问:1、举出常见纤维素性炎?2、脓肿与蜂窝织炎区别?五、炎症局部临
22、床表现与全身反响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反响:发热、白细胞葭 单核吞噬细胞增生、实质器官损害 六、炎症临床分型和结局讲授新课炎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见炎症类型的大体标本特点2、掌握炎症常见类型的显微镜下特点二、实验器材1、大体标本:纤维素性胸膜炎、绒毛心、肾脓肿、肝脓肿、化脓性阑尾 炎、单纯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宫颈息肉、宫颈肥大2、切片:化脓性阑尾炎、肾脓肿、细菌性痢疾三、实验步骤1、观察标本并描述其肉眼病变特点纤维素性胸膜炎、绒毛心、肾脓肿、肝脓肿、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 炎、急性胆囊炎、宫颈息肉、宫颈肥大2、熟练运用显微镜观察切片,并分组描述其炎症病变特点化脓性阑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 病理 生理学 电子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