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说明【评审修改】38——龙树河报告资料文档.docx
《1综合说明【评审修改】38——龙树河报告资料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综合说明【评审修改】38——龙树河报告资料文档.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综合说明 张新 审定:夏明华 冯园 校核:赵静 编写:罗建维排涝模数排涝标准取5义义年计算。经分析,水田按24h暴雨3天排完计算,旱地按24h 暴雨2天排完计算。根据拟定的本地区“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分区排水、尽量自流” 的排涝原那么,计算该地区水田和旱地的排涝模数。成果见表1.2-4。表124 龙树河治理段水田、 旱地设计暴雨及排涝模数单位:m3/s/km2频率设计24h暴雨(mm)排涝模数(m3/s km2)水田旱地5%124.80.3440.43310%108.60.2820.35220%91.60.2160.2701.3 工程地质1.3.1 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基本烈度工程区属一级构造
2、单元杨子准地台(I ),滇东台褶带(13)中的滇东北台褶束 (132),位于华夏系、新华夏系构造体系鲜水河一滇东地震带内的昭通-彝良-宜宾- 南溪-荣昌次级地震带中。从工程区域的地震史看,近年地震震级主要在4.75.9之间, 7级以上强震震中距工程区较远。历史地震对工程区影响最大烈度为7度。从地震的 重复性、周期性看,工程区内7级以上强震概率小,而近年来5.0级左右中强震那么处 于相对频发期。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50年超越概率10%),工程区地 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响谱特征周期为0.4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n 度。1.3.2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主要
3、受大气降水补给,再由山体斜坡径流,最终排泄于沟谷中。区域内地 下水以孔隙水为主,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有限,或以散浸汇入河中。龙树河水质地下 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地下水、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1.3.3 工程地质条件第9页,共24页拟治理河堤主要出露的地层有三迭系和第四系地层,其中三迭系地层为一套河流- 滨海相沉积地层,第四系出露有全新统冲洪积、洪积及残坡积地层。防洪堤段大都分 布有厚度不等的粉质粘土、粘土质砂、卵石混合土层(QhaPD和人工堆积层(QS),局 部段置于含砂低液限粘土透镜体中,承载力较低,重力式挡墙建议清基至卵砾石层。 根据坑探、钻探资料,河床未发现分布连续、厚
4、度较大的细砂层、粘质砂土层或粉砂 层,主要岩性均为卵石混合土或混卵砾石、砾砂层,颗粒间呈骨架结构且渗透率较高, 基本不存在地震液化问题。根据岩性的分层情况,地质建议可作为防洪堤地基持力层。 建议全段堤基位于冲刷深度以下深处的卵石混合土层;建议治理河堤轴线靠 河床布置,可采取碎基础护坡式土堤,治理凹岸河堤及建筑物段河堤可采取浆砌石基 础重力式挡墙堤型,基础砌置较深。建议基坑开挖坡比:1: 1.01: 1.25。基坑开挖 选择低水位的枯季进行,并采取排水措施。1.3.4 天然建筑材料天然建筑材料主要为填筑料、混凝土骨料和块石料。本次工程共勘察专业料场3 个,分别为石家塘采石场、圣源采石场、槽槽地采
5、石场。另外还勘察了龙树河,河床 及阶地砂砾石料,并对分布位置、运距、储量进行评价。(1)填筑料龙树河治理段填筑料可就地就近利用开挖料,缺乏局部沿河开采阶地砂砾石料填 筑,龙树河治理段可选用圣源采石场填筑料,平均运距8km,料场储量丰富,满足设 计用量。(2)混凝土骨料水磨镇圣源采石场二迭系下统茅口组(Pim)中厚层状灰岩可作为本工程混凝土 骨料使用,平均运距8km,该料场储量丰富,满足质量要求。(3)块石料龙树河治理段可选用块石料可采用水磨镇圣源采石场块石料,块石料有用层厚度 稳定,开采面积1.8X平均运距8km。1.4 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第10页,共24页(1)开展龙树河水磨段河
6、道治理工程,是抗震减灾,减少洪水等次生灾害,保护 河道沿岸群众生命财产的需要。(2)开展龙树河水磨段河道治理工程,是鲁甸县城镇化战略以及新农村建设顺利 实施的重要保障。(3)开展龙树河水磨段河道治理工程,是维护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和谐开展的 需要。1.4.1 工程任务龙树河防洪治理段:起点为猫鼻子水库溢洪道消力池,终点为水磨镇公路桥,治 理龙树河干流总长3.954km,包括新建堤防5.231km (左岸2.414km,右岸2.817km), 撤除重建堤防1.252km (左岸0.322km,右岸0.93km);左岸布置13个排涝分区(设 6个排涝涵,3个纳洪口,4个利用现状排涝沟),右岸布置排
7、涝口 8个排涝分区(设7 个排涝涵,1个利用现状排涝沟),新建排涝沟3.34km;新建包括撤除重建在内的5 座交通桥、5座人行桥,10座下河踏步;设置上堤路4处、穿路涵管4座。工程建设 后能大大完善龙树河防洪工程减灾体系,提高治理段沿河两岸防洪标准,保护河道沿 线1.3万人和0.2万亩耕地免遭洪水威胁,治理段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得到强有 力的保障。1.4.2 防洪整治标准龙树河防洪治理段起点为猫鼻子水库溢洪道消力池,终点为水磨镇公路桥,治理 龙树河干流总长3.954km o本次治理河段为乡村河段,依据防洪标准 (GB50201-20xx),保护区人口 1.3万人V20万人,保护耕地面积0.2
8、万亩V30万亩, 确定防护等级为IV等,防洪标准为10义义年一遇,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20xx),堤防工程的级别5级。考虑本次治理段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确定本工程主要及次要建筑物级别均为5级,依据云南 省水利厅文件云南省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初步设“指导意见(修订稿云水规II 20X X64号),设计防洪治理标准为XX年一遇,局部保护面积较小堤段采用XX年一遇 防冲,5年一遇防淹标准。1.4.3 总体方案第11页,共24页目前龙树河治理河段上游虽有已建猫鼻子水库,但猫鼻子水库属自保防洪,对下 游无防洪作用。龙树河沿途支流众多,各支流源头较短,坡降较大
9、,区间洪水较大。 因此结合龙树河水磨段河流特性,采取“以泄为主”的防洪方案。规划河段上游水库 下泄洪水叠加区间洪水为主要依据,同时针对河道防洪堤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等实际情况,主要通过新建堤防、护岸工程,并辅以清除行洪障碍、局部拓宽河道、 适当束滩归槽等整治工程措施,以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和抗冲刷能力,有效地解决“洪 水平安下泄”的问题,提高本次治理河段防洪标准。1.4.4 排涝规划本次治理河道两岸支流水系发育,根据治理段地形和现状排水条件,按照支流径 流区和干流直接汇水区,共划分成21个排涝分区,其中左岸13个,右岸8个。根据水文计算的排涝模数和相应排涝标准,按照划定的各分区的面积,计算
10、各个 分区的排涝流量。旱地和坡地的排涝模数均为0.27m3/s/km2,水田的排涝模数为 0.216m3/s/ km2o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4.5 防洪标准及建筑物级别本次治理河段为乡村河段,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20xx),保护区人口 1.3 万人20万人,保护耕地面积0.2万亩30万亩,确定防护等级为IV等,防洪标准为 10X X年一遇,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xx),堤防工程的级别5级。 考虑本次治理段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确定本工程主 要及次要建筑物级别均为5级,依据云南省水利厅文件云南省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初 步设计指导意见(修订稿云水
11、规计20X X64号),设计防洪治理标准为X X年一遇, 局部保护面积较小堤段采用XX年一遇防冲,5年一遇防淹标准。1.4.6 工程布置治理工程堤线大局部治理河段的堤线基本维持现状河道的走向不变。设计堤距: 龙树河主河道上里程0+0002+400段设计堤距为49m,龙树河主河道里程2+400 4+000段设计堤距为915m。第12页,共24页0+0000+700段:本段为2个不连续弯道,左、右岸依次交替一侧靠山,弯颈内 靠山一侧受洪水冲刷基岩出露。山体岸坎较高,坡体在设计洪水位以上,且无重要防 护对象,为节省工程量,维持现状,不再新建堤防。本段河道左岸除起始段约80m外, 约300m长为山体,
12、其余均为坡地,宽1370m,保护范围较小,那么依据云南省水利 厅文件云南省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初步设计指导意见(修订稿云水规计20XX64 号),采取防冲不防淹的原那么进行设计,新建护岸至五年一遇洪水位高程,堤型及防护 材料上采用浆砌石挡墙护岸。右岸起始段约400m左右为旱地,其余为山体。耕地一 侧治导线在设计堤距控制下基本沿现状河岸布置,可满足防洪要求,并且保存河道的 自然蜿蜒特性,由于本段有交通要求,堤型采用直斜复合式堤防(新建浆砌石挡墙护 岸至五年一遇洪水位高程,上部为土堤,堤顶结合道路)。此外本河段留有现状及新建 涵共计3个排涝通道,解决涝水排放问题。0+7002+430段:本段左岸大部靠
13、山,山体岸坎较高,坡体在设计洪水位以上, 且无重要防护对象,为节省工程量,维持现状,不再新建堤防。本段左岸0+8461+156 为原有浆砌石挡墙,现状条件较好,考虑继续利用,仅需局部修复。其余左岸局部坡 地和冲沟洪积扇有耕地分布,治导线在设计堤距控制下,基本沿现状岸坎布置,保存 河道的自然蜿蜒特性,同样采取防冲不防淹的原那么进行设计,新建护岸至五年一遇洪 水位高程,堤型及防护材料上采用浆砌石挡墙护岸。右岸保护对象为大片农田,现状 岸坎为当地村寨对外的唯一交通道路,路面状况较差,不满足十年设计防洪标准,堤 型采用直斜复合式堤防(新建浆砌石挡墙护岸至五年一遇洪水位高程,上部为土堤, 堤顶结合道路)
14、,治导线根据设计堤距沿现状岸坎布置。此外本河段留有现状及新建涵 共计11个排涝通道,解决涝水排放问题。第13页,共24页2+4304+000段:本段河道顺直,右侧为县道X244。左岸2+7602+970段、右 岸3+2503+400段山体岸坎较高,坡体在设计洪水位以上,且无重要防护对象,为 节省工程量,维持现状,不再新建堤防。其余段左岸为大片农田及村寨,岸边低矮, 考虑上下游河道平顺,根据设计堤距基本沿现状岸坎布置,堤型采用直斜复合式堤防 (新建浆砌石挡墙护岸至五年一遇洪水位高程,上部为土堤,堤顶结合道路),既满足 设计防洪标准又顾及到当地民众的出行要求。右岸为公路(公路以上为山体),保护范
15、围小,同样依据防冲不防淹的原那么进行设计,新建护岸至五年一遇洪水位高程,基本 沿现状岸坎布置,堤型及防护材料上采用浆砌石挡墙护岸。此外本河段留有现状及新 建涵共计7排涝通道,解决涝水排放问题。1.4.7 主要建筑物工程推荐防洪堤主要断面型式:浆砌石挡墙+斜坡土堤(直斜复合式)、重力式浆 砌石挡墙护岸(防冲不防淹段)、仰斜式浆砌石挡墙护岸(县道X244段)。局部断面 根据现状防洪堤情况以及地形条件予以优化调整。土堤堤顶采用路堤结合的型式,堤 顶总宽度3m,路面宽2.65m,设20cm泥结石路面,横坡坡比2%,迎水面路沿石顶 宽0.2m,底宽0.4m,总高0.6m,高出路面0.3m;背水面路沿石的
16、尺寸为15X40cm, 高出路面0.1m,均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浆砌石挡墙+斜坡土堤(直斜复合式):M10浆砌石重力式挡墙护岸至五年一遇洪 水位高程,墙高3.0m,顶宽0.5m,迎水面采用直墙,背水面坡比为1: 0.35,基础高 0.5m,左右各扩大0.5m,最大底宽2.37m。墙身设置排水孔,排水孔为6 50的PVC 管,孔口采用砂石反滤。墙后利用开挖料填筑,迎水面填筑坡比1: 1.75,背水面填 筑坡比1: 1.5,斜坡上铺设0.3m厚腐殖土并植草护坡。土堤堤顶采用路堤结合的型 式,堤后种植垂柳,种植间距3.5m,要求树苗胸径46cm,株高2.53m,冠幅1.2 1.5m。背坡脚设M7.
17、5浆砌石排涝沟,断面净尺寸为0.4X0.5m,衬砌厚0.3m。重力式浆砌石挡墙护岸(防冲不防淹段):防护范围较小且岸坡稳定性较差,新建 护岸至五年一遇洪水位高程。护岸采用M10浆砌石重力式挡墙结构,墙高3.0m,顶 宽0.5m,迎水面采用直墙,背水面坡比为1: 0.35,基础高0.5m,左右各扩大0.5m, 最大底宽2.37m。墙身设置排水孔,排水孔为650的PVC管,孔口采用砂石反滤,不第14页,共24页 新增排涝沟。仰斜式浆砌石挡墙护岸(县道X244段):紧邻县道X244,县道依山而建,防护 范围较小且岸坡稳定性较差,采取防冲不防淹的原那么进行设计,新建护岸至五年一遇 洪水位高程。为防止施
18、工过程中挖到路基,此段采用仰斜式M10浆砌石挡墙护岸,墙 顶沿现状岸坎布置。护岸墙顶宽0.4m,墙高3.0m,内侧坡比1:1.0,外侧坡比为1:1.5, 基础高0.8m,底宽1.3m。墙身设置排水孔,排水孔为650的PVC管,孔口采用砂石 反滤,不新增排涝沟。第14页,共24页1.4.8 其他建筑物龙树河治理段布置排涝涵管左岸7个,右岸6个,排涝涵管均采用预制钢筋混凝 土管,内径0.8m,采用承插连接。龙树河水磨治理段共设纳洪口 3个,全部位于左岸, 新建纳洪口采用M10浆砌块石砌筑,护岸挡墙型式与主河道堤型一致,底宽根据支沟 宽度确定。沿治理段两岸河堤均设置了 2.0m宽的下河踏步,踏步采用
19、C20混凝土结构,共 设下河踏步10个,具体间距及个数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稍作调整。全线共布置(含撤除重建)交通桥5座,人行桥5座。交通桥JTQ1JTQ4跨径 均为10m,桥面净宽4.85m。交通桥JTQ5跨径为16m,桥面净宽4m。桥板采用预制 C30空心混凝土板,桥面铺装采用10cm厚C40钢筋混凝土,防水层安装完后再上铺 8cm厚沥青混凝土。人行桥桥板采用现浇C25混凝土,厚25cm,总宽1.5m,两侧各 设1.4m高栏杆。1.5 机电及金属结构由于本工程为山区河流,洪水陡涨陡落,且河道两岸滩地狭窄,根据当地类似工 程的运行经验,即使在汛期洪水倒灌,堤后受损时间及面积都较小。因此结合建设单
20、 位的建议,为减少工程建成后运行管理难度及本钱,本次初步设计排涝涵管采用无闸 控制。1.6 消防设计消防设计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主要依据是水利水电工程设 计防火规范(GB50987-20XX)、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X X )、建筑灭 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XX),针对河段治理工程的布置及施工情况,消防 系统总体方案和原那么为:(1)以主要建筑物为单元消防对象;(2)以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类别和耐火等级制定消防措施。施工期:物资仓库180m2,配置2kg手提式MF/ABC2磷酸镂盐干粉灭火器2只; 施工生活区共两个区,房建面积300m2,共配置2kg
21、手提式MF/ABC2磷酸镂盐干粉 灭火器4只,故施工消防共设置干粉灭火器6只。第15页,共24页运行期:管理房(修防段)定员4人,主要建筑物为办公室,为砖混结构,建筑 物耐火等级为二级。管理房(修防段)综合建筑面积为180m2,属轻危险级,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 设计规范,设置3只2kg手提式MF/ABC2磷酸镀盐干粉灭火器。其中办公室为40m2 砖混结构,配置1只2kg手提式MF/ABC2磷酸镀盐干粉灭火器,生产、生活用房为 140 n?石专混结构,配置2只2kg手提式MF/ABC2磷酸镂盐干粉灭火器。当设备发生火灾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1.7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条件(1)工程条件龙树河
22、为金沙江三级支流洒渔河的干流,属横江水系主要支流,地处鲁甸北部。 龙树河治理段起点为猫鼻子水库溢洪道消力池,终点为水磨乡公路桥,治理总河长 3.954km包括新建堤防5.231km(左岸2.414km,右岸2.817km),撤除重建堤防1.252km (左岸0.322km,右岸0.93km)。工程区位于昭通市鲁甸县境内,施工区距鲁甸县平 均距离40km,距昭通市政府驻地65km,距离昆明市370km。对外运输道路路况较好, 完全可以满足工程施工对外交通运输要求。场内交通方面,龙树河防洪堤附近均有通村道路,施工时新建局部施工便道,即 可满足施工运输要求,共计新建施工便道5.225 km,泥结石路
23、面,路面宽度3.5m,路 基宽度4.5m。工程施工区至料场均有公路相通,现状可满足料场开采运输要求。规划 8座过路涵管连接河两岸交通,工程开工后利用枯水期河道流量小、水深浅,易于导 流和排水的优势,先行将过路涵管修建好,以便于施工后期利用涵管满足两岸交通要 求。治理河段沿岸平坦河滩地较多,施工场地较开阔,可作为施工生产生活布置场地, 施工布置较方便。工程所需的炸药由相关部门采购供应;木材、钢材、水泥从鲁甸县购买,鲁甸到 龙树河平均运距40km,汽(柴)油从乡镇加油站购买。工程所用混凝土粗、细骨料 从工程区附近圣源采石场购买,平均运距8 km。施工机械修配、第16页,共24页劳动力和生活必须品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评审修改 综合 说明 评审 修改 38 龙树河 报告 资料 文档
限制150内